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态度、劳动契约选择与当事人决策行为:基于比较制度实验的研究

2014-11-27任广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委托人代理人中性

任广乾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一、引言

现代公司治理理论更多地关注委托代理框架下的经理人激励和约束问题,经理人在本质上是股东的雇员,二者之间是一种劳资关系。劳资双方在签订劳动契约之后对雇员的激励往往存在很多局限,导致雇员出现道德风险,使签订的契约达不到激励相容的效果。作为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的劳方和资方在签订劳动契约时,双方的议价能力决定了契约的属性,而劳资双方的风险态度又是影响议价能力的重要因素。个体的异质性要求在签订劳动契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个体的风险态度,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契约签订之后的激励相容[1]。

风险态度一般分为风险偏好、风险中性和风险厌恶三种类型;劳动契约一般分为信任契约、惩罚契约和奖励契约三种类型。由于风险态度的不同,在面临劳动契约的选择时,个体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并且同一种类型的契约作用于不同风险态度的个体所带来的制度效率也是存在差异的[2]。现有的契约理论大多是建立在个体风险中性或厌恶的假设之上,以此为基础设计的劳动契约对风险偏好型个体并不适用。企业的劳资双方在签订劳动契约时,如果能考虑到不同风险类型个体的存在,并针对不同类型个体签订不同的契约,将会达到更好的激励效果。本文利用比较制度实验分析个体风险态度与劳动契约选择行为之间的关系,找寻出适合不同风险态度个体的最佳劳动契约,这对劳资双方签订最佳激励契约具有参考意义。论文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针对风险态度的不同类型与劳动契约的关系进行文献综述,关注风险态度对劳动契约选择行为的影响;第三部分是本文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在风险态度分离的基础上,设计了不同风险态度下三种契约框架的比较制度实验;第四和第五部分是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研究结论及启示。

二、文献综述

人们的契约选择行为和风险态度紧密相关,一些学者从风险偏好角度研究了个体的契约选择行为,认为风险偏好型个体更加倾向于选择自雇佣契约。另一些学者则从风险中性和厌恶角度研究了个体的契约选择行为以及最优契约表达形式。Harris、Jenkins和Glaser指出风险偏好型个体倾向于选择自雇佣契约,风险中性型个体倾向于选择绩效工资契约,风险厌恶型个体倾向于选择固定工资契约[3]。尽管现实中这三种契约都有相当一部分受众,但理论研究者更多关注的是自雇佣契约和风险态度之间的关系。自雇佣契约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个体创业成为一名企业家,Knight指出风险偏好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体现[4](P53-54)。Lucas认为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完全雇佣均衡是通过一部分人成为企业家创立公司来雇佣其他人实现的,最终是否能成为企业家依赖于个体的风险态度、能力和天赋等[5]。Kihlstrom和Laffont以及Kanbur将风险因素引入到Lucas模型,解释个体在面对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企业家职业和一个低风险低回报的劳动者职业时是如何选择的,研究发现风险偏好者倾向于选择有潜在高回报的企业家职业,风险厌恶程度是决定个体成为企业家或劳动者的关键因素[6][7]。Van Praag和Cramer在Kanbur模型基础上做了延伸:个体所表现出的企业家才能期望值依赖于明确的个人特征,如果期望收益高于雇佣工资的话,个体会选择成为企业家,这种期望收益依赖于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和风险态度[8]。Calvo和 Wellisz也认为风险偏好和能力是决定一个企业家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9]。沿着这些学者的研究可以推论:风险偏好者一般选择自雇佣契约,而选择该契约的个体成为企业家的可能性也较大。

还有学者如Brown、Borooah和Hart等从教育程度、性别、民族和家庭结构等方面研究个体风险态度与契约选择行为之间的关系。Brown等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有可能是风险偏好的,越会较多地选择自雇佣契约[10]。Brown和Schaefer等考察了个人消费情况和家庭结构特征,以此推测个体风险态度和契约选择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现男性更加喜欢有收入风险的劳动契约,子女的数量和年龄也会影响父母的风险决策,年轻人倾向于选择绩效工资或创业[11]。Borooah和Hart的研究结论是:创业更加普遍存在于已婚人群中,“白人”更加偏好绩效工资契约,“黑人”的创业比例较低,亚洲人的创业比例较高[12]。Robson则认为男性比女性更加偏爱风险,因此,男性一般选择有较高风险收益的契约[13]。

