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大陆游客赴台观光政策”评析:考量、效果和趋势*
2014-11-23朱正浩刘丁己
朱正浩,刘丁己
(1.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2.澳门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澳门 999078)
一、前言
促进大陆游客赴台观光是马英九当局两岸经贸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最早和着力促成的政策之一,也是马英九当局实施效果最为显著的政策之一。早在2008年6月,第一次“陈江会”在北京就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事宜签署了协议。为落实这一协议,台湾“观光局”也陆续出台了多项配套政策和措施。2010年5月,“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北京办事处和“大陆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台北办事处”分别挂牌运作,推动两岸旅游业朝着制度化方向互动发展。两岸又于2011年6月首度开放了赴台个人游。自从2008年7月大陆第一批观光客赴台旅游以来,大陆游客赴台旅游人数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然而与此不相对称的是,迄今为止,两岸涉及大陆居民赴台观光旅游的文献却比较有限。大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意向研究[1-3]、大 陆 游 客 赴 台游的动因、障碍和 影 响 研究[4-5]、大陆游客赴台游的安全问题研究[6]、大陆游客台湾游的营销策略研究[7-8],还有学者从大陆与日本游客赴台游的比较分析[9]以及提升大陆游客赴台游品质的对策[10]等角度展开分析。
多数台湾学者从微观视角切入大陆游客入台观光这一话题,例如,有学者从消费者满意度[11-12]以及旅游品牌认知等视角展开研究[13]。还有学者从大陆游客赴台游对台湾相关产业的影响展开讨论,例如杨文宏[14]对大陆游客赴台游对台湾服饰行业的影响展开研究,薛茹茵[15]则从大陆游客入台对台湾旅游行业影响的视角展开分析并提出建议。也有学者从更为宏观的视角展开研究,例如对大陆游客赴台游的影响分析[16]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等[17]。
迄今为止,对马英九执政以来的“大陆游客赴台观光政策”展开研究的文献较为缺乏,相关的研究主要有:王鸿志对台湾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政策的演变进行了梳理,并重点剖析了2008年上半年台湾大陆旅游政策取得突破的原因及影响[18]。台湾学者方面,范世平是较早研究大陆民众赴台游政策的学者之一,其研究重点在于台湾旅游相关的法令法规的演变及影响[19-20],还有台湾学者借鉴港澳经验[21]和组团模式的变迁[22]来分析台湾当局的“大陆游客赴台观光政策”。目前尚无学者就马英九首任以来(2008年5月)台湾当局“大陆游客赴台观光政策”的变迁及影响做一个系统性的梳理和内在脉络的解析。本文从马英九“大陆游客赴台观光政策”的基本考量入手,就其相关政策的实施背景和效果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并研判未来趋势,提出相应建议。
二、马英九“大陆游客赴台观光政策”的基本考量
马英九“大陆游客赴台观光政策”的基本考量散见于其《竞选政策白皮书》、公开谈话和观光政策的推行等方面,是建构在台湾经济整体发展、推动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和岛内“选战”需要的基础之上的。
其一,推动台湾经济转型的考量。早在2007年,马英九在其《竞选政策白皮书》中认为:“振兴观光等服务业,开放大陆观光客将能够刺激台湾各项产业。”马英九认为:观光业的蓬勃发展,能给台湾餐饮行业、旅行业者、娱乐业、酒店旅社等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带来巨大商机,并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其二,加深台湾民众对大陆理性认知的考量。从历史经验看,民众的基本价值观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导力量。自1987年台湾方面开放民众对大陆探亲以来,虽然之间历经坎坷,台湾民众赴大陆旅游、投资经商日渐热络,两岸社会经济交往频繁。内在动因就在于:随着两岸交往的深入,台湾民众能够越来越理性认识大陆,许多人产生了两岸“和则两利”的基本价值观。马英九也看到了这一点,他希望通过推动大陆游客赴台旅游,特别是开放大陆游客“个人游”,可以让两岸民众自由交流,摆脱过去主观上的抹黑,形成两岸民众“和为贵”的基本价值观,有助于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
