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PLC法研究唑尼沙胺分散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的药动学

2014-12-03陈勇川邱学文向荣凤熊丽蓉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药剂科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重庆400038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4年1期
关键词:药动学甲酯乙腈

戴 青,陈勇川,邱学文,向荣凤,熊丽蓉(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药剂科,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重庆 400038)

唑尼沙胺(zonisamide,ZNS),化学名为1,2-苯并异 唑-3-甲磺酰胺[1-2],是新型广谱抗癫痫药物,1989年在日本首次获准上市。临床上常用于癫痫大发作、小发作、局限性发作、癫痫持续状态及精神运动性发作等治疗[3]。

国内曾有HPLC法[4-6]检测唑尼沙胺血药浓度的报道,其分析过程复杂,以磷酸盐缓冲液[4,6]作为流动相,由于磷酸盐不易清洗,对色谱柱及液相色谱系统均易造成损害。本实验改用乙腈-0.1%三氟乙酸作为流动相,其配制过程简单且易冲洗。在血样的处理上,文献[6]采用液液萃取的方法,实际操作繁琐且耗时,本文选用6%高氯酸沉淀蛋白,所需体积少(只需与血样等体积即可),沉淀蛋白效果明显,无干扰,分析时间短。本实验快捷、简便、灵敏度高,通过对唑尼沙胺药动学的研究,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仪器与试药

Waters 2690 Alliance液相色谱仪(含Waters 2487紫外检测器,Millennium32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美国Waters公司);高速离心机(美国Abbott公司);Milli-Q plus超纯水器(美国Millipore公司);KQ-400KDE型高功率数控超声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Vortex Genius 3圆周振荡器(德国IKA公司)。

唑尼沙胺分散片(苏州工业园区天龙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0 mg,批号081125);唑尼沙胺标准品(苏州工业园区天龙制药有限公司,含量:99.8%,批号080601);羟苯甲酯标准品(苏州工业园区天龙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90915);乙腈为色谱纯(美国迪马公司);高氯酸为分析纯(成都天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氟乙酸为分析纯(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水为超纯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 μm);柱温:30 ℃;流动相:乙腈-0.1%三氟乙酸(33∶67);流速:1.6 mL·min-1;检测波长:284 nm;进样量:20 μL。

2.2 受试者选择

共入选30名健康志愿者,经常规体检、心电图及生化检验结果均正常,精神状态良好。受试前2周及实验期间未服用其他药物,实验期间忌烟、酒和油腻食物,统一饮食,受试者对实验目的和要求完全知情,实验前志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单次给药女性受试者15例,年龄(26.47 ± 6.47)岁,身高(156.87 ± 4.29) cm,体质量(52.47 ± 5.29) kg;单次给药男性受试者15例,年龄(21.60 ± 0.91)岁,身高(171.67 ± 5.81) cm,体质量(61.87 ± 5.52) kg。多次给药女性受试者5例,年龄(22.40 ± 0.55)岁,身高(159.20 ± 3.70) cm,体质量(52.10 ± 2.25) kg;多次给药男性受试者5例,年龄(23.00 ± 1.00)岁,身高(173.20 ± 5.45) cm,体质量(68.00 ± 4.36) kg。其中,多次给药组一名受试者在实验服药阶段自动退出,多次给药组实际完成9例。

2.3 实验方案

单次给药:30名受试者(15名男性,15名女性)随机分配至3个剂量组(200、300、400 mg),每组10人。每位受试者早晨空腹用200 mL温水口服设定剂量的唑尼沙胺分散片,给药后2 h方可饮水,4 h后进统一标准餐。分别于给药前和开始给药后1、2、3、4、5、6、8、12、24、48、72、120、180、240和300 h取静脉血4.0 mL,肝素抗凝,离心5 min(4000 r·min-1),分离血浆,– 65 ℃冷冻保存至测定。

多次给药:文献[7]报道唑尼沙胺达到稳态需要13~ 14 d,10名参加300 mg单次剂量组的受试者于单剂量实验结束后第3天进入多剂量研究,每天一次服用唑尼沙胺分散片300 mg,连续服用14 d。在第12、13、14次给药前和第14次给药后1、2、3、4、5、6、8、12、24、48、72、120、180、240和300 h取静脉血4.0 mL,肝素抗凝,离心5 min(4000 r·min-1),分离血浆,– 65 ℃冷冻保存至测定。

