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柱锤冲扩桩在某高铁路基中的应用

2014-11-26张玉荣

科技与创新 2014年20期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

张玉荣

摘 要:以某高速铁路路基中柱锤冲扩桩的应用为例,研究了柱锤冲扩桩在黄土地质中的施工工艺、机械和人员的配置、效果检验等,从而达到总结实践经验的目的。

关键词:高铁路基;柱锤冲扩桩;静载试验;湿陷性黄土

中图分类号:U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20-0060-02

1 工程概况

该柱锤冲扩桩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境内,起讫里程为DK458+383~DK458+987,全长604 m。

该区域的地质情况包含以下4种:①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新黄土。土体呈浅黄色或黄褐色,坚硬,针状孔隙发育,夹杂钙质菌丝,含钙质结合,具有湿陷性,为Ⅲ级(严重)自重湿陷场地。②第四系中更新统洪积老黄土。土体呈棕黄色或棕红色,硬塑。③粗圆砾土。土体呈灰白色或青灰色,圆砾成分以变质岩为主,圆棱状,粒径在20~50 mm之间,最大粒径在70~80 mm之间,有30%~40%的砂或黏性土填充。④局部分布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素填土。新老黄土中夹有圆砾和少量漂石,局部呈透镜状,细、粗圆砾土沉积不均匀,填充物的含量高,局部夹土层和砂层,呈透镜体壮。此外,在该区域未见地下水。

线路中心最大挖深为0.7 m,路堑边坡最大高度为2.4 m,线路中心最大填高为5.5 m,路堤边坡最大高度为5.5 m。

2 施工准备

2.1 平整场地

应防止基底积水。对于流向路基作业区的水源,应在施工前截断,并在设计边沟位置开挖临时排水沟,以保证施工期间的排水;路堑地段开挖至基床底层地面以上0.5~0.7 m;清除、处理路堤地段范围内的地表植物根系等腐殖质;定出控制轴线、打桩场地边线并标识。

2.2 室内配比试验

采集该工点土样进行多组室内配合比试验,测定不同龄期、不同水泥掺入量、不同外加剂的水泥土试块的抗压强度,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配合比,包括水泥掺入量和外加剂的品种、掺入量,并满足柱锤冲扩桩的28 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2 MPa的设计要求。

2.3 确定人员、机具

一个工作面的主要作业人员包括:①拌料每班3人,两班倒;②填料每班3人,两班倒;③长螺旋钻孔机操作人员每班3人,两班倒;④冲扩打桩机操作人员每班2人,两班倒。

主要采用的机械设备如表1所示。

3 施工工艺

3.1 机具设备就位

施工所采用的主要机械设备就位,长螺旋钻机和冲扩打桩机性能良好,并按照测量放线的位置和施工顺序摆放好钻机。施工所需的内业资料准备齐全,且已完成报批手续。

3.2 成孔

采用长螺旋钻机成孔,成孔直径为400 mm,桩间距为1 m,正方形布置,深度为16 m;钻进时要在钻机大臂上划刻度线,并控制好钻进深度,成桩孔底夯实后,采用钢尺测量孔深,孔深不得小于设计要求。

3.3 混合料的拌制和运输

水泥土混合料为现场拌和,采用稳定土拌和机,并使用电子计量的方式;拌和采用了“二喷四搅”的方法,以保证水泥土拌和均匀,并达到最佳含水量;配合比符合试验室的配合比要求,水泥土混合料的外观颜色均匀,并采用装载机运送至成孔桩位处;混合料根据回填要求随拌随用,剩余料不得在过夜后再次使用。

3.4 孔内填料、成桩

根据设计要求分层填料,夯扩后的桩径不小于650 mm;现场制作容量为0.32 m3(0.8 m×0.8 m×0.5 m)的料斗,每斗为设计桩长1 m填料的使用量,按料斗计量填入水泥土,并在现场做好施工记录和施工控制。

将拌和好的填料分层填入桩孔,分层厚度根据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不超过40 cm;用柱锤夯实后,桩体形成,每个桩孔应夯填至桩顶设计标高以上至少0.4 m。

3.5 钻机移位

在一根桩后施工完成后,施工机具移位,并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4 质量检验

4.1 桩身质量检验

在施工过程中,要检验桩的施工质量。在全部孔深内,每隔1 m取土样测定干密度,检测点的位置应在距孔心2/3孔半径处,测得后换算为平均压实系数,混合料的压实系数应≥0.95.

