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文言翻译备考策略

2014-11-24张清

广东教育·高中 2014年11期
关键词:考纲实词虚词

张清

回顾近七年来的广东高考命题,选句翻译是必考点。题型一直没有变化,均为主观题样式。相对于客观选择题,这种命题形式更容易考查考生的实际文言阅读水平。2012年之前赋分均为2题6分,2012年因整体题型有所变动,改为3题10分。这二年又回归为2题,但赋分增加至7分。从具体的评分分点设置来看,明显侧重重点实词的准确解读,还有文言特殊句式的考查,同时也兼顾到虚词考查。2012年起广东高考文言版块的命题进行了比较频繁的新题型的尝试。2012年将断句考查由主观题改为客观选择题,2013年则增设文意概括主观题,2014年又对虚词考查题由原来的同词异义和用法异同识判变更为选词填空的命题样式。明显可以看出命题人想努力让这个多年一成不变的命题版块显现出活力,反过来有效促进中学生更为扎实地学好文言。相信这种努力不会到此为止。但作为对考生文言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核最为有效的手段,选句翻译是不会被命题人所抛弃的,而且在整个文言版块的考查中占比绝不会少。因此,充分重视这一考点,务实复习,积极备考是为上策。

二、2015年备考策略

策略1. 研究样题,明晰考点

明晰考什么,熟悉怎么考,这是我们备考的前提与基础。“心有考纲,备考不慌”。考试大纲是命题的总则,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总纲。我们不需要像老师一样仔细研究考纲,但扼要地了解还是必要的。2014年的考试大纲对文言部分的考查表述如下:理解(B级)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分析综合(C级)⑤筛选文中的信息;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实际上,无论命题样式如何变化,考查的能力层级就是理解与分析综合这二个,考点也就是这七个。明确了目标,复习时自然知道训练什么,怎么训练,也就容易事半功倍。

试做近年的高考题,是熟知考试题型、明晰怎么考的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办法。试做考题,要更多地关注命题的样式,每个题的考点,而不是只关注正误,只关注得分的多少。这样备考的方向会更为清晰。

策略2.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一般来说,由于考试选文均出自课外,考生在备考复习时往往都不太重视回归课本,认为那纯属浪费时间。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考试选文虽然是课外的,但选句翻译的许多得分点其实都源自于课内。比如2014年译句1“何为故道此?”属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为”即“为何”,粤教版必修2《赤壁赋》中即有类似句式“何为其然也”。2013年译句2“汝何人,敢名之”中的“名”是名词动用,粤教版必修5《游褒禅山记》中“其后名之曰褒禅”中的“名”即与之类似。2012年译句3“已病风痹,未竟其施”中的“竟”译为“完成、实现”, 该义项在粤教版高中必修4《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一句中出现过。2011年译句2“洵奇男子也”中的“洵”是副词,译为“诚然, 确实”,该义项在粤教版必修l《诗经·静女》“洵美且异”中出现过。所以说,文言复习备考切不可无视课本的存在,特别是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一定要在备考的起始阶段扎扎实实的回归课本,回归经典篇目,熟读、识记文言知识点,特别是重要实词,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还有特殊句式,重要虚词等,这是我们整个文言备考的基石。

策略3. 知识归仓,构建网络

按照考点,逐点进行知识归仓,以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实词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就是要把考纲所列的18个逐一进行整理;还有考纲所列的四类特殊句式(省略、判断、倒装、被动)。针对这些考点逐点疏理,形成条理,这样可以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

策略4. 一练多用,勤于积累

复习备考,实战训练必不可少。但训练也并非多多益善。如果只是满足于做题,参照答案评分,其实收益并不明显。应当适度控制训练的量,同时舍得投入时间到评分后的回读、修校、积累。争取一练多用实为上上策。具体来说,也就是一份练习完整的训练流程应该是:限时阅读做题——参照细则评分——核校订正评估失分点——重读文本再疏理积累知识点。特别是最后的积累一环,一定要自觉落实,方能使训练效益最大化。在长达10个月的备考中,平时的训练,加上各种类型的模考、联考,我们必然会接触到相当数量的文言篇目,如果我们能在完成正常的做——评——改这样的训练环节后,仍能坚持文言实、虚词、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的有效积累,就能不断夯实我们的文言阅读根基,从而有效提升我们的文言解读能力。遇到的陌生词汇少了,文言解读起来自然也就容易了。

例如,作为备考实训,假设我们选用了2014广东高考文言阅读,那首先是把它作为训练材料,限时解答完题目之后,参照答案准确评分,核校订正答案。之后我们还要把它作为阅读积累材料。参照译文,再次回读疏理选文,整理归结文言知识点。比如重要实词积累:晓之(“晓”属词类活用),求知扬州(“知”属一词多义)等;比如用法相对较多的重要虚词积累:而、以等;比如特殊句式整理:何为故道此(宾前),此所谓驳也(判断),甲知能为己直(省略)等。倘能有练必集,坚持日久,文言根基自然厚实,应考也就有了实在的保障。

策略5. 规范训练,追求有效

众所周知,文言翻译需遵循“信、达、雅”的三原则。实际上备考时更注重“信、达”,其中“信”最为重要,作为考核评分的最得要指标,准确总是排在第一位的。因此我们在备考训练时翻译要务求精准。严禁随意转述、随意补充、随意舍弃原句的词语,特别是实词。仍以2014年的广东考题为例,所选译句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应译为:“王甲知道(刘敞)能够为自己申冤,才敢说出真相,杀人凶手是富人陈氏。”——考场评分细则中明确规定答对省略成分“刘敞”给1分,答对大意给2分。许多考生由于规范意识不足,未能补出省略成分而造成丢分。这也成为本题得分率明显偏低的重要原因。也恰恰暴露出译句规范意识不足绝非个例。备考时理应引起足够重视。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认真有序开展复习,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就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来。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六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endprint

猜你喜欢

考纲实词虚词
用联想的方式复习考纲动词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通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一)
把握准考纲,吃透双曲线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例说文言实词解题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