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归国留学生的就业问题
2014-12-04张留禄姚晓垠
张留禄 姚晓垠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一、我国归国留学生的就业现状与特点
(一)新世纪我国归国留学生的发展特点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高校招生规模急速扩张,但是就业岗位的需求并没有同比例大幅度的增长,就业问题成为多数高校毕业生的头等大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出国深造,以此增加自身的就业筹码。也有一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因国内的行业发展并不能满足其学习需求而选择到相应领域发展比较领先的国家继续学习。与此同时,出于种种原因学成选择归国的留学生数目也相应地快速增长。总体看来,近年我国的归国留学生的发展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急速增长
最初,我国的出国留学生主要分布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以及东南沿海城市,近些年来规模逐渐扩大,现在的留学人群已逐渐向东北三省、陕西、四川、湖南等地区快速扩散,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的主要城市。[1]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2011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从1978年至2011年年底,以留学身份出国并学成之后选择回国的人员总数高达818400人,其中2009年首次超过1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56.2%,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2011年的归国留学生人数高达186200人。归国留学生规模的急速扩张一方面是由于高校教育的全球化,导致近年来留学生总人数不停增长,尤其是2005年之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另一方面,我国出国留学生的学成后归国比例也在稳步上升。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出国留学生在就业选择上选择回国发展的人数越来越多,2011年我国归国留学生已占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54.8%,达到19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高比例。[2]
2.留学地区比较集中
作为全球最大留学生输出国,我国留学生的分布也体现了多元化的特征,并呈现出“大集中,广分散”的格局。根据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海外的留学生分布在全世界的100多个国家,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发达国家,除此之外,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以及东盟地区也吸引了众多的中国留学生。在“广分散”的基础上,留学生分布也呈现出“大集中”的特色。近年来,我国的留学生选择留学国家比较集中于日本、欧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2012—2013年,我国学生自费留学的实际去向国分布显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分列前三,占比分别是30%、21%和13%,占了所有留学生的半数以上。世界日报的留学版也曾对这一现象作出总结性报道:“近30年来,中国共有121万留学生,其中留学日本90万人,留学澳大利亚10万人,剩下的21万在其他的190个国家或地区。在这190个国家和地区当中,留学德国达30000人,留学美国40000多人,留学英国10000多人,留学法国近10000人,留学加拿大16000人,所以只有10万留学于其他国家。”在这些中国留学生集中分布的国家,其经济波动和政策变化都会对大量的留学生流向产生重大影响。例如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近年来对留学生的限制政策越来越多,从2011年4月6日起,对欧盟以外的各国留学生在英国停留时间、英语要求、续签、打工和家属陪读等都作了相应严格的调整,一部分留学生到了学习期限很难办理延签手续,只能选择回国,这些政策的调整直接影响到了在英的中国留学生的毕业去向。
3.留学生低龄化
所谓留学低龄化,是指高中生直接出国读本科的人数骤增,以及高中生以下年龄层学生出国读中学的人数大幅增长。以上海为例,2013年7月9日,上海市教委国际交流处对12家经教育部、公安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的合法留学中介机构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将学生年龄分为了7个层次,其中20—24岁的留学生数量最多,占60.8%,而19岁以下的出国留学生比例已经高达27%,由此可见低龄学生出国增长显著。由于国内的高考压力对每位学生以及考生家长来说不容忽视,日益富裕起来的城市中产阶级家庭望子成龙,国内的教育模式和路径的选择太少,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尤其是不适应应试教育而在其他方面有天赋和特长的孩子选择弃考,转而申请出国深造,这也是社会多元化的一个特征。
(二)留学生归国后就业情况
面对急速扩大的归国留学生群体,就业问题越显突出。“出去时千挑万选,回国后千差万别”成为这一群体找工作时的真实写照。从择业的优势方面来说,留学生的语言优势十分明显,并且眼界相对国内毕业生较开阔,从大方面来看,归国留学生的就业呈现出相对比较乐观的状态。2011年,我国首份《海归就业调查》火热出炉,本次调查统计了7000位留学海归的就业具体情况,其中,从美国和澳大利亚留学归来的留学生各占近30%,其他留学国家如英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家的海归各占10%左右。这些海归中,本科学历的占33.3%,研究生学历的占55.6%,商科、经济类专业占所有受访人的半数,工程和技术类专业的留学生近三成,文学和教育学等专业所占的比例较小。调查显示,与本土毕业生相比,留学归国毕业生的就业有明显的优势,海外留学的经历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宽阔的视野,这些都使他们的就业几率大大上升,并且获得了比本土毕业生高出1500元的平均薪酬。
