APP下载

翻译擂台

2014-12-05

新东方英语 2014年11期
关键词:原文中修辞格参赛者

英译中部分

What a noble illustration of the tender laws of her favored country!—They let the workers go to sleep!

中译英部分

流氓欺乡下佬,洋人打中国人,教育厅长冲小学生,都是善于克敌的豪杰。

上述两部分分开评奖,参赛者可任选其一进行翻译。译文请在2014年11月10日前在网上提交,网址为http://www.dogwood.com.cn/intro.html;或者用稿纸誊写工整,寄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东三街2号新东方南楼19层《新东方英语》编辑部“翻译擂台”收,邮编为100080,截止日期为11月10日(以邮戳为准)。我们将隔期刊登有关译文的详细评点,并评出若干名最佳译手(奖品:《梦在青春在——写给在路上追梦的你》)和潜力译手(奖品:《舌尖上的智慧——美国名校最佳毕业演说(第3辑)》)。快来一试身手吧!

2014年9月号英译中获奖名单

郭倩

仲迎鑫 王蓉

2014年9月号中译英获奖名单

蔡琳童

周建军 方埼逍逍

在上一期的翻译擂台评点中我们提到,虽然英语和汉语中的反复修辞格有诸多相似之处,为翻译提供了便利,但由于这种修辞格很常见,译者有时会因为疏忽而导致译文质量不好。从翻译教学的实践来看,译文的问题更多地体现在表达方面。初学者往往会放弃反复的形式,或是只保留部分反复的成分,导致译文的修辞效果比原文弱许多。译文当然也会存在理解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很少是由反复修辞格本身引起的,而是因为译者不理解原文中的某些词汇或表达法。反复修辞格形式比较简单,修辞功能在英语和汉语中又比较接近,因此译者只要足够警觉,应该都能体会到某些语言成分反复使用所形成的表达效果。但要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前提下把反复形式保留下来,有时却比较困难。就英译中来说,如果反复修辞格出现在结构复杂的句子中,那么译者在拆解原句时就会遇到比较大的障碍,难免首尾不能兼顾,放弃反复的形式。就中译英来说,译者有时为了追求英语句子的完整性,在组织句子时也有可能发现很难用反复的形式表达原文的意思。这些情况在本期参赛译文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我们在下文中具体分析。

2014年9月号翻译擂台英译中评点

英译中题目

Never in the field of human conflict was so much owed by so many to so few.

翻译要点

英文原文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二战期间某次演讲中的一句话,广为传颂。在这句话中,so一词使用了三次,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反复。So后面又用了much、many和few这三个代词,其中much指的是owe的程度,many指的是广大英国民众,few则是指参加不列颠之战的英国空军将士,much和many与后面的few形成强烈的对比。译者要想既保留三个so形成的反复,又译出三个代词所形成的对比,还是有很大困难的。由于没有上下文,译者如果对这句名言不熟悉,可能还会感觉owe的意思不太明确。也就是说,三个代词和owe的理解困难会给译者的翻译带来一定的困扰,导致译文出现问题。具体来说,参赛者在翻译反复修辞格时主要出现了以下四类问题。

问题一 在参赛者的译文中,反复修辞格消失,译文意思有误。

例1:在人类冲突的领域中,多数人欠少数人太多的局面是极少的。

例2:在人类战争中,从来没有像这样以少数战胜多数的。

评析:第一个译文基本忽略了so一词,虽然用了“太多”和“极少”这样的说法,但“太”和“极”并不是对so的准确翻译。译文尽管把much、many和few的意思翻译了出来,对owe的理解也没有问题,但原文中so构成的反复修辞格完全消失了,so本身所包含的强调的意思也消失了。这样一来,译文不仅语气比原文弱,意思也与原文有出入。第二个译文也把so忽略了,“这样”看起来像是对so的翻译,但由于修饰的是“以少数战胜多数的”,所以并不是原文中so的意思,反而更像是译者添加的。另外,译文把many和few分别译为“多数”和“少数”,但原文的many和few只是指人的多少,并不是“多数(人)”和“少数(人)”的意思,译文意思与原文差别较大。

