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分析
2014-11-26张坤平
张坤平
摘 要: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新的建筑科技、建筑原料和建筑构造不断出现,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在逐渐提高,因此,也需要不断提高施工管理的能力。通过了解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和考察建筑工程的创新环节,提出了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组织结构;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20-0067-02
建筑工程施工具有周期长、面广、施工工艺复杂和施工人员多等特点。因此,施工技术的管理不但关系着工程施工的合理性和进度控制,还与施工成本有着重要的联系。
1 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相关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位居生产一线的员工大多是来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较低,且企业的岗前培训缺乏系统性和普遍性,导致员工的素质普遍较低。
1.2 劳务密集式、粗放式和外延式模式
目前,建筑产出的提高仍旧依赖于加大各种资源的投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的总产值是随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另外,它也说明技术因素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1.3 建筑材料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管理
材料供应中的主要问题是不急需的材料大量堆积,急需的材料却因资金问题未能及时到达。很多建筑公司的材料供应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材料和仓储计划未能进入计划体系中,导致材料的进场时间、数量和使用部位无法落实到位。在此情况下,一旦工程的进度和工期发生变化,材料的供应计划就很难得到相应的调整,造成大量暂时不使用的材料堆积在施工现场,且相应的资金常被大量占用,一旦后续资金出现困难,将会对后续工程的建设造成重大影响。
1.4 质量不过关
从消费者的要求、市场需求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来看,建筑工程的管理方面依旧存在许多不足和弊端。比如,因质量问题引发的重大工程事故被媒体曝光、一般的质量问题无法及时解决等,这是许多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现象。目前,建材市场的产品质量不容乐观,“三无产品”在市场中随处可见,且不少承包商仍持“偷工减料”的态度,以赚取高额的利润。
2 建筑施工管理重点剖析
重点剖析施工管理的以下三方面:①施工技术管理。施工方应在专人监督的情况下开展关键施工,从而确保施工技术管理到位,并以此保证工程进度和项目质量。②施工材料管理。施工方应派专人负责保管材料,在材料进场后能做到及时自检,并能及时向监理部门报验,管理人员还要做好相关材料的登记工作。同时,应做好相关的保养工作,避免材料浪费。③施工人员管理。施工方必须建立效率高、组织精、专业强的领导组织机构。
3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3.1 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
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建筑施工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项目与企业间的责任混乱、责任混淆、管理松散和落实不足等都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因此,只有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达到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3.2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历史中呈现的无数事实已明确表明,企业不创新就不会有进步。创新、改革和发展早已是我国始终坚持的重要战略方针。坚持不懈地走“创新、改革、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建筑工程企业必须选择和坚持的道路。如果一个企业不具备经营、金钱、人才、体制和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它就无法获得相应的市场份额,并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3.3 创新是建筑市场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比如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变相竞争,常出现彼此抬价和压价、贿赂人员等不良甚至违法现象。因业主代表买方市场,业主常会在合同中添加不合理的要求、不平等的条款等,并以此摆脱责任。因此,承包商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且设计和监管也未能履行其职责,职能错位的现象一直存在。不正当的竞争一直存在于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与个体企业之间,这是对公正和公平的严重破坏。此外,行业、地区保护现象仍旧存在,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严重阻碍和影响了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总而言之,我国的建筑市场尚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法律法规依旧不健全,人为因素、政策指引仍旧存在。但无论如何,市场经济的大潮是无法阻拦的,建筑市场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国际化的必然要求督促着项目施工管理在不断创新。
3.4 创新是管理科学理论的必然要求
应将科学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制订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将模型通过计算机应用于实际管理中,并以此产生效益,这就是管理科学。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求我们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上不断创新、突破,不断地增强企业的实力。
4 施工管理的具体创新措施
4.1 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管理、优化建筑施工现场技术时,必须保证施工技术与施工环境相适应,必须整理、组合各项施工技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而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只有这样,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才会得到提升。
4.2 强化企业人员的创新意识
企业必须革除旧的项目管理理念,净化迂腐的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应采用新的模式优化生产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终究是人提出的,因此,企业应重点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加强对员工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扩大员工的视野。要想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就需要在企业内建立专属的制度,以发掘、鼓励创新人才,并奖励创新人才,从而激发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只有提高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意识,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才能不断发展。
4.3 提高质量管理的能力
现场施工管理中的质量控制非常关键,它是对相关工序和图纸的深入研究。因此,必须仔细、深刻地检查相关的图纸和工序。在工序方面,应检查施工规范、施工规程和相应的图集,确保每个环节都能被仔细检查。在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中,要严格排查重点工序,以防出现突发状况,尤其是对一些隐蔽工程,必须做到不留死角,确保工序合格,从而顺利展开下一道工序,进而使整个控制过程得到强化。在工序的安排上,要确保各个工种之间协调,整个施工过程必须满足质监部门的检查标准,并通过现场施工检查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整个施工管理的水平。
4.4 创新组织机构
回顾历史,建筑工程对国家经济建设的贡献非常突出。如果一个大的建筑工程开始施工,则会有多个工程项目同时进行。为了使每个项目都能顺利进行,需要企业与项目之间协调、有序。因此,应创新相关建筑单位的组织机构,优化企业的结构和人员模式,从而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5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在工程建设中意义重大。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如果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要重视施工管理的创新,用新的理念和方法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从而保证施工质量,最终使企业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周小彪.浅谈建筑施工存在问题与管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6).
[2]杨军.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0).
[3]张维.目前土木建筑施工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2(07).
[4]廖虞伟.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2).
〔编辑:张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