2.4 标准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唑尼沙胺标准品10.02 mg,置于1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乙腈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混匀,备用。

精密称取羟苯甲酯(内标)标准品10.00 mg,置于1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乙腈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混匀;再从中取2 mL置于1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乙腈稀释至刻度,混匀,备用。

2.5 血浆样品处理

取待测血浆0.25 mL,加入10 μL内标乙腈液(0.2 mg·mL-1),混匀30 s,再加入6%高氯酸0.25 mL,振荡混匀2 min,离心5 min(13 000 r·min-1),取上清液20 μL进样。

2.6 专属性考察

由图1可见,在本实验条件下,唑尼沙胺与羟苯甲酯(内标)互不干扰且与血浆中内源性杂质分离良好,唑尼沙胺的保留时间约为4.551 min,羟苯甲酯的保留时间约为6.036 min。

2.7 标准曲线的绘制

空白血浆中加入唑尼沙胺标准溶液适量,再依次用空白血浆稀释成0.1、0.2、0.5、1.0、2.0、5.0、10.0、20.0、40.0 μg·mL-1系列的浓度,按“2.5”项下方法处理后进行高效液相测定,记录色谱图,将唑尼沙胺与内标的峰面积比值(R)对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R = 1.45C – 6.09 × 103(r = 0.999 5,n = 9),线性范围:0.1 ~ 40.0 μg·mL-1,最低定量限为0.1 μg·mL-1。

2.8 精密度和回收率实验

空白血浆中加入唑尼沙胺标准溶液适量,配制成低、中、高三种不同浓度(0.2、2.0、20.0 μg·mL-1),按“2.5”项下方法处理后进样,各浓度日内重复测定5次,并连续测定5 d,计算日内、日间的精密度和方法回收率,结果见表1。

2.9 稳定性考察

图1 唑尼沙胺HPLC色谱图A – 空白血浆,B – 标准血样(含10 μg·mL-1的唑尼沙胺和8 μg·mL-1的羟苯甲酯),C – 受试者服药后6 h血浆样品;1 – 唑尼沙胺,2 – 羟苯甲酯Fig 1 HPLC chromatograms of zonisamideA – blank plasma, B – standard plasma with zonisamide 10 μg·mL-1 and methylparaben 8 μg·mL-1, C – human plasma samples of the volunteer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with drugs for 6 h; 1 – zonisamide,2 – methylparaben

表1 精密度和回收率实验测定结果. n = 5Tab 1 Test results of precision and recovery. n = 5

将加入唑尼沙胺的血浆样品分别在– 65 ℃低温冰箱冻存52 d、室温放置3 h、血浆样品反复冻融3次、血浆样品经处理后在10 ℃放置28 h,其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详见表2。

表2 稳定性实验测定结果. μg·mL-1,x ± s,n = 9Tab 2 Test results of stability. μg·mL-1, x ± s, n = 9

2.1 0 数据处理

Cmax和tmax均以实测值表示;AUC0-t以梯形法计算,AUC0-∞按公式计算:AUC0-∞= AUC0-t+ Ct/λz(t为最后一次可实测血药浓度的采样时间;Ct为末次可测样本血药浓度;λz为对数药-时曲线末端直线部分求得的末端消除速率常数);t1/2= 0.693/λz。药动学基本参数的计算与统计学检验分析借助DAS 2.1.1软件完成。

2.1 1 药-时曲线

30名受试者单次口服(低剂量200 mg,中剂量300 mg,高剂量400 mg)唑尼沙胺分散片的血药浓度均值-时间曲线见图2,9名受试者多剂量口服唑尼沙胺(300 mg)后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见图3。

图2 单次口服唑尼沙胺200、300、400 mg后的平均药-时曲线. n = 10Fig 2 Concentration-time curves after singl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zonisamide with the dose of 200, 300, 400 mg. n = 10

图3 多次口服唑尼沙胺300 mg后的平均药-时曲线. n = 9Fig 3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after multiple dose administration of zonisamide 300 mg. n = 9

2.1 2 药动学参数

30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200、300、400 mg唑尼沙胺后测得血浆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和9名健康受试者多剂量口服300 mg唑尼沙胺后测得血浆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见表3。

表3 单剂量及多剂量口服唑尼沙胺后血浆主要药动学参数测定结果. x± sTab 3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mai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zonisamide in plasma after single or multiple oral administration. ±s