整体看,归国留学生的就业状况虽比国内大学毕业生乐观,但是对就业的满意程度却没有预计的高。由于出国留学的花费比较大,大部分留学生回国后在择业问题上,对薪酬的要求也比较高,然而调查数据显示,近一半的海归薪酬仍在5000以内,处于“小白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了留学生对就业的满意程度与对所选职业的忠诚度。新浪对归国留学生的调查显示,就业满意度仅为50.2%,由此可见,大部分留学生在回国选择就业过程中困难重重,并且对现状的满足程度偏低。
二、归国留学生的就业因素分析
出国留学的门槛越来越低,使社会与企业对归国留学生的含金量产生了质疑,加上国际与国内经济形势和就业政策的多方面影响,导致归国留学生的就业呈现出了上述的问题特征。总的来说,对归国留学生的就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经济潮流的影响
根据国际劳动组织2010年发布的《全球就业趋势报告》,未来几年受经济周期的衰退性影响,国际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与此同时,世界各国近年来都在不断发展教育产业,把扩大教育规模作为本国经济收益的重要手段,导致了全球性的教育供给大于就业需求,使得留学生的“文凭”发生了贬值。同时,当前受全球后危机时代的来临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国外出现了大量失业人员,就业市场不断恶化也给留学生的就业事业造成了困难。经济衰退带来的影响充分体现在海归者身上,因为经济衰退对欧美的大部分国家影响巨大,英国、美国都是中国留学生分布比较集中的国家,如表1所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英美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甚至突破10%,虽然在2012年就业经济与就业形势出现了好转,但仍高于8%。就业市场的恶化使得许多海归在留学所在国无法顺利地找到工作,并在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情况下不得已回国求职,导致其在人才市场上无法展现自身的优势。此外,在海外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归国留学生的语言能力迅速提高。这导致大部分的留学生认为自己的优势集中在语言方面,例如英语、法语等,所以找工作的目标集中在能发挥自己语言优势的国际型企业上。
表1 经济衰退形势下英美国家的失业率变化(%)
(二)归国留学生的就业环境
1.国内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环境不断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飞快,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进展甚大,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飞速增长,200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总数仅为114万,2003年,首批扩招本科生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导致大学毕业生人数倍增,达到212万;到了2010年,大学应届毕业生规模为631万;2012年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高达680万,是2001年毕业生总数的6倍,增幅达500%。毕业生的规模迅猛发展,这就意味着每年我国必须要增加数以百万计的就业岗位,才能保持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稳定,由于大学生本身对自己认知与评价不够清晰、就业目标不明确,因此这些岗位还不能是普通工作岗位。除此之外,其他因素也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比如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体经济增长模式带来就业弹性的持续下降;国有企业改革和机关事业单位改革都围绕减少冗员进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岗位并不能跟上高校毕业生的高速增长形势;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这些力量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产生了挤压作用,等等。这些因素都对国内的大学生与归国留学生的就业形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面对这一系列就业难题,政府也相应地加大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例如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的不利影响,教育部与有关部门日前出台了具体政策措施,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解决好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是保持我国就业局势稳定的重要任务。可见,政府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一系列政策支持。
2.对归国留学生的政策支持仍有提升空间