其三,国民党“选战”的考量。台湾是选举社会,马英九领导下的国民党的基本诉求是谋求在台湾“永续执政”。而通过开放和推动大陆游客赴台观光,可以直接让台湾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受益,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关系到台湾民众对行政当局施政绩效是否“有感”,从而影响到台湾民众对马英九行政团队的满意度如何,并与国民党的未来“选战”产生紧密的关联。
三、马英九当局落实的“大陆游客赴台观光政策”
自马英九执政以来,化政见为政策,台湾旅游市场主管部门通过修订相关法规、营建两岸旅游的沟通平台,扩大个人游规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规范建设、推动旅游宣传,不断营造大陆游客赴台观光的良好氛围。
其一,修订相关法规,保障旅游品质。自2008年7月开放台湾游以来,大陆游客赴台游热情高涨,大陆赴台游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然而同时,大陆游客在台湾的安全问题也成了突出的焦点,通往太鲁阁的苏花公路、通往阿里山的森林铁路小火车等相继出事。此外,台湾一些旅行社为争夺大陆游客展开恶性价格竞争,台湾部分购物店为了满足旅行社高额佣金的需求,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例如售卖假货等。为维护大陆游客观光团来台接待品质,台湾“观光局”于2011年9月辅导岛内的“旅行业全联会”及“旅行业品保协会”订定了旅游品质及旅行购物自律公约并强化管理法令,避免旅行业者以操作低价接团费的模式接待大陆游客观光团;台湾“观光局”这一举措也获得大陆方面的积极配合,双方相互通报了相关信息。进入2012年以后,为推动大陆观光团优质行程措施,台湾内政与交通部门分别于2012年1月20日和2013年4月22日两次修订了《大陆地区人民来台从事观光活动许可办法》,就降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门槛、提高大陆游客人身安全保障权益和提升台湾旅行社接待品质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修订。
台湾“观光局”三次修改了相关规定以落实上述修订。2012年3月30日,台湾方面第一次修改了《旅行业接待大陆地区人民来台观光旅游团品质注意事项》之第3点和第4点,规定“旅行业及导游人员在办理接待大陆地区人民来台观光团体业务时,应合理收费,不得以购物佣金或促销行程以外之活动所得弥补团费”;此外,还就住宿、交通工具和旅游巴士驾驶人的资质做出了具体的要求;最后还规定了旅行业者及从业人员若违反上述相关规定,则需依《大陆地区人民来台从事观光活动许可办法》相关规定,“分别处停止其办理该业务及执行接待业务1个月等”。2013年4月22日,台湾方面发布了《旅行业接待大陆地区人民来台观光旅游团优质行程审查作业要点》,并于当年5月1日起生效。该规定就行程、住宿、餐食、交通工具、购物以及参观点等6个方面规定了受理岛内旅行业者申请大陆观光团优质行程的审查要点。以餐食为例,申请优质行程的规定为:“全程午、晚餐平均餐标每人每日新台币五百元以上或全程总日数二分之一以上于台旅会评选之台湾团餐特色餐厅用午餐或晚餐。”2013年6月24日,台湾方面修正发布了《旅行业接待大陆地区人民来台观光旅游团品质注意事项》,修正重点主要有:增订游览车须安装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增订接待车辆每日行驶里程上限为300km,但往返高雄市经屏东县至台东县路段单日得增加至320km。此外,还就大陆观光团行程的变更、旅游巴士驾驶员行为规范以及住宿条件和购物等作出了严格细化的规定。