4.2 桩间土处理效果检验

在4孔之间的行心点附近,成孔挤密的深度内,每1 m取土样测定干密度,进行湿陷性试验,检测最小挤密系数、平均挤密系数和湿陷系数检验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3 静载试验

桩施工完成28 d后,采用静载试验方法检验单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承载力应≥250 kPa。

5 质量控制

桩点布置和场地标高应与施工图和现场情况相符。

施工所用材料要符合相关质量要求,土料中的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不得含有冻土或膨胀土,且土料在使用前要过10~20 mm筛。配合比控制要准确,每米桩长的灌入量应不少于设计用量。按设计要求,填料水泥掺入量应≥8%(质量比),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填料的配合比按设计要求配置。桩间土经成孔挤密后的平均挤密系数宜≥0.93;桩体内的平均压实系数应≥0.95. 应安排技术人员、检测人员记录每层填料的厚度、夯击次数、锤重、和落距等原始资料。

此外,桩位偏差应≤100 mm;桩孔垂直度偏差应≤1.5%;桩孔直径不得小于设计桩径;桩孔深度不得小于设计深度。

6 结束语

柱锤冲扩桩法施工具有施工方便、设备简单、速度快、节省投资和使用范围广等优点。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消除黄土的湿陷性,减少地基的压缩变形,提高地基抵抗振动的能力,从而达到控制路基工后沉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国利,张莉.高速铁路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有限元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9):8839-8845.

[2]王应铭,李肖伦.郑西客专陕西段路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简介[J].岩土力学,2009(12):283-286.

〔编辑:张思楠〕

摘 要:以某高速铁路路基中柱锤冲扩桩的应用为例,研究了柱锤冲扩桩在黄土地质中的施工工艺、机械和人员的配置、效果检验等,从而达到总结实践经验的目的。

关键词:高铁路基;柱锤冲扩桩;静载试验;湿陷性黄土

中图分类号:U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20-0060-02

1 工程概况

该柱锤冲扩桩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境内,起讫里程为DK458+383~DK458+987,全长604 m。

该区域的地质情况包含以下4种:①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新黄土。土体呈浅黄色或黄褐色,坚硬,针状孔隙发育,夹杂钙质菌丝,含钙质结合,具有湿陷性,为Ⅲ级(严重)自重湿陷场地。②第四系中更新统洪积老黄土。土体呈棕黄色或棕红色,硬塑。③粗圆砾土。土体呈灰白色或青灰色,圆砾成分以变质岩为主,圆棱状,粒径在20~50 mm之间,最大粒径在70~80 mm之间,有30%~40%的砂或黏性土填充。④局部分布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素填土。新老黄土中夹有圆砾和少量漂石,局部呈透镜状,细、粗圆砾土沉积不均匀,填充物的含量高,局部夹土层和砂层,呈透镜体壮。此外,在该区域未见地下水。

线路中心最大挖深为0.7 m,路堑边坡最大高度为2.4 m,线路中心最大填高为5.5 m,路堤边坡最大高度为5.5 m。

2 施工准备

2.1 平整场地

应防止基底积水。对于流向路基作业区的水源,应在施工前截断,并在设计边沟位置开挖临时排水沟,以保证施工期间的排水;路堑地段开挖至基床底层地面以上0.5~0.7 m;清除、处理路堤地段范围内的地表植物根系等腐殖质;定出控制轴线、打桩场地边线并标识。

2.2 室内配比试验

采集该工点土样进行多组室内配合比试验,测定不同龄期、不同水泥掺入量、不同外加剂的水泥土试块的抗压强度,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配合比,包括水泥掺入量和外加剂的品种、掺入量,并满足柱锤冲扩桩的28 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2 MPa的设计要求。

2.3 确定人员、机具

一个工作面的主要作业人员包括:①拌料每班3人,两班倒;②填料每班3人,两班倒;③长螺旋钻孔机操作人员每班3人,两班倒;④冲扩打桩机操作人员每班2人,两班倒。

主要采用的机械设备如表1所示。

3 施工工艺

3.1 机具设备就位

施工所采用的主要机械设备就位,长螺旋钻机和冲扩打桩机性能良好,并按照测量放线的位置和施工顺序摆放好钻机。施工所需的内业资料准备齐全,且已完成报批手续。

3.2 成孔

采用长螺旋钻机成孔,成孔直径为400 mm,桩间距为1 m,正方形布置,深度为16 m;钻进时要在钻机大臂上划刻度线,并控制好钻进深度,成桩孔底夯实后,采用钢尺测量孔深,孔深不得小于设计要求。

