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排责任与实现中国经济增长低碳化

2014-11-30崔俊富苗建军陈金伟

关键词:平等权排放量二氧化碳

崔俊富,苗建军,陈金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

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关注的问题。工业革命后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已经使全球变暖了半摄氏度多,而且由于气候系统的惯性还将在未来数十年中继续上升,全球平均温度上升超过2摄氏度的几率至少是75%,也许还会高达99%。“照常营业”的情况下,温室气体的存量在本世纪末将增加三倍多。未来几十年里,全球平均温度变化超过5度的风险几率至少是50%。[1]针对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低碳经济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一些人认为,低碳经济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可以帮助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些人认为,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设置的陷阱,将阻碍中国的发展。实际上,该争议表现为如何分配减排责任,其核心在于降低碳排放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关于减排责任的争议

世界各国需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暖,但是如何分配减排责任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一般而言涉及到责任分配问题首先要遵守平等的原则。平等权在任何法律、法规当中都是组织成员的基本权利,组织成员可以是个人、企业、国家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形态。个人平等权如,中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它意指公民同等地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2];美国《独立宣言》写道:“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3]国家平等权如,《联合固宪章》第1章第2条第1款规定:“本组织系基于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之原则。”[4]在应对气候变暖问题中,平等权的理解存在诸多争议。

(一)历史平等权与现实平等权

历史平等权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排放平等权问题,现实平等权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考量排放平等权问题。英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排放的比重呈现逐渐下降趋势,1850年高达62%,2011年仅为1.4%(可以预见,在1850年前,比重应该存在一个上升阶段)。美国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排放的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850年为10%,1920年达到了50.8%,2011年下降到16.5%。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根据上升速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850-1950年为第一个阶段,比重上升速度非常缓慢,1950年仅为1.3%。1950年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比重上升速度明显加快,2011年成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比重为28%。

如果按照现实平等权来分配减排责任,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应承担最多的减排责任,美国其次,之后其他国家按照排放比重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但是,二氧化碳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是人类工业革命之后文明发展的“成果”之一。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排放的每一吨二氧化碳都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做出了“贡献”。因此,按照历史平等权来分派减排责任就具有合理性。1850-2011年累积二氧化碳排放量,美国占总排放比重的27.7%,欧盟28国占25%,中国仅占10.8%,仅相当于美国的38.9%,欧盟28国的43.2%。从这个角度而言,美国和以英国、法国为代表的欧盟28国应该承担前两位的减排责任,中国承担第3减排责任。

表1 1850-2011年世界部分国家地区累积二氧化碳排放量情况

(二)国家平等权与个人平等权

以上都是从总量的角度或者是国家的角度来讨论减排责任,以国家平等为前提。以个人平等权为基础来分配减排责任也是目前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应该按照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来分配减排责任,各个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应当相等。2011年人均排放,美国达到了17.1吨,英国达到7.1吨,欧盟28国平均为7.3吨,中国为6.7吨,相当于美国的39.2%和欧盟28国的91.8%。印度人均排放量更少,仅1.5吨,只相当于美国的8.8%,英国的21.1%和欧盟28国的20.5%。1850-2011年人均累积排放量,美国高达1159.5吨,英国高达1107.2吨,欧盟28国达到647吨。而中国仅104.8吨,只相当于美国的9%,英国的9.5%和欧盟28国的16.2%。印度人均累积排放量更少,仅29.1吨,只相当于美国的2.5%,英国的2.6%和欧盟28国的4.5%。在“二氧化碳排放面前人人平等”的前提下,美、英等国家要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而中国、印度等国家仅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

(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理解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制定时也考虑到签约各方的平等权问题,主要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发展问题始终是人类文明的核心问题,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的蛮荒状态进步到现有文明程度的关键是发展。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仍有大量居民难以获得足够的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表3是2011年部分国家人均GDP情况,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的平均值达到了38182.3美元,埃塞俄比亚等最不发达国家仅408.6美元,仅相当于前者的1.1%,每天仅1美元,埃塞俄比亚每天还达不到1美元。中国和印度虽然经济快速增长,人均GDP也仅相当于美日等发达国家平均值的8.2%和2.8%。非洲和拉丁美洲甚至还存在原始部落,他们沿袭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根本不知道二氧化碳为何物,让这些国家和人民牺牲发展来保证减排显然不合理。