问题二 参赛者漏译三个so中的一个或两个,导致译文的反复结构不完整或不能构成反复结构,语气不如原文强烈。

例1:在人类战争领域中,从来没有这么多人亏欠了这么少的人(因为一小群人拯救了一大群人)。

例2:以如此少的兵力告捷是人类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

评析:第一个译文漏译了原文的so much。虽然把so many和so few分别译为“这么多人”和“这么少的人”,意思正确,也形成了反复,但语气毕竟比原文弱了一些。第二个译文中,so much和so many都没有翻译出来。虽然把so few译成了“如此少”,但由于没有与之重复的表达,译文根本不能构成反复。此外,第一个译文中括号里的解释多余,丘吉尔说这句话时虽然暗含这层意思,但原文并没有直接这么说。第二个译文中的“告捷”也有同样的问题。这种把原文暗含的意思明白地解释出来,在翻译理论中叫做“明晰化”(explication)。这种翻译方法在实践中可以使用,但前提是直接翻译不好理解,这里显然没有明晰化的必要。

问题三 参赛者对三个so采取不同的译法,影响了反复修辞格的表达效果。

例:在人类冲突的领域中,这么多人从未把如此之大的成功归功于如此之少的兵力。

评析:译文把so many中的so翻译为“这么”,把so much和so few中的so翻译为“如此之”,虽然后两个表达法可以形成反复,但和“这么”却无法形成反复,语气不如原文强烈。

问题四 参赛者保留了原文的反复修辞格,但意思不准确。

例:在人类战争史上,从来也没有一次像这样,以如此少的兵力,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保护如此多的众生。

评析:译文把三个so都译成了“如此”,构成了反复修辞格,语气很强烈,修辞效果也很好。但译文对原文做了比较大的改动,意思与原文有出入。“成功”一词在原文中并没有对应的词,估计是由owe灵活处理而来的,但根据《新牛津英语词典》,owe这个词的意思是“be indebted to someone or something (for something)”,即“亏欠,感激”的意思。丘吉尔的意思是,虽然参战的英国空军将士的人数不多,但因为他们英勇奋战而免遭不幸的人却很多,这些免遭不幸的人对这些将士深怀感激。译者可能觉得owe这个词不好译,才这么灵活处理。但这样处理的问题在于,原文中的so much指的是广大民众深深的感激之情,而不是空军将士的战功,描述的焦点不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译文在网上比较流行,可见这种错误译文流传很广,同时也反映出部分参赛译者过分迷信网络资源,不愿意自己动脑筋。这种翻译态度是不可取的。

除了与反复修辞格相关的问题外,参赛译文还存在以下三类问题。

问题一 参赛者误译conflict一词,译文意思不准确。

例1:在人类矛盾领域从来没有大国欠小国如此之多。

例2:人性争辩中的禁区被逐个打破。

评析:《新牛津英语词典》中,conflict作名词时有两个义项,一个是“a serious disagreement or argument, typically a protracted one”,另一个是“a prolonged armed struggle”。前者通常译为“冲突”,后者显然可以译为“战争”。本句中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战争”。第一个译文将其译为“矛盾”,更接近词典里的第一个义项,但并不完全相同,而且“矛盾领域”的说法也不自然。第二个译文将其译为“争辩”,与词典中的两个义项都有较大出入。从整句译文来看,两位译者的英语基本功都还不够扎实,对词汇的理解和句子结构的分析都比较欠缺。第一个译文中省略了so much,把many和few翻译为“大国”和“小国”,意思与原文差别太大。第二个译文对原文进行概括式翻译,但译文意思和原文出入太大,“逐个打破”不知从何而来。两位译者都没有做必要的词典查证工作,猜译的成分太大。