其二,营建和完善了两岸旅游的机制化沟通平台。在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旅游背景下,为方便协调两岸旅游事务,2010年5月,台湾“台旅会”与大陆“海旅会”分别在北京和台北设立了旅游办事处。“台旅会”并于2012年11月增设了上海办事分处,专门负责长三角区域的大陆游客赴台观光推广业务。2013年7月,在2013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圆桌会议上,两岸达成了《海峡两岸旅游安全突发事件合作处理共识》,为两岸旅游业大发展凝结了共识,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其三,不断增加大陆游客赴台旅游配额和“个人游”试点城市。自2008年7月以来,大陆游客赴台“团体游”和“个人游”人数快速成长,台湾方面也根据这一情况适时调整了政策。2013年4月,“台旅会”与“海旅会”磋商达成共识,把大陆旅客来台团体旅游配额从每日平均4 000人调高到5 000人,“个人游”旅游配额则从最初的每日平均500人、1 000人调高到了2 000人。两岸分别于2012年4月和2013年6月,新增了广州、沈阳等第二批和第三批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共计19个。台湾方面通过及时因应大陆游客赴台旅游的情势,扩大观光团和“个人游”的规模,破解了大陆居民赴台游的制度瓶颈,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四,促成两岸业者合作,加强规范建设。一是协调两岸旅游业者的服务理念。为应对处理两岸业者的衔接和合作问题,协调因服务理念差异造成的两岸业者之间的矛盾,台湾“观光局”借2012年2月21日海南举办两岸旅行业者联谊会的机会,推动两岸业者签订了“海峡两岸旅游品质海南行动宣言”,期望台湾和大陆的旅行业者能够自我约束接待品质,同时采纳了两岸业界建议的“旅游品质管理,非价格管制措施”原则。二是以“优质行程”为载体,规范旅游业者的行为。2013年5月1日,由台湾“观光局”主导的《旅行业接待大陆地区人民来台观光旅游团优质行程》正式实施,具体执行上,由“台旅会”订定发布《旅行业接待大陆地区人民来台观光旅游团优质行程审查作业要点》,在行程、住宿、餐食、交通、娱乐、购物六方面提出提升旅游品质的具体要求,辅导和提升台湾旅行业者申请案件的通过比例。台“观光局”并于2013年5月14和17日增办了台北、高雄两场说明会,以强化旅行业者了解优质行程的相关内容和规范等。
其五,强化旅游咨询服务,推动旅游宣传。开放大陆游客赴台观光以来,台湾方面以网络、平面媒介和文宣活动为载体,开展旅游服务咨询建设。网络服务部分,台湾“观光局”网站设有“旅游咨询服务”项目,内有“认识台湾”、“旅游景点”、“民俗节庆”、“食在台湾”、“购物万象”、“旅游规程”、“住宿指南”、“交通资讯”等具体项目。平面资讯服务部分,台湾设有“观光局旅游服务中心”,提供资讯、材料索取等服务,该部门在桃源和高雄国际机场游客服务中心也分别提供观光资讯服务。文宣部分,台湾方面历来重视旅游的文宣工作,例如2012年底,台湾“观光局”推动“台湾观光年历”成为全台国际活动代言品牌,遴选出42个最能代表台湾的国际级活动,期望通过整合全台最具开放性的宗教节庆、民俗文化、体育赛事以及创新工艺活动,同时与美食、住宿、交通及购物连结,有效地提升观光关联产业的经济效益。
其六,提升大陆游客人身安全保障权益。针对大陆游客在台期间因发生意外所产生的后续医疗保障问题,台湾方面于2013年4月22日修正了《大陆地区人民来台从事观光活动许可办法》第14条、第22条及第26条之规定,修正旅行业接待大陆观光团意外医疗责任保险最低投保金额从新台币3万元提高到10万元;针对多起事故的起因是台湾游览车司机工作时间超时,台湾方面也明确订立了游览车或其驾驶人变更、购物商店行程变更时,旅行业及导游人员应向旅游主管部门通报的制度。
由此可知,在用作路面基层时,不管是何种沥青材料,都必须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水稳定性能、耐久性能、抗收缩性能等。
四、马英九首任以来“大陆游客赴台观光政策”的实施效果
自马英九首任至今,马英九当局推动“大陆游客赴台观光政策”的经济成效十分明显。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大陆游客平均满意度较高,带动了海外其他国家和地区游客赴台旅游的热情,对台湾的观光业和关联产业产生了正面的促进效果。