3.3 混合料的拌制和运输

水泥土混合料为现场拌和,采用稳定土拌和机,并使用电子计量的方式;拌和采用了“二喷四搅”的方法,以保证水泥土拌和均匀,并达到最佳含水量;配合比符合试验室的配合比要求,水泥土混合料的外观颜色均匀,并采用装载机运送至成孔桩位处;混合料根据回填要求随拌随用,剩余料不得在过夜后再次使用。

3.4 孔内填料、成桩

根据设计要求分层填料,夯扩后的桩径不小于650 mm;现场制作容量为0.32 m3(0.8 m×0.8 m×0.5 m)的料斗,每斗为设计桩长1 m填料的使用量,按料斗计量填入水泥土,并在现场做好施工记录和施工控制。

将拌和好的填料分层填入桩孔,分层厚度根据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不超过40 cm;用柱锤夯实后,桩体形成,每个桩孔应夯填至桩顶设计标高以上至少0.4 m。

3.5 钻机移位

在一根桩后施工完成后,施工机具移位,并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4 质量检验

4.1 桩身质量检验

在施工过程中,要检验桩的施工质量。在全部孔深内,每隔1 m取土样测定干密度,检测点的位置应在距孔心2/3孔半径处,测得后换算为平均压实系数,混合料的压实系数应≥0.95.

4.2 桩间土处理效果检验

在4孔之间的行心点附近,成孔挤密的深度内,每1 m取土样测定干密度,进行湿陷性试验,检测最小挤密系数、平均挤密系数和湿陷系数检验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3 静载试验

桩施工完成28 d后,采用静载试验方法检验单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承载力应≥250 kPa。

5 质量控制

桩点布置和场地标高应与施工图和现场情况相符。

施工所用材料要符合相关质量要求,土料中的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不得含有冻土或膨胀土,且土料在使用前要过10~20 mm筛。配合比控制要准确,每米桩长的灌入量应不少于设计用量。按设计要求,填料水泥掺入量应≥8%(质量比),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填料的配合比按设计要求配置。桩间土经成孔挤密后的平均挤密系数宜≥0.93;桩体内的平均压实系数应≥0.95. 应安排技术人员、检测人员记录每层填料的厚度、夯击次数、锤重、和落距等原始资料。

此外,桩位偏差应≤100 mm;桩孔垂直度偏差应≤1.5%;桩孔直径不得小于设计桩径;桩孔深度不得小于设计深度。

6 结束语

柱锤冲扩桩法施工具有施工方便、设备简单、速度快、节省投资和使用范围广等优点。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消除黄土的湿陷性,减少地基的压缩变形,提高地基抵抗振动的能力,从而达到控制路基工后沉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国利,张莉.高速铁路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有限元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9):8839-8845.

[2]王应铭,李肖伦.郑西客专陕西段路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简介[J].岩土力学,2009(12):283-286.

〔编辑:张思楠〕

摘 要:以某高速铁路路基中柱锤冲扩桩的应用为例,研究了柱锤冲扩桩在黄土地质中的施工工艺、机械和人员的配置、效果检验等,从而达到总结实践经验的目的。

关键词:高铁路基;柱锤冲扩桩;静载试验;湿陷性黄土

中图分类号:U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20-0060-02

1 工程概况

该柱锤冲扩桩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境内,起讫里程为DK458+383~DK458+987,全长604 m。

该区域的地质情况包含以下4种:①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新黄土。土体呈浅黄色或黄褐色,坚硬,针状孔隙发育,夹杂钙质菌丝,含钙质结合,具有湿陷性,为Ⅲ级(严重)自重湿陷场地。②第四系中更新统洪积老黄土。土体呈棕黄色或棕红色,硬塑。③粗圆砾土。土体呈灰白色或青灰色,圆砾成分以变质岩为主,圆棱状,粒径在20~50 mm之间,最大粒径在70~80 mm之间,有30%~40%的砂或黏性土填充。④局部分布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素填土。新老黄土中夹有圆砾和少量漂石,局部呈透镜状,细、粗圆砾土沉积不均匀,填充物的含量高,局部夹土层和砂层,呈透镜体壮。此外,在该区域未见地下水。

线路中心最大挖深为0.7 m,路堑边坡最大高度为2.4 m,线路中心最大填高为5.5 m,路堤边坡最大高度为5.5 m。

2 施工准备

2.1 平整场地

应防止基底积水。对于流向路基作业区的水源,应在施工前截断,并在设计边沟位置开挖临时排水沟,以保证施工期间的排水;路堑地段开挖至基床底层地面以上0.5~0.7 m;清除、处理路堤地段范围内的地表植物根系等腐殖质;定出控制轴线、打桩场地边线并标识。

