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职业教育公平研究的反思与展望:基于学术论文的定量统计分析

2014-11-24谢长法

职教论坛 2014年16期
关键词:公平职业研究

□夏 蕾 谢长法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相对于普通教育公平,职业教育公平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以“职业教育公平”为主题,在中文期刊数据库CNKI进行精确检索,剔除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章最终确定84篇文献,其中包括5篇硕博论文。本文以84篇文献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方法对相关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主要内容进行归纳,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反思与建议。

一、职业教育公平研究的统计数据分析

以研究成果年度分布、研究主体分布、主体区域分布和主要研究专题为主题,对近年来职业教育公平研究的相关样本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明晰相关研究的状况。分析情况如下:

(一)研究成果年度分布

图1 研究成果年度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2004年至2007年年均产出量小于10篇,说明这一时期职业教育公平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从2008年至2011年呈快速增长趋势,2011年达到最高值21篇,之后2012、2013年又开始回落,说明有关该研究的稳定度不足,没有明显的规律。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开始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公平等深层次问题。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做起”,根据这一要求,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期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通过学费支持以达到促进职业教育公平的目的。《意见》的出台对于改善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学状况,让农村和城市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庭共享改革成果,吸引更多优秀青少年学生选择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政策的出台也引发了研究者对于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2009年至2011年关于职业教育公平的研究逐年增长,然而从2012年至2013年相关研究又开始下滑,这也说明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的稳定度欠缺,受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对职业教育公平的关注度还不够。

(二)研究主体分布

图2 研究主体分布

根据对相关样本统计发现,职业教育公平的研究主体主要包括高职院校教师、普通高校教师、在校研究生、中职教师和其他研究人员五大部分。如图2显示研究主体的第一大群体为高职院校教师,共产出文献35篇,占文献总量的42%。这表明对职业教育公平问题进行研究的研究主体具有较高的针对性,能够结合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研究。研究的第二、第三大主体分别是普通高校教师和在校研究生,二者共计产出文献34篇,占文献总量的40%。这表明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研究者也开始关注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的第四大主体是其他研究人员,如职教研究所研究员、行政人员等,这说明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主体开始走向多元化。研究的第五大主体是中等职校教师,共计产出4篇,约占文献总量的5%,这表明中等职校教师对于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度还不够,重视不足。总体来看,研究主体主要集中在高校,占文献总量的82%,非高校研究人员研究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积极性还不高,还没有形成多方参与的研究氛围,研究主体的单一性也不可避免地造成相关研究的局限性。

(三)研究的区域分布

在相关样本统计中,笔者将84篇研究样本,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类地区,以考察职业教育公平问题在区域间的研究状况。从图3可以看出从东部到西部相关研究呈依次递减趋势,我国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存在严重的区域不协调状况,东部地区研究最多,也比较集中,共计48篇文献,占文献总量的57%,而西部地区共计产出8篇文章,占文献总量的9.5%,比例相差悬殊。这与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公平现状呈现鲜明的反差。众所周知,东部地区职业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师资水平相对较高,实训基地条件较好,职业教育不公平问题较西部而言相对较少。而我国西部地区存在的职业教育不公平问题比较严重,如资源配置不合理,优质师资短缺,经费投入不足等。究其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较高,职业院校众多,高素质的研究人员相对丰富,职业教育理念先进,参与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积极性较高,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资源短缺,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职业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对职业教育公平的重视程度不高。在今后的研究中西部地区的研究者应该广泛地参与到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当中,为西部职业教育公平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图3 研究区域分布

(四)研究专题分布

对84篇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发现研究者当中大部分是从宏观上论述职业教育公平问题,如职业教育效率与公平问题、职业教育与社会公平的关系问题、职业教育不公平的现状问题以及实现职业教育公平的路径选择等问题,但也有部分研究者开始关注职业教育公平问题中的专题研究。如表1中职、高职、农村职业教育和财政投入等公平问题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共计42篇,占文献总量的50%。相关专题的研究丰富和深化了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和实践,使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更具针对性,也趋向于专业化,为下一步更加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表1 专题研究分布

二、职业教育公平研究的内容分析

笔者对84篇相关样本进行精读,对研究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研究内容如下:

(一)职业教育公平的内涵研究

比较典型的观点有:1.从人受教育权的角度来论述职业教育公平内涵,认为职业教育公平包括三个层次,即尊重和保护每个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学校和教师能公平对待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每个人都能有效利用所提供的职业教育机会,取得符合其个性智力、能力的学业成就,从而为其未来就业和发展创造条件,最终体现学业成就和教育质量平等的教育结果的公平。[1]2.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论述职业教育公平内涵,认为职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实现中所享有与其他教育同等的公平和权利。[2]3.综合论,即从人的受教育权和社会公平两个方面来论述职业教育公平,认为职业教育公平即包含内部人的公平又包含外部在社会公平中享有的基本公平。4.过程说,即根据胡森的教育公平观,认为职业教育公平包括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起点公平是指在现阶段中职教育免费政策没有推广的条件下,学费应保持一个较低的水平,保证贫困家庭孩子能够有学上,实现入学机会公平。过程公平是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应该在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之间分配公平,以实现教育过程公平。结果公平是指中职毕业生应该有一个收入较高而且稳定的工作岗位,以弥补中职学生由于制度性限制,不能进入普通大学进行深造并由此带来较高经济回报的不足,以实现教育结果公平。[3]