据台湾“观光局”《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执行成效(2013年6月)》统计显示:自2008年7月18日起全面开放大陆游客来台观光至2013年6月30日,来台观光的大陆游客达573.6万余人次。来台观光的大陆游客2008年每日平均为300人次,2009年每日平均1 661人次,2010年每日平均3 199人次,2011年每日平均3 351人次,2012年每日平均4 871人次,呈现快速成长的趋势。根据台湾“观光局”估算,自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底止,以大陆观光团体旅客人数、在台每人每日消费金额、平均停留夜数,及当年汇率乘计估算加总,来台观光团体大陆游客带来了新台币2 919亿元(折合96.7亿美元)的外汇收入。大陆游客满意度方面,根据台湾“观光局”委托盖洛普征信公司对大陆游客进行的《大陆观光团旅游品质调查》显示,近两年来大陆游客的满意度均保持在97%以上。
大陆游客赴台观光也带动了海外其他国家和地区游客赴台旅游的热情。据台湾“观光局”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海外旅客来台人数达到608万人的新高,其中以观光为目的者有363万人,同期大陆观光客来台人数达129万人。另自2008年7月开放大陆观光客来台后,2009年及2010年国际观光客来台人数分别成长4.7%及14.7%。2011年国际观光客来台人数成长16.11%,其中日本观光客增长28.67%、韩国观光客增长34.82%、新加坡观光客增长36.34%、马来西亚观光客增长9.74%,显见大陆旅客不仅未排挤国际旅客来台观光旅游,反而因为两岸气氛的改善与台湾整体观光水准的提高,使得海外观光客来台人数与日俱增。
大陆旅客及外国旅客来台观光人数持续成长,对于台湾的观光业及相关产业,包括台湾的航空业、旅行、观光饭店、交通、餐厅、游乐区、百货业、土特产品等均有正面促进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台湾的就业机会。根据台湾“观光局”的统计,自2008年下半年至2011年底,岛内投资新建旅馆共有339家,金额高达811亿元新台币,更新设备旅馆727家,投资金额158亿元新台币。预计至2015年,岛内新开业旅馆将达到450家,投资金额将达1 749亿元新台币。目前台湾方面已成功吸引国际连锁旅馆品牌如 W Hotel、Crown Plaza等进驻台湾,及促成岛内连锁旅馆品牌整合创新。其余如旅行社与导游、游览车业、百货零售业等受惠于观光客人数增加,业绩也逐年成长。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旅游以来也开启了台湾的农特产品相关产业高速成长的契机。以大陆游客最喜欢的伴手礼——凤梨酥为例,据台北市糕饼商业同业公会统计数据显示:大陆游客来台促成台湾的凤梨酥的需求,带动了上下游产业供应链的整体成长,总产值自2005年的新台币20亿元飙升至2010年的新台币250亿元。又以金融产业为例,截止2012年,大陆游客银联卡在台湾刷卡消费和提款超过1 000亿元新台币,预计到2016年将达3 000亿元新台币,大陆游客的到来推动了岛内银行卡业务的快速成长。
相比经济成效,开放大陆游客赴台观光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效应更为深刻。两岸人民通过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进一步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塑造了两岸和谐的气氛,对于两岸建立和平和合作的关系,有极大的裨益。经历了五年开放的大陆游客赴台观光,尤其是近年来开放的大陆游客“个人游”,使得两岸人员的交流和交往渗透到台湾的几乎每一个地域。两岸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乃至于情感层次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相互连结,这种交错的连结在历经相当时间后将更加深化,并进而形成一股不可逆的趋势。5年来,台湾主流民意从对大陆游客的敌对或提防态度已渐渐转化为友善和缓的对待,开放大陆游客赴台观光所发挥的潜在政治催化效应逐渐显现,操弄两岸对立的政治势力的活动空间日渐萎缩。
开放大陆游客赴台观光对岛内“选战”的作用也初现端倪。在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连任”的选战中,马英九推行了四年的两岸政策受到全面检视,从两岸学者和媒体的评论来看,马英九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赢得连任,很大程度上是赢在了其近4年来推行的两岸政策,而作为马英九两岸政策中最早启动和最重要的“大陆游客赴台观光政策”更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选举结果表明,台湾民众选择了马英九,实质上就是选择了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认同了两岸“和则两利”的基本价值观,开放大陆游客赴台观光所发挥的潜在政治催化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五、台湾当局大陆观光政策的趋势研判