因为许多变量如风险厌恶程度、努力成本等都无法直接观测到,所以区分个体风险态度就较为困难,目前,关于个体风险态度的研究大多采用调查问卷或者实验研究的方法。Gaynor和Gertler通过对个体收入稳定性水平进行测度,采用自我报告的方式来评价个体风险偏好程度[14]。Shaw等通过观察个体在进行投资时选择风险资产的组合情况来分析其风险容忍度[15]。Hersch和Pickton则用代理服务器的方法来捕捉个人的风险偏好[16]。Hersch和Viscusi通过观测个人吸烟和使用安全带的情况来分析个体风险偏好程度[17]。Barsky等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测算个体风险偏好参数,研究发现风险容忍度与一些风险行为,如吸烟、喝酒、不买保险和自雇佣等呈现正相关关系[18]。Holt和Laury用场景实验的方法测度个体风险偏好程度,得出被试在风险偏好型、风险中性型和风险厌恶型的分布比例是1∶1∶2[19]。Bellemare和Shearer利用场景实验来分离工人的风险态度,发现39%~46%的工人是风险偏好型的[20]。

现有文献大多从风险中性或厌恶角度来研究个体契约选择行为,即使从风险偏好角度来研究契约选择,也只是建立在对个体以往行为调查的基础之上。然而个体在做决策时经常会受到干扰因素的影响,而做出一些偏离其真实偏好的决策。因此,仅考虑个体风险中性或厌恶程度,或者通过考察个体以往行为来推测其风险态度都存在局限性。由于风险态度的分离较为困难,直接研究风险态度与劳动契约选择的文献还较为少见。从研究方法上看,现有研究者多采用自我报告、服务器检测等方式来研究人们的风险态度,至于不同风险态度与契约选择之间的关系并不在他们的研究范围内,有的研究即使采用了实验研究的方法,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劳资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利用实验室人机实验的方法,运用风险态度测试量表分离出被试的风险态度,采用3×2的实验结构,分别进行三种劳动契约的比较制度实验,对委托人选择劳动契约类型、代理人实际努力水平以及两者的收益等参数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找寻出不同风险态度下被试的最优激励契约。

三、实验设计与实验过程

(一)实验设计

本实验是在大学专业实验室进行的,主要实验全部采用计算机局域网方式完成,在计算机实验开始前进行被试风险态度分离的量表测度实验,具体实验结构见表1。每局实验招募8名不同的被试,均为大学在校的高年级本科生和一年级硕士生,并且以前从未参加过类似实验。实验为有偿实验,实验报酬取决于被试在实验中所做的决策,实验结束后,根据被试在实验中所获得的总点数按比例现场支付其现金。每局实验进行30个时段,持续2~2.5小时,每个时段按照单时段的实验结构重复进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被试不允许相互交流。

表1 风险态度与劳动契约选择实验结构

1.不同风险态度下信任契约与惩罚契约的比较制度实验(实验1)设计

实验1是基于一个委托人雇佣一个代理人从事生产的情景设计的。在被试风险态度分离实验结束之后,将前四名风险偏好型被试随机分配成两组,后四名风险中性/厌恶型被试也被随机分配成两组,每完成一个时段的实验,在同一类型被试之间调换搭档。考虑到一些被试在决策过程中可能获得负的收益,实验1赋予被试初始禀赋为130G$(实验货币),如果被试在单时段实验中亏损,亏损额将从130G$中扣除。为避免截止期效应,实验说明中,强调实验1将在第25~40个时段之间随机停止。在实验中,委托人支付给代理人工资a,如果代理人付出努力水平c(代理人可以选择的努力水平为c∈ {1,……10}的整数),委托人将获得收益p(c)=10c,其利润为p(c)-a,其中c为严格递增的凹函数,代理人的成本为f (c),不同的努力水平给代理人带来的成本如表2所示,其中f (c)是c的严格递增的凹函数,代理人的收益为a-f (c)。

表2 代理人努力的成本函数

实验开始时,委托人决定从两种契约中选择一种给代理人。随后代理人做出接受与否的决策,如果拒绝,则两人的收益均为0;如果接受,代理人需要做出付出多少努力水平的决策。可供委托人选择的契约如下:

信任契约:委托人给代理人的工资为a,希望代理人回报的努力水平为c*,并且不投入资金来调查代理人的实际努力水平。如果代理人接受了一个信任契约,他需要提供一个实际努力水平c,但是c不一定等于c*。因此,委托人的收益为pc()-a;代理人的收益为a-f c()。