于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指出,“认识到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得到实现可持续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发展中国家为了迈向这一目标,其能源消耗将需要增加,虽然考虑到有可能包括通过在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条件下应用新技术来提高能源效率和一般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各缔约方应当在公平的基础上,并根据它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因此,发达国家缔约方应当率先对付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5]

表2 世界各国家地区2011年人均排放量情况和1850-2011年人均累积二氧化碳排放量 单位:吨

表3 2011年部分国家人均GDP情况 美元(2005年不变价)

二、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

各国之间关于减排责任的争议,更多的是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决定的,即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性。

(一)脱钩指数

脱钩(Decoupling)是与耦合(Coupling)相对应的概念。耦合是指两个或多个事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现象。脱钩(Decoupling)便是指两个或多个事物逐渐脱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现象。经济增长离不开要素的投入,某一时期的经济增长必须与某一个或某些要素相关,随着要素的投入的加快,经济增长也随之加快,反之经济增长趋缓,也就是出现了耦合现象。环境指数一般基于DPSIR(推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反应(Driving-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框架设计,该框架由OECD的PSR(压力—状态—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发展而来。脱钩指数主要是研究DPSIR模型的前两个组成要素的关系,即环境压力和推动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由下列公式来表示:

其中,EP为环境压力(Environmental Pressure),DF为推动力(Driving Force)。[6]

对于温室效应而言,环境压力是CO2排放,推动力是GDP增长,公式可以变为:

CO2排放与GDP增长的脱钩可以分为绝对脱钩和相对脱钩。绝对脱钩是指GDP增长的同时CO2的排放量减少而出现的GDP增长与CO2排放的绝对分离现象。相对脱钩是指GDP的增长速度快于CO2排放的增长速度而出现的GDP增长与CO2排放的相对分离现象。

图1 脱钩状态的分类[7]

芬兰学者 Petri Tapio(2005)利用弹性的思想拓展了脱钩指数,对脱钩的程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7]他将脱钩指数定义为:

他将脱钩分为强脱钩、弱脱钩、扩张性挂钩、扩张性负脱钩、强负脱钩、弱负脱钩、衰退性挂钩、衰退性脱钩8个类别,具体定义如下图及下表所示。

(二)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脱钩情况

1976-2010年世界各国总量脱钩指数出现了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负脱钩、扩张性挂钩等状态。从国别上来看,欧洲地区国家优于其他地区国家,英国出现了6次强脱钩,法国出现了5次强脱钩。美国和日本均出现了2次强脱钩。另一个发展中大国印度的总量脱钩状态要差得多,大部分时期都处于扩张性负脱钩和扩张性挂钩状态。人均脱钩指数与总量脱钩指数的趋势大致相同。欧洲地区国家优于其他地区国家,英国出现了5次强脱钩,法国出现了5次强脱钩。美国和日本均出现了2次强脱钩。印度大部分时期处于扩张性负脱钩和扩张性挂钩状态。

表4 脱钩状态的分类[7][8]

表5 1976-2010年世界各国各时期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脱钩情况

表6 1976-2006年中国各时期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脱钩情况

可以看出1976-2006年,以总量和人均量来考察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情况大致相同,大部分时期处于弱脱钩的状态。说明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在增加,只是增加的幅度没有经济增长的幅度大。人均量的考察情况相对而言比较好,脱钩指数普遍小于同期的总量脱钩指数,1996-2000年出现了强脱钩的情况。这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1-2006年中国的脱钩指数出现恶化的趋势,总量脱钩指数和人均脱钩指数都处于扩张性挂钩状态,说明单位经济增长需要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2006-2010脱钩指数的好转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危机而导致的制造业衰退,并非完全是经济结构主动调整的结果。

