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稳定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观察
2014-11-30范毕辉陆剑豪
彭 磊,范毕辉,陆剑豪
(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江苏启东2262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常见病,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通常为进行性,与气道和肺对有害微粒或气体的慢性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多因反复咳喘发展而来,病程较长,反复发作。2011—2012年,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结合中药慢阻肺稳定方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符合COPD诊断标准[2]的门诊患者69例,男49例,女20例;年龄(71.58±10.66)岁。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中药组34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戒烟、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吸入糖皮质激素、应用祛痰药、氧疗、康复治疗等。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逐步增加治疗。中药组一般治疗量给予中药汤剂慢阻肺稳定方。慢阻肺稳定方由黄芪、党参、白术、南沙参、北沙参、补骨脂、巴戟天、当归组成,由我院中药房供应,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疗程3个月。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急性加重发作情况:半年内急性加重发作次数以及中重度以上的急性加重发作次数,评价标准参考COPD诊治指南[2]。②生活质量评分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填写生活质量评分问卷(SGRQ)。采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开发的COPD生活质量评估软件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③中医证候疗效依据《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症状、体征制定疗效评分表,评分标准如下,咳嗽:无咳嗽症状,计0分;白天间断咳嗽,不影响正常工作及活动,计1分;昼夜均有间断咳嗽,对休息及睡眠有一定影响,计2分;昼夜频繁咳嗽或阵咳,影响休息及睡眠,计3分;咳痰:昼夜痰量不足10 mL,计0分;昼夜痰量10~50 mL,计1分;昼夜痰量51~100 mL,计2分;昼夜痰量100 mL以上,计3分。气促:参考呼吸困难评分(MRC)。0级:除非剧烈活动,无明显呼吸困难;1级:当快走或上缓坡时有气短;2级:由于呼吸困难比同龄人步行的慢,或者以自己的速度在平地行走时需要停下来呼吸;3级:在平地上步行100 m或数分钟后需要停下来呼吸;4级:明显的呼吸困难而不能离开房屋或者当穿、脱衣服时气短。0~1级为0分,2级为1分,3级为2分,4级为3分。④安全性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1.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2]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以证候积分减少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为标准,判断综合疗效。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4级。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n×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与处理。对计量资料首先进行正态性分析,凡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同组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行秩和检验,等级资料行Ridi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或非参数检验,以及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急性发作比较 中药组能明显减少急性加重发作的次数(P<0.05)和中重度急性加重的发作次数(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急性发作次数比较 次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中药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症状、活动、影响、总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后中药组在症状、影响评分及总分变化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2.4 中医证候疗效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中药组中医证候评分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对咳嗽、咳痰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均<0.05),而对气急、胸闷症状的改善中药组与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见表5。
表4 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4 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 <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n 时间 症状 活动 影响 总分 总分变化率/%对照组 35 治疗前治疗后68.17 ±14.99 59.71 ±15.50①69.31 ±22.66 62.09 ±21.53①49.66 ±20.54 40.60 ±16.67①58.60 ±17.53 50.34 ±16.38① –14.24 ±11.74中药组 34 治疗前治疗后69.91 ±12.59 53.24 ±10.21①②63.38 ±20.66 56.94 ±18.76①50.82 ±18.39 33.02 ±14.12①②58.15 ±16.30 44.53 ±13.89① -22.16 ±18.98①
表5 中医证候疗效评分比较(±s,分)
表5 中医证候疗效评分比较(±s,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 <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n 时间 咳嗽 咳痰 胸闷 气促 总分对照组 35治疗前治疗后2.17 ±0.66 1.31±0.47①2.03±0.71 1.23±0.69①1.69±0.99 0.94±0.64①1.71±0.83 1.23±0.65①9.52±1.49 5.41±1.53①中药组 34治疗前治疗后2.12±0.77 1.03±0.52①②1.88±1.01 0.85±0.50①②1.35±0.81 0.85±0.61①1.74±0.79 0.94±0.69①8.82±1.87 4.38±1.60①②
2.5 安全性观察 2组患者血常规及肝功、肾功治疗前后均在正常范围内。
3 讨 论
COPD位居全世界疾病死亡率排名的第4名[3],在预防和治疗上都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卫生难题。COPD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的重要疾病;很多人罹患这种疾病多年,过早的死于COPD及其并发症。预计在未来的10 a里全球将会因为持续暴露在COPD危险因素和人口老龄化的原因而增加。出现COPD急性加重的患者短期和长期的病死率升高[4],因此COPD稳定期的治疗是COPD治疗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治疗COPD的方法非常有限,尚无能够缓解病情发展和功能损害的有效措施[5]。
COPD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肺胀”、“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其病理基础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涉及肺脾肾三脏,至晚期则还会累及心脏,标实以痰饮瘀血为主,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在稳定期则以本虚为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根据其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脾肾心俱虚的病程衍变规律,肺脾肾在COPD病程中的地位尤为重要。
慢阻肺稳定方中黄芪性甘温而入于脾肺二经,为补气升阳、健脾益肺、培土生金之良药。党参补益肺气、生津养血,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两药相伍,药性温和,不燥不腻,共助黄芪健脾运气,以养后天之本;南沙参养阴清肺、益气祛痰,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两药合用,清热与养阴兼顾,具有较强的养阴清肺,润肺止咳的功效;巴戟天、补骨脂补肾助阳、纳气平喘,具有提高免疫功能及调节机体内分泌等作用。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肺、补肾纳气之功,且符合现代医学抗炎、解痉、平喘,改善全身营养状况的治疗原则。在此基础上,根据肺胀存在血瘀证的特点,笔者加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当归,以加强活血之功效。本研究结果证实,中药慢阻肺稳定方辨证论治COPD稳定期患者能减少患者急性发作次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在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综合辨证使用中医药有利于改善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 -1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58
[3]Lopez AD,Shibuya,Rao C,et al.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urrent burden future and projections[J].Eur Respir J,2006,27:397 -412
[4]Barnes PJ.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前景[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884 -2886
[5]刘小虹,梁直英,林文芳,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治规律探讨[J].新中医,1994,26(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