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外科断肢再植手术的临床探讨

2014-12-01夏小飞刘忠李鑫潘艳丽袁超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7期
关键词:手外科康复训练肢体

夏小飞 刘忠 李鑫 潘艳丽 袁超

自20世纪中叶以来, 断肢再植术挽救了大量肢体损伤严重或完全离断的患者[1]。我国使用断肢再植手术对断肢患者进行治疗已有40多年的历史, 无论是实施手术的数量, 还是术后所取得的整体效果均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2]。其中断指及低位断指再植术已比较成熟, 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但高位断肢患者经治疗后其肢体功能恢复尚存在较多问题。此外, 断肢离断后患者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危机,对手术治疗效果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以本院收治的10例需行断肢再植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手外科断肢再植术后给予必要的早期康复训练及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 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收集的病例均为本院手外科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需行断肢再植术治疗的患者, 共10例, 所有患者的重要器官功能皆正常, 未合并其他严重外伤。按就诊顺序编号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例。对照组其中男3例, 女2例, 年龄20~53岁, 平均年龄(35.9±2.4)岁, 致伤原因有切割伤2例、砸伤1例、挤压伤1例和撕裂伤1例, 致伤部位有前臂2例、上臂1例、腕部1例和肘部1例。观察组其中男4例, 女1例, 年龄22~50岁, 平均年龄(34.1±2.2)岁, 致伤原因有切割伤2例、砸伤2例和撕裂伤1例致伤部位有前臂2例、腕部1例、肘部1例和足部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断肢再植术, 方法如下:做好静脉输液、预防感染、清洗断肢截面然后使用碘伏纱布或无菌敷料包扎等术前准备工作。对患者行全身麻醉, 术中首先清除污染组织, 切除已坏死的肌肉组织, 使用肝素盐水对离断肢体进行灌洗, 对不同骨骼断面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固定。采用“8”字法缝合肌肉, 采用Kessler缝合法缝合肌腱, 在显微镜下修复神经和血管。均采用由深入浅的方式进行。术后予抗炎、活血、抗凝、营养神经药物等对症治疗, 密切观察断肢末梢血供变化。术后1周开始适当的康复训练, 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加大运动量, 并予电疗刺激促进神经生长。此外,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干预, 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化要求,耐心开导患者, 鼓励其面对现实, 使身心均达到最佳的状态。如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 可采用音乐疗法放松患者的心情,消除其负面情绪, 让患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功能锻炼。

1.3 评价标准[3]经手术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断肢再植功能进行评分, 标准如下:优:80~100分;良:60~79分;差:40~59分;劣:≤39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断肢再植功能评分情况 断肢再植功能评分显示, 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0%, 观察组的优良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AMA评分情况 入院时, 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后, 该组术后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断肢再植功能评分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AMA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AMA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入院时评分 术后评分对照组 5 29.9±3.8 26.5±3.1观察组 5 29.7±3.6a 15.6±2.5b t 0.0854 6.1201 P 0.9340 0.0003

3 讨论

断肢再植术是指通过骨科与显微外科手术重建离断肢体血液循环并促使肢体获得再生的术式, 其精细度极高, 我国该项术式的肢体成活率很高, 但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有些患者受肢体恢复不良、肢体功能障碍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再次进行手术, 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4]。此外, 多数患者遭遇创伤后会出现较大的心理波动, 在接受治疗时配合度不高,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术治疗的效果。因此, 实施断肢再植术的医师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操作经验, 还需要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同时在治疗期间应对患者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及早期康复训练, 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术者应在手术之前做好准备工作, 在了解伤者情况并进行综合判断后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开始实施手术[5]。

本次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了断肢再植手术, 其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了心理干预及早期康复训练, 结果发现, 该组患者的断肢再植功能评分优良率高达100%, 高于对照组80%。术后HAMA评分也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对断肢再植术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有利于提高其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肌腱粘连、关节僵硬、促进神经生长等, 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1]张学芳.断指再植30例护理体会.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19):3034-3035.

[2]王勇.手外科断肢再植手术临床分析.当代医学, 2012, 18(36):78.

[3]潘达德,顾玉东,侍德,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0, 16(3):130-135.

[4]黄宗铭.手外科断肢再植手术的临床探讨.中国医药指南,2013, 11(30):321-323.

[5]王栋,张海波,袁盼盼.18例断肢再植临床治疗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23):90-91.

猜你喜欢

手外科康复训练肢体
一种手外科充气式垫手架的设计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2020年《实用手外科杂志》征订启事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手外科新人职医师的专科渐进式导师制带教模式探讨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