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锡常地区小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因子分析

2014-12-05婷,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城镇居民小城镇大众

徐 婷, 徐 锋

(1.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2.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苏锡常地区地处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是我国乡村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对苏锡常地区小城镇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强烈的需求,体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着这种需求的变化出现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动力[1]。三地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满足居民的这一需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苏锡常地区的大众体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开展。

大众体育需求的因素从个体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但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经济基础和教育水平的基础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其中经济类因子是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2]。研究苏锡常地区小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的经济因子将对进一步满足苏锡常地区小城镇居民的体育需求,促使小城镇居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进一步实施城镇居民全民健身战略提供决策和建议,并将对江苏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促进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3]。

1 研究对象

苏锡常地区小城镇居民的大众体育需求。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江苏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文化导刊》等文献与资料。

2.2 问卷调查法

为更好地了解苏锡常地区小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设计《苏锡常地区居民大众体育需求调查问卷》。

2.2.1 抽样及调查实施

本课题以判断抽样的方法抽取了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地级市。以配额抽样方法抽取小城镇居民样本,随机调查了苏锡常地区9个小城镇的18岁以上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的成年人。

2.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问卷采用个别发放的方法由专人负责发放和回收,每镇各发放问卷100份。共发出问卷900份,回收问卷823份,回收率为 91%。有效问卷740份,有效率为90%。

2.3 访谈法

由课题组的9名调查员赴9个小城镇分别进行实地访谈与调查,再经与对小城镇及富裕地区大众体育有相关研究的专家进行访谈,确立研究思路。

2.4 数理统计法

用EXCEL统计软件,对苏锡常等地小城镇的体育市场现状、体育场馆数量等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5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苏锡常地区小城镇的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体育市场等相关经济因子的调查统计,分析得出苏锡常地区小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的新指向及制约这些需求得以实现的有关因素,并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影响苏锡常地区小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背景

3.1.1 苏锡常地区总体经济水平

一般来说,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而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过程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它直接制约着居民大众体育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规模。

虽然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还不是很高,在一定程度依然制约着体育供给与体育需求,还应采取积极稳妥的态度,处理好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之间的体育消费均衡发展的关系[4]。江苏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全省国民经济增长较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加,2012年江苏GDP总量为54 058.22亿元,占全国比重10.4%。全省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化率达到62%以上。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经济发展均保持较快增长,GDP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苏南地区的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在先富裕的地区进一步满足居民的体育需求成了社会文化发展的新趋向。

3.1.2 苏锡常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近几年来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快速增长趋势。2012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 677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 112元。全省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13个省辖市城镇居民收入均有增加。按区域来看,苏南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农民纯收入增长幅度继续位居领先地位;按城市来看,苏州、无锡和常州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位居第一、第二和第四位,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3.1.3 苏锡常地区产业结构情况

近几年来,江苏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各类产业协调发展。从各类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6.3%,低于全国10.1%的平均数,第二产业的比重超过全国45.3%的平均数,第三产业所占比重43.5%,也基本达到全国44.6%的平均水平。苏锡常地区第三产业的比重基本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发展体育产业已逐步列入各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计划之中,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化和产业化。

3.1.4 苏锡常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

一个国家的体育消费水平和体育消费结构是由这个国家的生产水平和产业结构决定的。体育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的关系。一般来讲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均收入水平越高,体育供给能力和需求程度就越强,体育消费水平也理应越来越高。王爱丰、王正伦等在《江苏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一文中指出,江苏省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在生活消费中占有一定位置,影响江苏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5]。

在2012年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中,无锡为22 682元,苏州23 092元,常州20 519元,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趋于下降,为35.4%。苏锡常三地区农民生活水平也达到较高的水平。这表明全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已全面实现了小康(联合国粮农组织以恩格尔系数40%—49%为小康)。而在这些支出中,用于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的,无锡为3 002元,苏州3 915元,常州3 107元,均高于全省平均消费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对苏锡常三地居民全民健身的开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除了以上这些因素,国务院下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等政策、法规文件的制定与实施,对促进我国居民大众体育的有序发展更是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6]。