表3 单剂量及多剂量口服唑尼沙胺后血浆主要药动学参数测定结果. x± sTab 3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mai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zonisamide in plasma after single or multiple oral administration. ±s

参数单次给药(n = 10) 300 mg多次给药(n = 9 )200 mg 300 mg 400 mg t1/2/h 78.276 ± 16.074 66.316 ± 11.585 66.971 ± 12.821 59.286 ± 8.882 tmax/h 3.300 ± 1.567 4.400 ± 2.875 5.200 ± 2.530 2.556 ± 0.726 C/μg·mL-1 2.699 ± 0.806 4.372 ± 0.899 6.668 ± 1.692 27.305 ± 5.201 max AUC/μg·h·mL-1 222.122 ± 47.188 386.182 ± 69.693 550.010 ± 181.734 2 522.230 ± 720.554 0-∞AUC/μg·h·mL-1 205.858 ± 45.684 368.021 ± 62.976 521.375 ± 165.537 2 435.713 ± 668.845 0-t C/μg·mL-1– – – 21.939 ± 4.440 min C/μg·mL-1– – – 24.197 ± 4.716 av AUC/μg·h·mL-1 – – – 580.722 ± 113.189 ss

2.1 3 药品不良反应评价

实验过程中共23例受试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具体表现为心慌、心跳加速、气促、头昏、嗜睡、乏力、运动失调、反应迟缓、注意力下降,未给予其他治疗随后自行缓解,属轻度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方法与分析

紫外光谱显示,唑尼沙胺吸收波长约为240 nm及284 nm,240 nm的吸收强度最大,为避免血浆内源性杂质的干扰,本文选择284 nm作为测定波长。实验中曾将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羟苯乙酯、羟苯甲酯作为内标,因羟苯甲酯在流动相及血样处理所具有的酸性条件下性质稳定,并具有合适的保留时间,与唑尼沙胺及血浆内源性杂质分离良好,无干扰,且价廉易得,故将其作为内标。有文献[6]报道,唑尼沙胺在人体单剂量及多剂量实验中因浓度范围相差较大,采用不同浓度范围的定量标准曲线,考虑到其操作繁复,本实验只需做同一标准曲线即能覆盖绝大多数样本,线性范围为0.1 ~ 40.0 μg·mL-1(r = 0.999 5,n = 9)。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实验稳定性好,操作快捷、简便,能够满足唑尼沙胺人体药动学研究的需要。

3.2 药动学分析

本实验所得药动学参数与文献[6,8-9]报道类似,受试者服药后2 ~ 6 h达到峰浓度。在200 ~ 400 mg剂量范围内,唑尼沙胺的AUC0-t、AUC0-∞、Cmax均与剂量呈线性关系。单次给药数据显示,3组剂量中男性Cmax均较女性明显偏低,而男性t1/2明显较女性延长。唑尼沙胺属于磺胺衍生物,对红细胞有较高的亲和力,因男性血液中红细胞含量较女性多,推测男性服药后药物与红细胞结合较多,随后药物逐渐释放消除,这可能是男性表现为峰浓度较低、消除较慢的原因。由于药物与红细胞的结合具有饱和性,当多次给药后结合达到饱和状态,性别间红细胞含量的绝对差异被饱和效应所稀释,使得唑尼沙胺300 mg每日1次,连续14 d给药后的Cmax和t1/2性别间差异较单次给药减小。多次给药后平均积蓄因子R为(10.117 ± 1.927),提示该用药方案给药后唑尼沙胺在人体内有明显的蓄积。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后Cmax、AUC0-t、AUC0-∞存在显著性差异,唑尼沙胺在连续给药14 d后,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整个实验过程由经《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培训的临床医师和护士进行观察,除轻度不良反应外,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表明实验药物在实验剂量下具有较好的安全性[10]。

猜你喜欢

药动学甲酯乙腈
替米考星在不同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进展
高纯乙腈提纯精制工艺节能优化方案
油酸甲酯基琥珀酸单甲酯的结构表征、热稳定性及抗磨性能
羟基乙腈的分离提浓方法研究
油酸甲酯对多杀菌素发酵合成的影响
四种市售色谱级乙腈的质量比较
甲酯废水处理新方法
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
鸢尾苷元在兔体内的药动学
剖宫产术中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