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分析小学低段语文的朗读教学

2014-12-01康亚娟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4期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学生学习朗读教学

康亚娟

摘 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在小学阶段的低段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对阅读有兴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最后实现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这样一个过程。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开展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分析朗读教学的过程,了解学生在学习能力和接受力方面的直接的感受。

关键词:学生学习 小学低段语文 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c)-0136-01

传统的语文教育让许多教师认为考试成绩的高分才是硬道理,一味地追求成绩上的效果而忽视了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语言能力和领悟能力的培养。上课的重点是识字,课后的重点是背诵,唯独缺少了组织学生语文朗读这一环节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只会导致更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出现。

1 目前低段语文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目前我国小学低段语文的朗读学习,还是存在许多教学弊端,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学生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1.1 教师课堂偏重理论讲解,学生没机会朗读

语文教学中一项最重要的学习就是阅读,阅读能够给学生提供的帮助最全面也最实用。不少教师在上课时,存在担心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差,认字水平不高等顾虑,不希望将时间花在让学生朗读方面。反而更注重对词句的分析、讲解,用冗长的理论对小学生进行讲解,长篇大套、滔滔不绝的讲解让学生的接受度下降,甚至会产生厌烦心理。全课程仅有的朗读成了教师自己的“表演”,替学生来朗读永远也帮助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提高。小学的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也是如此,课堂中教师只顾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讲课,完全没有顾及到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最终导致教师讲得累,学生听着更迷茫。本应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的课堂成了一对一的“满堂问”,到了课程结束,学生连一次课文也没读全,根本没有学会如何正确地朗读。

1.2 不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求超出实际

许多教师在小学低段语文的朗读教学中,忘记了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忽视了“小”字的含义,完全按照成年人的思考方式开展授课,最后不但造成讲的内容“太大”,涉及问题太广,对学生的要求也太高。不少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的过程中,不看重读,只看重讲,在学生还没有学会把一字一句都读明白的情况下,就开始大讲特讲文章中心思想,文章蕴含的深层情感等,对于广大小学生来说,通过低段语文的朗读学习,可以实现认字数量的提升就是一种进步。但不少教师不满足于此,有的在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陌生字词的情况下,就开始“越级”讲起了文章思想等理论,这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2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的不同教学模式及效果

这里我们运用一篇小学一年级课程中的一篇课文进行分析,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可以看出学生对朗读教学的不同感受。这篇名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寓言故事由同一位教师,采用“一课两讲”的教学模式,即将这篇课文经第一次讲解后,进行构造重组,转变教学思路再次授课。第一堂课,教师以问答形式开展教学,统计显示上课期间的问答次数达到77次,教师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讲解细致,文章中出现很多语气词,如“哇、喂、呀”等,教师在教课中单独将这些语气词拎出来着重讲解,要求学生们特别注意朗读时的语气、语感。但是教师缺少范读,同时整堂课学生也没有朗读的机会,这节课的“读”完全达不到朗读的要求,都是以单个词和单条句子为主,全程唯一一次朗读是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教师在将所有知识要点都讲完之后,进行了一次全班朗读,但朗读之前教师也没有说明阅读的目的与任务,只要求学生掌握好部分关键词的读法和语气。这堂课教学速度快,基本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记忆的多是文章中的局部知识点,没有形成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概念。这样的教学模式很普遍,学生缺少朗读机会,课上的学习质量值得怀疑。

经过课后研究探讨,教师对课程结构做出了调整。在第二次上课时,学生的阅读时间明显增加,约有15分钟,其中10分钟属于学生自由阅读,之后由教师进行范读2次,讲课的时间约20分钟。在阅读时,教师还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如要求学生在教师范读期间,用手或笔跟着阅读的句子自己小声跟读,通过学习教师的朗读语气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布置小组朗读时,提前告知学生要注意的问题,读到形容词、副词时,如“很远很远”等词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有动作地朗读,强化学生的记忆与理解,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整堂课下来,学生通过集体朗读、同桌朗读的形式,共朗读文章50次,每名学生至少朗课文读4遍。这节课的教学质量明显优于第一节课,课堂活跃度和学生自主朗读积极性大幅提升,切实做到了每名学生都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之中。

3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学习能力培养

3.1 结合课文内容,营造朗读环境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在班级里营造出符合语境的朗读氛围。例如《雨后的森林》这篇课文,当读到“小蘑菇撑起了花伞,葡萄挂上了水珠”时,就可以让学生用生动的表演来将文字形象化,对文中提到的各种动词、形容词分别予以肢体表现,这样既帮助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也实现了学生在玩中学的愉快教学理念。

3.2 把朗读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学生在朗读一篇课文时,是带着一定的自我观点在阅读,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也会有所思考,再综合自身素质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后,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发表自己对朗读时应有的语境、语气的理解和观点。在《春雨的色彩》这篇文章中,学生对鸟儿的“争论”形式这一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麻雀在“争论”时就应该叽叽喳喳,语速要像连珠炮;有的孩子认为麻雀与燕子在“争论”时双方虽各有特点,但不应该是吵架的感觉,应该有礼貌的对话;还有的孩子觉得鸟儿的“争论”是把道理说清楚就可以,不至于吵架。由此可见,学生们的生活环境与个体因素都决定了不同学生对文章有着不同认知。教师应多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便有针对性地展开朗读教学。

4 结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从从学生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朗读教学,用这种直观的方式来感受学生在学习时所遇到的困难,从学生的角度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新手段、新方法、实现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快乐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崔峦.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十项策略[J].天津教育,2007(11).

[2] 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 崔允漷.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J].基础教育课程,2011(12).

[4]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朱自清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低段语文学生学习朗读教学
实现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分析小学低段语文的朗读教学
鱼水情深,相得益彰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谈微课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农村初中英语朗读教学初探
网络环境下学生英语自学能力提升策略浅析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推进“自主识字实验”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