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保险统筹账户缺口:基于个人账户制度选择的研究

2014-11-24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个人账户缺口养老金

□ 艾 慧

一、引 言

养老保险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领域,随着改革的进行及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日渐成为研究的焦点。在现收现付转为部分积累的制度转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统筹账户,因在满足以代际赡养为目的养老金支付方面面临危机而受到普遍关注。个人账户的运作机理是个人在职期间缴费并通过保值增值实现跨期的自我供养,关注焦点在于保值增值、“空账”及由此带来的制度选择问题。而目前被忽视的是,两个账户除了在“空账”问题上有关联之外,个人账户的制度选择对统筹账户缺口也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对个人账户支出结构进行预测,以呈现个人账户对统筹账户在原有缺口基础上的叠加效应。

有关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的研究,学术界对于“空账”的界定和产生的看法基本一致。空账的表现是个人账户只是名义上的,其中并没有资金。[1]关于“空账”的产生,“空账”成为基金收支之间的合法缺口,社会统筹基金不足时,用个人账户积累调剂。[2]目前学术界对于是否要将“空账”做实存在争论:一种观点是我国没必要做实个人账户,建议养老保险实行名义账户制,[3][4]另一种观点强调我国应该做实个人账户,并对做实个人账户的办法进行了思考。[5][6]

现有文献在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和制度选择方面以定性研究为主。另外,个人账户对统筹账户的影响一直被忽视。现行制度规定,养老金个人账户缴费以及增值部分完全用于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但这种支付以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为限,如果个人账户资金全部发放之后,退休人员仍在世,个人账户养老金需继续发放,由于资金来源于统筹资金,显然个人账户对统筹账户的支付负担必然形成一定的影响。

二、个人账户精算模型

(一)参保职工分类

参保职工类型不同,所适用的征缴和计发办法不同(见表1)。劳社部[1997]26 号文件规定个人账户征缴标准为个人缴费工资的11%,其中个人交纳8%,统筹划入3%,计发时月支付额为个人帐户储存额除以120 个月。[2005]38 号文件规定个人账户征缴标准为个人缴费工资的8%,统筹不再划入,计发时月支付额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相应的计发月数。测算点为2013年1月1日,测算期间为2013-2050年。

表1 参保职工分类表

(二)在职参保人员的个人账户积累和支出模型

以同一年龄组职工整体为精算对象,分别计算该组职工在职期间的缴费总额与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总额。假设该组职工a 岁参加工作,参保人数为la,到b 岁退休时参保人数为lb,x 岁职工死亡率为qx,生存率为1-qx,开始缴费时的平均工资为

1.y年个人账户基金收入

假设m年初参加工作,则y年该年龄组在职职工个人账户缴费总额构成个人账户基金年度收入为:

2.在职职工死亡的个人账户返还截止y年初人均个账累积额:

其中:a+y-m=b 时上式为该年龄组退休时的人均个账积累额记为

(三)退休参保人员的账户支出

1.退休人员人均个账支付额

按照现行制度规定“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及普通年金现值计算公式,通过ˉIyb=eyb·(P/A,i,n),可以求得退休人员年人均个账支付额eyb=,其中,i 为利率,r 为根据计发月数计算的计发年数(职工类型不同,计发年数有异)。

2.生存退休参保人员账户支出

3.死亡退休参保人员账户支出

y年死亡时账户的剩余部分人均额为:

(四)参数设定

1.在职参保人数设定

根据《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和《社会保险法》,城镇就业人口除去部分行政事业人员之后,才属于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并缴纳统筹养老金的参保人范围。不在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以下列方式计算:机关、事业单位就业人数-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数,该结果占城镇就业人口的比重非常稳定,2002-2008年均值为9.02%。假设城镇就业人口从2010年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从39.92%上升至2050年的50%,据预测2020年以后农民工转移的压力将显著减轻,2030年农村劳动力将停止转移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农民工工作办公室,“我国农民工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研究”课题组:《“十二五”及中长期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研究》,http://www.hangzhou.gov.cn/main/tszf/dywj/T333352.shtml.,估计2011-203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人口约以1.107%的平均速度增加。《社会保险法》覆盖范围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为81.68%②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计算得出。,如果到2050年达到90%,则参保率年增长率为0.3784%。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的数据,本文假设城镇参保职工年龄和性别分布基本与城镇就业人员一致,假设每年参保职工净增人员的年龄和性别分布,与2002-2009年净增人员的平均状况一致,假设乡村就业人口数量稳定。再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0年修订版》、全国市镇从业人口生命表、《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0)、《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2—2010)、《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2—2010)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整理出从2013—2050年分年龄、分性别的参保职工人数。