问题二 参赛者误解owe一词,译文意思有明显错误。

例:在人类冲突领域,还从来没有出现过有这么多人将这么多的冲突归于这么少数人的现象。

评析:如上所述,owe在原文中是“亏欠,感激”的意思,这也是该词的基本义之一。但许多译者舍弃基本义不用,反而采用引申义,出现了“成功”这样灵活但却错误的译法。上面的译文将其译为“归于”,也是一种灵活的处理方法。有些英汉词典的确将这个词定义为“多亏了”“归结于”,但这是引申义,是从“亏欠”这个意思引申出来的,后面接的大都是success等表示积极意义的词。说“冲突归于……”,不符合这个词的用法。

问题三 参赛者无故增译,增添了原文没有的意思。

例:在人类的战争史上,从来没有一次战役能以少敌多,竟取得如此大的胜利。

评析:译文中的“一次战役”是原文中所没有的。虽然丘吉尔说这句话时针对的是不列颠之战,但原文强调的毕竟是“少数人”所做的贡献,重点在于人,而不是战斗的成果。这种增译转移了叙述的焦点,因此意思不准确。

获奖译文:在人类战争史上,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人对如此少的人心怀如此多的感激。(蔡琳童)

评析:译文把三个so都翻译成了“如此”,保留了反复修辞格;对many和few的理解没有问题;把owe翻译为“感激”意思正确,在句中也很自然;把in the field of翻译为“在……史上”也说得过去,毕竟never包含了“史上从来没有”的含义,field一词不一定要译出来。但“如此多的感激”不太自然,“感激”可以用“深深的”之类的词来修饰,却不可以说“多”。把“如此多的感激”改动一下,就有了下面的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在人类战争史上,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人对如此少的人如此心怀感激。(韩子满)

2014年9月号翻译擂台中译英评点

中译英题目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翻译要点

中译英的原文选自茅盾的《白杨礼赞》。句中“树”字出现了三次,特别是“一种树”出现了两次,显然是作者刻意使用的一个反复修辞格,否则完全可以说“西北极普通然而绝不平凡的一种树”。之所以要使用反复修辞格,就是要增强语气,突出白杨树坚忍不拔的品格。但原文是一句话,翻译为英语时,译者在句子结构上需要花一番心思。是拆开译为多句话呢,还是译为一句话?对句子结构的选择可能会影响反复的形式能否保留。具体来说,参赛译文在反复修辞格的翻译方面存在如下三类问题。

问题一 参赛者的译文中反复修辞格消失,译文语气不如原文强烈。

例:This is the poplar tree. Though very common in northwest China, by no means is it an ordinary tree.

评析:译文中虽然两次出现了tree一词,但不在同一个句子中,而且中间隔着一个分句。另外,tree前面的修饰成分也不同。一个是名词poplar,一个是形容词ordinary,二者不能构成反复。在译文后一句,原文“极普通的一种树”中的“树”被省去不译。这种译法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但却破坏了反复修辞格。在very common后加上tree这个词,并在very前加上a,就可以重现反复。

问题二 参赛者保留了反复修辞格,但译文表达有问题。

例:These are white poplars. They are very common trees in northwest, however they are not ordinary trees.

评析:译文把原文的一句话译成了两句话,在后一句话中重复了trees一词,且前面的修饰词都是形容词,构成了明显的反复,修辞效果不错。但后一句的英文表达不自然,有两个they are主谓结构,句子结构不严谨,把however前面的逗号改为分号就可以了。另外,northwest一词用得也不好,改为the Northwest或northwestern China就没有问题了。

问题三 参赛者保留了反复修辞格,但保留得不完整,译文的表达效果不如原文。

例:This is the white poplar,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rees in the northwestern, but it is never an ordinary tree.