惩罚契约:委托人提供给代理人的契约包含三个要素:a、c*和d*。d*表示在代理人的努力水平小于委托人要求的努力水平时,委托人可能会给代理人的惩罚额,惩罚对于委托人来说也是有成本的。如果委托人惩罚代理人,委托人的惩罚成本为d,且d∈1,……10{ }的整数,代理人将会招致3d的罚金。此时,委托人的收益为pc()-a-d;代理人的收益为a-f c()-3d。

在两个契约中委托人提供给代理人的工资a必须大于或等于代理人做出委托人要求的努力水平时所带来的成本,即a≥f(c*)。不同风险态度下的信任契约与惩罚契约比较制度实验决策参数及收益计算见表3。

表3 实验1中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决策参数及收益计算

2.不同风险态度下信任契约与奖励契约的比较制度实验(实验2)设计

实验2的设计与实验1类似,只是可供委托人选择的契约变为信任契约和奖励契约,其中信任契约的参数设计和实验1相同,奖励契约的参数设计如下:

奖励契约:委托人提供给代理人的契约包含三个要素:a、c*和b*。a表示委托人给代理人的工资额,c*表示委托人希望代理人回报的努力水平。b*表示委托人宣称如果代理人的努力水平达到其要求时给代理人的奖励额,但是在看到代理人的真实努力水平后委托人决定给代理人的真实奖励额为b。实际奖励多少由委托人自己决定,奖励对于委托人来说是有成本的,奖励金额将从委托人的总收益中扣除。此时,委托人的收益为p(c)-a-b;代理人的收益为a-f (c)+b。奖励契约的具体参数设计为:c*和c∈ {1 , ……10}的整数,b*和b∈ [0 ,1 30-a]的整数。代理人努力的成本函数同表2,不同风险态度下的信任契约与奖励契约比较制度实验的决策参数及收益计算见表4。

表4 实验2中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决策参数及收益计算

3.不同风险态度下奖励契约与惩罚契约的比较制度实验(实验3)设计

实验3中奖励契约的参数设计和实验2完全相同;惩罚契约的参数设计和实验1完全相同。代理人努力的成本函数同表2,不同风险态度下的信任契约与奖励契约比较制度实验决策参数及收益计算见表5。

表5 实验3中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决策参数及收益计算

(二)实验过程

三局实验都要先对被试进行风险态度分离的量表测度,由实验主持人及其助手发放风险态度测试量表,量表中每个题目的不同选项事先预设分值,被试填写完成后,由主持人及其助手回收并计算出每位被试的得分,按照被试所得的分数高低进行排序,分值高的前四名被界定为风险偏好型被试,后四名被界定为风险中性/厌恶型被试。其次,实验助手发放实验说明,待被试阅读3分钟后,实验主持人开始讲解实验说明,讲解完实验说明后,回答被试单独提出的问题。第三,发放实验测试题,实验助手对做错测试题的被试进行单独指导,以确保被试对实验说明充分理解。第四,主持人对实验的计算机程序界面进行讲解。第五,全体被试进入实验区,开始计算机实验。第六,被试填写实验问卷,实验主持人及助手计算出被试的收益,根据预先设定的支付比例,采用背对背的形式进行现场现金支付。最后,回收所有实验材料,实验结束。

四、实验结果分析

(一)不同风险态度下信任契约与惩罚契约实验结果

1.实验1中委托人风险态度与契约选择行为分析

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尽管各时段委托人选择惩罚契约的比例有所波动,但在整个实验中,委托人选择惩罚契约的数量不少于信任契约数量。另外,在30个时段的实验中,风险偏好型委托人提供的60个契约全是惩罚契约,风险中性/厌恶型委托人只提供了26个惩罚契约。因此,风险偏好型委托人更加倾向于选择惩罚契约。表6给出了委托人选择信任契约和惩罚契约数量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从表6可以看出,委托人提供的120个契约中,有34个信任契约,占28%;有86个惩罚契约,占72%。由此可见,委托人选择惩罚契约的数量多于信任契约,风险偏好型委托人更加倾向于选择惩罚契约。独立样本T检验双尾p值为0,表明在1%的显著水平上,风险态度对委托人的契约选择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