为了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发展,政府对归国留学生的就业服务举措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1998年,我国成立了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由中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指导,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院、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等多方面共同主办,以“面向海内外,服务全中国”为宗旨,每年12月在广州举行,成为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海内外人才项目交流平台。2008年,我国又制定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为“千人计划”,利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学科、实验室以及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陆续引进了约2000名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同时,各省(区、市)也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了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即地方“百人计划”。至2012年7月25日,“千人计划”已引进各领域高端人才2263名。[3]
此外,各级政府层面还有许多吸引留学生归国就业的政策,但这些政策主要针对国外高精尖人才的归国发展问题,由于我国出国学生数量大幅度增长,留学生的自身职业素养参差不齐,仍有大批的留学生在毕业之际还没有学业或者事业上的显著成就,大部分人享受不到国内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服务。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的动机各有不同,无论是出于国内经济形势发展优势,还是出于家庭因素,在创业或者选择就业的初期是最需要外在政策扶持的时期,但我国政府对于这一阶段的政策扶持力度并不是非常大。因此,政府很有必要完善对于留学生就业问题的服务政策,加强在归国初期的就业问题方面的服务措施,例如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供归国留学生学习并积累相应的工作经验,提升自身职业修养。除此之外,相关职能部门还应适当地对各项措施的效果进行监测,以进一步完善服务政策。
(三)归国后留学生的自身因素
1.留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
早期留学生的出国门槛较高,由于经济情况的限制,很多留学生会选择通过打工兼职来赚取学费与生活费用。打工兼职,可以增加留学生与当地人接触的机会,一方面可以快速提高留学生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留学生深入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更快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更重要的是,通过打工兼职,可以积攒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这对留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找到满意的工作。但是近些年来的趋势是日益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将子女送到国外留学,因为家庭经济情况良好,能够负担留学生在国外的日常费用,因此很多留学生也不像早期留学生那样必须去打工。经济实力的提高固然是好事,但是同时也失去了通过兼职来提升自身语言能力和工作能力的机会。启德教育国际教育研究院不久前发布的《海归就业力调查》指出,目前在国内就业的留学归国人员中,高达95%的海外工作经验低于3年,有约一半的归国人员甚至没有任何海外工作经历,在海外是否有工作经历比例为:1—3年46%,3—5年2%,5年以上3%,49%无工作经历。正是因为多数海归缺乏用人单位所看重的海外工作经历,造成了他们难以就业,或不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这也是归国留学生就业的致命伤。
除此之外,不容忽视的是仍有一部分留学生对国外学校选择有偏差。例如:美国的国际东西方大学、韦斯特大学、阿尔塞恩茨美国大学等,对留学生承诺毕业后将获得的国家认可的毕业证书,并已经通过AACSB认证,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并不承认这些高校的毕业证。这些大学的名字模仿国际著名高校,用来混淆视听,使我国的留学生产生错误选择。同时为了赚取更多学费,这些大学不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背景与现状进行专业设置,而是大肆开设目前最为“热门”的专业,刻意安排诸多的课程,每门课程都要榨取留学生大量的学费;在“毕业”方面,则给予留学生“优惠”的选择,只要按时付费就能够顺利毕业,使我国众多留学生上当受骗,浪费了时间与金钱,毕业后即失业。
2.归国留学生的择业意向
对归国留学生的就业困境来说,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择业定位的问题,即部分留学生的择业心态与就业定位存在严重问题。当前的企业比较注重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而并非学生的学历与国外留学经历,而大部分留学生通常自恃为“高级人才”,对就业的待遇要求较高,要求就业后能够直接进入企业的管理层,而不想从基层一点一滴做起,当一名普通的工人,就业心态的“好高骛远”导致了留学生在就业中的“低不成、高不就”。同时,从国外就业市场看,大部分国外的企业都要求学生要有工作经历,能够直接从事核心业务工作,不想花时间去进行人员的培训,也不想给予留学生一定时间的成长机会,而是直接获得人才创造的收益,这也提高了就业的门槛,为留学生的海外就业带来了难度。
三、对促进归国留学生就业的政策建议
(一)帮助归国留学生认识自身价值
大批的留学生归国,选择工作成功与否可以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自身的技能、人际关系、工作经验、外语水平以及政府支持等方面,但是关键是要靠自身的努力和真才实学。我国一部分留学海外的学生是出于国内的同行业研究水平不足以满足其现有的学习需求,然而不可否认还有一部分留学生出国留学并没有良好的规划,只是出于外界的原因,例如成绩不能够申请国内理想中的高校而退而求其次出国深造,或者随波逐流选择出国。而后一部分留学生在回国后就业问题就成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严峻的现实。因此,要解决现有的留学生就业问题,就要从根源抓起,加强对留学生的职业规划,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真正价值所在,有条理、有规划地进行职业选择。
