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外贸战略转型研究
2014-12-05夏先良副研究员
夏先良 副研究员
一、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类型
外贸战略是一种外贸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外贸政策就是具体体现和实施战略思想的行动措施。外贸战略主要分自由贸易战略和保护贸易战略两种常见的基本形态。刘军梅 (2008)在这两种基本战略类型之外把公平贸易战略、双边贸易战略看作发达国家外贸战略另外两种类型,并按照对贸易鼓励程度差别划分发展中国家不同的贸易“赶超”战略。我们认为,外贸战略只有自由贸易战略和保护贸易战略这两种基本类型,其他各种外贸战略都是各国根据实际需要对贸易的自由开放或限制保护所取态度、思想的不同表达,都是两种基本战略的衍生类型,没有超出这两种基本类型的范围。因此,我们不能够把它的衍生种类与其并列看作新的战略类型。
自由贸易战略和政策依据传统自由市场竞争的贸易理论,是一种基于自由市场经济和传统常数回报、完全竞争的国际贸易模型,与政府干预和保护相对立。从古典自由市场学说到新自由主义,都强调市场自由,放松管制。自由贸易战略可以划分为独自自由贸易战略、协议自由贸易战略。只有处于世界产业最强、贸易地位最高的少数国家采取独自自由贸易战略,它只是自己采用自由贸易战略,不要求贸易伙伴采取同样的战略。协议自由贸易战略在当代最为流行,表现为多边自由贸易协议、区域自由贸易协议、双边自由贸易协议等。
近两个世纪以来世界贸易历史证明,自由贸易促进发展的思想植根于人们的心中,它是经验法则,无论贸易公平与否。最早实行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长期鼓吹自由贸易占据世界市场。他们认为,自由贸易思想没有过时 (Krugman,1987),依然是世界经济繁荣的基础,是人们不否认的最大公约,让各国避免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报复、贸易战、贸易遏制等行为。自由贸易能够使处于优势地位产业的发达国家进一步获得发展空间,使处于产业弱势的发展中国家出现贸易赤字,打击其工业、服务业,增加其失业人口,减少其国民收入和税收。实行自由贸易战略并不否认当政府运用干预能够带来巨大贸易利益时去做出适当政策努力获得这些贸易利益。例如,政府对不完全竞争产业的出口鼓励和支持可以使本国企业从外国企业获得经济租金,增强产业,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政府面对外国的保护贸易就会做出回应,减轻本国利益的损失 (Irwin,1991)。处于强势的国家在自由贸易中获得更多利益;处于弱势的国家只能获得较少的利益。
绝大多数 (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最不发达国家)国家对外贸易战略和政策都是采取保护贸易战略的某种形式。保护主义贸易最初形式就是重商主义,后来演变为保护关税形式的幼稚产业保护贸易理论、超保护贸易理论以及战略性贸易理论、公平贸易理论。当今最常见的保护贸易理论就是公平贸易理论。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和方式上采取保护幼稚产业和促进产业成长的保护关税或战略性贸易政策。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在对外贸易中常常处于弱势,多数采取保护贸易战略。为了发达国家向自己开放市场,发展中国家多采取出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主导战略等战略类型,政府贸易管理采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产业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本能地采取保护幼稚产业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采取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战略,扶持和鼓励国内产业发展。
