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的微型校本课程开发——以广东华侨中学《华侨文化》校本课程为例

2014-11-27庄小云

教育导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华侨课程内容校本

庄小云

一、问题的提出

华侨文化 “根在中华,全球开花”。作为广东省唯一以“广东”冠名的华侨中学,学校一直注重 “侨”特色文化内涵发展,以开发 《华侨文化》校本课程作为学校 “侨”特色文化创建的最重要突破口,使学校特色文化创建渗入学校日常教学活动。

微型校本课程作为一种特殊的校本课程,具有重要作用。钟启泉在 《现代课程论》指出,今后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是课程的微型化,在课程结构中加入微型课程,使整个课程体系更丰富、更灵活。只有在课程微型化的基础下,才更易对各类课程进行沟通整合。〔1〕曾文婕提出“当前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着维度缺失,微型课程是超越其局限的新思路”;〔2〕田秋华认为微型课程虽然 “微小”,但具有独特的优势与重大的校本意义。〔3〕

以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移动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给微型课程开发增添了新的内容、支持手段及实现途径,为学习者短时间高效率学习投入提供支持,从而为微型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微型校本课程内涵和特征

基于信息技术的微型校本课程是以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为特征,学校或者教师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资源,依托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移动技术开发出来的一系列半独立、小容量的学习主题课程。与一般的校本课程比较,基于信息技术的微型校本课程具有以下特征:

表1 两种课程特征比较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微型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一)运用信息交流工具广泛深入开展课程需求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交流工具为学校营造了平等交流的环境和氛围,课程开发者能与学习者、家长进行平等而充分的交流。因此,在 《华侨文化》微型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笔者利用Q群、论坛、微信、和电子邮箱等工具开展调查,广泛听取校友、退休教师、现职教师、学生、教师、家长的意见,了解学校的办学初衷、地域文化选择以及学生愿意学什么,能够学什么,增强校本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

(二)运用信息检索工具多元化精选学习内容

信息技术为校本课程内容的选取提供了多种信息检索工具,使课程内容的挖掘方式呈现多元化特点。作为广州市唯一一所 “侨”特色的中学,学校校友五湖四海, 《华侨文化》校本课程力图挖掘他们海外发展史、奋斗史以及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努力拼博的创业精神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母校的优秀品质。笔者通过信息检索工具以及校友论坛、Q群、微信等多元化方式充分挖掘课程素材。面对大量的信息,笔者进一步精炼所获取的内容,文字少而精,满足学习者短时间高效率学习的需求。

(三)运用概念图工具划分主题内容体系

划分内容体系是体现微型化学习主题化特点的重要步骤。笔者利用概念图工具 (例如Inspiration)把 《华侨文化》不同专题课程内容按 “最小粒度原则”进行逐步分割,直到一个微型课程的学习内容只承载一个单一而且具有实际意义的主题,以便使学习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并保证学习效果。

例如 《寻找华侨华人的故事》专题,笔者以 “华侨华人”为中心,参考 “华侨华人”研究文献、校友以及学生家长提供的资源,笔者利用概念图工具对专题进行一级级分析细化,最终使一个学习对象只承载一个知识点主题,如图1所示。

图1 《寻找华侨华人的故事》内容体系划分

(四)数字化呈现课程内容

微型课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习内容应进行数字化,以多媒体形式表现,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探索发现空间。信息技术为微型校本课程内容的数字化呈现提供了多种媒体开发工具,利用这些工具可以开发出微动画、微视频、图片、小案例、声音和电子书等形式的课程内容等,从而增强校本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和层次性。例如笔者在《寻找华侨华人的故事》专题下 《香港 “桥王”刘正光博士》学习主题中,在 “情景导入”环节利用 “会声会影”软件制作了 “香港青马大桥的工程”微视频;在 “案例研讨”环节,利用Memories On TV软件制作 “青马大桥设计师刘正光介绍”的电子相册。在 “拓展阅读”环节,利用iebook制作 《香港青马大桥的设计》电子书。手机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已非常高,可以运用基于手机等便携式移动设备开发微型课程,例如Flash Lite,是Flash内容在移动设备上的播放器,开发移动微型课程占用存储空间小,与平台无关,非常适合在手机上安装使用。〔4〕

(五)基于Moodle课程管理平台的学习支持

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获得技能的引领者,其主要责任是帮助学生理解经常变化的环境和自身,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5〕因此课程设计者必须提供一套相应的学习支持帮助学习者应对可能发生的困难。Moodle课程管理平台能满足此要求。它是一个基于Web的模块化和动态化的课程管理系统,非常适合微型课程的学习活动需要。〔6〕

教师根据学习支持的需要利用Moodle平台对学习活动进行灵活设置:课前整合上一个环节开发的数字化内容资源,添加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教学中,实施师生有效协作、讨论区、合理评价以及科学的教学管理与监控,为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者解决某一问题提供多样化的方法和途径;课后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习者提供拓展学习资源,为学习进度比较慢的学习者提供辅导。

学习者在课堂上通过Moodle平台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或者合作学习。由于课程资源内容的小,学习者还可以通过平板电脑或者手机登陆平台随时随地学习。

(六)设计电子档案袋评价法

基于信息技术的微型校本课程主要采取评价学习过程的电子档案袋评价法。教师可以运用Moodle提供的网络评价系统设立学习者的电子档案袋,记录他们学习过程中的点滴,如奖励、电子作品,伴其成长。教师、学习者和学习伙伴分别参照评价表利用网络评价系统对学习者提交的作业以及其在学习过程的表现进行等级评价。例如 《寻找华侨华人的故事》采用主题作品式考查方法评价学生对华侨华人的理解和认同。评价要求学生选取一位你崇拜的华侨,进行信息搜集和图像合成与加工。教师、学习者和学习伙伴分别参照评价表利用评价系统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的表现和图像合成作品进行评价。

四、总结

(一)微型校本课程促使个性化、合作型的数字文化产生

研究过程中,笔者对学生电子作品进行研究,发现学生学习的作品反映出学生对 “侨”文化的深入理解,表达了他们的思想和创意,突破了信息技术的局限,促使个性化、合作型的数字文化产生。

(二)对学生和教师对基于信息技术的微型校本课程认同度高

笔者还对学生和授课教师进行访谈和调查:学生对这种微型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是普遍接受的,不少学生反映《华侨文化》微型校本课程在操作习惯、易用程度、呈现方式上非常适合自己,学生学习效率非常高。教师对 《华侨文化》微型校本课程的认同度也很高,他们认为微型校本课程短小而精悍,符合中学生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而且在Moodle上创设课程,不需要复杂的先进技术和工具,简单且易操作。基于信息技术的微型校本课程使校本课程开发变得灵活,教师成为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主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提高课程开发力,促进其专业发展。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第一批立项课题 “华侨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 (编号:11D001)成果之一。〕

注释: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曾文婕.微型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新方向 〔J〕.教育科学研究, 2009 (2): 21-22..

〔3〕田秋华.微型课程及其开发策略 〔J〕.课程.教材.教法,2009 (5): 21-22.

〔4〕白凤翔,杨长秀,龚蕊.移动微型课程开发工具比较〔J〕 .软件导刊, 2013 (1): 21-22.

〔5〕金忠明.教师教育的困境、挑战及机遇 〔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9 (9): 21-22.

〔6〕孔维宏,高瑞利.基于Moodle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 〔J〕.中国电化教育,2008 (2):21-22.

猜你喜欢

华侨课程内容校本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我的华侨老师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