在台湾“观光局”制定的台湾观光中期计划中,预计到2016年来台观光游客达1 000万人次,为达到这一成效,大陆游客至关重要。在开放大陆游客赴台的经济成效显著、政治和选战效果初现的背景下,可以预见,未来台湾当局“大陆游客赴台观光政策”将延续之前的开放和品质提升的基本走向,同时因应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和大陆《旅游法》的实施,推动大陆游客来台市场的快速发展。
其一,因应两岸服贸协议,布局大陆市场。2013年6月两岸两会在上海签署的两岸服贸协议为拓展赴台观光的大陆游客市场开启了光明的前景。根据两岸签署的服务贸易协定,台湾旅行业者争取到赴大陆设商业据点,比照大陆旅行社待遇经营大陆当地旅游,甚至可以从事出境旅游业务,包括赴台旅游。而大陆旅行社赴台只以3家为限,同时,大陆旅行社赴台只可指派少数管理阶层人士赴台,也不开放大陆导游或领队赴台工作。对于台湾旅行社来说,原本担心陆资旅行社赴台经营,“陆社接陆客”的担心没有了;反而原本以为赴陆经营旅行社只能做境内游的限制,如今还可经营境外人到港游,而且包括台湾在内。可以预见,在台湾立法机构批准两岸服贸协议之后,台湾当局将力推岛内旅行业者赴大陆布局,前向延伸台旅游业产业链,积极推动大陆赴台观光市场。
其二,呼应大陆新《旅游法》实施,修订赴台大陆游客配额的相关规定,推动台湾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大陆新《旅游法》于2013年10月1日实施,严格规范了旅游团带客人购物的行为,已经开始对大陆游客赴台观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是短期内由于赴台游团费的上涨导致大陆游客赴台团队游数量下降,根据台湾媒体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国庆黄金周大陆赴台团队游人数下降约三成;二是大陆新《旅游法》实施后赴台游团费上涨惊人,相比之下“个人游”的价格优势和行程上的灵活性更加明显,客观上推动了赴台“个人游”人数大幅上升;三是长远来看,有助于台湾提升旅游团队的品质。对于大陆《旅游法》的推出和实施,台湾方面早有因应。早在2013年4月,台湾“观光局”就发布了“优质团”审查规则,限缩了大陆游客在台的购物点。大陆《旅游法》实施之后,台湾旅行业者组成了“优质尊享台湾游联盟”,推出优质行程。未来,台湾方面的举措会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继续推动“优质团”配套政策的完善,台湾当局将通过“台旅会”与大陆“海旅会”沟通平台,维持市场秩序;同时针对大陆观光团必游景点如阿里山、日月潭、太鲁阁、台北故宫等处拥塞情形,设计新的管理资讯系统,提供管理单位评估旅客总量以及早采取因应措施;更将通过信息共享,让旅行团路线趋向多样化,以改变目前景点拥挤的现状,创新大陆游客来台旅游型态,从而达到旅客分流、品质提升的目的;二是放宽大陆游客赴台“个人游”的配额,目前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团客每天上限5 000人、个人游为2 000人,未来台湾当局将进一步放开配额人数;三是因应大陆游客“团队游”和“个人游”结构变化调整相应的旅游产品。随着大陆游客“个人游”井喷式增长,越来越多的大陆游客在台湾旅游将突破纯粹的观光阶段,进阶到“体验台湾”的阶段,同时也对赴台“团队游”提出了挑战,未来台湾方面则会倾向于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来因应,为不同的细分市场量身订作适合的旅游行程,赴台团队游的品种将会重视客户需求与台湾产业特色的联结,除环岛游外,还将推出其他如“养生游”、“海钓游”、“医疗游”、“生态游”等特色品种。
其四,推动旅游相关产业投资。开放大陆民众来台旅游后,惠及了台湾的交通、住宿、娱乐等观光产业,带动了住宿及相关产业投资。至2010年,由于市场商机的呈现,刺激旅馆投资,台湾地区共有1 503家旅馆进行装修及更新设备,投资金额达到新台币54亿4 633万元。另外,对游览车需求亦大为增加。2009年台湾区新增大客车567辆,2010年上半年新增635辆。可以预见,未来随着大陆游客赴台观光模式的多元化和赴台游人数的持续增长,将会对台湾观光的承载能力提出挑战。未来台湾当局将持续鼓励观光相关事业的投资,不断完善台湾观光景点游憩服务设施,提升景点服务水准,以营造友善优质的旅游环境。