评析:译文中tree这个词出现了两次,且前面的修饰语都是形容词,但一处用的是复数,一处用的是单数,并没有形成严格的反复。也就是说,译文对原文的反复修辞格保留得并不完整。出现这种错误很可惜,说明译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整体尚可,但翻译技巧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如果一定要用tree的复数形式,可以把第一句中的poplar改为复数,把后面的an ordinary tree改为ordinary trees,反复形式就保留下来了。如果把“极”理解为“程度非常高”,翻译成very,把one of the most common trees改为a very common tree,也可以保留反复。

除了与反复修辞格相关的问题外,参赛译文还存在以下三类问题。

问题一 参赛者误译“西北”一词,用法不规范或意思不准确。

例:They are white poplars. Though very common in Northwest China, they are no ordinary trees!

评析:多数参赛者都把“西北”译错了,出人意料。出现这些错误大都是因为译者对northwest和northwestern这两个方位词的用法把握不准。要表示某个地域的西北部,可以说the northwest of,也可以直接在地名前加northwest或northwestern。如果是特指而且是读者熟知的“西北”,则可以直接说the Northwest,此时northwest首字母要大写。把上面译文中的Northwest首字母改为小写就没有问题了。

问题二 参赛者的译文存在较多语法问题。

例:This is white poplar, a kind of particularly ordinary tree in north-west China, but absolutely was not a kind of characterless tree!

评析:语法错误多是本次参赛译文的一个特点。许多译者似乎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到了句子结构组织和个别词的翻译上,对基本语法没有在意,犯了一些低级的语法错误。上面译文中的poplar是可数名词,如果表示总称,前面应该加冠词;如果不用冠词,就应该用复数。But前后的两个并列句一个用了一般现在时,一个用了一般过去时,似乎白杨树过去不平凡,现在平凡了,这无疑不是原文的意思。既然是并列句,两个分句描述的事实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就本句来说,白杨树的特质应该是同时具有的,或者说是描述者同时可以看到的,后面的分句不应该用过去时。

问题三 参赛者用词不当,译文表达不自然或不准确。

例1:This is populus alba, which is the extremely familiar tree in the northwest, but not an ordinary one.

例2:These are white poplar trees, the ordinary trees often seen in Northwest China. But, absolutely, their spirit is out of ordinary.

评析:“白杨树”在英语中的通行译名是poplar,但西方的poplar有多种,与我国西北地区白杨树相近的是white poplar。译文中用poplar或white poplar都可以。第一个译文舍弃了这两个常见译法,用了populus alba,从意思上说没有错,但这是拉丁语的说法,英语中一般只用于科技文体,如专门论述植物学的文章,文学散文中不太可能用这个词,否则很不自然。第二个译文把“不是平凡的”翻译成了out of ordinary,说明译者有一定的积累,知道用out of和ordinary搭配也可以表示not ordinary的含义,但译者对这个用法还没有完全掌握,漏了定冠词,正确的说法应该是out of the ordinary。

获奖译文:Such are white poplars. They are very common trees in Northwest China, but absolutely not ordinary trees at all. (郭倩)

评析:译文中tree出现了两次,都用了复数,构成了反复。如前所述,用very来译“极”也没有问题。把“这就是”翻译成such are,突出了白杨树的特质,意思非常准确,比they are或these are要好得多。但Northwest首字母不应该大写,把原文拆译成两句也略显啰嗦,不如原文简略。我们不妨把后两个分句处理成同位语,形成下面的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Such are white poplars, extremely common trees in the Northwest, but by no means ordinary trees. (韩子满)

评析:用trees作poplars的同位语,句子结构好组织一些,两个trees也距离更近,反复修辞格更加明显。

评点 / 韩子满

猜你喜欢

原文中修辞格参赛者
朱自清散文写作的遣词造句艺术
修辞格在高考英语中的应用
劝退马拉松参赛者
害我受伤的小石头
浅谈高中英语常见修辞格
浅谈陕北民歌歌词中常用修辞格的英译
导数的应用之局部不等式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