当前采取出口导向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很多,但这种外贸战略并不完美,也有局限性。出口导向战略没有将成本效益、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谐贸易关系、贸易平衡等因素考虑到战略之中。出口导向战略可能导致经济增长过度受制于世界经济景气,导致反倾销等贸易摩擦频发、产能过剩、资源错配、环境恶化、贫困化增长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本国人没有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多少益处。处于全球价值链地位较低的国家同时采取出口导向战略会使战略趋同,加剧世界市场恶性价格、数量竞争,贸易条件日益恶化,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出口补贴的好处送给了发达国家,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财政负担,加重了“二元经济结构”和贫富差距拉大。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递增回报和不完全竞争的国际贸易模型,认为许多国际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公平贸易可以修正市场的不完美,纠正市场缺陷。经济学家们认为,市场不能自动解决,比如环境污染、收入不平等与贫穷、不同劳动标准的竞争前提等问题。所以,自由市场客观存在失灵,市场不能解决这些公平问题。因此,现代国际贸易已经不是一个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自由贸易战略和政策失去存在的前提条件。凯恩斯主义不仅强调自由市场体系,同时强调有管制的资本主义对于公共与私人之间的平衡,政府要提供公共产品,干预分配公平、生态环境、社会安全、教育卫生资源配置、人权、公正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凯恩斯主义学说更加强调以国家利益为由通过出口补贴、进口配额、反倾销反补贴、反垄断、非关税壁垒、绿色环保、人权、动物保护、气候变暖等理由对进出口贸易施加政府干预。许多国家的公平贸易机构不仅仅负责贸易救济,常常实施反垄断、反价格联盟等违法行为。然而,凯恩斯所提倡对贸易的政府干预会引起贸易伙伴采取同样的动作阻碍贸易发展,甚至会引起以邻为壑的贸易报复和贸易战等国际政治经济问题,而且会招来国内利益寻租集团或企业影响政府理性决断,难以判断政策损益,造成国内政治寻租和低效分配问题。
发达国家面对大量产业外移和业务外包的形势试图采取公平贸易战略,减缓产业流失速度,同时发展服务业对外贸易。工业衰落的发达国家同样采取贸易保护战略,虽不否认自由贸易思想,但推崇凯恩斯主义,采取攻守兼备的公平贸易战略,提倡贸易要对自身有利,有损于自身利益的贸易就是不公平。目前西方最发达经济国家对外经济已经走过了外贸扩张的阶段,进入了货物贸易守成服务贸易扩张和对外直接投资勃兴的新阶段,战略上强调货物公平贸易、服务自由贸易和开放直接投资。
公平贸易、战略贸易就是对自由贸易的修正,它们建立于新古典贸易理论,实质是保护贸易的两种表现形式。公平贸易就是一种基于对话、透明和尊重而寻求更大的国际贸易平等的伙伴关系,它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运动和思潮,它通过特别向南方国家提供更好的贸易条件,确保被边缘化的生产者和工人的权益,对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公平贸易战略本意就是有意帮助被边缘化的生产者和工人从易受伤害地位转变到安全、自足状况,增强其能力,积极谋求国际贸易更大的平等。赖斯 (Rice,2010)以为,公平贸易经常被看作一种对自由贸易的替代,减轻全球不平等和贫穷,比自由贸易更加有效地分配财富。韩德孙 (Henderson,2008)却认为,公平贸易对落后国家商品支付一个溢价不是基于质量而是基于就业和其他条件,是不公平和反生产力的,消费者得到低质量商品,福利受到损害,对消费者和第三世界生产商的较好解决方案就是废除所有现存的贸易障碍。对(农业)生产补贴和 (农产品)公平贸易的支持超越了市场的可持续性,都是不公正的。
自由贸易战略寻求确保完全实现自由贸易的经济利益。公平贸易战略寻求自由贸易利益与其他价值之间的平衡,不仅要贸易自由,而且要贸易得公平。可是,贸易公平性的标准很有争议,学术上对公平与效率向来分歧很大。怎样才算得上贸易得公平?发达国家虽然从自由贸易中获得经济利益,但面对自由贸易带来的产业转移、离岸外包、就业流失等伤害,试图以公平贸易战略要求贸易伙伴降低竞争压力,提出把环境、劳动标准加入多边贸易谈判议题。
实际上世界经济存在分工差异是贸易的前提,这种分工差异所带来的优势地位促进了贸易,贸易促进了价值和财富分配,这种价值分配是按照贸易实力和地位来划分的,不平等价值分配是由不平等经济地位决定的,这是客观存在的,贸易本身改变不了。要求贸易兼顾其道德性、社会公平性,增添了贸易的附加目标和附加价值,给本来障碍重重的贸易更大阻力。虽然贸易不能不讲道德性、公平性、社会责任性,例如反对毒品贸易,打击违禁品走私,但贸易的本性要求自由而不受其他阻碍,否则贸易就消失,贸易的价值分配功能失去,这对社会经济的打击比自由贸易更大。公平贸易常常造成市场的扭曲和资源浪费非常严重,不仅可能造成本国资源浪费和市场扭曲,而且可能危害伙伴国的资源配置效率。
