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375%盐酸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2014-12-02蔡红刚李月光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常州213002

吉林医学 2014年31期
关键词:臂丛腋窝卡因

岳 莉,蔡红刚,李月光 (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 常州 213002)

超声引导下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定位准确、起效时间短、阻滞效果完善、并发症少,超声引导已经广泛应用于各部位外周神经组织中。本文比较超声引导下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的体表定位盲探穿刺的差异,评价超声引导下的临床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60例拟行前臂外伤、腕部及手外伤的择期手术患者,ASAⅠ或Ⅱ级、年龄18~65岁、体重45~80 kg,随机分超声引导组(E组30例)和体表定位组(F组30例)。排除标准:患者术前有认知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穿刺部位感染、出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患者入手术室开放静脉通道后行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常规监护,两组患者在实施麻醉前均采用平卧位、上臂外展外旋90度,按常规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灭菌。E组采用高频线阵超声探头,以腋动脉为中心,外侧为正中神经、下方为桡神经和内侧的尺神经,在腋动脉外侧偏下方稍远处的半月形回声区为肌皮神经。现把超声探头垂直放置于胸大肌和肱二头肌的交叉处,将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进针,麻药采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批号:H20130201广东顺峰药业有限公司)25 ml。注药过程中调整穿刺的角度,尽量使药液包绕臂丛神经,推荐分别对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进行阻滞。F组在腋窝顶部寻找腋动脉波动最强点,沿腋动脉上缘或下缘刺入腋动脉鞘,见针头随腋动脉波动而摆动,固定针头,回抽无血后,缓慢一次性注入0.375%盐酸罗哌卡因(批号:H20050325广东顺峰药业有限公司)25 ml。两组麻醉完成后,手术切皮时如主诉疼痛则静脉追加地佐辛注射液5~10 mg,后安静入睡配合手术进行。

1.3 观察指标:两组麻醉组织后分别对麻醉完善度和穿刺时间、穿刺次数、误穿动脉例数及成功率进行比较评价,感觉阻滞评级:0级,感觉无减退;1级,刺痛减退;2级,刺痛消失;3级,触觉消失。2级和3级为组织完善[1]。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见表1,两组麻醉穿刺时间、穿刺次数、误穿动脉例数和成功。

表1 两组患者阻滞效果的比较情况[例(%)]

E组患者阻滞成功率和完善度明显高于F组(P<0.05),E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误穿动脉例数明显低于F组(P<0.05),见表2。说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穿刺时间、穿刺次数、误穿动脉例数和成功率的比较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穿刺时间、穿刺次数、误穿动脉例数和成功率的比较情况(±s)

组别 例数 穿刺时间(min)穿刺次数(次)误穿动脉例数(次)阻滞成功率(例%)E组 30 4.3±1.2 6±2.0 0(0) 29(96.6)F组 30 6.7±2.5 9±2 3(10.0) 25(83.3)

3 讨论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显著地提高了对表浅结构的分辨率,并能够实时地显示臂丛神经及邻近血管结构、穿刺针的行进路线、局部麻醉药的扩散。临床操作中采用多点注射法便能解决臂丛神经多支、多束分布的问题,即麻醉师在可视下操作,直接观察局部麻醉药扩散及时调整穿刺针位置,减少盲穿导致的并发症[2-4]。而有学者认为,肌间沟与腋路联合臂丛阻滞利用了两种阻滞技术和优点,弥补了单一臂丛神经阻滞各自的缺点,是一种用于病情较为复杂上肢手术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5]。

传统的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有血管旁法,异感法,电刺激法,透动脉法等[6-11]。

而我院过去常采用的是靠异感法和腋动脉搏动法定位,麻醉师通过异感法寻找周围不同神经支配区的异感,此操作课增加神经的损伤。而腋动脉搏动定位是通过观察针头搏动为进入腋神经鞘的标志。如果患者解剖异常、体态肥胖及操作人员经验不足,都可给操作带来困难,而增加穿刺次数和延长穿刺时间、降低成功率。综上所述,0.375%盐酸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能够减少神经损伤,增加成功率和满意度,减少操作时间及减少操作时周围组织的损伤,降低误入血管所致的并发症,是临床麻醉中值得推广的可视麻醉方法。

[1] Koscielniak-Nielsen ZJ,Hesselbjerg L,Fejlberg V.Compari-son of transarterial and multiple ncrve stimulation techniques for an initial axillary block by 45 mlof mepivacaine 1%with adrenaline[J].Acta Anaestheslol Scand,1998,42(5):570.

[2] Capdevila X,Biboulet P,Morau D,et al.How and why to use ultrasound for regional blockade[J].Acta Anaesthesiol Belg,2008,59(3):147.

[3] Abmhams MS,Aziz MF,Fu RF,et al.Ultrasound guidance compared wish electrical neurostimulation for peripheral rIerve block;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Br J Anaesth,2009,102:408.

[4] van Geffen GJ,van den BE,Brank GJ,et al.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of ultrasound guided versus nerve stimulation guided distal sciatic nerve block at the popliteal fossa[J].AnaesthIntensive Care,2009,37(1):32.

[5] 严 青,吴贤伟,刘少艳.肌间沟与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1):92.

[6] 李 挺,曹亲亲,李 军.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感觉与运动分离阻滞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0,30(2):1462.

[7] 陈 益,龚 璇,夏 瑞.三种不同方法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比较[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4):686.

[8] 王奕皓,董有静,刘 娟.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10):642.

[9] 黄 靓,梁战华.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的中枢神经系统改变[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10):1076.

[10] 孙继雄,王新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一解剖与临床[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11):795.

[11] 裴先锋.前列腺素E1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8):488.

猜你喜欢

臂丛腋窝卡因
常按腋窝强心又健体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常按腋窝 强心又健体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探讨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美学效果
臂丛神经丛内神经移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