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合作交流中打造高效课堂

2014-11-24江新

考试周刊 2014年81期
关键词:参与率尖子生小组讨论

江新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讨论作为合作交流学习方式之一,是启发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它以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方式,通过相互交流观点,形成对问题较一致的理解、评价或判断。这对于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一、课堂讨论的意义

1.激发创新兴趣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创新过程,与教师讲授和个人探索相比,课堂讨论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组织课堂讨论时学生之所以总是兴趣盎然、热情高涨、思维活跃,是因为首先学生好奇心强、爱动好玩、乐于交往,在课堂讨论的活动中,学生的这种心理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因而总是兴趣较浓。其次是课堂讨论具有一定的自由探索性。教育实践表明,当人们通过民主和自由意志而不是被迫地参与某项工作或活动时,他们就会对工作或活动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

2.提高思维批判能力

课堂讨论要求学生不仅能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还要对别人的意见和观点进行评析,通过交流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因为要完整掌握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在应用它们时常常会产生错误或出现漏洞,通过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自己分析、识别、剖析、纠正,从而全面地理解问题。

3.培养数学交流能力

现代数学教育思想强调数学课堂上的交流,数学交流能力是数学素养的基本成分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一节课的中心议题展开讨论,是体现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好方法。课堂上的讨论和争辩,可以形成师生、生生之间多渠道的广泛信息交流,在这个讨论中让学生表现自我,交流学习心得,品尝互相交流的乐趣。

二、课堂讨论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讨论,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得出什么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于学生“想了什么”、“怎样想的”,即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辨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课堂讨论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把讨论作为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2.时间性原则

讨论应该有实质性的内容,并且要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引导学生的讨论要根据内容,估计好讨论的时间,确定好讨论所采用的方式。教师一旦设计讨论环节,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的讨论,就一定要把时间估计足,为全体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及条件。

3.互动性原则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性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必要时也应参与学生的讨论,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

三、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

1.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低

通过调研发现,集体讨论的参与率一般低于10%,大部分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是观摩课或示范课,参与率往往也不超过15%。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相对拥有更大的主动权,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力相对减弱,即使讨论热烈的小组中也往往只有一半的学生能较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讨论不热烈的小组则参与率更低。

2.讨论不充分不深入

课堂讨论中较突出的问题是走过场,在讨论问题时,学生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讨论问题不够深入,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

(1)在课堂讨论中,很多教师的着眼点是如何解决当前的问题,而不着眼于调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所以往往只有几个尖子生参与讨论。教师则一步步诱导学生进入预先设好的套路,帮助学生得出最后的答案。

(2)在小组讨论中,由于教师对全体学生的控制力减弱,暂时使小组处于相对开放的自由状态,加上教师对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必要的信心,不敢放手让学生独立活动。这时小组讨论走过场的现象更严重,往往讨论尚未完成,甚至还未充分展开就被迫中止。

3.小组讨论的组织效率低

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对班级的控制力减弱,以致小组中暂时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有班干部或尖子生的小组中,班干部和尖子生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没有组织小组全体参与讨论的责任感,使讨论参与率降低,中等生和后进生很少有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的机会,习惯于听尖子生发言,没有参与到讨论中,讨论成了尖子生的专利。

四、把握课堂讨论的契机

“课堂讨论”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教学艺术。因此,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素质、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时机,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1.在新知识的生长点展开讨论

数学教学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高级学习是以初级学习为前提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知识产生的关键处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在教学的重点处展开讨论

围绕教学重点组织讨论,往往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思维步步深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3.在问题的疑难处展开讨论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会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在知识的处理与转换时易发生障碍,教师应及时给予启迪引导,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排除障碍,继续思考,从而攻克疑难问题。

总之,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并实现自我教育的好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是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改变以往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最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课堂讨论的新思路。

猜你喜欢

参与率尖子生小组讨论
我国劳动参与率的趋势、结构与国际比较
尖子生为何不领情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其他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浅谈如何培养高中数学尖子生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我国劳动参与率的对比与分析
产业遴选 谁是“尖子生”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
如何帮助开放教育学生有效开展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