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向的单、双脚跳跃》一课的设计理念
2014-12-05孙华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201108
孙华 (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201108)
《不同方向的单、双脚跳跃》一课的设计理念
孙华 (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201108)
《不同方向的单、双脚跳跃》,是上海市小学《体育与健身》教材中基本内容I的教材,二年级的学习项目。它是一种以下肢运动为主,结合上肢协调配合的身体活动,主要是为今后学习蹲踞式跳远、跨越式跳高和支撑跳跃等跳跃项目打基础。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力,心理方面也显示出较强的表现欲及竞争意识,能够勇于展示自己的各种才能并乐于帮助他人。但是下肢肌肉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围绕本次长三角体育特级教师研讨活动“趣味课堂”为主题,现结合本课的教学实践对体育教学中趣味教学谈谈几点体会:
一、巧妙开始
巧妙别致的导入不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还可以承上启下,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同方向的单、双脚跳跃》课堂中,教师以“跳跃的音符,变幻的旋律”作为主题导入,给学生创设了情景,让学生想象,把自己化身成了美妙的“小音符”,在课堂里跟随教师仿佛来到童话世界,有节奏的快乐跳跃:一会双脚跳,一会单脚跳。在快乐的童话世界的畅游中,为本堂课的基本内容的有效练习埋下了伏笔。
二、激情准备
伴随着激情的音乐,教师带领着“小音符”们跟随音乐节奏做起了体育小游戏“石头剪子布”和自编热身操,一会跳起了“小鸡操”,一会挑起了“骑马舞”,瞬间增加了热身操的观赏性,提高了趣味性。同时,学生的练习面随着教师示范面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忽而面朝前,忽而面朝左右,转瞬又面朝中间,教师在变化不同示范面的时候也并不是生硬的跑动,而是跟着音乐的节拍自然的变换,让人仿佛置身热身操的表演中,也想随着音乐舞动,趣味性油然而生。
三、趣味教学
(一)童趣化
1.器材:基本内容主教材,为了激发学生跳跃练习的兴趣,教师使用的是一块圆盘垫。教师在圆盘垫上进行了处理,在这上面设计了“小脚丫”图案,两面分别贴上单脚和双脚的小脚丫。这些卡通的脚丫,直观形象的告诉了学生要怎么跳?单脚还是双脚?往左还是往右……教师运用脚印变化方向,引导学生不同的方向和远度的连续跳。双脚的脚印与单脚进行交错,组成了连续跳的不同花样。“圆盘垫”轻巧、方便,学生可以拿它任意摆放,不同的方向就可以生成出不同的组合,使学生在学习跳跃的同时,发挥想象,任意创意,把不同方向的跳跃内容变得简单化、童趣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场地:采用“圆盘垫”六组的排放,看似简单的队形,由于排放位置的交叉,学生练习的自主范围,让单双脚成了行进间的自主练习。学生不再局限在自身前面的圆盘,S型的流动队伍,不间断的练习与走路调整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加了运动负荷。
(二)艺术化
副教材中,运用了舞蹈游戏“快乐转盘”。四个小组,四种舞蹈,没有音乐,有的是非洲鼓敲击发出的节奏。跟随教师的方向舞动,转换到不同的位置需要跳不同的舞蹈,根据节奏的不同要加快或减慢节奏。将舞蹈与游戏融合,学生既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又学会了四种不同的舞蹈。游戏的变化培养了学生的反应能力,舞蹈的变化培养了学生的肢体表达能力。两者有机的融合,对学生不仅是反应和肢体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三)情境化
情境教学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获取最佳注意力,在通过理解,尊重,参与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课上在讲解环节,教师巧妙设计记者采访情景,手持话筒采访学生的好方法来提炼本课教学重点,学生注意力也跟随着话筒的转移而集中。又如:在韵律教学中舞向未来展示环节,设计舞台演出情景,“ladies and gentlemen 下面有请2年4班为大家表演!”等简单的台词,立马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同样的动作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现,让学生不断挑战,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还比如:在表演结束后,教师跑到队伍最前面,手作相机“咔嚓”一声,进行留影,学生们摆出了不同的造型。
(四)感性化