表6 实验1中风险态度对委托人契约选择行为影响的独立样本T检验

2.实验1中代理人风险态度与实际努力水平分析

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总体上,惩罚契约下的期望努力水平和实际努力水平都要高于信任契约下的期望努力水平和实际努力水平。惩罚契约下委托人期望努力水平的均值为5.892,而信任契约下的均值为3.633;惩罚契约下代理人实际努力水平的均值为4.55,而信任契约下的均值为2.57。另外,在30个时段的实验中,有21个时段风险偏好型代理人的实际平均努力水平高于风险中性/厌恶型代理人,风险偏好型代理人实际努力水平的均值为4.83,风险中性/厌恶型代理人实际努力水平的均值为3,前者高于后者。由此可见,惩罚契约下,委托人期望努力水平和代理人实际努力水平都较高;风险偏好型代理人实际努力水平高于风险中性/厌恶型代理人。表7给出了不同风险态度代理人实际平均努力水平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从表7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水平上,风险偏好型代理人实际平均努力水平要高于风险中性/厌恶型代理人,风险态度对代理人实际平均努力水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表7 实验1中风险态度对代理人实际平均努力水平影响的独立样本T检验

3.实验1中不同风险态度被试收益情况比较

图1给出了不同风险态度被试收益情况比较。从图1可以看出,30个时段实验中,风险偏好型被试(包括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总收益明显高于风险中性/厌恶型被试,其中,风险偏好型被试的总收益为1 838G$,风险中性/厌恶型被试的总收益为482G$。进一步分析发现,风险偏好型委托人的总收益为984G$,显著高于风险中性/厌恶型委托人的总收益225G$;风险偏好型代理人的总收益为854G$,也显著高于风险中性/厌恶型代理人的总收益257G$。由此可以看出:风险偏好型被试的总收益要高于风险中性/厌恶型被试的总收益。

(二)不同风险态度下信任契约与奖励契约实验结果

1.实验2中委托人风险态度与契约选择行为分析

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实验前3个时段,委托人的契约选择行为波动较大,但从第4时段开始,委托人选择奖励契约的数量始终高于选择信任契约的数量,其中有17个时段委托人全部选择了奖励契约。总体上看,委托人选择奖励契约要多于信任契约。另外,30个时段实验中,风险偏好型委托人提供了55个奖励契约,风险中性/厌恶型委托人提供了48个奖励契约,因此,风险偏好型委托人更加倾向于选择奖励契约。表8给出了委托人选择信任契约和奖励契约数量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从表8可以看出,委托人提供的120个契约中,有103个奖励契约,占86%,独立样本T检验双尾p值为0.109,表明风险态度对委托人的契约选择行为影响不显著。

图1 实验1中不同风险态度被试的总收益比较

表8 实验2中风险态度对委托人契约选择行为影响的独立样本T检验

2.实验2中代理人风险态度与实际努力水平分析

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30个时段实验中,有12个时段委托人选择了信任契约,其中4个时段代理人实际平均努力水平高于奖励契约下代理人实际平均努力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奖励契约下代理人实际努力水平的均值为2.472,信任契约下则为1.397;奖励契约下委托人期望努力水平的均值为6.094,信任契约下为3.692。另外,30个时段实验中,有22个时段风险偏好型代理人平均努力水平高于风险中性/厌恶型代理人。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风险偏好型代理人实际努力水平的均值为2.75,风险中性/厌恶型代理人则为2.07。可见,风险偏好型代理人实际平均努力水平高于风险中性/厌恶型代理人。表9给出了实验2中不同风险态度代理人实际努力水平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从表9可以看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风险偏好型代理人实际平均努力水平要高于风险中性/厌恶型代理人,风险态度对代理人的实际平均努力水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表9 实验2中风险态度对代理人实际平均努力水平影响的独立样本T检验

3.实验2中不同风险态度被试收益情况比较

图2给出了不同风险态度被试收益情况比较。从图2及实验数据可以看出,30个时段的实验中,风险偏好型被试(包括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总收益显著高于风险中性/厌恶型被试的总收益,其中,风险偏好型被试的总收益为1 314G$,风险中性/厌恶型被试的总收益为937G$。

(三)不同风险态度下奖励契约与惩罚契约实验结果

1.实验3中委托人风险态度与契约选择行为分析

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实验第1时段,委托人全部选择了奖励契约,第2~5时段,奖励契约的选择数量逐渐下降,从第6时段开始,委托人选择奖励契约的数量一直低于惩罚契约。这表明,实验开始时委托人充分信任代理人,但在委托人的预期落空后,委托人开始采取惩罚的方式威胁代理人。另外,在30个时段的实验中,风险偏好型委托人提供了28个惩罚契约,风险中性/厌恶型委托人提供了10个惩罚契约。因此,风险偏好型委托人更加倾向于选择惩罚契约。表10给出了实验3中委托人选择奖励契约和惩罚契约数量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从表10可以看出,委托人提供的120个契约中,有82个奖励契约,占68%;38个惩罚契约,占32%。可见,委托人选择奖励契约数量多于惩罚契约。独立样本T检验双尾p值为0,表明在1%的显著水平上,风险态度对委托人契约选择行为存在着显著的影响。

