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课堂实现“四化”
2014-11-25林怡谋
林怡谋
摘 要: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渠道。要切实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使学生在充满和谐、活泼、生动的生态课堂上学习。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 情感化 生活化 活动化 开放化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要真正落实实施素质教育,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使课堂教学活动过程达到开放化,使学生在活泼、生动的开放性课堂上不断学习,不断发展。
一、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氛围,促进师生关系情感化。
人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情感的交流,情感的交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重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学生进入到情感氛围中学习、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营造平等、民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的师生氛围,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的心理,在爱和关心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表现自己的认识、观点和感情,不怕失败、不胆怯,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探索和思考,逐渐形成以创新的精神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规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性格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当成朋友,把自己当成学生朋友中的一员,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教师应做到眼神亲切,语言和蔼可亲,风趣幽默,使学生在教师情感的影响下不断学习,如:“你提的问题很特别,老师很愿意听”,“你能帮助老师回答吗”,等等。使教师做到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学生一起探索,一起分析,一起实验,一起讨论,真正融入到学生中。
二、重视联系实际,促进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目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一心钻研如何把课本内容讲清,把课本知识灌入学生的头脑,没有真正做到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求知的兴奋,如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身处新世纪的教师本身和就应具备革旧创新的意识,破除“唯书唯上”旧习,立足课标要求,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的生活经验,把课本的内容,教参的知识当做原始的素材,要敢于创新、敢于开放,精心进行加工处理,选择和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是学生常见的、常听的、常接触的,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应从儿童的生活身边开始,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促进学生有疑可提,有话可说,有物可做。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例题中的“求什锦糖各种材料的千克数”时,我针对学生对“什锦糖”这种食物较陌生,根据课本例题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改编为“泡牛奶”的生活实例,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使学生更明白知识内容,更容易掌握知识。通过精心设计,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基础上更形象清楚地掌握了知识。
三、创造学生探究知识时空,促进教学过程活动化。
课堂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被动灌输的过程。只有充分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活动,学生才能有创新的时空,才能有创新的萌发点,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操作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讨论交流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由此,在探索新知識过程中,要敢于开放,以自主为核心,调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获取知识,促进师生双边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探知过程,并在探知过程中,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如在教学“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时,我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测量,而是让学生四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根据提供的硬板做的小图片、布剪的小圆片、直尺、细绳子,让小组合作研究,并动手操作探索圆的周长测量方法。学生通过合作,动手操作,探索出了绳测法、滚动法,还有学生把布做的小图片对折四次量出了一份多长再乘以4。在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中,不仅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保证学生知识自主获取,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养成。又如“年、月、日”这一节课知识点多且分散,学生感到难学枯燥无味,为了让学生学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我采用让学生自学的方法。我提出问题:老师要让你们看课本后,自己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意见?自学后,学生提出很多问题。这时我不急于回答这些问题,而是让学生小组讨论、解疑,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一次提高。通过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得以发展。
四、优化知识运用渠道,促进巩固练习开放化。
知识的运用是巩固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开放知识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创新。不要为练习而练习,练习形式单调,枯燥无味,机械重复,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题。首先,可以在巩固“双基”的同时,精心设计一些一题多变的习题形式和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的开放题,如:在圆的周长这课的练习时,我设计这样的题目:出示一个空白的圆,让学生根据需要量出条件,并根据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学生有的量出的半径,有的量出直径;并灵活选择相应公式进行计算。其次,要抓住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设计练习,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如教完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后,我就问学生,“你可以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公式求你生活中的那些物体的周长?”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身边物体的表象,求出物体的周长。我趁机布置一道联系实际生活的开放题,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计算公式,自己选择一个生活物体计算其周长,并把其编成一道应用题。这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开放知识运用中都能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应充满绿色生态,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情境。“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谈,解放学生的手,使他们敢动。”(陶行知语)这样学生的头脑中才会闪现智慧的火花,创新思维才能在阳光、空气、水分的滋润下不断生长,学生才能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