与出口主导型外贸战略相反,近年来进口主导或内需主导型外贸战略引起了一些学者 (金柏松,2004;孔祥敏,2007;牛艳红,2007;傅毅夫,2009;孙玲、陶士贵,2009)的追捧。这种外贸战略也是对自由贸易战略的修正,而且强调进口扩张或进口导向激励,积极扩大进口,减轻外汇储备资产过大的压力,改善对外宏观经济发展状况,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资源环境状况。
二、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选择的决定因素
一个国家外贸战略的选择会受到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相关因素的制约。这些影响因素包括国内产业发展水平和实力、产业价值链地位及全球贸易地位、市场规模及发育水平、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等国内因素和主要贸易伙伴的战略和政策、国际贸易体制与政治环境等国际因素。
国内产业发展水平和实力决定着劳动生产力水平、产品国际竞争力和贸易优势地位,由此也决定产业价值链地位及全球贸易地位。一个国家产业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分工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越高,产业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越强,国际竞争优势越明显,决定了其产业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也越高,可以采取更加开放和自由的贸易战略。反之,产业水平和分工地位较低,产业实力较弱,缺乏国际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就应采取更加防守和带有限制成分的贸易战略。大国贸易战略更多考虑产业发展和生产力提升,与小国贸易战略更加明显追求现实贸易利益不同。世界上大国崛起的历史事实无不证明,实体产业实力决定对外贸易实力,对外(货物与服务)贸易实力和地位决定贸易战略。产业落后,贸易地位低,就要采取带有保护主义色彩的保护贸易战略和政策。总体产业强盛,在世界贸易中地位高,就会对外推行自由贸易战略和自由贸易政策措施。
一个国家产业实力和贸易地位基本可以确定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但是,产业实力强,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未必强,贸易地位高未必不会遇到贸易伙伴采取严格的贸易壁垒,从而导致其国际收支状况恶化,这会促使这个国家改变贸易战略。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好,保持平衡或盈余,就会使其采取继续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就会迫使它调整贸易战略,转而更加保守。
国内市场规模及发育水平对贸易战略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当一个国家市场规模相对于贸易规模来说较为狭小,市场化、商品化程度不高,市场发育水平较低,贸易更多依赖国际市场,这样的国家需要采取奖出限入的保护贸易战略。产业或地区间市场发育差异会引起对贸易政策的不同意见。市场开放程度低、市场封闭的产业或地区可能形成一个利益集团,与受益于开放的产业或地区所形成的其他利益集团展开政治利益迥异的贸易战略博弈。每种贸易战略和政策都会引起反响不同的政治声音。社会经济发展越是不平衡,外贸战略和政策的分歧会愈加明显。不同的政治团体会游说和倡导不同的贸易战略(Grossman and Helpman,1994)。当一个国家市场规模相当大,市场发育程度相当高,产业规模大,产业分工精细,对外贸易竞争力强,各社会政治力量具有较为统一的对外开放诉求,这种国家会采取更加开放的自由贸易战略。
一个国家外贸战略总要考虑与其贸易关系密切的伙伴所采取的贸易战略和政策。制定损害贸易伙伴的战略会招致伙伴的抵制和反制。如果主要贸易伙伴采取开放性高的协议自由贸易战略,各国既然在贸易战略上与其他伙伴保持一致。如果一些贸易伙伴在自由贸易战略中没有得到好处,甚至损害了产业利益和贸易利益,这些国家可能会采取更加保护性强的贸易战略,这种动作可能引起连锁的战略调整效应。
现有国际贸易体制与国际政治关系对贸易战略选择影响明显。国际贸易制度的供给与维护是外贸战略制定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WTO及其前身GATT是当今时代促进世界贸易的制度框架。这种多边贸易体制对成员和非成员贸易战略制定都有重要的制度环境约束。国际政治关系影响多边贸易体制、区域或双边贸易协议的谈判与实施情况。国际政治关系和顺会促进多边贸易协议谈判与实施,保持成员更大程度地采取自由贸易战略。国际政治关系不和谐会导致多边贸易体制谈判陷入僵持,各国贸易战略会带有浓烈的保护主义气息。
三、当前中国正面临从出口导向战略向自由贸易战略转型之际