2.2 室内配比试验

采集该工点土样进行多组室内配合比试验,测定不同龄期、不同水泥掺入量、不同外加剂的水泥土试块的抗压强度,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配合比,包括水泥掺入量和外加剂的品种、掺入量,并满足柱锤冲扩桩的28 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2 MPa的设计要求。

2.3 确定人员、机具

一个工作面的主要作业人员包括:①拌料每班3人,两班倒;②填料每班3人,两班倒;③长螺旋钻孔机操作人员每班3人,两班倒;④冲扩打桩机操作人员每班2人,两班倒。

主要采用的机械设备如表1所示。

3 施工工艺

3.1 机具设备就位

施工所采用的主要机械设备就位,长螺旋钻机和冲扩打桩机性能良好,并按照测量放线的位置和施工顺序摆放好钻机。施工所需的内业资料准备齐全,且已完成报批手续。

3.2 成孔

采用长螺旋钻机成孔,成孔直径为400 mm,桩间距为1 m,正方形布置,深度为16 m;钻进时要在钻机大臂上划刻度线,并控制好钻进深度,成桩孔底夯实后,采用钢尺测量孔深,孔深不得小于设计要求。

3.3 混合料的拌制和运输

水泥土混合料为现场拌和,采用稳定土拌和机,并使用电子计量的方式;拌和采用了“二喷四搅”的方法,以保证水泥土拌和均匀,并达到最佳含水量;配合比符合试验室的配合比要求,水泥土混合料的外观颜色均匀,并采用装载机运送至成孔桩位处;混合料根据回填要求随拌随用,剩余料不得在过夜后再次使用。

3.4 孔内填料、成桩

根据设计要求分层填料,夯扩后的桩径不小于650 mm;现场制作容量为0.32 m3(0.8 m×0.8 m×0.5 m)的料斗,每斗为设计桩长1 m填料的使用量,按料斗计量填入水泥土,并在现场做好施工记录和施工控制。

将拌和好的填料分层填入桩孔,分层厚度根据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不超过40 cm;用柱锤夯实后,桩体形成,每个桩孔应夯填至桩顶设计标高以上至少0.4 m。

3.5 钻机移位

在一根桩后施工完成后,施工机具移位,并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4 质量检验

4.1 桩身质量检验

在施工过程中,要检验桩的施工质量。在全部孔深内,每隔1 m取土样测定干密度,检测点的位置应在距孔心2/3孔半径处,测得后换算为平均压实系数,混合料的压实系数应≥0.95.

4.2 桩间土处理效果检验

在4孔之间的行心点附近,成孔挤密的深度内,每1 m取土样测定干密度,进行湿陷性试验,检测最小挤密系数、平均挤密系数和湿陷系数检验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3 静载试验

桩施工完成28 d后,采用静载试验方法检验单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承载力应≥250 kPa。

5 质量控制

桩点布置和场地标高应与施工图和现场情况相符。

施工所用材料要符合相关质量要求,土料中的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不得含有冻土或膨胀土,且土料在使用前要过10~20 mm筛。配合比控制要准确,每米桩长的灌入量应不少于设计用量。按设计要求,填料水泥掺入量应≥8%(质量比),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填料的配合比按设计要求配置。桩间土经成孔挤密后的平均挤密系数宜≥0.93;桩体内的平均压实系数应≥0.95. 应安排技术人员、检测人员记录每层填料的厚度、夯击次数、锤重、和落距等原始资料。

此外,桩位偏差应≤100 mm;桩孔垂直度偏差应≤1.5%;桩孔直径不得小于设计桩径;桩孔深度不得小于设计深度。

6 结束语

柱锤冲扩桩法施工具有施工方便、设备简单、速度快、节省投资和使用范围广等优点。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消除黄土的湿陷性,减少地基的压缩变形,提高地基抵抗振动的能力,从而达到控制路基工后沉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国利,张莉.高速铁路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有限元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9):8839-8845.

[2]王应铭,李肖伦.郑西客专陕西段路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简介[J].岩土力学,2009(12):283-286.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路基的路基防护措施
关于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处理探索
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工程构造物台背处治
如何做好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湿陷性黄土地区灰土垫层与防渗膜复合地基
基于公路施工中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技术研究
黄土地区油田建设岩土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
湿陷性黄土地区三背回填施工控制要点及处治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区铁路桥梁施工风险探讨
浅谈宁夏地区黄土的湿陷性危害及治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