六、因应马英九“大陆游客赴台观光政策”的几点构想
大陆游客赴台观光工作是两岸经贸关系开展中的重要部分。大陆游客到台湾,不仅给台湾带来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开启了两岸人民直接对话交流的机会。当下,赴台“个人游”的迅速升温,更有助于两岸民间交往的细化与和谐化。新形势下,因应马英九“大陆游客赴台观光政策”,和对岸合作,努力提升赴台观光旅游的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其一,持续推进两岸旅游交流的“机制化”和“规范化”。在充分利用已有的两岸旅游机制化交流平台的同时,也要突出深化两岸旅游业者的合作,进一步完善两地沟通合作平台,使得沟通机制体现出常态、畅通、及时和有效的特点。在具体做法上,可以进一步强化两岸旅游协会、旅游研究机构等民间机构加强双方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两岸旅游协作平台的机制化操作,使得两地主管部门官员、两地旅游业者和旅游研究者交流和协调管道通畅、及时。
其二,创新和丰富赴台休闲旅游线路和品种。一方面,两岸应合作推动台湾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出休闲旅游新业态,不断扩大休闲旅游产业的内涵与外延,进一步推动台湾的温泉、主题乐园、休闲农渔业、民宿、观光工厂等休闲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赴台旅游的常规线路进入竞争和微利时代,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强调研,两岸旅游业者应强化对接,调研大陆居民细分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更加重视大陆旅游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要对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和安排,要在高、中、低档各个层面设计并推出个性化的创新产品。逐渐改变目前赴台旅游品种相对单一的现状。特别地,要突出赴台“个人游”产品的开发。两岸业界应互相学习及吸取经验,逐步对接发展“购物游”、“医疗保健游”、“原住民特色游”、“自行车旅游”、“垂钓游”等个性化鲜明、符合细分市场需求的“个人游”品种。
第三,规范旅行社行为,制定休闲旅游服务标准。一是要认识到价格是保证品质旅游的基础。两岸旅游企业不应该以打价格战来争客源、抢市场,要达成共识,形成行规。二是两地主管部门要联手制定和完善赴台旅游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包括软性服务标准(如领队、导游、包车司机的服务规范)和硬性的服务标准(如餐饮、住宿的规范等)。旅游产品是分等级的,价格差异是永远存在的,但不论哪个等级的产品,都要提供符合标准的服务。
其四,创建和完善危机处理赴台旅游安全管理体系。一是建立两岸旅游主管对接的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对有可能涉及到旅游者安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二是两岸合作,开展常规性旅游安全检查,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检查重点内容包括大陆观光团以及“个人游”旅游地区的交通、餐饮、住宿等方面。三是建立两岸旅游协会为主导的旅游安全救援系统。完善为旅游救援的组织机构,以及两岸旅游救援机构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四是进一步完善两岸旅游保险系统。不断完善两地保险机构针对大陆游客在台旅游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所做的保障。建立快速理赔的绿色通道,在完善现有的旅游保险机制基础上,将“保险”与“救援”结合,使一般的保险事后理赔服务向前延伸到事故发生时的“立即”援助[23]。
其五,提升赴台旅游信息化水平。一是建立由两岸旅游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的信息交换常规机制。二是建设和完善两岸旅游从业者成员之间统一的网络查询平台,完善两岸旅游信息网,发布相关的赴台旅游资料、旅游产品信息。
