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策略研究

2014-12-05冯道光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1期
关键词:课间体育教师体育

李 可,冯道光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策略研究

李 可,冯道光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积极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是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新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之际,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在中小学开展策略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1 加强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从管理范围上可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宏观管理从国家制度、政策法规、指令规章等制度性层面规定了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指导性措施。微观管理一般以学校具体的体育管理工作为开展对象,实施以校长为主要领导的、多层次的组织管理体系。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校应大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学校体育工作》《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相关法规性文件中关于有效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规定,增强学校领导关注度,提供适当的经费保障,为有效开展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冬季提供制度性保障,从制度层面保障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奠定了制度基础。

2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体育认知水平

学校体育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原有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它打破了以往仅以广播操为主的形式单一、沉闷呆板的课间体育活动形式,阐释了“以人为本、双主育人”的教育理念,主张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大课间体育活动强调以发展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努力使学生将体育活动作为自我发展的内部需要,并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和运动兴趣,主张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背景下从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兴趣爱好和师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设计和开发活动的内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还应该加强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教育,宣传体育锻炼益处,激发学生内在参与体育运动的动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为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供内部支撑。

3 变革传统的体育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与传统的体育课、课间操等体育活动形式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内容丰富、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课程标准》给予学校充分选择、开发体育活动的空间和余地,学校就需要依据《课程标准》精神,结合学校自身条件、学生基础和兴趣条件等选择、开发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提倡挖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新颖性,将一些新兴的、富有时代精神的、适宜在中小学开展的项目经过加工改造后引入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使其具有健康向上、安全有益、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优势,丰富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此外,活动组织方面,教师可通过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达到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目的。除了采取以传统的全校统一活动形式外,还可以年级、班级、小组为单位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或直接打破年级、班级界限,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运动兴趣爱好等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最后,在教学方式上要求改变传统的体育课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模式,形成师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共同提高的互动过程,重视建立和谐、民主、平等、共进的师生关系,从根源上吸引学生关注和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4 加强体育教师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活动组织能力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学校体育工作主要依靠体育教师去进行,故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加强体育教师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活动组织能力就显得尤为迫切。首先,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活动中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善于运用灵活多变的的教材教法,使用生动形象、简介流畅、通俗易懂的语言技能和正确优美的动作示范能力,这是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活动的必备基础能力之一。其次,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还应具备活动组织指导的能力,体育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制订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整体和阶段性目标,善于现场组织、指导和调控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应该通过教研活动、自学、在职培训、继续教育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科研能力等素质,为顺利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奠定理论基础。习潜力,促进全面发展。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体育认知态度、运动技能水平、情感、社会性及身体发展几个方面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反馈,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5 建立合理体育学习评价制度,加强学生运动技能的评价和反馈体系建设

体育学习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具体情况而对其学习进程、学习效果所做的一种评判。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能的评价、知识和技能的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情谊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健康行为的评价,评价方式上坚持定性与定量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同时兼用学生自评、互评的多效评价模式,目的是让学生在充分展示体育学习方面长处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增强体育学习的自信心,提供学生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也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体验失败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

6 结 语

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以其轻松、愉悦的运动氛围在全国各中小学校园繁荣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于学生巩固体育基本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培养优良品质、实现全面发展大有裨益。因此,应不断增强探究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力度,促使大课间体育活动朝着积极、健康、繁荣的方向有力迈进。

[1] 吴昊.浅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几点新认识[J].中国学校体育,2007(2):44-45.

[2] 纪成周,钟声.影响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六大因素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0(10):95.

G886.5

A

1674-151X(2014)01-079-2

2013-11-24

李可(1988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课间体育教师体育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我们的“体育梦”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