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知识共享理论兴起探因

2014-11-27孔功胜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11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知识共享知识管理

孔功胜

摘 要 图书馆学界知识共享理论研究兴起的原因有四:一是从经济形态看,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图书馆加强对知识管理效率,促进知识创新能力;二是从技术支撑看,信息技术突飞猛进,造成知识中心多元化格局,图书馆需要搭建先进的技术平台,应对知识中心边缘化的趋势;三是从共享实践看,制约图书馆知识共享的主客观因素依然存在,直接影响着知识共享的水平;四是从社会职能看,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承担着保障公民文化权益、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 知识共享 文化权益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社会职能 知识管理

分类号 G250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Knowledge Sharing Theory Rising in the Library Circle

Kong Gongsheng

Abstract The research of Knowledge Sharing Theory has been on the rise in the academic circle of library. There are four reasons as follows: 1. From the economic form, the efficienc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need be strengthened by library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knowledge creative in the age of knowledge economy; 2. From the technical support, be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 advanced technology platform has to be built by library to deal with the marginalization of knowledge centre in diversified knowledge setup; 3. From the practice of sharing,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are still existing that restrain knowledge sharing; 4. From the social perspective, library plays an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system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to promote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Keywords Knowledge sharing. Cultural right.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Social func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作为知识管理领域的核心理念,“知识共享”概念是由美国学者保罗·S·迈耶斯在《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1997年)著作中首次提出的。近年来,随着知识共享理论研究的深入,图书馆知识共享问题成为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一大热点。截止2014年6月,以“图书馆”和“知识共享”为题,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共检索到有效论文112篇。现有成果多集中在于图书馆知识共享主体、知识共享对象、知识共享中介、制约知识共享的因素等主题,而对图书馆知识共享研究兴起的原因、图书馆知识共享理论的价值观意蕴缺乏必要的探究。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对图书馆知识共享理论研究热的根源做一些分析,希望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加强我们对图书馆知识共享理论的理性认知。

1 从经济形态上看,知识经济时代促进知识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和图书馆迫切应对的问题

一个经济时代的划分重要的不是生产什么而是用什么生产。按照世界经合组织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现行的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虽然也离不开知识,但总的说来,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即以物质为基础。在知识经济的社会里,知识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动力。知识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在人类财富创造形式上的崭新时代,如果说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财富的标志,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是财富的标志,那么知识经济时代财富的标志则是知识。那些掌握知识和创造知识的人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业界翘首。比如,比尔·盖茨创办的软件公司,仅依靠卖软件和磁盘其产值早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的总和。没有哪个时代的知识像今天这样如此深刻地改变世界,创造出如此众多的财富神话。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知识成了最重要的资源,“智能资本”成了最重要的资本,在知识基础上形成的科技实力成了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发达和个人的发展,无不依赖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开拓与应用。迈耶斯认为,能够使企业保持稳定竞争优势的知识,必须是独立于任何特定个体的知识,这些知识体现在组织系统、过程、产品、规则及企业文化中,如何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学习、交流和共享,在认定、管理、组织的环节中,实现企业知识生产、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实质与内核。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价值的凸显,使作为最大知识管理机构的图书馆面对这种知识变革的局势,必须就如何进行高效的知识管理及服务社会知识创新做出积极回应。藉此,知识共享问题开始进入图书馆学界研究视野。研究图书馆知识共享问题,目的在于“扩展图书馆知识共享的范围,提升图书馆知识共享的水平,提高图书馆知识共享的效率,改善图书馆知识共享的效果,推进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实践,实现社会的知识普及、知识利用和知识创新。一句话,使图书馆知识共享达到理想的境界”[1]。

2 从技术支撑看,图书馆为了避免知识中心边缘化的趋势,必须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可供知识共享的平台

信息技术革命之前,图书馆无疑是一个区域或国家的知识中心。人们要获取系统而大量的专业知识或业余知识,除了老师的教导和购买少量的图书外,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和资料,是学习和研究的主要途径。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网络化和信息化成为当今时代最大特征。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主要路径正由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料向网络资讯和图书信息等方向发展。知识和纸质图书的关联越来越模糊,大量的电子图书、网络图书、手机报纸、手机小说等把不少读者或者说是消费者从传统纸质图书的阅读中吸引了过去。有些人基本放弃了对纸质图书和报刊的阅读,他们把大量的阅读都花在阅读网络上的东西,而用很少时间去阅读传统的纸质图书报刊。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大威曾说,在中国网民数已达5.38亿、在线阅读率近30%的浪潮中,图书馆被边缘化的境地不可避免。据预测,到2020年,数字出版和纸质出版量将会平分天下,这将是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新的转折点。这些新媒介的大量涌现,诞生了许多新的信息中心和知识中心,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地位和生存,导致图书馆有日益边缘化、虚拟化的趋势,甚至有学者提出信息时代纸质图书资料消亡和图书馆消失的惊人话语。