2.其他参数设定

劳社部[1999]8 号文件规定我国城镇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分别为男性60 岁、女干部55 岁、女职工50岁,采用加权平均的方式得出女性平均退休年龄为53 岁。假设职工就业年龄a 为20 岁,平均缴费工资参照“世界经理人数据”③中国经济网http://finance.ce.cn/money/z/zc/200803/21/t20080321_12886381.shtml,平均缴费工资增长率为8%。参照劳社部[1997]26 号文件及[2005]38 号文件,2006年之前个人账户缴费率为11%,从2006年开始变为8%。根据《社会保险法》,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参考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计算利息,假定记账年利率为3.5%。

三、名义账户制与完全积累制下的个人账户收支分析

目前我国个人账户实行缴费确定型的完全积累制,该制度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在于:账户资金的投资运作保值增值力度,以及参保人员寿命延长超过计发月数而引致的对统筹资金的挤占乃至财政支出的压力。同样是缴费确定型,个人账户还有一种现收现付制度即名义账户制,支付方式与缴费确定型的完全积累制相同,只是资金来源发生变化,前者来源于同年度在职参保人员的缴费供养退休人员,后者来源于退休参保人员在职期间参保之日起的缴费积累,该制度面临的财务风险与统筹账户相似,主要是账户收支不平衡带来的支付压力。

(一)名义账户下个人账户的财务状况

根据上面的假设,可以估计出2013-2050年养老保险的收支情况(以2013年的价格为基准)。把各种变量值输入EXCEL 软件中,可以得出未来的年度收支、基金结余、基金率等的预测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名义账户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结余单位:百亿元

项目年 份年度收入 年度支出 年度余额 累积余额 统筹账户累积余额2023 87.82 83.61 4.22 416.25 -54.41 2024 92.23 87.10 5.13 435.95 -101.65 2025 93.00 93.65 -0.65 450.56 -160.81 2026 94.59 99.60 -5.01 461.32 -232.10 2029 102.23 115.95 -13.72 471.55 -475.02 2030 105.61 120.39 -14.79 473.27 -558.06 2034 118.13 128.28 -10.15 494.21 -833.33 2035 121.30 130.37 -9.06 502.44 -879.57 2036 124.11 133.07 -8.96 511.06 -915.09 2037 126.44 135.75 -9.31 519.64 -937.57 2042 131.21 163.56 -32.35 520.98 -848.36 2043 130.63 171.11 -40.48 498.73 -807.15 2044 128.86 180.01 -51.15 465.03 -760.86 2047 118.16 211.65 -93.49 273.69 -606.05 2048 113.34 223.41 -110.07 173.20 -555.52 2049 105.10 240.97 -135.86 43.40 -506.90

图1 2013-2050年年度结余变动趋势

如果采用名义账户制,需要密切关注财务风险的预测和控制。如表2 和图1 所示,总体来说2013-2050年度结余处于下行趋势,2013年个人账户基金结余4931 亿元,之后结余额逐渐降低,2025年开始出现缺口65 亿元,2030年缺口达到极大值1479亿元。从2031年开始缺口状况有所缓解,2037年缺口达到极小值931 亿元,随之而来的是缺口规模的快速扩大。累积余额(结余或赤字)反映出个人账户内源性融资和财务运转的状况,因2025年之前有大量的年度结余,累积结余数目可观,尽管2025年出现年度缺口,但累积结余仍保持在500 亿左右。2043年开始同时出现支出规模的增长加速和收入规模下降的情况,累积结余下降明显。上述趋势表明,测算期内仅靠制度本身的资金支持,名义账户制下的个人账户可以实现财务的可持续性,达到自我平衡的状态。