(三)减排态度

气候经济学的奠基人斯特恩认为气候变化在经济学上提出了独一无二的挑战: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市场失灵现象[1]。气候是一种公共产品,在缺乏公众政策的情况下,市场不会自动提供正确类型和数量的公共物品。因此,气候作为公共产品通过市场不可能得以解决。国际协议可以为各国提供一定程度的约束,监督各国减排的行为。但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后的《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并不能有效约束各国行为,[9][10]“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更多地停留在讨论的层面上。这一点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各方的表现可以得到印证。欧盟是《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拥护者,认为发达国家应当承担首要的减排任务,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美国作为世界上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对《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持否定态度,认为应当采取“共同责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该为气候变暖承担减排责任,而且极力反对制定具体的减排目标。非洲国家和“小岛国联盟”是《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最坚定拥护者,敦促各国应当立刻采取措施来减缓气候变暖趋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从各国各时期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情况,可以找到答案。从总量上看,欧洲地区国家优于其他地区国家,英国出现了6次强脱钩,法国出现了5次强脱钩,美国和日本均出现了2次强脱钩。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意味着减排将遭受更小的损失,欧洲相对于美国和日本承担的减排压力要小得多,因此,他们在减排问题上表现的积极的多。美国和日本虽然比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情况好的多,但是美国的互联网泡沫破裂、次贷危机和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裂都给这两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不影响经济,它们面临减排问题就不是很积极。对于中国和印度而言,由于是发展中国家,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不可能通过牺牲经济增长利益来保证减排,因而,中国和印度一直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该承担减排责任。

三、实现中国经济增长低碳化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增长,消除贫困。只有保持足够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1978年以来,高投入、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确实保证了中国年均9.8%的经济增长率,尽管这种高能耗的增长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但是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扩充是有目共睹的,被称为“中国奇迹”。从总量脱钩指数及人均脱钩指数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在目前阶段还紧密相关,承担过多的减排责任,中国将付出巨大的成本。但是,另外一方面,1950年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世界占比上升速度明显加快,2011年成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比重达到了28%,中国应当承担与自身实际发展状况相当的减排责任。目前,中国高能耗、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着气候变暖的压力、能源枯竭、国际社会的压力、战略选择的压力四个方面的压力,降低碳排放是必然选择。[11]而解决这一矛盾最妥善的办法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增长低碳化,使中国的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逐渐脱钩,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相关性逐渐减弱,直至脱离。笔者认为实现中国经济增长低碳化,需要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碳市场,发挥碳汇的重要作用等方面着手,具体措施笔者将另撰文讨论。

[1]Stern N.TheEconomicsofClimateChange:TheStern Review[M].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3/15/content_1367387.htm.

[3]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EB/OL].http://www.archives.gov/exhibits/charters/declaration_zoom_2.html.

[4]联合国宪章[EB/OL].http://www.un.org/zh/documents/charter/chapter1.shtml.

[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EB/OL].http://unfccc.int/resource/docs/convkp/convchin.pdf.

[6]OECD.Indicators to Measure Decoupling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 and Economic Growth[R].http://socialmathematician.files.wordpress.com/2010/10/oecd_decoupling.pdf.

[7]Petri Tapio.Towards a Theory of Decoupling:Degrees of Decoupling in the EU and the Case of Road Traffic in Finland between 1970and 2001[J].TransportPolicy,2005(12).

[8]李忠民,庆东瑞.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脱钩实证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

[9]京都议定书[EB/OL].http://unfccc.int/resource/docs/convkp/kpchinese.pdf.

[10]巴厘岛路线图[EB/OL].http://www.undpcc.org/docs/Bali%20Road%20Map/Chinese/UNDP_Bali%20Road%20Map_Key%20Issues%20Under%20Negotiation_CH_1.pdf.

[11]崔俊富,崔伟.中国为什么选择低碳增长之路[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猜你喜欢

平等权排放量二氧化碳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抓捕”二氧化碳
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我国平等权行政裁判的法律解释进路
浅论平等权的宪法性质
浅论平等权的宪法性质
法官适用宪法“平等权”原则
50%,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碳排放量占全球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