图2 实验2中不同风险态度被试的总收益比较

表10 实验3中风险态度对委托人契约选择行为影响的独立样本T检验

2.实验3中代理人风险态度与实际努力水平分析

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代理人在惩罚契约下的实际平均努力水平高于奖励契约下的实际平均努力水平,进一步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惩罚契约下委托人期望的平均努力水平为7.301,奖励契约下则为4.786;惩罚契约下代理人实际平均努力水平为6.547,奖励契约下则为3.636。另外,总体上,风险偏好型代理人实际平均努力水平高于风险中性/厌恶型代理人,进一步分析发现,30个时段的实验中,风险偏好型代理人实际平均努力水平为6.57,风险中性/厌恶型代理人为2.13。因此,相比奖励契约,惩罚契约下代理人平均努力水平较高;相比风险中性/厌恶型代理人,风险偏好型代理人实际平均努力水平较高;相比奖励契约,惩罚契约下的实际平均努力水平和期望平均努力水平之差较小,惩罚契约的激励效果更好。表11给出了实验3中不同风险态度代理人实际平均努力水平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从表11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水平上,风险偏好型代理人实际平均努力水平高于风险中性/厌恶型代理人,风险态度对代理人实际平均努力水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3.实验3中不同风险态度被试收益情况比较

图3给出了不同风险态度被试收益情况。从图3及实验数据可以看出,30个时段的实验中,风险偏好型被试(包括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总收益显著高于风险中性/厌恶型被试的总收益,其中,风险偏好型被试的总收益为3 074G$,风险中性/厌恶型被试的总收益为437G$。

表11 实验3中风险态度对代理人实际平均努力水平影响的独立样本T检验

图3 实验3中不同风险态度被试的总收益比较

五、结论与启示

作为公司治理当事人的劳资双方在签订劳动契约时,风险态度是影响其决策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风险态度不仅影响作为委托人的资方的契约选择倾向和期望代理人努力水平,也影响了作为代理人的劳方的实际努力水平,并且对劳资双方的总收益也产生了影响。本文在分离出风险态度的基础上,利用比较制度实验对比研究了信任契约和惩罚契约、信任契约和奖励契约、奖励契约和惩罚契约三种制度框架下的委托人契约选择行为、代理人努力水平和被试的总收益情况。

在信任契约和惩罚契约的比较制度实验中,本文研究发现:风险态度对委托人的契约选择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风险偏好型委托人更加倾向于选择惩罚契约;惩罚契约下,委托人期望平均努力水平和代理人实际平均努力水平都较高;风险偏好型代理人实际平均努力水平显著高于风险中性/厌恶型代理人;风险偏好型被试的总收益都高于风险中性/厌恶型被试。在信任契约和奖励契约的比较制度实验中,本文研究发现:风险偏好型委托人更加倾向于选择奖励契约,但风险态度对委托人的契约选择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奖励契约下代理人的平均努力水平高于信任契约下的平均努力水平;风险偏好型代理人实际平均努力水平显著高于风险中性/厌恶型代理人;风险偏好型被试的总收益都高于风险中性/厌恶型被试。在奖励契约和惩罚契约的比较制度实验中,本文研究发现:委托人选择奖励契约的数量多于惩罚契约,风险态度对委托人的契约选择行为存在显著的影响;惩罚契约下代理人的平均努力水平较高,其中风险偏好型代理人平均努力水平高于风险中性/厌恶型代理人,风险态度对代理人实际平均努力水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风险偏好型被试的总收益都高于风险中性/厌恶型被试。