每一次社会的变革或新技术的出现都会给社会科学带来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网络化、信息化在给图书馆带来前所未有挑战的同时,也给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网络化、信息化的核心技术,完全可以为图书馆实现更大规模、更加便捷的知识共享提供技术支撑。以近十年新出现的网格技术为例。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认为,网格实际上是继传统互联网、Web之后的第三次浪潮,可以称之为第三代互联网应用。网格就是利用互联网把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各种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带宽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实现互联互通,彻底消除资源“孤岛”,使网络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信息资源库和信息处理平台,最充分地实现信息共享,使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来自整个网络的个性化服务。

以网格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平台,其特点是对具有海量的、多媒体的信息资源进行制作、组织、存储和发布的能力,可针对不同需求的用户群体提供主动的、个性化的终极信息服务的观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将分散于“不同地域、不同载体、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形式海量存储”[2],为读者或用户提供远距离的即时服务、广泛服务,这种突破地域和内容条块分割的状况,在传统纸质图书时代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二是打破了时空限制,能够提供不同于纸质型文献的电子信息,实现了文献资料的快速检索和传递及远程的信息咨询服务,成为现代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区别的根本标志。这些根本的改变为图书馆实现更广泛的知识共享提供了物质和技术的保证,也“为图书馆服务的真正社会化开启方便之门”[3]。信息技术革命时代,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的场所,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须审视时代变化需求,明确自身功能定位,积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创造一个即时、开放、便利、高效的知识共享平台,为用户提供快、准、全的信息知识检索查询服务和个性化的终极信息服务,这是关涉图书馆生存之道的不二法门。

3 从共享实践看,制约图书馆知识共享的主客观因素依然存在,引发图书馆界对知识共享问题的持续关注

知识共享是图书馆的个性体征。图书馆为知识共享而产生、而存在、而发展。这是历史赋予图书馆的一种基本诉求。人类正是借助知识的这种共享方式,实现了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之间在思想和心理上的交流。与传统图书馆相比,现代图书馆在知识共享的范围,由少数人享有的共享扩展至大多数人共享;知识共享的重点,由图书馆业务过程和结果的内部知识共享转移到以读者或用户为重点的知识共享;知识共享的目标,由纸质文献资料的提供发展为以创新的知识服务方式,促进用户的知识创新和社会知识创新。人类知识资源可以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知识共享就是通过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潜移默化、外部明示、汇总组合、内部升华四个互动过程促进知识在共享者之间不断地学习与交流[4],以发挥知识的效用,实现知识价值的过程。换言之,知识共享是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在相互碰撞,促进人类客观知识主观化的过程[5]。

无论显性知识共享或隐性知识共享,图书馆知识共享的构成要素离不开基础层、资源层和目标层三个层面。基础设施、制度安排、思想观念、组织机构等对图书馆日常运行和知识共享的实现起着支撑的作用。其中的基础设施和组织机构构成“硬体支撑”,而制度安排和思想观念则构成“软体支撑”,二者相互补充,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个系统整体的图书馆知识共享文化,对于图书馆各类知识的共享起着培育影响和支撑的作用。馆藏以及外延的网上虚拟馆藏的显性知识资源、内涵的各类隐性知识共同构成图书馆知识共享体系的资源层,这是图书馆知识共享体系的核心层。因为图书馆供用户利用的知识无非就是其显性知识资源和隐性知识,特别是其中的显性知识资源是知识共享的逻辑起点。“目标实现层”是图书馆知识共享体系的顶层,就是最大限度地让用户共享图书馆的所有知识资源。这三个层面以抽象的方式揭示了图书馆知识共享的基本图景,这三个层面基本境况及其相互关系,直接影响知识共享的水平。

当前,图书馆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也同样存在于其三个构成要素之中。从支撑层面看,长期以来,由于受市场化、GDP至上观念的影响,许多地方的图书馆在经费投入上历史欠账较多,造成图书馆硬件设施落后,环境条件差,难以吸引广大市民把图书馆看作获取知识的心仪场所。知识共享理论虽然在图书馆学界提出十多年了,受制于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知识共享观念还比较淡漠,有些共享主体存在价值观偏差,不愿将个人知识与别人共享,有些知识共享主体能力不足,不能将隐性知识内容准确表述为显性知识为其他人共享动力不足,再加上制度不完善,缺乏必要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难以形成一个浓厚的知识共享文化的支撑系统。在知识资源层面,当前我国图书馆的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丰富,但由于分属高校、公共、党校、军事院校、社会科学院等各个系统,而且资源分布不均衡,不能跨馆借阅,所以,读者获取文献资源仍感不便。许多有价值的文献资源在有些馆闲置着,不能发挥作用,而不少研究人员却苦于找不着、借不到资源,使供需严重脱节。信息资源分割管理,造成很多图书馆馆藏资源不够丰富,对于用户需求的基本保障不足,造成读者借阅率下降。在知识共享目标方面,有些图书馆服务意识不强,在一些不起眼的细节问题上处置不当,也影响了知识共享的实施。如所购买的数据库系统的检索界面不友好,或检索表达式构造难度大,并且数据库存在最大访问量限制。另外,图书馆不恰当的存包收费、复印收费、办理借阅证收取押金与身份限制等,无意间也阻挡了许多读者的光临,影响了知识共享的效果。这些障碍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消除的,这些难题激发了图书馆学界的研究热情和执着情怀。