1.做好规划,提高自身素质
留学生应抓住国外的就业良机锻炼自己,提升自身含金量,并且合理地规划留学前后的生活以及留学期间的实习安排。对于留学生个人来说,首先要在留学前做好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在专业的选择过程中,不能盲目地选择“热门”专业,而应科学合理地对未来的就业形势进行判断。要从“适用度”的角度出发,制定详细的国外求学规划,有目标、有步骤地留学。到国外后,也应随着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科专业进行动态调整,避免所学专业与未来的就业形势不适应这一现象的发生。其次,留学生出国以后,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但要加强专业技能与外语水平,还要广泛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增强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注重心理状态的调节,提高自己全方面素养,使自己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
2.树立正确就业观,合理择校
实际上,目前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高级管理层人才和先进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仍在持续上升。归国留学生的优势是很多用人单位所看重的,但很多留学生在出国前和出国后并没有太多的专业工作经验,要求马上做管理人员和获得高薪是不现实的。因此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留学生第一应积极转变就业观,摒弃“好高骛远”的心态,踏踏实实,从基层起步,从普通员工的点点滴滴做起,合理平衡就业与待遇薪资间的关系,给予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实现“先就业后择业”。针对当前国内外企业都要求留学生有职业经验的情况,留学生在留学过程中应在学习之余更广泛参与企业实践,提高自己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增添砝码。第二,留学生要合理选择国外的学校。针对当前国外大学水平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留学生要提前做好调查研究,选择一个信誉、口碑较好的留学中介,了解国外学校的历史年限、认证资质(是否通过国外政府批准)、学费、学习环境和就业前景等方面的情况,避免进入“野鸡大学”,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努力完善和改进就业环境
1.加大产业机构调整,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
我国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增强产业转移力度,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比重,大力进行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为留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岗位,创设稳定的就业平台。政府的教育部门要充当起参谋的作用,树立服务意识。严格审查留学中介资质和工商营业执照,规范留学中介机构的行为。设立留学生咨询机构,在出国留学生的专业选择上给予一定的指导,避免留学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的现象。协助留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公布国外“野鸡大学”的名单及特征,帮助留学生有效鉴别国外“野鸡大学”,避免留学生上当受骗。
2.建立完善人才评价体系,重视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
由于海外留学人员数量增长迅速,并且人才也参差不齐,同时大批的归国留学生也各具优劣势,因此尽快出台科学规范的人才评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从知识、能力、品德、性格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在吸引人才的同时,更有效地帮助归国留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有的放矢。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努力排除靠“关系”办事的习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非技术因素的障碍,如办事靠“关系”等,这实际上隐含着一种权利寻租现象,它既污染了发展环境,也破坏了归国留学生对创业择业的信心。
3.加强就业指导
政府的就业部门要加强留学生的就业引导,应探索成立专门面向留学生就业支援的组织,及时把握就业的宏观大环境和留学生情况,解决因为“就业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就业难问题,做好留学生就业市场的规范及协调;适应我国“南资北移、东资西移”的产业转移形势,大力举办东北及西部面向留学归国人才招聘会,为企业与留学生间搭建桥梁,使留学生真正能够“学有所用”,拥有一个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政府要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整合区域就业资源,开启“留学生引进绿色通道”,加快高级人才的引进,解决留学生就业的供需矛盾。
(三)加强对归国创业的政策支持