在教学中,教师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如在主教材单、双脚练习时,教师的一次次击掌鼓励、“有进步,跳的更轻些”等的语言鼓励或者是教师手牵手的帮助。还有在分层环节挑战结束,教师即对挑战成功的学生进行了集体的鼓掌表扬,还对失败后还再坚持的个别学生给予更多更热烈的掌声得肯定和鼓励,教师不仅对学生练习结果进行了评价,同时也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了评价。用一个个微笑、一句句表扬的话语、一个个爱抚的动作来激励学生,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认真精神等给予表扬,使学生看到自己在参与活动中的积极表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体育学习与活动中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愉快结束
在结束放松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段“再见舞”的放松。边愉快的舞动边真诚的感谢“感谢同学,感谢老师”、“感谢同伴,感谢朋友”、“感谢他人,感谢自己”通过这样一段放松操让学生放松的同时学会感恩。告诉学生:课堂中不仅有我们自己,有同伴还有教师。有了教师的言传身教,我们才能愉快的学习;有了同伴的合作和帮助,才能顺利的学到本领;有了自己的敢于挑战,才能不轻言失败。感恩每个帮助自己成长的人,心存感激,将体育课堂的育人功能提升到了更高的层面。
点评
一、本次课有两个优点
1.巧用器材,一物多用,这一块小小的垫子贯穿全课,从课的开始到结束,始终用垫子贯穿主课,这个垫子发生了很多功能,第一个把垫子的正面和反面,正面是单脚,反面是双脚,垫子的指向很明确,使学生明确什么时候用单脚,什么时候用双脚,同时通过垫子的方向的变换,使学生掌握单双脚跳方向的变换,很直观很直接的给一个学生一个指向,使学生在在活动中时觉得很轻松,使学生的运动得到充分的发展。
2.在本次课中孙华老师运用了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把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使学生乐于学习,在学中练,在练中学,他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一个垫子他可以设计从距离发生变化,由近到远,可以从垫子的一个方向发生变化,也可以从垫子的组合发生变化,然后还有小组的变化,通过这一系列的变化,设计的有层次,有坡度,使学生一直处于一个不断挑战自己,勇于表现自己的状态,在这堂课中,学生的笑容自始至终洋溢在脸上,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尤其在舞向未来的环节中,学生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学生把他所有的潜能,智慧都展现出来了。学生能够取得最大的进步,能够得到最大的锻炼,这是体育课取得的最佳效果。
二、建议和思考
1.这是个信息化的社会,教育资源不断的丰富,不断的扩展,这堂课的垫子。在本次课中就效果很好,在将来很多体育课中,也许有很多新颖奇特的器材会出现以及还有自制的器材,这些新颖的器材怎么样和教学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的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服务。
2.这堂课的综合部分是一个舞向未来的舞蹈,很惊奇,学生也很喜欢,随着教育资源不断的丰富。我们的课程越来越丰富,本堂课舞向未来就是我们闵行区教育局在学校推广的一个课程。随着我们的课程不断拓展,这些课程怎么样和我们的体育教学有机的结合,更好为我们的体育课所服务,从而提高我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体育课健身育人是我们体育课的宗旨也是我们的目标,立德树人,是我们所有课程的教学目标,但是相对于体育课程而言,体育课对立德树人目标是一个比较显现的课程,更加能够体现立德树人的宗旨,怎么样能把立德育人能够在体育课中体现出来,那么在本次课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在本次课结束前,跳一个放松舞,他跳舞的宗旨就三点,感谢老师、感谢我的同伴、感谢自己,我们这个社会从小培养学生一种感恩,要相信自己,通过一个很简单的舞蹈很自然的流露出来我们学生要感谢自己,感谢老师,感谢我的同伴,这就是育人价值很好的体现。通常我们的育人价值比较空洞,喊喊口号,比较乏味,对学生来说不能理解,这堂课通过这样一个舞蹈,学生就能感受到我只有和朋友和同伴友好的交往,友好的合作我就能取得成功,我相信我自己,我相信自己做的到。
点评人:洪斌 (上海市吴泾第三小学,200241)
特级教师研讨部分观点摘登:
关注趣味课堂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倪晨瑾 (江苏省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210002)
1.了解学生是趣味课堂的前提。不同年龄、不同阶段、不同性别的儿童在生理、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也都有一些成长的规律,了解儿童就要从儿童的视角、儿童的语言、儿童的能力等方面,具体学习,细致分析。
2.完善自我是趣味课堂的基石。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让孩子们的认知触角更加的宽广,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就是一种新的挑战。如何让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落到实处?首先,体育教师要博学。要海纳百川的学习,不仅仅是专业的知识,一切孩子们感兴趣的知识都要去触及了解,例如,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运动明星、电子游戏、新兴体育、聊天方式、军事兵器等等,让这些信息成为教学的情境、成为你跟孩子沟通的话题、成为亲和师生关系的捷径。其次,体育教师要心中有真爱。要关爱每一位孩子,要想疼爱自己孩子一样。由于心中有真爱,就会让你俯身倾听;由于有真爱,就会让你宽容接纳;由于有真爱,就会让你诲人不倦。最后体育教师要奋进。体育教师不要躺在专业教师的摇篮里,不闻天下事、不读天下书,要有一颗进取心,要准确定位自身的教师角色,不要用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迷茫自己的目标。
