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2014-11-28赵燕妮余莎唐滢
赵燕妮 余莎 唐滢
摘 要:高校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在教学岗位上,他们面临如何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技能的难题。以云南省某农科高校为个案,调查分析农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问题,提出构建农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等农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159-0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为适应扩招的需求,很多高校每年都引进一批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以缓解部分专业教师不足的压力。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新鲜血液,以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进入高校教师团队,成为高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然而在教学岗位上,他们往往面临如何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技能的难题,合理有效的指导对于帮助他们尽快成长就显得至关重要。
我们对云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校本研究,在调查访谈、督导信息反馈基础上,充分结合农业院校的教学实践特点,掌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问题,并提出构建农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长效机制,以期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农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调查同时采取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根据青年教师群体的特点,分别调查4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基本状况、自我教学能力评价、提高教学能力的期盼和需要三个方面。个人访谈主要是了解教师的需求,以及对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建议和意见。
在全校随机发放的180份调查表中,回收农科类青年教师问卷100份、工科类青年教师问卷40份、人文社科类青年教师问卷40份。
(一)青年教师基本状况
被调查的青年教师学历都是硕士以上,农学类专业青年教师学历较高,博士人数比例最大;职称上绝大部分为讲师;毕业院校大多数来自国内其他非师范类高校毕业,而农学类青年教师毕业留校居多。
(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88%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感到基本满意,2%的教师对教学效果感到不满意,10%的教师对教学效果感到非常满意。14%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能力非常适应目前的教学工作,79%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能力适应目前的教学工作,7%的青年教师觉得不太适应。教学过程中,6%的教师对现代技术应用能力非常满意,83%的教师感到比较满意,11%的教师感到不满意;遇到的问题最多是“行业实践经验匮乏”,其次是教学方法运用不熟悉、专业领域知识不扎实,再次是现代教育技术缺乏。
(三)对提高教学能力的期盼和需要
从多数教师对上课的教学效果感到基本满意说明多数教师对提升教学能力有很大的期盼。在提高教学能力的理解上,78%的教师觉得教育学、心理学对教学作用大,22%的认为作用一般;86%的教师认为教学团队交流对提升教学能力作用大,14%的认为作用一般,说明大多数教师认同教学交流的作用。82%的认为教学竞赛对提升教学能力作用很大,18%的认为作用一般。在教学中迫切需要提高的能力主要集中在“行业实践经验”、“教学设计能力”。多数青年教师认为“多参加教学实践”、“老教师的传帮带”、“自我提高”、“外出进修”、“行业实践”能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农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问题分析
(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问题表现
1.行业实践经验匮乏。青年教师大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后进入到教师岗位,从学校到学校是基本的模式,因此大多数青年教师由于才从学校毕业马上走上讲台,对社会、行业了解不足,而农科院校的很多课程实践性强,行业实践匮乏使青年教师在教学上理论联系实际困难。
2.教学方法运用不熟悉。对于农业院校来说,教师的构成主体大多以自然科学等非师范类专业为主,缺乏教师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知识,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不能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再加上对学生以及知识的整体性了解不深,不能促进教学体系整体性和灵活性。
3.专业领域知识不扎实。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良莠不齐,上课只能按教材教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不能根据学生特性或专业特性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加工;专业知识不过硬还表现在科研脱离教学,不能将科研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
(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机制问题
1.学校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方法单一。主要是讲座培训、科研提升和学历提升,有针对性地开展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技巧的观摩、培训不多;组织教师外出交流、培训及教学观摩和比赛力度不够。
2.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发挥不明显,教研活动开展不系统。由于青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更由于所处的特殊阶段分散了其精力,青年教师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以系、教研室或课程组为单位的教学团队参与不够,传帮带机制不健全,教研活动开展不系统,青年教师对提升教学能力有心无力。
3.青年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对提升其教学能力乃至专业化成长缺乏激励机制。表现在教师职称评审体系重科研轻教学,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青年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上,很多青年教师很重视科研成果,对教学热情不高。
4.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学校设置的评课标准和办法泛化,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实际作用并不大,教学督导只“督”不“导”,缺乏关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奖惩性措施和建设性意见。
三、关于提高农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教学激励机制
青年教师认为,在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个人主动发展所起的作用比较大,说明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主动性较强,但由于存在科研收益大于教学收益的现象,完善教学激励机制尤其重要。