其六,多渠道培养优秀旅游人才。积极推动两岸导游人员资格互认和两岸相关高校的交流合作,培养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和两岸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策划和经营人才。
最后,做好赴台休闲旅游的宣传和推介工作。两岸合作,进一步挖掘台湾游的文化内涵,加强妈祖文化、客家文化等研究,重视大陆文化名人、文化史迹与台湾的渊源关系,发挥两岸人文文化的纽带作用,深入挖掘赴台旅游的文化内涵,增强大陆居民对宝岛人文地理上的亲近感。此外,还要突出赴台旅游的品牌宣传。两岸“两小会”和旅游业者应该积极布局,透过行销策划、网路造势、业内推介、会议宣传等各种渠道,宣传推介台湾独特的人文历史、生态环境和优美风光,使得大陆居民更了解宝岛人文风光,提振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意愿。
[1] 马景义,谢邦昌,刘扬,王亚菲.北京市民赴台旅游意向调查[J].数据,2008(8):42-23.
[2] 岳燕祥,陈怡宁.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意愿调查[J].统一论坛,2008(1):38-40.
[3] 黄丽英,黄思茵.广州市民赴台旅游行为意向调查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2):23-24.
[4] 杨霞.武汉市民赴台旅游动机与阻碍研究[J].消费导刊,2009(5):10-11.
[5] 王鸿志.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取得突破的原因及影响[J].两岸关系,2008(7):22-23.
[6] 方旭红,戚丹丹.大陆游客在台旅游安全问题引发因素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5-42.
[7] 郑莹,黄勋.基于大陆市场的台湾旅游业营销策略初探[J].消费导刊,2009(2):11.
[8] 刘勇.境内旅行社赴台直航旅游产品经营策略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74-77.
[9] 谢桂敏,赵湘湘.大陆与日本赴台游客行为意向的对比分析[J].旅游论坛,2010(8):473-479.
[10] 王琼.提升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品质[J].两岸关系,2012(9):14-15.
[11] 吕宜馨.大陆游客来台旅游动机及满意度关系之研究[D].台湾:嘉义大学,2010.
[12] 陈奕任.陆客来台旅游之旅游消费偏好、旅游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研究[D].台湾:澎湖大学,2010年.
[13] 何雍庆,庄世杰,黄千容.日月潭国家风景区游客品牌认知之研究[J].(台)岛屿观光研究,2012(4):52-71.
[14] 杨文宏.开放大陆观光客来台对服饰业影响之探讨[D].台湾:辅仁大学,2007.
[15] 薛茹茵.大陆人士来台观光对台湾旅行业影响与因应策略之研究[D].台湾:铭传大学,2011.
[16] 张世贤,周原庆.开放大陆人士来台观光之影响分析[J].(台)中国地方自治,2009(11):3-9.
[17] 李俊纬.陆客来台消费分析与建议[EB/OL].(2009-04-06).http://www.npf.org.tw/post/1/5680http://www.npf.org.tw/post/1/5680.
[18] 王鸿志.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政策演变评析[J].台湾研究,2008(4):12-15,38.
[19] 范世平.开放大陆民众来台旅游法令规范之研究[J].(台湾)展望与探索,2005,3(12):76-95.
[20] 范世平.开放中国大陆民众来台旅游法制递嬗与影响之研究[J].(台)远景基金会季刊,2006(3):217-267.
[21] 庄惠淳.以港澳经验分析陆客来台观光政策[D].台湾:淡江大学,2009.
[22] 辛宗霖.大陆地区人民来台观光政策之研究:从“团进团出”到“个人旅游”[D].台湾:金门大学,2013.
[23] 黄燕玲.关于旅游安全救援服务系统建设的思考[J].旅游学刊,201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