我国是从一个工业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自建国65年以来,曾经历过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的一系列战略阶段。目前我国“出口导向型”对外贸易是现有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金京、戴翔,2013)。尽管目前我国实行的出口导向外贸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和成本较高,造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宏观经济失衡和国际贸易摩擦频发,不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2012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值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13年中国进一步巩固了这一地位,已经引起竞争者的担忧和纠结。中国外贸在世界贸易中地位变了,贸易伙伴对中国期待和要求也会随之而变,要求中国做出更多贡献和让步。因此,中国一直沿用至今的外贸战略需要适时转型,而且我们面临的贸易对抗、摩擦损害我们的贸易利益和国家形象。从目前我国外贸形势来看,过去20年基于发展中国家通过廉价出口支撑经济增长所采取的出口导向外贸战略日益不合时宜,已经导致严重的“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问题,不适应内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张鸿,2005)和多元平衡发展的现实需要,必须转变外贸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
同时应看到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和国际贸易地位发生了变化,贸易优势明显,能够保持经常账户盈余,拥有大规模外汇储备,具备转变贸易战略的条件,具备放弃目前采取的“出口导向战略”的条件。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在变化、在世界贸易与投资中地位也在变化,正在从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发达经济国家转变之中。当前中国正处于走向中等发达直至发达国家的道路之上。中国对外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相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成本、效率、技术、人才等多种综合优势,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优势差距缩小,竞争力地位逐步拉平,甚至已经赶超。因而我国外贸战略需要调整到与当今发达国家所采取外贸战略相似或一致的战略上来,我国外贸政策、立场和做法也要随之而变。所以,新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战略到了做相应调整的时刻,选择多元平衡的自由贸易战略。
此前我国学者提出过多种外贸发展战略,比如进口替代战略、比较优势战略、出口导向战略等。这些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所采用的外贸战略或多或少发挥过一定的历史效果。关于当前中国外贸战略究竟如何选择,许多学者也曾提出过多种战略,比如内需导向战略、竞争优势战略、科技兴贸战略、市场主导的非对称出口促进战略 (李春顶,2009)等。我们认为,当前中国外贸发展兼有多种优势,既不必要强调出口优先地位、出口促进或出口刺激,更不能忽视进口重要地位,外需与内需对经济增长同样重要,外贸多元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不必继续追求贸易顺差,选择多元平衡的自由贸易战略符合当前现实需要。它是让贸易伙伴自愿开放市场的有力理论武器。
目前欧、美、日外贸战略全面倾向于贸易保护主义,但他们都不反对自由贸易政策,更加强调对自身利益保护的公平贸易原则。中国作为后起国家,要打开国际市场就需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要求外国开放市场,就要自己先开放市场,倡导自由贸易。我国与欧、美、日的情况完全不同,不跟随欧、美、日搞所谓对等的公平贸易战略。我国积极支持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自由贸易体系,我国领导人多次在国际场合反对贸易投资保护主义,主张互利共赢和平衡、包容地增长。所以,依据国际经验和本国国情,中国对外经贸应采取多元平衡的自由贸易战略。
