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例肘正中静脉采血后前臂大面积皮下出血的护理及原因分析

2014-12-02韦亚红蔡雅贤周凤吉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吉林长春130021

吉林医学 2014年31期
关键词:瘀斑针眼凝血酶原

韦亚红,蔡雅贤,杨 洵,周凤吉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吉林 长春 130021)

静脉穿刺后穿刺部位皮下淤血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影响因素较多,多出现在局部,少见大面积皮下出血。2014年3月我科相继出现2例患者肘正中静脉穿刺采血后前臂大面积皮下出血,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1,男,53岁,右示指砸伤,甲床远端及指端软组织部分缺损,指骨粗隆部外露1小时,于2014年3月6日入院。入院后行左肘正中静脉采血,穿刺顺利,穿刺完毕以无菌干棉球按压针眼处,迅速拔针无出血及瘀斑,10 min后做其他相关检查。第3 d,患者自觉前臂轻度触痛,发现穿刺处及周围皮肤颜色青紫伴大片瘀斑。查体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3 kPa),心肺腹部无异常,左前臂及上臂掌侧大面积不规则瘀斑,红肿青紫,皮温略高,无波动感。

实验室检查:WBC 7.07×109/L,RBC 5.18×1012/L,HGB 160 g/L,HCT 0.503,MCV 97.1f L,PLT 199 ×109/L,凝血酶原时间9.6 S,凝血酶原活动度139.0,凝血酶原比值0.83,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7.3S,纤维蛋白原含量2.15 g/L,凝血酶时间19.9 S,肝功肾功及血糖正常。见图1。

病例2,男,54岁,机器绞伤左拇指完全离断2小时于2014年3月10日入院。入院后行右肘正中静脉采血,穿刺顺利,穿刺完毕以无菌干棉球按压针眼处,迅速拔针,患者自行屈肘,护士提醒后放平手臂按压,无出血及瘀斑,10分钟后做其他相关检查。第二日,患者发现穿刺处及周围皮肤颜色青紫伴大片瘀斑。查体血压110/70 mm Hg,心肺腹部无异常,穿刺局部及右前臂掌侧大面积不规则瘀斑,青紫,略肿胀,皮温正常,无波动感。

实验室检查:WBC 6.80×109/L,RBC 4.37×1012/L,HGB 136 g/L,HCT 0.423,MCV 96.8 fL,PLT 255 ×109/L,凝血酶原时间12.1 S,凝血酶原活动度93.0,凝血酶原比值1.04,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0.3 S,纤维蛋白原含量2.64 g/L,凝血酶时间21.4 S,肝功肾功及血糖正常。见图2。

图1 右示指砸伤左肘正中静脉采血

1.2 本组病例特点:年龄偏大,急诊入院,采血后即去做相关检查。经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一周后皮下淤血吸收,皮肤恢复正常。

2 护理

图2 左手机器绞伤右肘正中静脉采血

2.1 早期冷敷以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将冰袋用毛巾包好敷于皮下出血部位,2次/d,20 min/次,但要防止冻伤。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可防止皮下出血和肿胀[1]。

2.2 50硫酸镁湿敷:以50%硫酸镁浸湿纱布(以不滴液为宜)敷于瘀斑处,用塑料膜覆盖在纱布上,以保持纱布湿润,再用胶布稍作固定,2次/d,30 min/次。50%硫酸镁为临床上常见药物,是一种高渗溶液。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镁离子的透入,改善局部组织间隙与细胞的渗透压,从而吸收局部组织渗出液,具有消炎、消肿、镇痛和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等作用[2]。

2.3 新鲜生土豆片外敷:用3 mm厚的新鲜生土豆薄片局部外敷治疗,3~5次/d,30 min/次,直至红肿、青紫消退。土豆(马铃薯)是一种天然的食用植物,因其含大量淀粉,具有高渗作用,且含有胆甾烷衍生物茄碱及龙葵碱,具有兴奋平滑肌和加速血液流通作用,血管弹性得到改善,具有散淤、消肿、止痛、消炎、促进损伤组织细胞修复的作用[3]。

2.4 MF-多源治疗仪局部照射:MF-多源治疗仪是一种以远红外线为主的电磁波,具有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减轻疼痛的作用。24小时后局部照射,2次/d,20 min/次。

2.5 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恐惧甚至对护士操作提出的怀疑态度等,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护士共情于患者,尊重、同情、关怀和理解患者,让其产生信任感[4],使患者精神放松,配合治疗,从而减轻痛苦。

3 讨论

3.1 出现大面积皮下出血可能的相关因素

3.1.1 血管脆性大:由于年龄偏大,血管硬化、弹性下降,血管内膜功能降低等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强,脆性增强,易发生皮下瘀血。

3.1.2 拔针压迫止血方法不当:①由于护士个人操作习惯,进针角度和患者皮下组织厚度的不同,不是所有的穿刺在进入皮肤的同时也进入血管,有的穿刺在进入皮肤后,在血管上方移行一定的距离进入血管,这种穿刺技术加大了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不在同一点的几率,如在局部按压穿刺点,这使得部分血管针眼未被压住,血液沿血管针眼流入皮下,形成淤血或瘀斑[5]。②肘正中静脉抽血后屈肘,不但会直接压迫肘正中静脉的血管壁,导致血液更容易从抽血的针眼渗出,局部出现瘀血;且皮肤和静脉两个穿刺点的位置都可能发生改变,按压点往往随着皮肤移动而远离静脉穿刺点,静脉穿刺点因未能有效按压,故可发生皮下渗血[6]。③针头在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血管,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会造成血液流出现象。