3.借力发展是趣味课堂的能源。体育与健康课堂的趣味性还依托着借力发展。首先,是跟同仁借力,今天大家欢聚一堂,围绕“趣味课堂”进行主题研讨,在思维的碰撞中,就是一种借力发展。其次,是向学科借力,学科虽然有着各自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是由于传授的教育对象都是同年龄同阶段的孩子,所以有很多学科教育资源就可以很好的整合利用。例如,今天上海孙华老师借助音乐伴奏,让音乐学科的节奏变化和体育学科的运动节奏进行整合,用快慢、缓急、高低等变化调动学生的练习激情,分散减轻疲劳感。再次,向生活借力。对于儿童的学习,越是贴近生活,他的记忆越鲜明。体育与健康教学也是如此,把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物品、项目、经验引进课堂,增强趣味性。例如,在负重跑教学中,让孩子们收集大大小小不同容量的油壶,带进校园装满水,根据孩子们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重量的油壶进行负重练习。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家务事,也可以走进课堂成为锻炼的一种方式,乐此不疲。
对快乐体育的基本态度 王章明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学院,321004)
1.作为教与学的手段,如教学行为、学练方法、课堂管理等,注重趣味性的方式的设计与运作,且在达成合理的预设(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应持欢迎与认同的态度(立场)。
2.把快乐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与内容来追求,在不影响技能教学与体能要求的前提下,我们认为,这是理想的体育课,我们要为之努力。
3.如果这个前提不成立,与体育课程的本原相佐,那么以追求乐趣与快乐为目的体育课堂,我们该怎么说?我的反思结果是:技能教学>健身方法>体能锻炼。
4.关于兴趣或快乐的获得,主要应从教的激情、学的气氛、情的交互作为路径依赖,而不是投其学生的喜好,不能单靠教材内容或活动内容去吸引,那是第二课堂的事,作为课程的目标定位及内容选择,要在学科发展、社会需求、学生喜好这三方面寻求平衡。
5.任何一种学习方式(尝试体验、目标挑战、多样创新或自主、合作、探究),都有它的优势与局限;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技能掌握式、群体合作式、目标导引式、试错发现式),都有它的应用人群与教材领域,在分析这些方式与模式时,不能沿用非A即B的思维样式,应采用取长补短的立场态度,选择与应用。
6.同行对快乐体育这一教学思想或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其焦点主要是对“什么是快乐或快乐是什么”这一概念的理解上,表层的嘻哈(如放羊、无厘头的搞怪、说段子等),不能作为体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而深层的快乐(努力后的进步或取胜、失败后的抱团或掌声、动作的美感、身体的快感等),可作为教学的目标取向。
三看“趣味课堂” 张朝辉 (浙江省温岭市三星小学,317500)
1.从教学内容的直接兴趣来看“趣味课堂”—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四节展示课教学,无论是场地、器材、音乐还是授课教师的肢体语言、教学设计等都充满了乐趣,如上海孙华老师执教的“各种方向的单、双脚跳跃”一课:色彩斑斓的小圆垫,物体本身有趣味;学生调整小圆垫间的距离,向自己的能力作挑战有乐趣;不同线路的跳跃,练习形式有乐趣;小奏鼓上小脚印的方向指挥学生左右前后跳跃,统合了视觉、听觉和运动节奏,练习策略的设计有趣味。
2.从教学内容的间接兴趣来看“趣味课堂”—教什么不离弃体育课的本质属性
本次研讨的一个最大亮点是各节展示课达成了小学技术教学的共识即靠近标准,体现精神,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动作、技术的练习,在游戏中掌握方法、知识与技能。笔者一直认为为小学体育教学要遵循兴趣线和技术线的教学,也就是从动作(技术)、方法及知识点的落实为学习的明线,以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心理适应、情感价值培养为暗线,两者相连相生,相辅相成。笔者把这种理解归结为“游戏性方法”,即把体育教学的动作技术成分、知识点分散到各个游戏环节中,体现课堂趣味性。
3.从教材背后的价值功能看待“趣味课堂”—教什么是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趣味课堂”是吸引学生学习的手段、途径,是为了让目标的达成更加有效。通过它可以让学生充分活动、明白道理、学会技术、和睦相处。追求趣味课堂,不是淡化技术图表面的热闹,也不是纯技术教学让教的内容永远停留于“零起点教学”,而是让我们的体育教育教学成为爱的专业表达,那就是让人成为人,让学生成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