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指导和阅读活动
2014-11-24王春艳
王春艳
[摘 要]本文对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指导和阅读活动进行分析。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阅读指导;阅读活动
阅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伟大的人在对话。在进入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阅读正在发生着一场强大的裂变,网络拓展了阅读空间和渠道,与纸质阅读单一的方式相比,网络环境下读者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网络阅读可以集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于一体,使阅读充满了乐趣、随意性、共时性、丰富性和娱乐性,网上的信息丰富多样浩如烟海,但信息往往却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而阅读又是一种个人的思维活动,面对网上的海量信息,读者往往只有被动接受,如果没有良好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只能花费大量时间在茫茫网海中随波逐流,失去方向而无法自拔,网络阅读由于信息的瞬间性和易逝性也助长了一种强烈的浮躁心理,结果使阅读者往往只注重结构而对过程不感兴趣。网络阅读由于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及画面的生动性从而使阅读的目的不再是叩问和解惑而单纯是为了娱乐和消遣,当灵智的追求让位于感官的刺激时,阅读便日益退化为一种消费方式,公共图书馆是公民终身读书和继续教育的学校,在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保证公民自由,平等获取各种文化信息,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努力营造书香社会,使公众在阅读中提升品质和素养是历史赋予公共图书馆的使命。在信息网络四通八达,各种图书芜杂纷繁,阅读倾向多元化的今天,公共图书馆理应成为信息的组织者,网络的导航员,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因此,在指导大众阅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了解读者的现状和特点
公共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接待着各种各样的读者群,如干部、工人、老师、学生、下岗职工等,由于社会角色、知识结构、文化素养、学习目的、年龄层次和个人志向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阅读需求、阅读动机、阅读兴趣,构成了公共图书馆读者群中不同的阅读心理。作为读者阅读指导和阅读活动的公共图书馆,面对的是年龄参差不齐,社会层次迥异的读者群。因此,做好读者借阅的现状与特点的调查工作,观察读者在借阅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种种心理现象特征,有利于提高图书馆阅读指导和阅读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对不同读者进行针对性阅读指导和阅读活动。
2013年,我们对百名各年龄段的读者进行了一次阅读的年龄、阅读的需求、阅读的动机、阅读的兴趣的抽样调查,发调查表l00份,回收100份,有效100份,男女读者分别占到被调查的50%,调查均具有效率、均衡性、代表性。
(一)年龄结构“两头多,中间少”
年龄调查结果反映,50岁以上读者占到了阅读人数的39%,20岁一50岁的读者占20%,20岁以下的读者占41%,出现了“两头多,中间少”的态势。形成这种态势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20一50岁的年轻人主要忙于工作和家庭,无暇顾及图书馆,即使现有读者,在借阅图书过程中也显得行色匆匆。50岁以上读者或退休或“准退休”,空闲时间相对宽松,有个别老年读者甚至常年呆在图书馆,从不缺席。而20岁以下的读者多为全日制大、中、小学校的在校生,他们把图书馆当做自己的第二课堂,一到下午放学或周末,图书馆的阅览室基本上就是他们的“地盘”。
1.中小学生在阅览室可以受到道德修养教育。中小学生在阅读阅览室提供的健康向上的书刊资料的时候,书中表达的思想道德及价值观念就会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深刻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实质,使之科学地对待学习和生活,培养高尚品德和健康品味。
2.中小学生接受阅览室可以提高阅读兴趣,培养其爱好和专长,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中小学阅览室有着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气氛,同时它又提供了不同于课堂学习“严肃”、“正规”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此可以比较轻松地阅读自己喜爱的书刊报纸等,积累有关的知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人的爱好和专长,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总体素质。
3.中小学生在阅览室学习可提高其阅读写作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中小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在阅览室阅读学习,在阅览室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能逐渐学会选择读物,掌握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并进而在阅读中学习文章的写法,积累文学语汇,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使阅读写作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中小学生在阅览室可逐渐学会自己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他们产生疑难后,通过在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得到答案,然后进一步探讨学习,不断在新的起点上再提出疑问,再寻求解决,这种往复循环也就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求知能力,培养了其自学能力。
(二)阅读的需求
调查显示,各年龄层的读者对文献有不同的需求。50岁以上的读者主要喜欢新闻、经济、法律、历史和综合性读物,主要集中在报刊阅览室;20—50岁的读者喜欢汽车维修、电脑技术、美容美发、服装服饰、烹任技术等实用性较强的读物和小说等,主要集中在外借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20岁以下的学生读者则喜欢世界名著、课外阅读丛书、作文集、散文等,主要集中在外借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少儿阅览室。通过对读者阅读需求的调查,便于分析读者阅读热点,以便及时调整信息资源的采购比例,力争以最适合的图书品种满足的读者需求。调查还可以为提高阅读指导的质量,为阅读活动提供主题线索,使读者阅读、反馈、阅读指导和阅读活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有机整体。
(三)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由文献的内容和隐义而引起的读者对文献的选择性态度,是文献对读者在阅读情绪上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高雅的艺术氛围来陶冶读者的情操。掌握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特点便于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并结合本地教育、科学、文化和经济建设的需要,确定本馆重点阅读指导的范围和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指导和阅读活动。
二、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指导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网络阅读的特征和现状
我们知道,阅读是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在进入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阅读正在发生着“一场强大的裂变”。网络拓展了阅读的空间,与纸质阅读单一的方式相比,网络环境下读者阅读方式已发生了重要变化;网络阅读可以集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于一体,使阅读充满了乐趣、随意性、共时性、丰富性和娱乐性。目前我国网民已达到1.23亿人,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8.9%,其次为25—30岁(比例为18.4%)和18岁以下(比例为14.96%),职业以学生最多,达到36.2%。网络这种全新的阅读方式日渐盛行,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特别是年青一代的学习、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并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前发展。
(二)搞好网络阅读指导,以健康咨询占领网络阵地
随着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电脑和网络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主角。据统计,公众通过网络渠道获得知识来源的为48.5%,公共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的桥梁和网络阅读的主阵地,要懂得如何抓住读者,让其接受阅读指导,具体做法有:(1)分析读者个体差异,建立读者数据库,以便作出有针对性的网络阅读指导;(2)加强资源组织,建立书评数据库;(3)加强读者阅读技能的指导,使其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4)组织人力物力,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指导活动;(5)统计分析网络访问量、咨询报表等结果,重视网络阅读指导效果。同时,作为图书馆馆员,自身也要主动学习,提高阅读指导能力。
(三)加强网络阅读指导的意义
网络阅读,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这其中也夹着许多不良信息,给缺乏分析能力、防范能力相对薄弱的读者带来负面影响和误导。如果缺乏正确的阅读指导,读者就容易受到“精神污染”,甚至做危害自己、危害社会的事情。作为公共图书馆,有责任引导读者阅读思想健康、品位高雅的书籍,如推荐一些优秀、健康的网站,多媒体阅览室坚决取缔暴力、色情游戏,并加强对读者的网上监督,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思想上为读者修筑一道“防火墙”。
三、结论
显而易见,了解读者现状与特点,注重读者的阅读需求、阅读动机、阅读兴趣是开展阅读指导和阅读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公共图书馆馆员要随时掌握读者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不满意,才能因势而动,围绕这种需求和期望的实现及满足来开展阅读指导和阅读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为各类读者的阅读提供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书梅.从台湾阅读推广活动之现况谈公共图书馆之阅读指导服务[J].图书馆建设》2006(05).
[2]王欣欣.阅读的本质与图书馆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