3.1.3 按压时间和按压力度不够:按压时间与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患者按压时见表皮血管针眼不出血即不再按压,而此时血管针眼处的血凝尚未形成,停止局部压迫后,在静脉压与骨骼肌舒缩挤压下,使血液从针眼外溢,造成皮下瘀血[7]。按压时用力过轻起不到止血效果;按压时换手,由于不同的人按压的力度不均匀,且由于间断按压,会造成淤血。

3.1.4 活动因素:静脉穿刺后过早做手臂活动,而此时静脉闭合尚未牢固,由于血管压力突变再次冲开刚刚闭合的针眼而引起皮下出血[8]。此2例患者即因着急做手术而在采血后短时间内去做相关检查。

3.1.5 护士操作方法不当:穿刺时进针角度过快,刺入过深,使针头穿破血管;进针速度过慢,造成患者疼痛导致肢体移动,针尖进入血管后又滑出(或一半在血管外)造成血液渗入皮下而发生瘀血。

3.2 预防措施

3.2.1 提高静脉穿刺技能:为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而致皮下瘀血,首先应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护士需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加强责任心,避免紧张心理。仔细选择血管,加强穿刺部位局部护理,较有把握后再进行穿刺,注意掌握进针的方法、角度、力度,持针要稳,不能左右摇摆,防止针头刺破血管[9]。对各种不同患者的血管应采取相应的静脉穿刺措施,加强静脉穿刺技能训练,护士静脉穿刺技能训练应量化管理,从而提高静脉穿刺的能力[10]。

3.2.2 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静脉穿刺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使其全身放松,处于最佳心理状态,配合静脉穿刺。耐心细致的讲解拔针后按压的时间、范围和方法,教会患者自护以及要嘱咐患者,拔针后不能立即热敷,1小时内穿刺手臂不宜用力,防止针眼冲开引起皮下出血。

3.2.3 拔针按压方法的选择:①拔针时忌用力按压穿刺点,以减少针头斜面对血管壁的机械性损伤。②如按压面积小,不能准确压迫出血点,可采用纵向大面积按压法,使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同时受压。③按压力度应均匀适中,切忌边压边揉,揉搓可使已闭合的针眼重新冲开,发生瘀血。④在按压过程中不宜换手,因换手导致间断按压,易造成按压点错位,发生皮下出血。如护理人员不能持续完成按压,可采取协作法按压,护理人员左手在协作者的手上方做好准备,右手快速拔针后,左手立即将协作者的手按压在皮肤穿刺点和静脉穿刺点上,不可用力过大,嘱其用同样的力度至少按压5 min[11]。

3.2.4 按压时间足够: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多长时间尚无明确规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效延长按压时间,有利于局部血细胞凝集块形成,从而减少了皮下淤血的发生。老年人血管动脉硬化,弹性减退,加之皮下组织疏松,拔针后不能快速收缩使伤口闭合,应延长按压时间,凝血机制异常、用抗凝药物者根据病情延长按压时间。

4 小结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项基础护理操作,在临床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穿刺部位皮下出血给患者增加了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不便,影响了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及信任度。因此,要求我们护理人员不断加强责任心,从细微处着手,提高静脉穿刺技能,避免机械性的损伤,注意拔针按压的方法、力度和持续时间等相关因素,全面评估患者,加强健康宣教,从而减少静脉穿刺后皮下出血的发生。

[1] 吴欣娟.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3.

[2] 闻美兰,王华丽.硫酸镁湿敷预防小儿头皮针液体渗漏[J].护理学杂志,2010,25(23):81.

[3] 詹琳清.新鲜马铃薯外敷预防静脉炎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6,20(10):895.

[4] 张英兰.共情应用于护患沟通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111.

[5] 张桂芳.静脉输液拔针方法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4):79.

[6] 蒋婉英.肘窝部静脉穿刺后按压止血时不宜屈肘[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5):391.

[7] 陈凤华,梁镝敏.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及时间的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6):51.

[8] 吴梅霞.外周静脉穿刺拔针后局部出血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7):3442.

[9] 史 霞.静脉穿刺致皮下瘀血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1417.

[10] 刘晓联,靳晓玉,毕越英,等.静脉穿刺训练量化管理的探讨[J].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7.

[11] 王兰英,高洪玉,胡风英,等.介绍一种静脉穿刺后的拔针方法[J].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26.

猜你喜欢

瘀斑针眼凝血酶原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针眼
——破溃
优质护理干预采血者穿刺点按压情况对血肿、瘀斑的预防效果
快速消除针眼10妙招
喜疗妥联合红外线照射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皮下瘀斑的疗效观察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现瘀斑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去除与保留血痂对预防牵引针眼感染的比较研究
三七伤药片外敷预防罂粟碱肌注后皮下瘀斑及硬结的疗效观察
打完针千万不要马上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