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中创业的人数占很大比例,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归国留学生的就业问题,支持鼓励创业是一项有效的政策。由于留学生在国外学习进修期间通常有更开阔的视野,并且接触新事物和高新科技产品的机会较多,这一部分人回国创业不仅能对社会的就业水平产生有效的推动作用,而且可以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动,推动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
1.设立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基金
对留学生创业的最初阶段予以一定的资金扶植,是世界各国支持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普遍做法。我国政府在参考国内外的扶持政策的同时,应更进一步地完善相关政策制定,比如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和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以免存在由于评估体系的不严密而产生资金分配效率低下的现象,导致有些地方因缺乏必要的评估,资金被分配给不合适的企业,而真正有需要的创新企业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扶持。另外还要注意避免资金的分散化,要有重点地选择优秀的留学生创新企业进行资金扶植,并且在资金使用的每个阶段进行严密的追踪审核。
2.创造公平、法制的创业环境
过去,政府对留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大多限于解决房子、车子、减免税租等方面,其实对于归国创业的留学生来说,更希望政府能够给予一个积极、公平、高效、透明的创业环境。首先,要加紧制定和完善吸引人才回国创业的法律法规,将吸引人才、促进科技发展上升到一个法律层面,建设更加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法制环境。其次,要更着力于建设服务型社会,营造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切实落实各项相关优惠政策,保证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实操性,为海归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切实解决他们在生活与就业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对于现有的法律法规,我们不仅要严格执行,还要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尤其是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我国还处于制度比较不完善的阶段,而大部分归国留学生选择创业的行业属于高新技术类,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要求比较高,为避免创业过程中因此影响创业企业的发展,政府必须逐渐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
3.完善归国留学生创业支持政策
参考世界各国吸引人才的政策方法,建立高新科技园是最有效的方式,如海外著名的有美国硅谷、英国剑桥科学院以及日本花费20年时间和超过100亿美元建立的筑波科学城等。我国要吸引优秀的留学生回国创业,政府有必要在创业环境上投入大量精力,高科技的创新创业环境对归国留学生的创业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留学人员进行创业的过程中对整体商务环境不满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政府有必要尽快完善相关的税收激励制度、融资担保体制、政府采购机制等措施,营造有利于归国人员创业的政策环境。同时,加强人事、教育、科技、公安、财政等与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对于留学生回国创新创业管理的职责必须细化并落实到相应部门。由于国家科技计划对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重要促进作用,建议科技主管部门可以考虑设立一个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办公室,专门负责管理协调回国留学人员的创新创业事务,为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提供专项服务。
[1]李静.留学生回国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与建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64-65.
[2]陈昌贵.1978-2006:我国出国留学政策的演变与未来走向[J].高教探索,2007(5):30-34.
[3]张国初、梁丽娟.中国留学回国人员发展情况调查和建议[J].经济界,2004(1):69-75.
[4]郭威.我国归国留学生就业困境研究[J].人力资源,2011(1):125.
[5]段琳娜.认识归国留学生的真正价值所在[J].留学生,2002(07):8.
[6]安华.留学学归国人员职业规划培训初探[J].中国培训,2006(09):44-45.
[7]彭万.留学归国人员就业困难的研究分析[J].时代金融,2011(12):154.
[8]苏一凡.广东省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十所高校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8):40-45.
[9]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82-186.
[10]王辉耀.海归时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295-298.
[11]新浪调查——留学生回国就业现状调查[EB/OL].http://survey.edu.sina.com.cn/result/39605.html,2013-07-12
[12]2012年中国教育在线——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EB/OL].http://www.eol.cn/html/lx/report2012/report2,201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