(二)多元视角下的职业教育公平研究

主要的研究视角如下:1.社会分层理论。有学者运用社会分层理论对职业教育公平问题进行研究,认为职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复制”着社会的不平等,但在不同的背景和情形下,职业教育却更多地在促进人们向上流动,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和利益,起着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并使社会分层更加合理。[4]2.文化资本理论。有学者运用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对农村职业教育公平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文化原始积累不足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学生起点的不公平,倾向于城市学生的课程文化和教学文化设置导致农村学生教育过程的不公平,而农村职校学生由于文化资本生产链的短缺从而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公平。[5]3.教育民主化理论。有学者认为职业教育应该是全民教育、全面教育和终身教育,职业教育民主化要打破制度化教育的弊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化,师生关系民主化,要求充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接受学生的多元化,努力实现职业教育公平。[6]4.经济学理论。有研究者运用公平与效率理论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进行分析,认为农村职业教育财政资源配置应该兼顾公平与效率,寻求农村职业教育财政公平与效率的均衡点,如何获得最大的教育财政公平而损失最小的教育财政效率,或者获得最大的教育财政效率而损失最小的教育财政公平成为教育财政追求的目标,这也是政府教育财政部门实现教育资源充分合理的配置,进行公共决策的重要依据。[7]5.制度学理论。有学者从教育内部制度和教育外部制度对职业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教育分流制度、对口升学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等教育内部制度与政治制度、劳动力市场分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力就业制度等教育外部制度都对职业教育公平有着深刻的影响。[8]

(三)职业教育不公平问题表征及促进职业教育公平路径选择研究

1.职业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表征。学者普遍认为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存在地位被边缘化,职业教育内部资源、师资分布不均等问题。有学者从过程论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认为当前职业教育存在起点不公平,表现在城乡职业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9],城乡家庭环境、背景和父母素养对学生影响不公平[10],招生考试不公平,社会观念不公平[11];职业教育过程不公平,表现在示范院校与非示范院校在资源配置、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等方面存在不公平[12],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农村学生被忽视[13],教学质量不公平和学生参与发展机会的不公平[14];职业教育结果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职校生就业市场受限制,工资待遇水平低等。[15]有学者从地位论的角度对职业教育不公平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地位的边缘化、功能的边缘化、对象的边缘化和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边缘化。主要表现在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程度不高,职业教育过于强调对社会的功能而忽视对人的发展功能,职业院校的学生多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处于社会的边缘状态等不公平问题。[16]也有学者从层次论的角度论述当前职业教育公平问题,认为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在区域、城乡和校际之间存在不公平,具体表现在资源配置、财政投入、师资力量、实训基地等方面存在不均衡等问题。[17]

2.实现职业教育公平的路径选择。(1)政府层面,有学者认为要明确政府在促进职业教育公平中的责任,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制定体现职业教育公平价值取向的相关政策,向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积极加大投资的力度,加强调控,合理配置资源。[18](2)社会层面,有学者认为要改变观念,提高职业教育价值的社会认同,为职校生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和条件。为保证教育服务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符合市场需求,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如公平竞争机制、人才流动机制、校企合作机制等。[19](3)职业教育本身层面,有学者认为职业院校应扩大招生范围,不只招收在校学生,也可以招收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者等社会成员,真正做到教育面向人人,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同时实现教育机会的公平;实行“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学方法,让不同发展水平的院校之间进行交流学习;学校教材的编写中除了有普通文化知识以外更多的是增加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20]

三、职业教育公平研究的反思与建议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职业教育公平孜孜以求的探索和研究,为职业教育公平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但是通过对相关样本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职业教育公平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针对现有研究进行反思与展望,对下一步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明晰职业教育公平研究的边界

当前,对职业教育公平研究之所以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是因为对职业教育公平内涵和相关要素的认识还不成熟,职业教育公平研究的边界问题还不清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相关概念的混淆。首先,表现在对职业教育“公平”和“平等”的区别与联系的认识不明确,在研究过程中往往把“职业教育公平”与“职业教育平等”二者等同起来,对职业教育公平理解的随意性很大。本文认为,职业教育公平是人们对职业教育满足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平等地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现实状态做出的应当、合理的规范要求和价值评判 。而职业教育平等主要就是指人们在接受职业教育过程中在权利、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相同状态。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表现在职业教育公平是一种价值判断,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是一种质的特性,强调“无偏见”。而职业教育平等是一种量的特性,强调“无差别”。在实际生活中,职业教育公平这种质的价值评判需要以一定的“量”为条件,但又不完全基于“量”的“无差别”。可见,职业教育公平概念范围大一些,职业教育公平除了强调受教育资源配置的平等性之外,还强调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性和补偿性。如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对社会经济地位处境不利的弱势群体增加财政补贴等。

