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术与中医阴虚证的相关性*

2014-12-01李红岩陆海涛刘斯佳姜文睿解秸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阴血任脉年龄组

王 珺,李红岩,陆海涛,刘斯佳,姜文睿,解秸萍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剖宫产术是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产妇及胎儿生命的重要手段。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剖宫生产不应超过15%,而在我国剖宫产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其中胎儿巨大导致头盆不对称、孕妇不愿分娩疼痛以及社会因素影响等[1]是剖宫产率连年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西医学研究发现,剖宫产术可以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据文献报道[2],剖宫产产妇术中出血、术后血栓形成率、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和子宫破裂的几率远高于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同时中医学研究也发现,剖宫产分娩者可以出现闭经、月经量少[3]以及围绝经期疾病等[4]不良影响。剖宫产术切口位于腹部,横切口经过任脉及足三阴经;纵切口在任脉的循行线上,足三阴经与任脉交会于中极和关元穴,在其循行线上的损伤很有可能对上述经脉的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出现阴虚证候。因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430位已生育妇女进行调研,以探讨剖宫产术与术后出现阴虚体质的相关性。

1 一般资料

表1显示,研究对象来自北京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绥化市、七台河市及吉林省延吉市的已生育妇女。在本次调研中共发出调查问卷640份,回收有效问卷430份,回收有效问卷率67.19%。根据受调者的生育方式、手术切口及年龄做以下分组。

表1 受调人员分组情况

剖宫产组共190人,平均年龄(40.3±8.63)岁;非剖宫产组共240人,平均年龄(43.5±8.14)岁。2组年龄经t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中包含《中医体质分类判定表》[5]中的阴虚量表。其中与阴虚证相关的问题共有8项,由课题组调研人员负责询问受调者并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给出评分,部分问卷由受调人员自评填写,由课题组专人按量表中规定计算其转化分,并根据其判定标准做出以下认定:其中转化分在40%以上者认定为阴虚体质;转化分在30% ~40%者认定为具有阴虚倾向;转化分低于30%者认定为非阴虚体质。最后由专人负责统计各年龄组中阴虚体质人数及阴虚倾向人数做卡方检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3 结果

表2、3显示,在29~35岁年龄组中,剖宫产组比非剖宫产组更易出现阴虚倾向,横切口组与纵切口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29~35岁年龄组剖宫产组与非剖宫产组之间出现阴虚体质及阴虚倾向比较

表3 29~35岁年龄组剖宫产横切口组与纵切口组之间出现阴虚体质及阴虚倾向比较

表4、5显示,在36~42岁年龄组中,剖宫产组和非剖宫产组在出现阴虚体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横切口组与纵切口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6、表7显示,在43~49岁年龄组中,剖宫产组和非剖宫产组在出现阴虚体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横切口组与纵切口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4 36~42岁年龄组剖宫产组与非剖宫产组之间出现阴虚体质及阴虚倾向比较

表5 36~42岁年龄组剖宫产横切口组与纵切口组之间出现阴虚体质及阴虚倾向比较

表6 43~49岁年龄组剖宫产组与非剖宫产组之间出现阴虚体质及阴虚倾向比较

表7 43~49岁年龄组剖宫产横切口组与纵切口组之间出现阴虚体质及阴虚倾向比较

表8、表9显示,在50~60岁年龄组中,剖宫产组比非剖宫产组更易出现阴虚体质,但在横切口组与纵切口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8 50~60岁年龄组剖宫产组与非剖宫产组之间出现阴虚体质及阴虚倾向比较

表9 50~60岁年龄组剖宫产横切口组与纵切口组之间出现阴虚体质及阴虚倾向比较

4 讨论

4.1 剖宫产组出现阴虚体质及阴虚倾向的情况高于非剖宫产组

剖宫产术在临床上主要采用横纵两种切口,纵切口恰在任脉于小腹部的循行线上。任脉为“阴脉之海”且任脉的主干循行于腹部,腹为阴,任脉亦属阴;同时,诸阴经均直接或间接交会于任脉。如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中极,冲脉交会于阴交、会阴,阴维交会于天突、廉泉,手三阴经又通过足三阴经与任脉发生联系[6]。任脉正是通过与诸阴经之间直接或间接相交而起到“总任诸阴”的作用。横切口在经过任脉的同时更是经过肾经和脾经。经络不仅是气血在周身运行的通道,更是有着“内联脏腑”的作用,其功能和其所属脏腑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肾中又贮藏元阴,是一身阴液之根本;脾为后天之本,又主司生血,更是一身阴血生化之源。脾肾二经在维持机体内阴血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一旦手术切口经过上述几条经脉并对之造成不良影响,势必会导致体内阴血的损伤,从而使阴阳失衡而出现一系列阴虚表现。

