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问题
2014-11-24杨永佳
杨永佳
摘 要: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存在语用失误的现象。要避免学生的语用失误,教师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其文化敏感性和交际能力。语用能力的培养,应贯穿英语教学的各环节。
关键词: 英语交际 语用失误 大学生
语用失误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著名语言学家Thomas在Toward a Pragmatic Analysis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语用失误就是交际者不恰当地把母语中的语言行为移入外语中,把句法相当但理解涵义不同的语句说出,以致造成对方的误解。近年来,我国英语教师越来越深地体会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只要求他们多听多说是不够的,还必须教学生一些英语的应用原则,也就英语语用原则。因为语用失误会随时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阻断交流,甚至导致交流失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英语的学习和运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本文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使用英语交际时产生语用失误现象的原因进行归纳和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一些教学策略,以避免语用失误的产生。
一、语用失误现象及原因分析
语言表达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防止语用失误。在日常交际中,一个语法错误、一个语音错误不会使我们触怒对方,只会被认为“说得不好”而已。然而,语言使用规则一旦出现语用失误,将会被当成没有修养,被当成对人格的有意冒犯。因此,在日常言语交际中,避免语用失误至关重要。语言学家Thomas(1983)将语用失误分为两类:
1.语言本身的语用失误:主要表现为不合英语本族语人的语言习惯;不懂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按母语的语义和结构套用英语等。例如:
A:Good morning.
B:Good morning,Bureau Director Smith.
这是中国人与外国人打招呼时的一段对话。中国有“黄局长”、“林经理”之类的称呼,但讲英语的人一般不直接称别人为“Bureau Director Smith”(史密斯局长),除了少数职务用此种称呼,如:“Doctor Smith,Judge Smith,Professor Smith”,对于局长、经理等,只称为Mr,Mrs,Miss或Ms。
我们常听到中国学生称老师为“Teacher Zhang”(张老师),其实讲英语的人称呼他们的老师也只用Mr,Mrs,Miss或Ms。许多大学生可以直接叫老师的名字,而老师们对这种做法并不反感,他们不认为这样是不尊重自己,而认为这样做说明自己待人友好,平易近人,这与中国人的做法截然不同。又如:
A:Thank you.
B:Its my duty.
导游或服务员为外宾做了什么事,外宾会说:“Thank you.”(谢谢)而中国人会回答:“Its my duty.”(这是我应该做的),这样就会引起外宾的误解。他们认为导游或服务员本身不想做这件事,但这是他(她)的职责,不得不做。这与汉语的表达意思有很大的出入。外宾所期待的回答是:“Its my pleasure.”(我很乐意帮助你)
2.社交语用失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谈话双方文化背景差异而影响语言形式选择的失误,与谈话双方的身份、语域、话题熟悉程度等有关。
例如:有一位访美女学者在宴会上听到别人称赞她的衣服:“Thats a lovely dress you have on.”其不会用“Thank you”,而是马上按汉语习惯答道:“No,no,its just a very ordinary dress”,这就是一句不恰当的回答。这里的语用失误在于听者会认为这种答话暗示着她连衣服的好坏都分不清。对于赞扬,外国人和中国人的反应不同:外国人一般表示接受赞扬,而中国人则很谦虚,他们认为受之有愧。讲英语的人在受到别人赞扬后常说:“Thank you for you praise.”(谢谢你的夸奖。)
又如:在中国,别人向你请教,你往往会谦虚地回答:其实我也不大懂。西方人听后以为你不太愿意帮助他,他们根据使用英语的背景知识期望听到:“Im glad to help you.”(我很乐意帮助你。)
在跨文化交际中,谈话的内容、话题的选择是经常产生交际失误的因素,因为一个文化中人们习惯交际的话题,可能是另一文化中人们交际时设法回避的话题;一个文化中人们常常涉及的内容可能构成另一文化中对隐私的侵犯。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可以相互谈论或问一些涉及收入、工资、信仰、宗教、婚姻状况等的话题,这是表示关心的一种方式,但相同的话题在西方文化中却构成对个人隐私的威胁。
二、如何在英语交际中避免语用失误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学一门语言的同时,学习语用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英语作为外语的语用能力,不能随着学生基本英语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而自然地提高。语用知识是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培养语用能力有赖于在语言实践中运用学来的语用知识(何自然)。针对以上语用失误现象举例及原因分析,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1.知识教学系统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系统全面的知识是英语学习和运用的必备条件,除了要掌握有关英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外,大学生还要了解有关英语语言形式的交际功能和语用知识,熟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交际话题及表达方式,了解诸如数字、颜色、时间、称呼、俚俗用语等一些用语的文化差异和使用习惯,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并在实践中多运用,学中用,用中学,丰富认知体验和认知知识,培养一种特有的文化敏感性。只有这样,才能尽量避免由于汉英文化差异导致的语用失误,得体、恰当地使用语言。
2.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语境观念。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使学生在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習英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创造性地设计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形成现实的、生动的、丰富多彩的言语教学情景,把英语课堂变成一个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化的教学课堂。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语篇的上下文情景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境观念,锻炼学生对语用原则的理解和使用,培养语用能力。
3.教授学生一些“安全话题”,避免语用失误。安全话题包括兴趣爱好、旅游、电影电视,以及地方性和国际性大事等,这些话题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中国人都经常谈到,不会引起误解,所以被称为“安全”话题。
(1)谈爱好和兴趣。我们可以说“What do you do in your leisure time?”或“Whats your hobby?”这样的话题,自然就转到爱好和兴趣上,如果对方恰好和自己兴趣爱好相同或相似,则一定会聊得很投机。
(2)谈旅游。西方人大多喜欢旅游,在许多西方国家,大多数家庭常常外出度假,所以用英语问他们假日的活动是较好的话题。如:假期未到,可以问他们的度假打算,如:Whats your plan for the coming holiday?若假日已过,可说:Where did you go during your vocation?How did you spend your holiday?等,此类题材的问题经常可以引起热烈的讨论。
(3)谈地方性、全国性或国际性大事。对人们共同关心的地方性、全国性或国际性大事加以评论,也是会话的主题,如:物价问题、就业问题、能源问题、污染问题等都可以谈论,只是评论时应尽量做到客观、公正,不要带有任何政治色彩。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重视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使他们打下深厚的语言基础,另一方面要向他们传授语用知识,尽量避免出现语用失误,从而提高他们使用语言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Thomas.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1983.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韩晓惠,胡家英.交际教学法中语用知识的引入[J].山东外语教学,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