针对青年教师的需求特征,学校应重视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和培养激励,制定科学的人事管理和晋升制度,促进教师成长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激励制度。依托于学校的职称晋升制度、教师队伍管理制度,搭建重视本科教学,不断强化教风,规范教学管理,职称评定政策涉及对教学能力的要求和规定等平台和激励机制,加大对教学工作业绩的物质激励,不断改善教学活动的地位和教师待遇,以此增强教学工作的吸引力,从制度层面激励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endprint
(二)提供教学基本技能专业指导
教学基本技能包括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择取正确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专业指导包括:第一,提高青年教师对教学课程的整体认识,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第二,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运用分组讨论、主题演讲、问答法、实验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第三,不断改进教学手段,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技术,勇于开拓教学手段的新形式,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三)师资培训方式方法多样化,扩大选拔人才的渠道
农科院校多是地方行业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的任务。针对青年教师从学校走入学校的现象,除传统的讲座培训、课程进修方式外,应加大行业实践锻炼力度,有针对性的进行基层实践锻炼,增强对行业的认识和了解。进人渠道不要只盯着高校、科研院所,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除注重高学历外,应注重增加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
(四)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青年教师缺乏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如果没有前辈的指导,不能快速转换社会角色、融入高校教师队伍、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因此,中年教师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应该根据教师的执教课程和研究方向为其分配一名资历深厚的老教师,实行“一对一、结对子”的帮扶计划,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环节进行引导和纠正。青年教师应该积极投入到教学第一线,认真听课,虚心请教,善于发现中老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顺利完成角色转换、提高教学能力、融入教学生活指明方向。
(五)优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整体性
对青年教师来说,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更有利于监督其教学活动的完成,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缺点,及时调整,从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尚不普及教学评价体系,云南农业大学虽然采用网上评课、学生访谈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和考核,但是评价标准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结果往往束之高阁,并不能及时向领导和教师反馈,因而落入“走形式”的窠臼。为避免教学评价机制行而无效,首先,制定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根据不同科目在学科性质、培养目标、学分要求等方面的特征,细化评价指标,并且尽可能加以量化,为检验教学效果提供可靠直观的依据。其次,完善评价内容。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不仅考察学生的考试成绩,更注重其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手段等进行考核,创造公平公正的评价环境,从而获得正确的评价结果,并且把结果及时反馈和应用到教学中,完成指导监管教学活动的目的。
(六)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当前,我国处于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之中,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改变,教师的教学形式也逐渐多样化。青年教师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相对较快,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先进设备和便捷方式,促进教学活动形式和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们在享受现代教育技术的方便快捷时,还应理性地分析和对待其所产生的种种弊端。比如,青年教师对教育技术的依赖程度过高,在遇到断电、断网等突发情况下不能独立完成教学活动,丰富的辅佐性图片、视频等教学工具大量运用了感官刺激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定向定式思维,不能有效启迪学生进行思考。综而观之,现代教育技术是把双刃剑,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握一定的度,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正确处理教研关系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两个重要砝码,教学是学校活动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校的整体建设。然而,必须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急于发展的青年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教学和科研相脱节、教育理论脱离教学实践,形不成一批教学骨干。因此,青年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教研相长的相互关系,在注重科学理论研究的同时不能忽略了课堂教学和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尤其对于农学类院校来说,大部分学科需要亲自实践操作,只教不研缺乏理论指导就变成了行动的莽夫,而只研不教缺乏实践的土壤则把理论空洞虚无化。农科院校的青年教师应该平衡二者关系,在教学的同时注重运用研究相关的理论,继而把理论研究动态和结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促进教学能力的稳步提升。
(八)加强师风师德建设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精神支撑,有利于稳步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农科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应该从端正教学态度、提高道德修养、锤炼道德意志等方面着手,在教学活动中认真贯彻执行高校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服务社会,这是坚定青年教师教真育爱的先进理念,强化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引领积极向上的教风、学风,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开拓进取的必经之路。参考文献:
[1] 李景.地方农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4,119(3):92-95.
[2] 毛洪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1,(23):35-37.
[3] 李虎杰.多途径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4,110(1):50-52.
[责任编辑 王 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