4 从社会职能看,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不可替代的社会责任

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机构,有上千年的历史,伴随着时代变迁其社会职能亦发生了很大变化。最早的图书馆几乎不具备知识共享的功能,只有保存、收藏的功能。在农业文明时代,图书馆的职能主要是搜集、整理、收藏文化典籍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天文历法等资料,供执政的王公大臣等浏览、参考。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呈指数形式增长,各类图书馆纷纷建立,对知识共享的要求日渐凸显。图书馆逐渐成为“一种公共性社会机构,一种公共知识平台,一种公共知识管理中心”[6],一种知识信息资源服务中心。图书馆除了传统的收藏、保存职能之外,在知识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职能越发重要。有句名言如是所说,图书馆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多建一座图书馆,就可以少建一座监狱。1975年国际图联将图书馆职能总结为四个方面:一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二是开展社会教育,三是传递科学情报,四是开发智力资源。有学者进一步认为现代图书馆有保存信息资源、开发智力资源、传递适用信息、开发信息产品、提供信息娱乐和开展网络导航等六大社会功能。社会教育是图书馆承担的最重要社会职能。正如《公共图书馆宣言》所指出,公共图书馆是各地通向知识之门,为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终生学习、独立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7]。图书馆是一个将人类记忆的东西移植于现在人们意识之中的社会装置,在知识的传递、移植、共享过程中,人们获得了教育的机会,保障了文化共享的权利。

世纪之交,我国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坚力量,已成为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重要责任。一般地说,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和均等性特征。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政府为满足人们知识共享的需要而提供的一种制度性公共产品”[8],其“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承担实现和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使命”[9],必须保障社会上任何机构、任何成员都能够平等地、不受限制地利用这个公共文化资源中心,从中汲取知识,获得教育。正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图书馆馆长戈曼(M·Gomm)所说:“图书馆是自由(社会的、政治的及思想的自由)的集中体现。一个标榜是真正自由的社会,如果没有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平等使用的图书馆,则是一种可笑的矛盾修饰法。”[10]

在公民文化权益方面,图书馆作为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机构,不仅要保障公民可以自由地在图书馆获得免费的知识服务,而且要保障公民不受身份、年龄、工作等因素限制,平等公平地获取知识信息,这是消除当今社会存在的“数字鸿沟”,实现信息公平的客观要求。2003年,“信息社会世界首脑会议”发表了一份 “政治声明”,宣称:“我们相信,公平获得信息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在一个以信息为基础的世界,信息必然被视为人类平衡发展的一项基本资源,每个人都能够取得。我们关注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的‘数字鸿沟产生的严重危险,使得基于性别、宗教、民族或种族歧视而造成的现有不利因素更为扩大。……我们同意,应该在图书馆、教育机构、公共行政机关或其他公共场所设立接入点,让公民可以廉价或免费进入因特网,并有足够能力向使用者提供协助。”[11]这是数字时代图书馆适合社会发展,满足公民文化需求应当具有的现代担当。

参考文献:

[ 1 ] 周九常,等.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M].北京:知识产权版社,2010:前言1.

[ 2 ] 郑红京.知识共享效益:基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评价[J],新世纪图书馆,2012(11):58-61.

[ 3 ] 高民.图书馆的服务性及其评估模式构想[J].图书馆杂志.2002(2):11-14.

[ 4 ] Nonaka I,Takeuehi H.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HowJapanese companies crem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M].NewYork:Oxford Univemity Press.1995:56-61.

[ 5 ] 蒋永福.客观知识与图书馆:从客观知识角度理解的图书馆学[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44-49.

[ 6 ] 王知津,周九常.图书馆知识共享模式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5):4-8.

[ 7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EB/OL].[2014-04-30].http://www.ssxlib.com/ssxlib/ClassOP.aspx?ID=1412.

[ 8 ] 沈小玲.论图书馆的经济学属性:公共物品[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1):80-82.

[ 9 ] 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EB/OL].[2014-04

-30].http://www.ssxlib.com/ssxlib/ClassOP.aspx?ID=1412.

[10] 景海燕.图书馆学新五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8(3):57-58.

[11] 部长理事会给信息社会世界首脑会议的政治声明[EB/OL].[2014-04-30].http://www.itu.int/dms_pub/itus/md/03/wsis/c/S03WSISC0008//PDFC.Pdf.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知识共享知识管理
西部独立学院教师知识共享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ISM和AH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贡献
如何补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短板”
衡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探析
信息自由与版权法的变革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经管之家”用户知识共享及社会资本影响因素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