4.2 阴虚倾向主要表现在29~35岁年龄组中,阴虚体质主要出现在50岁之后

调查结果显示,在29~35岁年龄组中,剖宫产组出现阴虚倾向的情况高于非剖宫产组。在29~35岁年龄组中,受调者大多距生产时间较近,其中最近的甚至不足1年。因剖宫产术本身会造成阴血损伤,而在此年龄组中受调者年龄均在四七,机体功能尚在旺盛之期,且手术并不会对脏腑造成直接影响,其脏腑功能依然正常,代偿与再生的能力亦强,故29~35岁年龄组中剖宫产者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阴虚体质,仅在出现阴虚倾向的情况下高于非剖宫产组。

在36~42岁年龄组与43~49岁年龄组中,我们发现剖宫产组与非剖宫产组之间在出现阴虚体质及阴虚倾向方面没有明显差异。36~49岁年龄组中的受调者距生产已有时日,由于人体经络系统“如环无端”的运行,又有四气街、四海等系统使经络联系成一个独特的网状结构,其本身就有强大的代偿能力,且脏腑之间又通过生克制化以使其功能趋于平衡,故剖宫产术造成的影响在此时多通过平衡代偿等途径得到消除。此组受调人员正年处于五七、六七之时,此时虽然机体已经开始衰弱,但均是阳脉始衰,而阴脉尚未受到影响,故阴血和调,从而使剖宫产组与非剖宫产组之间出现阴虚的情况,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50~60岁年龄组中,剖宫产组出现阴虚体质的情况明显高于非剖宫产组。此组受调人员年龄均已过七七之时,此时任脉已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妇女正处于围绝经期,正是体内最易出现阴血不足、阴阳失衡的时期,剖宫产组的受调者由于曾经历手术,对任脉等经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冲任及脾肾等阴经受损,故此时阴血更易出现不足,导致在50~60岁年龄组中剖宫产组出现阴虚体质的情况明显高于非剖宫产组。

4.3 剖宫产横切口与纵切口之间在导致阴虚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从横切口组与纵切口组之间比较来看,各年龄组中横切口组与纵切口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此笔者认为,纵切口位于小腹部正中央,恰在任脉的循行线上,且沿任脉的循行线走行约10 cm,其对经脉的影响主要集中于任脉一条经上,任脉由于总任诸阴,对任脉严重的损伤可以直接引起全身阴血的不足。横切口虽然仅垂直任脉循行线经过,对任脉的损伤有限,但同时又经过肾经、脾经等阴经,对诸阴经的影响相较于纵切口更为广泛,且肾脾分别为先后天之本,肾藏精,脾生血,正是阴血化生之根本,横切口虽然未对“阴脉之海”的任脉产生更严重的损伤,但却由于损伤脾肾二经而对阴血的生化造成更严重的影响,从而使阴血化生不足而造成阴虚,故横切口组与纵切口组在导致妇女阴虚体质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但在本次调研中发现,由于早期剖宫产率不高且多采用纵切口形式,以致在剖宫产组与非剖宫产组之间出现显著差异的50~60岁年龄组中,仅有33例剖宫产患者,而其中又仅有9例采用横切口的剖宫产受调者,由于基数较少,本次调研或许未能完全比较出横切口与纵切口之间的差异性,有待于在今后做进一步的研究。

5 小结

综上所述,剖宫产者相比于非剖宫产者更易出现阴虚证候,其中在29~35岁时易表现出阴虚倾向,而在50岁以后则更易形成阴虚体质。这可能是剖宫产术损伤任脉、脾经、肾经所致,且采用横切口者与采用纵切口者出现阴虚证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结果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从中医及经络角度认识剖宫产术的不良影响,特别是远期影响,从而避免盲目剖宫产。同时,在治疗剖宫产术后所出现的阴虚证候时亦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从经络角度加以辅助治疗,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1]王新美.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6,4(4):209-210.

[2]苏应宽,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57-159.

[3]黄向芳,庞谷怀.剖宫产术对产妇健康远期影响的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5,6(2):85-87.

[4]周红.围绝经期妇女性生活状况调查[J].当代医学,2007,3(112):80-81.

[5]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61.

[6]沈雪勇.“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经络腧穴学[M].2 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24.

猜你喜欢

阴血任脉年龄组
任脉释名浅析*
从“经本阴血何脏无之”探析卵巢早衰的中医病机治法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女性护血养阴,不同时期各有侧重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鄂尔多斯地区2005-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年龄性别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我家秘方
在不同怀孕年龄组中头3个月的唐氏综合征联合检验效能:筛查方针调整吗?
2005年与2010年黑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