当前我国不具备搞欧美的公平贸易战略基础条件。第一,欧美关于劳工标准等市场体制机制,在我国的条件仍不成熟,无法要求贸易伙伴按照国际劳工标准开展国际竞争;第二,欧美内需市场很大,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依赖欧美出口市场带动经济增长,欧美发出的贸易制裁要求具有威慑力;第三,欧美许多制造业因内部生产成本偏高而通过直接投资进行国际产业转移,欧美制造业流失和空心化严重,产业竞争处于守势,希望借助公平贸易战略攻击外国贸易伙伴的不公平贸易做法以达到保护国内民族制造业。我国与欧美情况不同,我国制造业处于上升期,要求拓展国际市场空间而不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所以,当前我国外贸不会选择公平贸易战略,而应选择自由贸易战略,既不要求出口扩张,也不必要保护国内市场。
早前在学术界就有声音提出中国要像美国那样采取内需主导型外贸战略,以内需扩张拉动经济增长,主张取消政府干预外贸,完全由市场机制形成贸易流动力量,而且通过进口扩张形成一定的经常账户赤字,减少外汇资产储备,推动人民币进入国际市场,成为主要世界货币。
美国采取内需主导型外贸战略,让世界上许多国家经济依赖美国市场而维持增长,其可持续性的条件是成熟完善的市场机制、存在美元霸权和大规模海外投资收益长期足以平衡经常账户赤字。在美国没有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之前,贸易保护主义一直是美国崛起的秘诀;在美国崛起成为世界经济霸权之后,美国学派坚持的保护主义思想依然变换成不同表现形式的保护贸易政策。今天美国成熟完善的市场机制能够确保资源优化配置,正常市场机制下没有大规模失业劳动力和闲置资金,市场机制具有充足的调节能力,无需政府贸易政策过分干预,但政府时刻都在护卫着美国利益。正是由于美元霸权地位,美国大规模印刷和发行的美元才能从世界各国无所顾忌地购买或进口商品、服务及技术等,因而才可以采取进口扩张的内需主导型外贸战略。美元第一世界货币的霸权地位是由美国高度发达的、丰满的产业体系、开放的金融与贸易投资市场体系、长期可预期的稳定政治体系、强大的国家安全体系综合保障的。同时,美国在全球的国际投资效率高,投资规模大,国际投资收益远远超过外国资本从美国市场投资获得的收益,每年美国国际资本平衡都获得巨大的国际投资收益盈余。从长期来看,美国国际资本收益盈余要能够覆盖经常贸易赤字,才能保持经济可持续。但是,实际上美国经常贸易的过大赤字增加了以国际资本收入盈余平衡整个国际收支的难度。为此,美国利用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从世界各国外汇储备资金中廉价融资,提高国家财务杠杆率,扩大在全球的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规模,获取巨大的投资收益与融资成本之间的差价收益。
然而,中国不具备实行内需主导型外贸战略的基本经济条件。第一,中国市场机制调节能力较弱,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较大作用,存在大规模劳动力处于不同程度的失业、半就业之中,资本匮乏和资金闲置同时并存。假如国家从出口主导型外贸战略转换到内需主导型外贸战略上来,不仅面临贸易逆差、货币贬值、资金外逃的严峻国际收支问题,而且出现大规模劳动力失业、经济增长下滑和财税锐减等宏观经济问题。第二,我国金融产业结构不合理,金融制度不完善,金融体系不健全,没有建立世界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没有成为第一世界货币。而且当前中国人民币的货币主权独立性遭受美元霸权的控制,中国经济深陷“美元霸权”的陷阱,“美元霸权”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我国货币的主权和独立性 (贾根良,2012)。第三,我国海外直接投资规模相对较小,投资效益不高,投资效率相对较低,相反外国在华投资效益较好,投资效率较高。当前我国国际资本收益平衡难以承受覆盖大规模经常贸易赤字的压力。保持经常贸易略有盈余或基本平衡是一个长期任务。在我国国际资本收益盈余不能够覆盖经常贸易赤字之前,我国不具有实施进口扩张的内需主导型战略所要求以国际资本收益盈余弥补经常贸易赤字的支付能力可持续性。
可见,多元平衡的自由贸易战略应当是今后几十年中国必须坚守的贸易战略,决不可以头脑发热激进跳跃到超越我国经济贸易发展条件的进口扩张的内需主导型外贸战略上去。目前我国照搬美国发展模式只有失败。实际上世界大国中只有美国在美元霸权支撑下岌岌可危地采用进口扩张战略的模式,但它也在千方百计缩小贸易赤字,通过再产业化、购买国货政策改变贸易失衡的不利影响。中国作为后起的经济大国,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水平仍较低,工业发展高度仍不够,工业基础也不足够坚实。未来半个世纪我国仍要坚持不懈走工业化道路,不走西方工业化空心之后再工业化的老路。发展工业化是我国实行多元平衡的自由贸易战略的基础,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