其次,对职业教育公平与职业教育效率的关系认识不清晰。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研究者往往把经济领域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运用到职业教育学科当中来研究职业教育“公平与效率”问题,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或者“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等说法。而事实上经济领域的效率不同于职业教育中的效率,二者有着不同的逻辑起点。职业教育中的效率是以保障职业教育质量为前提,没有职业教育的质量,效率也无从谈起。而职业教育公平的实现也是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基础,所以职业教育中的公平与效率不是矛盾冲突的,二者是在不同的逻辑维度上的概念和范畴,并且二者是可以相互并重和统一的,都是以实现职业教育质量为目标。明晰以上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对于我们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公平的研究边界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建构职业教育公平特有的研究范式和话语体系

纵观职业教育公平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大致存在两种研究范式。一种是演绎范式,即从一般理论中演绎出职业教育公平的相关理论,如运用教育公平研究中的过程论即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来研究职业教育公平问题;运用多元视角如社会学、文化学和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来研究职业教育公平。另一种是经验范式,即从职业教育的实践出发,来研究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不可否认,这两种研究范式在职业教育公平研究的初期,对于丰富研究内容,激发人们的研究热情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职业教育公平研究的深入,这两种研究范式的弊端也开始暴露出来。演绎范式借鉴一般理论来研究职业教育公平问题,容易导致职业教育公平缺乏自身的研究特色,而经验范式容易使职业教育公平的研究局限于经验层面来探讨,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陷入经验主义的误区。如笔者对84篇相关文章进行分析发现,有超过一半的文章是按照“职业教育公平的内涵——职业教育存在不公平的问题——存在不公平问题的原因分析——解决职业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对策”的研究范式来研究,这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似乎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公平研究的一种范式。两种研究范式本身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再加之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学科出现的历史相对较短,这就造成了对职业教育公平这一问题的研究缺乏一套成熟的研究框架和研究范式。研究范式的不成熟,又导致研究者对于职业教育公平的研究缺乏统一的认识,这样不利于研究的深入和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出现。所以创新职业教育公平研究的范式,找出职业教育公平研究的特色和理论框架,是下一步职业教育公平研究的方向。

此外,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必须要强化职业教育公平的话语体系,使之更加具有明确性和差异性。这种话语体系的明确性和差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化职业教育公平话语体系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公平话语体系的明确性和差异性,二是强化职业教育公平内部之间话语体系的明确性和差异性。只有创新职业教育公平的研究范式和强化职业教育公平研究的话语体系,才能够更好的推进职业教育公平的研究。

(三)研究内容从外延走向内涵,从宏观走向微观

当前,学术界对职业教育公平的研究多注重事实、经验等外延层面,而关注职业教育公平理论、价值等内涵的较少。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辩证认识论阐述的那样,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三个阶段。而当前关于职业教育公平的研究还基本上处于第一阶段,即对职业教育公平的研究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多是实践层面的问题研究,对于职业教育公平的内涵和价值等理性认识还不充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实现第一次飞跃,需要从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来探讨职业教育公平的相关理论和价值,职业教育公平的研究内容需要从外延走向内涵。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注重对职业教育公平内涵、理论和价值的研究,只有明确职业教育公平研究的理论体系和内涵价值,才能够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公平的研究。同时,要想实现职业教育公平研究的更加深入,即实现第二次飞跃,需要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而不是片面的只从理论或者只从实践层面来研究职业教育公平问题。

另外,职业教育公平的研究内容应由宏观走向微观。从一开始关注职业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的辩证关系、职业教育公平的宏观问题到现在关注中等、高等和农村等职业教育公平的相关专题研究,是从宏观走向了中观,而进一步的研究需要从中观走向微观。从微观层面来探讨职业教育公平是未来研究的切入点,即从相关专题的一个点切入,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使职业教育公平的研究更加细节化和明确化。

[1]方光罗.试论职业教育公平[J].高等教育研究,2008(2):45-48.

[2]孙玫璐.我国职业教育公平的制度环境问题简析[J].职教通讯,2011(13):1-4.

[3]邱小健.构建促进教育公平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体制[J].教育科学,2010(2):74-77.

[4]李延平.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5][10[13]]沈亚强,孙小会.文化资本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公平实现困境的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3(3):8-12.

[6]张鹤萍.教育民主观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公平探讨[J].职教通讯,2011(15):1-4.

[7]王凤羽.农村职业教育财政公平与效率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1(10):68-70.

[8]李晓.职业教育平等问题溯源:制度的桎梏[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2):5-7.

[9][12][15]陈胜.浅析职业教育公平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2):16-19.

[11]鲍卫.简说职业教育不公平及应对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11(8):144-145.

[14][18]姚妮.农村职业教育公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16]邱兴萍.从社会学角度对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分析[J].职教论坛,2012(23):13-15.

[17]邱小健,邓云洲.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的公平性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8):64-67.

[19]谷峪,姚树伟,王冰.公平视野下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建设与关系考量[J].教育研究,2013(9):78-83.

[20]赵琳.教育公平视阈下职业教育浅析[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2(5):34-36.

猜你喜欢

公平职业研究
公平对抗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怎样才公平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笨柴兄弟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