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企业是劳动关系的主要载体,和谐劳动关系具体体现在企业内的劳资关系之中,在传统理论指导下企业的一些具体劳动契约设计,出发点很可能将劳方和资方置于两个极端,更多地考虑人的自利性偏好,而很少把劳资双方的风险态度考虑进来,这样的制度安排很可能导致具有社会偏好的当事人通过复制动态的文化演化成自利性偏好,产生制度的挤出效应。若出发点适当考虑行为进路、风险偏好等,则其机制设计的结果可能会是制度层次间的互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能只关注显性制度体系的建设,由于劳动契约的高度不完备性,绝大部分的劳资关系协调实际上依赖于其所处的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显性制度体系及其执行特征对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塑造作用,关注各层次激励因素之间相互的挤出或互补作用,理解制度环境实际上是人们对各层次激励因素的感知,是人们在经济交往中逐步建立的有关各层次激励因素作用机制的信念体系,故而制度环境的变迁实际上是人们信念体系的重塑,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将在长期影响人们的各类偏好构成,尤其是风险偏好。因此,在确立新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基础、设计新的劳动契约体系时,我们必须要认识到隐性偏好与显性制度的共生演化过程,发展基于内生性偏好的多层次劳动力激励理论。本文在风险态度分离基础上开展的三类劳动契约比较制度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劳动契约设计和实施的行为基础,对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任广乾.市场竞争、横向监督与信贷契约治理——基于比较制度实验的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4,(1):51—60.

[2]任广乾,李建标,王鹏程.竞争、偏好与信贷契约治理效率——基于比较制度实验的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1):39—47.

[3]Harris,C.R.,Jenkins,M.,Glaser,D.Gender Differences in Risk Assessment:Why Do Women Take Fewer Risks than Men?[J].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2006,1(1):48—63.

[4]Knight,F.H.Risk,Uncertainty,and Profit[M].New York:Houghton Mifflin,1921.

[5]Lucas,R.E.Jr.Asset Prices in an Exchange Economy[J].Econometrica,1978,46(6):1429—1445.

[6]Kihlstrom,R.E.,Laffont,J.J.Implicit Labor Contracts and Free Entry[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3,98 (3):55—105.

[7]Kanbur,S.M.Of Risk Taking and the Personal Distribution of Income[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9,87(4):769—797.

[8]Van Praag,C.M.,Cramer,J.S.The Roots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Labour Demand:Individual Ability and Low Risk Aversion[J].Economica,2001,68(269):45—62.

[9]Calvo,G.A.,Wellisz,S.Technology,Entrepreneurs,and Firm Size[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0,95(4):663—677.

[10]Brown,S.,Farrell,L.,Harris,M.N.,Sessions,J.G.Risk Preference and Employment Contract Type[J].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Series A(Statistics in Society),2006,169(4):849—863.

[11]Brown,A.S.,Schaefer,C.A.,Wyatt,R.J.,Begg,M.D.Paternal Age and Risk of Schizophrenia in Adult Offspring[J].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02,159(9):1528—1533.

[12]Borooah,V.K.,Hart,M.Factors Affecting Self-employment among Indian and Black Caribbean Men in Britain[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1999,13(2):111—129.

[13]Robson,A.J.The Evolution of Attitudes to Risk:Lottery Tickets and Relative Wealth[J].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1996,14(2):190—207.

[14]Gaynor,M.,Gertler,P.Moral Hazard and Risk Spreading in Partnerships[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26(4):591—613.

[15]Shaw,L.J.,Peterson,E.D.,Kesler,K.,Hasselblad,V.,Califf,R.M.A Metaanalysis of Predischarge Risk Stratification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Stress Electrocardiographic,Myocardial Perfusion,and Ventricular Function Imaging[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1996,78(12):1327—1337.

[16]Hersch,J.,Pickton,T.S.Risk-taking Activities and Heterogeneity of Job-risk Tradeoffs[J].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1995,11(3):205—217.

[17]Hersch,J.,Viscusi,W.K.Cigarette Smoking,Seatbelt Use and Differences in Wage-risk Tradeoffs[J].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1990,25(2):202—227.

[18]Barsky,R.B.,Juster,F.T.,Kimball,M.S.,Shapiro,M.D.Preference Parameters and Behavioral Heterogeneity: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in the 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7,112(2):537—579.

[19]Holt,C.A.,Laury,S.K.Risk Aversion and Incentive Effec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2,92(5):1644—1655.

[20]Bellemare,C.,Shearer,B.S.Sorting,Incentives and Risk Preferences:Evidence from a Field Experiment[Z].IZA Discussion Paper,No.2227,2006.

猜你喜欢

委托人代理人中性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找到那间格格不入的房间
委托人介入权的制度困局与破解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推荐的2019 年第二期诉讼代理人名单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简介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推荐的2019年第三期诉讼代理人名单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简介
画质还原更趋中性 Vsee UH600 4K高清播放机
中性墨水的消泡和消泡剂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