(二)完全积累制下的支付压力分析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详细汇总资料计算,201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4.83 岁,比10年前提高了3.43 岁。中国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2.38 岁,女性为77.37 岁①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was40/gjtjj_detail.jsp?channelid=2912&record=1。根据“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女职工50 岁退休,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为195 个月即16.25年;女干部55 岁退休,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为170 个月即约为14.17年;男职工60 岁退休,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为139 个月即11.58年。结合平均寿命及政策,必然有部分职工在个人账户存储额计发完毕后仍在世,而且随着寿命的逐渐提高,这部分职工的人数会越来越多,那么在完全积累制下继续享受的养老金待遇需要动用统筹账户的资金,因此在支付高峰期必然大幅度加深统筹账户支付压力。个人账户精算模型可以预测出完全积累制下因寿命超出计发月数而需要统筹账户补足的部分(下称个人账户统筹支出),从而更精确地把握统筹账户的年度支出和累积余额情况。

表3 考虑个人账户统筹支出后的统筹账户年度余额及累积余额单位:百亿元

图2 个人账户统筹支出部分

图3 考虑个人账户之后的统筹账户年度余额变动情况

图4 考虑个人账户之后的统筹账户累积余额变动情况

表3 及图2-4 的数据及对比表明,测算期内个人账户的统筹支出逐渐增长,对统筹账户财务状况的影响也逐步加深。2018-2036年是年度收支缺口的集中爆发期,其中2028年达到最大缺口值,在这期间个人账户的统筹支出部分控制在1521 亿元之内,其中2028年仅有572 亿元。2028年之后统筹账户年度收支缺口逐渐减少,而个人账户的统筹支出部分反势上扬,可见两者的变动趋势并不一致。与未考虑个人账户的统筹账户相比,个人账户的统筹支出部分支付压力趋后,表现在年度余额和累积余额曲线上则更加明显。如图3 和图4 所示,个人账户前后的年度余额及累积余额曲线差距越大的,体现出个人账户统筹支出影响力的渐进性。

(三)个人账户养老金债务分布及“空账”做实

图5 2013-2050年个人账户养老金债务(可比价格)分布图

我国的个人账户若实行名义账户制,在测算期内可以就达到收支平衡,无需担心其财务可持续性问题。所以,名义账户制可能是一种改革的方向。由于目前我国个人账户采用完全积累制,若仍延续现行制度,需要未雨绸缪弥补因人口寿命延长带来的缺口,并且要及时解决“空账问题”,分析得出“空账”做实大致的时间表,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混账管理”模式,即通过挪用个人账户的累积余额弥补统筹缺口,由此造成的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不可小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2012年12月17日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中国城镇基础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额继2007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2011年突破2 万亿元大关,达2.2156 万亿元①东方早报网http://www.dfdaily.com/html/136/2012/ 12/18 /912899.shtml。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个人账户支付高峰期到来之前逐步做实个人账户,以免造成个人账户的支付危机。如图5 所示,总支出经历了一个先缓慢上升后急速上升的过程,目前因大部分拥有个人账户的参保职工尚未退休,个人账户支付压力不大。“空账”问题还没有产生严重的后果,与本阶段的支付状况有关。老退休中人和新退休中人的积累不多,因此在整个测算期并不构成支付压力。2013-2037年主要是在职中人的支付期,经历了缓升到平稳的过程,其中2028年开始出现了第一批针对新人退休人员的支付,2028-2037年在职中人支付平稳期期间,对于新人支付的增加将成为拉升总支出的主要力量。2037年之后对在职中人的支付逐渐减少,而对新人的支付快速上升并于2042年超过在职中人成为主要的支付对象,总支出也会因此加快增长速度。

测算期内,个人账户累积余额呈先升后降趋势,这与个人账户支付结构的主要部分——新人支付期延后有关。与统筹账户累积余额相比,其财务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性。尽管如此,实际操作中账户资金挪用至统筹账户的做法不可取。这样的判断基于以下两点:一是从绝对值看,从2029年开始统筹账户累积赤字开始超过个人账户累积结余,挪用个人账户资金难以弥补统筹账户的支付缺口。二是随着新人支付期的到来,个人账户也出现明显的支付压力,个人账户如不及时做实将威胁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转。由上述分析可知,2028年之前在新人支付还没有开始之前支付压力相对较轻,2013-2028年之间做实个人账户可以避免“空账”造成的支付风险,2037年新人的支付快速上升引发年度缺口加速,2028-2037年之间做实个人账户,“空账”的风险可以得到控制,若2038年之后还没有做实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制度将会面临严重的支付危机。因此,对于个人账户养老金债务分布的分析,可以为“空账”做实列出大致的时间表。