3.2 苏锡常地区小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的经济因子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需求就是指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产品的数量。大众体育需求是指人们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购买大众体育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决定人们体育需求能力大小的因子主要有:居民的收入水平、体育市场现状、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和体育场馆设施等。

3.2.1 居民收入水平

调查显示,苏锡常地区小城镇的大部分农民及无正常收入的其他人员的收入都在3000元以下;公司和企业人员的收入主要集中在6000—1万元;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主要集中在2—3万元;而且在2—3万元收入人群中,列前三位的分别是事业人员、经营人员和公司企业人员;3万元以上者主要集中在经营和事业单位。表明,由于苏锡常地区的小城镇企业比较发达,居民一般都能进入公司或工厂,能有基本而稳定的收入;事业单位人员有着较高和稳定的工资收入;经商人员属小城镇的高收入人群。这些工薪阶层和高收入人群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后会有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城镇居民追求健康长寿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必将会促进小城镇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从而使小城镇体育得以迅速发展。

3.2.2 体育市场现状

决定体育需求能力大小的又一重要因素是体育商品和体育服务的价格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苏锡常地区小城镇体育市场逐渐兴起 。人们的消费开始向享受、娱乐转变, 体育消费增加较快, 由此带动体育市场的发展,各种体育经营场所已经在苏锡常地区小城镇崭露头角。

3.2.2.1 体育场馆分布及门票价格

经对9个小城镇现有场馆的不完全统计,平均每个镇有台球馆12个,票价为10-20元/局;保龄球馆平均每镇3个,票价为10-30元/局;健身操馆共13个,票价为10-30元/小时或每月300元左右; 舞厅每镇至少2-18个,票价10-50元/场不等;网球场共9块,票价20-30元/小时(室外),主要集中在无锡和苏州的小城镇。其他还有露天健身广场、游泳馆、乒乓馆、武术馆、溜冰场甚至高尔夫球场等。

调查显示,在当地最受居民欢迎的场所是舞厅,其次是健身广场、台球馆、健身馆、游泳馆或游泳池。

3.2.2.2 家庭拥有体育器材设施情况

经对苏锡常地区小城镇居民家庭现有体育器材设施情况调查,按选择人次比例依次为:羽毛球(286人/20.3%)>跑步机(180人/12.8%)>网球(175人/12.4%)>篮排足球(162人/11.5%)>乒乓球(121人/8.6%)>减肥器(118人/8.4%)>其他(110人/7.8%)>哑铃或拉力器(94人/6.7%)>无器材(85人/6%)>保健按摩器(40人/2.8%)>高尔夫(37人/2.6%)。

表明,篮、排、足球依然是小城镇居民家庭中拥有的主要活动器具。经对家庭需要体育器材情况调查,目前小城镇居民最需购买的体育器材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减肥器、篮排足球和跑步机。在2012年的城镇居民家庭年末耐用品拥有量的统计数据中,每百户家庭的健身器材拥有量为6.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人水平的增加,居民中形成了高、中、低不同收人水平的群体,形成了体育消费品的不同消费群体。在收人水平提高的过程中,低收人消费群体会增加对运动服装及一般体育用品的需求量, 中等收人消费群体会增加对运动场地、健身器材等体育消费品的需求量, 而高收人消费群体在体育指导与培训服务方面的需求将增加。据此,根据不同消费群体对体育消费品的收人需求弹性不同进行分类指导, 可以有效促进我国成年人体育消费需求的增加[7]。

3.3 居民大众体育消费水平

专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和受教育人口增加为大众体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条件,大众体育发展格局将发生显著变化,包括体育消费在内的社会体育发展要有适度的规模、优化的结构和多样化的形式[8]。经对苏锡常地区小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开支情况调查 ,大部分居民的年体育消费开支在50元以下,200元以上的体育消费者只占2.2%,还有相当高比例的居民没有体育消费。表明,苏锡常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居民的消费观念还没得到更进一步的改变,许多居民还是习惯于传统的保守消费观念,应积极引导城镇居民进行体育消费,推动当地大众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消费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如何组织消费品以适应人们的各种需要,以及在消费过程所形成的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消费支出既包括购买不同实物性体育产品的费用,也包括用于支付具有非实物性质的体育劳务或服务等相关费用[9]。从调查中又得知,由于受到社会因素如个人价值观、文化程度、审美观等的影响,居民对于观赏性消费还不是很高,仅8%的被调查者在这方面有支出。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引进各种体育文化机制,提高各种比赛和表演的水平,激活小城镇的体育观赏和体育劳务市场。随着“包容性发展”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新要求[10],将赋予小城镇体育新的内涵。

