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4-12-01陈伟宫帅尹静静
陈伟 宫帅 尹静静
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 RP)指因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进行大剂量放射线照射而引起的肺部损害, 受到放射性照射的影响, 患者的肺部很容易出现急性损伤, 从而导致肺泡腔内浆液发生纤维性渗出现象, 渗出到一定程度就会逐渐形成透明膜, 从而导致肺泡、细支气管上皮脱落以及肺泡壁水肿增厚现象[1]。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患者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就会有所减少, 从而导致肺部出现萎陷[2]。本研究就肺癌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肺炎(RP)的临床疗效作以下相关分析与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经放射治疗的Ⅱ~Ⅲb期肺癌患者, 男65例, 女35例,年龄28~87岁, 平均年龄(60±9.1)岁, 治疗后生存6个月或6个月以上。其中, 41例给予术后放射治疗, 59例放射治疗前或后合并常规方案化疗, 时间为1~6个周期。
1.2 治疗方法 20例患者使用普通放射方法, 80例患者使用三维适形放射(6 mV回旋加速器)方法。操作步骤:使用真空垫将患者固定, 然后行CT模拟定位, 接着把图像传入治疗计划系统工作站中, 以进行三维重建并制定治疗计划。GTV为可见肿瘤病灶, PTV外放0.5~1 cm, 根据PTV使用10 MV X线共面, 以剂量为90%~95%对PTV进行覆盖, 单次分割剂量5 Gy, DT 50~70 Gy/10~14次, 结合病灶大小, <5 cm者1次/d, 较大者1次/d, 平均照射剂量为DT 60 Gy/12次, 姑息放疗者部分照射剂量DT 50 Gy/10次。放射治疗开始后, 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 给予保护肺功能、化痰、支持对症等处理[3,4]。
1.3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及分级标准 ①诊断标准:放射治疗后胸部CT或胸片检查可见肺部有呈不透明状的毛玻璃样改变或实变的片状阴影;②分级标准: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 按照(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 RTOG)标准分为0~4级, 本研究中的RP均在2级及2级以上[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RP发生率及临床因素对RP发生率的影响 ①经放射治疗后, 35~87岁年龄段有7例出现RP, 发生率为13.46%, 大多数患者首次就诊时间均为结束后的0~16个月, 平均时间(8±3.4)个月。就诊时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胸闷气短以及咳痰。经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②女性出现RP的发生率22.86%高于男性4.61%(P<0.01);单纯放射治疗者比术后放射治疗者高(P<0.01);中心型比周围型低(P<0.05);合并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比肺部无基础疾病者高(P<0.05);放射治疗剂量越多, RP发生率越高(P<0.01);6 mV加速器适行放射治疗者比普通放射治疗者低(P<0.01)。而患者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是否采取合并化疗等则对RP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05)。见表1。
2.2 手术分层时RP发生情况 肿瘤发生部位、手术分层方式、放射治疗方式都会对RP发生率产生一定影响(P<0.05)。见表2。
表1 患者的一般情况和RP发病率情况对比[n (%)]
表2 手术分层时RP发生率[n (%)]
3 讨论
在骨髓移植预处理及胸部肿瘤放疗中, RP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 患者的肺实质产生比较严重的损伤, 最终会逐渐发展成放射性肺纤维化。相关研究发现, 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症状通常会在放疗开始后的1~3个月发生, 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低热、干咳等, 比较严重时会出现合并感染,并存在气急、胸痛、高热以及痰血等现象, 体检时可清晰闻及啰音, 表示患者已出现肺实变症状, 有的患者还会存在胸水、胸膜摩擦音、急性呼吸窘迫等临床症状, 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或没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治疗, 肺部受到损伤较严重的患者, 病情就会逐渐加重, 进而会引发肺源性心脏病以及肺动脉高压等, 从而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6]。
本研究中RP的发生率为13.46%, 结果显示性别、手术分层方式、肺部疾病、放射治疗剂量及放射治疗方式等都会对RP的发生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 与周宏博[7]的研究相一致。此外, 有报道称, RP是肺癌放射治疗中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因素之一, 目前, 医学上还没有研究出一种对RP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案[8]。因此,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使其生命安全得到一定保证, 应用放射疗法时, 应对照射剂量和照射野进行合理设计, 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 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选择适行放射治疗, 尽可能减少正常肺组织的受照范围及受照剂量, 在最大程度上降低RP的发生率。
[1]李俊峰,孟建华,刘岩.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CT表现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13):752-753.
[2]马雄辉,江丹贤,梁敦波.三维适形放疗肺癌致急性放射性肺炎因素分析.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15):111-112.
[3]张彬,乔田奎.肺癌同期放化治疗中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肿瘤防治研究, 2010, 37(5):154-155.
[4]蔡勇,周道安.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16):101-102.
[5]陈璐,李志斌,张德明,等.放射性肺炎研究进展.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20(2):118-119.
[6]程刚.肺癌放射治疗并发急性放射性肺炎32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29):154-156.
[7]周宏博.肺癌脑转移患者94例的放射治疗临床分析.吉林医学,2011, 32(6):100-102.
[8]王敏.非小细胞肺癌低分割放疗致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的研究.山东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