四、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在财务方面的联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因统筹支付压力增大而挪用个人账户资金引发的“空账”问题;二是现行制度承诺对个人账户计发期结束之后仍在世的参保人继续支付养老金,因资金来源于统筹账户而产生的统筹账户在原有缺口基础上的叠加效应。

(一)主要结论

1.个人账户的制度选择会对统筹账户的支付负担造成影响

名义账户制下个人账户在测算期内可以达到财务平衡。个人账户年度收支缺口将在2028年出现,在测算期内缺口规模呈递增趋势,并在2037年之后迅速扩大。尽管如此,从累积余额可以判断,2028年之前的账户积累及利息足以弥补不断扩大的年度缺口规模,从2037年开始随着年度收支缺口的扩大,累积余额迅速减少,但仍维持结余状态。因此测算期内选择名义账户制,个人账户能够实现财务平衡。

若维持个人账户完全积累制不变,统筹账户筹资负担将加重。在平均寿命延长而计发月数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完全积累制会出现个人账户的支付缺口,根据现行政策本部分缺口由统筹补足,必然会使原本赤字的统筹账户雪上加霜。2028年之后统筹账户年度收支缺口逐渐减少,但个人账户的统筹支出部分反势上扬,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如果维持个人账户完全积累制不变,统筹账户则需要筹措大约11.56 万亿的资金,积极调动内源性和外源性融资必不可少。

2.精算模型证明以“空账”弥补统筹账户支付缺口的做法不可取

名义账户制下个人账户略有结余,但是累积结余规模远远低于统筹账户的累积赤字。另外测算期末个人账户支付压力增大,积累有迅速耗减的趋势,若前期积累用作弥补统筹账户赤字,则该时期个人账户将面临非常严重的支付困境,因此依靠个人账户的积累弥补统筹账户赤字是不现实的。

根据个人账户债务分布的预测,“空账”做实有最佳时间段。如果维持完全积累制不变,2028年之前在新人支付还没有开始之时个人账户的支付压力相对较轻,2013-2028年之间做实个人账户可以避免“空账”造成的支付风险。

(二)政策建议

1.在界定个人账户产权的基础上实现账户的单独管理

现阶段,尽管在账面上实现了统筹帐户和个人帐户的分离,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挪用个人账户资金弥补统筹账户缺口的现象。个人账户的缴费确定型完全积累制性质决定了该账户的年度结余和累积余额均为庞大的数字,在离支付期尚远而统筹账户面临支付危机的情况下,最为便捷的方式就是挪用。然而,从本文的计算结果可知,个人账户无论是名义账户制还是完全积累制,拆东补西会引发更大的支付危机。首先,这种便捷的方式使得相关管理部门失去积极扩展其他筹资渠道的动力。混账管理方式为管理部门的挪用提供了方便,是诸多筹资渠道中最为快捷的方法,只有当挪用资金不足或挪用渠道受阻时,才会考虑其他筹资方式,因此依靠挪用弥补缺口,其他筹资方式自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其次,从精算结果判断,挪用的结果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双重债务危机。在完全积累制下,计发月数之内可以实现账户的自平衡,如资金挪用至统筹账户,则使得个人账户在计发月数之内出现收不抵支,而2038年之后将迎来个人账户支付高峰,个人账户的统筹支出部分也同时出现大幅提升,因此挪用个人账户进行跨期偿付,虽然在短期内缓解统筹账户的支付压力,但这种压力在将来与其他支付压力形成合力,将更为严重地影响账户的可持续运作。在名义账户下,根据精算结果,个人账户可以在整个测算期内实现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但后期支付压力的到来使得结余迅速耗尽,因此挪用不仅在量上难以弥补统筹账户缺口,而且还会威胁到个人账户的支付安全。在接下来的操作过程中能否真正做到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分别管理,这有赖于个人账户产权制度保护、各级政府的决心及监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如果不能做到,那么增加基本养老保险收入的措施,如扩大征缴覆盖面或延长退休年龄,将带来更多的个人账户资金的转移或挪用,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将愈演愈烈。因此,探讨筹资问题,首先涉及的是账户的分离,即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在管理运作上的彻底分离。