3.4 体育场地设施状况

经调查,在一些大众体育设施建得较好的小城镇最多有篮球场72块,最少的也有4块。几乎每个镇都有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等。有些镇还有专门的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网球场和游泳馆,有的镇甚至有高尔夫球场。随着国家对城镇化建设力度的加大,各地对城镇化建设和验收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各小区健身路径的建立和普及为城镇居民的健身与锻炼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保障。尤其是随着高尔夫球场的兴建,更为当地城镇居民的健身需求提供了新的指向。这种由在欧洲起源,19世纪20年代进入亚洲的高雅运动,由于其将自然风光、礼仪风范、服饰时尚、建筑欣赏等等诸多因素合为一体的特点,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种别具一格的休闲方式[11]。

苏锡常地区经济条件比较好,每个乡镇都建有方便居民进行健身活动的体育设施,居民开展活动的场地设施条件基本能得到满足。随着居民体育需求的增加及需求指向的变化,各地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还需进一步的提高。并且,要进一步发挥城镇社区周围学校、体育中心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结合的全民健身联网工程,提高体育指导、体育设施等资源的共享程度,使全体社区居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11]。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苏锡常三地的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大众健身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苏锡常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较快增长带动了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消费结构日趋优化。

2)苏锡常地区最受居民欢迎的活动场所是舞厅,其次是露天健身广场、台球馆、健身馆、游泳馆或游泳池。苏锡常地区经济条件较好,居民开展活动的场地设施条件基本能得到满足。

3)目前小城镇居民最需购买的体育器材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减肥器、篮排足球和跑步机,小城镇存在着巨大的体育健身消费市场。大部分居民的年体育消费开支在50元以下,200元以上的体育消费者只占少数,还有相当高比例的居民没有体育消费。

4)“个人健身投资”的观念已逐渐被小城镇居民接受。居民的体育消费仍然以实物性消费为主。城镇居民的体育观赏性消费不高。对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还缺乏针对性的指导。

4.2 建议

1)依托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繁荣苏锡常地区的体育健身市场。

2)加强对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进行针对性指导,积极引导城镇居民转变观念进行体育消费。

3)优化体育资源配置,积极开发能满足居民个性化体育需求的体育场馆设施。

参考文献:

[1] 孔庆鹏,王志明,杨国庆.江苏富裕乡镇体育发展现状及发展走向的调查报告[J].体育与科学,1998,7:1-5.

[2] 郭亦农,陈林祥.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因素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2):11-14.

[3] 罗志军.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R].江苏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2011.

[4] 左从现,方新普.试论体育需求与体育供给[J].体育科学,2000,20(6):8-11.

[5] 王爱丰,王正伦.江苏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1,21(1):22-25.

[6] 田雨普.新时期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与走向[J].体育文化导刊,2003(1):18-21.

[7] 李英.我国成年人体育消费需求扩大策略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2):33-35.

[8] 谢琼桓,刘德佩,白君玲.2010年中国社会体育的战略构想[J].体育科学,1997,17(5):16-18.

[9] 代刚,仇军.体育消费的研究范式、内容分析及特征启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6):41-44.

[10] 苗治文,刘洋洋.我国小城镇体育的包容性发展[J],体育学刊,2013,20(11):34-36.

[11] 田麦久,蔡睿.休闲健身丛书.高尔夫运动入门[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2] 董新军,易锋.“人的城镇化”进程中社区体育发展策略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6):17-19.

猜你喜欢

城镇居民小城镇大众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发挥小城镇纽带作用 推动河南城乡融合发展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