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学生的未来奠定“活”学的基础

2014-11-25王敦民

考试周刊 2014年83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王敦民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堂必须是充满生机的课堂。这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构建生态课堂必须充分探求和实践的话题。应当说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会有现成的模式,教师只能逐步和学生的心灵相通相容。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活学 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状况,有些孩子的才华已经显露,有些孩子则不能尽显才华。我们经常埋怨这些孩子,但过多的埋怨,只会让他们无动于衷。作为引路人,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学生随着学习生活而产生的相关问题,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才完全可以普遍地“活”学,才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奠定“活”学的基础。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是学生“活”学的桥梁

通过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样一个比较简单的道理,小学生在具体阅读学习中,都希望老师喜欢自己,或者说都希望老师最喜欢的是自己,这是令我们十分为难的事情。应当说,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感到老师喜欢自己或者最喜欢的是自己,教师不但要具有高尚博大的师爱,更要有惊人的智慧和了不起的教育艺术。这种惊人的智慧和了不起的教育艺术,不仅仅是发现和处理教材文本的艺术,更需要的是引領和发现学生的艺术。当学生被发现了,当学生被引发了,学生真正意义上学得“活”,就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完全可以延伸到课后乃至未来。作为阅读教学,每篇文本的内容,每40分钟的课堂,我们都要有这样的思考乃至实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阅读课堂上,要让孩子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要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过程中;更应该面对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在阅读感悟中没有失败,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譬如教学《海底世界》时,凭着教学文本,学生不可能完全感悟到其景色奇异和物产的丰富,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学时,让小学生开展一定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从某些意义上就能达到一定的积极效果。小学生从他人的介绍中,从一些电影电视中,从相关的科普读物中,感受到海的博大、宽阔,海底景色真正意义上的奇异,物产真正意义的丰富。

二、为学生创设自主的条件是学生“活”学的纽带

我曾在一本教育论著中发现这样的经典语句:“真正的教育一旦实现,学生就会成为主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思考: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是否利于小学生的发展呢?应当说还不是完全的,至少可以说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小学生的阅读感悟还比较缺乏自主,在阅读课堂上,必须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阅读感悟的条件。平时的阅读教学,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直接介入课堂教学文本,那么学生自主性感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容易让小学生的阅读感悟绽放出亮丽的奇葩,至少可以说是百生齐放的阅读效果。譬如教学《最后的姿势》时,我这样处理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利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把由学生整体地读贯穿于教学始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伴随他们一起读。学生读后时,我摒弃了以往的做法,即总是从一些资料上或者自己设计一些带有提示性的内容填空,而是比较有意义地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出思考,提出发现,提出感受和感悟。很多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当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其含义时,我感到:学生对谭千秋老师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之感悟就变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学生在完全意义上的自主阅读后,对文本所做的环境和场景描写与人物精神品质的烘托作用有了比较具体甚至是深刻的感受。总而言之,小学生不是没有能力感悟,而是缺乏感悟的时空,阅读感悟的舞台如果被教师甚至是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占据了,那么无形中就占据了众多学生的空间。

三、为学生铺设互动的轨迹是学生“活”学的升华

新课程要求阅读教学必须多让学生合作,在阅读合作问题上,不少名人有着更丰富、独到而又精湛的见解。譬如有专家就提出学生的阅读不但要让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还要让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更要让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互动,与作品的作者和教材的编者进行互动。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如此的互动是全面的,但也是比较复杂和困难的。当然,教育教学是比较系统的工程,只要我们从比较系统的角度思考学生的发展所必需,那么办法总是有的。譬如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波兰音乐家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也是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怎样让学生感悟肖邦灵魂深处的呐喊,感悟作家的爱国情怀?我让学生对话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对话作者当时所处的境遇;让学生相互进行比较激烈的争辩,尤其让学生和老师对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争辩。学生互动学习的活动出现了一定意义上的精彩,尤其是学生对肖邦在弥留之际的“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产生分歧,有学生认为:肖邦既然已经处于弥留之际,哪还有“紧紧抓住”的力量?有学生这样认为:这正好可以说明是爱国的力量驱使着肖邦在弥留之际还有这惊人的爱国力量。孰是孰非?我并没有加以评判,而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见识理会。学生虽然仅是小学生,但当把思维的闸门打开时,仍会爆发出无穷无尽的思维力量,最终学生都比较有意义地感悟到:这完全是至死不渝的强烈的爱国情感驱使肖邦在“弥留之际”紧紧抓住姐姐的手。学生们普遍认为:当一种力量促使人们至死不渝时,那力量将会是一种伟大而又充满神奇的力量。学生互动的轨迹如果十分畅通,那么创新创造之感悟也会产生极其神奇的力量,当然所获得的效果将会令人惊讶和感动。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岳麓书社,2007.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教育研究,1998.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