2.测算期内个人账户实行名义账户制有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转型

精算结果显示,制度转型期间统筹账户面临沉重的支付压力,如果将完全积累制下个人账户需要统筹支付的部分也计算在内,叠加效应将使得统筹账户累积赤字的规模相当庞大。若个人账户采用名义账户制,则其自身能够实现财务平衡,不必动用统筹账户资金,从而在转轨期统筹账户支付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不会对其产生债务的叠加效应。因此,测算期内个人账户可以尝试采用名义账户制,当制度顺利度过转轨期进入平稳期,再进行精算决定个人账户的制度选择。与完全积累制相比,名义账户制下的在职参保人数对个人账户的收支状况影响更大,因此扩大参保率对于改善收支状况可以产生一定效果。扩大参保率方面,参数调整在现实中遇到的阻力说明,行政命令可能引发规避制度的变通行为从而增加监管成本,因此需要进一步在提升制度吸引力方面寻求解决之道。国外经验表明,财政支持是完善养老保险的坚强后盾,按比例分摊的转移接续政策、灵活机动的缴费年限政策以及个人账户在严格监管下的多元化保值增值渠道,是我国可以借鉴的,提升制度吸引力的措施。

3.建立财政专户,扩展养老保险资金渠道

养老保险账户平衡是一个转轨期内长期存在的问题,“空账”的弥补也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有必要建立财政专户并形成稳定、长期的投入机制。第一,发行长期特种国债。对统筹账户收支状况进行预测分析之后发现,统筹账户的年度缺口存在于2018-2036年,那么在财务上就可以这样安排:先用2011-2017年的盈余来支付缺口,再发行长期养老保险债券(用2037年之后的盈余作抵押)募集资金。第二,统筹账户滚存结余的增值。对于统筹账户而言,资金管理首先要遵循的是安全、谨慎对的原则,其次才考虑收益率,目前只投资在银行存款和国债两方面,是确保安全性的选择。同时也可尝试投资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参股获利稳定的行业,如电力、通讯、石化等垄断类行业。第三,调整国有资本使用结构。国企的分红是公共财政收入的一部分,目前大部分又返回给中央企业使用,国有企业并没有很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应当通过预算编制程序对其按优先顺序进行更优配置,国企分红将成为弥补缺口的重要来源。

4.延长退休年龄需审时度势、循序渐进

近年来为应对养老金支付危机,世界各国普遍实行了提高退休年龄的做法,然而实施过程中面临很多挑战:如挤占就业岗位,不利于提升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的冗员和缴费负担等,同时还会影响参保积极性阻碍参保率的提升。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其退休年龄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如美国到20 世纪70年代末,养老保险连续几年出现赤字。为了缓解养老金的压力,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签署社会保障法修正案,根据这一修正案,从当时到2017年,把传统的退休年龄自65 岁逐渐提高到67岁(1938年以前出生的人不受影响)。在日本,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和预期寿命的延长使养老金体制面临巨大的压力,从而迫使政府对退休年龄进行调整,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逐渐把退休年龄提高到男性65 岁、女性60 岁。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详细汇总资料计算,201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 岁,比10年前提高了3.43 岁。中国人寿命已有明显提高,但仍比日本人均寿命短约10年。在平均寿命提高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推迟了就业年龄,适当推迟退休亦在情理之中。但若考虑寿命及复杂的现实情况,则推迟退休年龄的制度实施起来有难度。首先,日本人人均寿命83,按照法定年龄退休之后还有15-20年的寿命,而即使维持我国现行退休制度,退休后的余命仍旧赶不上日本,如果再推迟退休年龄,退休之后余命更少。其次,舆论压力可能使实际操作难以实行。例如上海推行的柔性延长退休制度已经遇到强大的舆论压力。如果经济增长能够吸纳更多的就业而对就业人员不产生排挤作用,用人单位愿意使用退休人员,退休人员也愿意推迟退休,柔性延长退休制度将带来明显的增收减支效应,效应大小取决于愿意并能够延长退休年龄的退休人员人数及其工资水平。但是在目前失业率高、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能够同时满足这三种约束条件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因此依赖柔性延长退休年龄以控制缺口规模的做法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1)考虑推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时间机遇。蔓延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出口业和跨国企业的境内投资,企业的招聘意愿大大降低,就业形势较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备受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不合时宜。随着未来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不断降低以及老年人口抚养比重逐渐升高,在经济繁荣的时期推出这项计划遇到的阻力将会小很多。

(2)采取延迟退休的替代方式——延长法定缴费年限。延长法定缴费年限在促进参保人员年龄结构年轻化的同时,设置基础养老金领取档次和比例,增强支付制度的灵活性。现行制度已经考虑到对年轻人参保的激励作用,在计发政策中加入缴费年限因素,缴费年限越多,退休后获得的统筹账户养老金越多。然而,最低缴费年限15年又部分地抵消了这种激励作用,因为个人可以在达到15年的最低缴费年限后设法提前退休然后再就业。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的数据,城镇参保职工年龄和性别分布基本与城镇就业人员相一致,运用《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可以得到2002-2009年净增参保人员的年龄、性别平均状况。所有净增参保人员中年龄在40 岁以上的约67%,40-44 岁者所占比例最大,约为28.31% (其中男性17.02%,女性11.29%),由于目前正处于隐性债务偿还期,净增参保人员的年龄结构老年化会加重偿债负担,加速偿付危机到来。在延长法定缴费年限的同时可以设置基础养老金的领取档次。具有参考价值的是,在一些国家中(例如英国、韩国),即使没有达到规定的缴费年限,除了领取个人账户上的养老储蓄金之外,还可以根据已交纳的年限享受低一档次的减额保险金。对于流动就业人员,按在各地的参保时间遵从比例分摊的原则领取养老金。如遇退休时缴费年限不够需补缴者,可借鉴新加坡的最低存款填补计划,由子女的社保账户进行补充。

5.核实缴费工资,提高综合征缴率

为了维持资金充足以实现养老保险的跨期支付,无论是统筹账户还是个人账户,皆需要解决缴费工资的核定及提高征缴率的问题,而这一直是养老金征缴方面的难题。我国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制度为:用人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20%缴纳养老保险费,计入统筹账户,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8%缴纳养老保险费,计入个人账户。各单位支付给就业人员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根据有关规定支付的工资,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按国家规定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还是未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包括在工资总额内。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和个人有减少缴费基数的动机,致使近五年的平均缴费工资远远低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①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5-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计算得出,平均缴费工资是在岗职工工资的60%左右。。

为了核实缴费工资,完善征缴和监督制度提升综合征缴率,需要从信息库的建立和审计入手。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手段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和管理体制缺乏信息化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形成一套完善、通用性强的社会保障信息化操作系统,以保证社保、地税、财政等部门之间有关财务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另外,还需要建立各部门之间的对账制度,避免同样一个数据,多家统计结果差别较大的现象。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审计成本高和内部审计制度缺位。关于前者,有必要逐渐建立全国统一监管的信息库,淘汰传统的手工方式,采用电算化的方式提高审计覆盖面和审计质量。关于后者,我国的社保基金都由当地的社保基金管理中心代为管理。作为事业单位,没有法人资产和独立的经济利益约束,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社保基金管理中心很难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规范化的内部审计制度,难以防止、发现和及时纠正基金筹集、支付和投资等不规范的行为。因此,需要建立会计控制制度、责任分离制度、账务帐表及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及办法。为了更好地促进审计工作,可以设计绩效审计指标,考虑下列因素: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共享程度、地方性规定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缴费工资核定状况、基金综合征缴率、基金使用绩效水平等等。

[1]孙祁祥.“空账”与转轨成本—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效应分析[J].经济研究,2001(5).

[2]林毓铭.充分认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从“空账”转向“实账”的长期性[J].市场与人口预测,2004(3).

[3]郑秉文.“名义账户”制: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理性选择[J].管理世界,2003(8).

[4]杨建海.从“名义上”的个人账户到名义账户[J].兰州学刊,2012(9).

[5]孟昭喜.做实个人账户,建立可持续发展养老保险制度[J].中国社会保障,2005(1).

[6]易纲,李凯.转型名义账户制—探索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新思路[J].比较,2007(29).

猜你喜欢

个人账户缺口养老金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必须堵上尾款欠薪“缺口”
堵缺口
义乌市完善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政策效果的评价研究
——基于“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法
完善个人账户是待遇调整的有效突破口
您的退休养老金足以养老吗?
我国医学物理师缺口巨大
2015年乙烯进口关税下调至1%补充国内需求缺口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结余资金可用于缴费但不可“平调”
个人账户应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