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城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对比研究*
2014-02-26马耀峰
吴 晶,马耀峰
(1.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2.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引言
城市化发展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城市是人们的栖息之所,同时也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重要场所,因而城市是旅游产业发展的载体。城市在旅游活动中扮演着客源地、集散地与目的地三重角色,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所带来城市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能够扩大旅游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条件和基础设施,并使城市旅游资源不断丰富和整合,最终为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全方位的支持,因此,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对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随着旅游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不断增加,旅游在城市复兴、城市面积扩大、产业结构转变、解决就业、满足居民游憩需求等方面的作用也不断增强。综上可见旅游产业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城市化的发展也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目前,我国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虽然工业发展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第三产业越来越显示出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力,其中旅游业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因此,城市化系统与旅游产业系统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关系越来越受到政府、学界和业界的重视。
一、文献回顾
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城市化的进程,反过来,城市化的进程也能促进旅游产业的壮大,学者们对旅游产业和城市化发展中的单向作用和相互作用分别进行了论证和研究。在旅游产业对城市化的作用方面,黄翔等阐述了旅游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包括美化环境、优化产业结构等有形的作用以及提高城市社会意识、扩散城市思维方式等无形的作用[1];于英士指出,旅游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和优化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能够使一个城市的功能得到强化[2];Hannigan认为,旅游业推动城市化的发展是后现代城市的表现形式,旅游为城市“再生”提供重要动力[3];汪德根等对如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提升城市化的路径进行了探析[4]。而在城市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方面,谭凌宇等指出,城市化进程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不但包括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包括可能带来的环境破坏等消极作用[5];陈文君从城市在旅游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的角度阐述了城市化对旅游产业的重要性[6]。还有一些学者对二者的互动作用进行了论证:周少雄认为,旅游与城市化之间存在良性互动关系,并探索了发挥二者之间互动作用的有效途径和可行措施[7];高乐华等以山东省为例,构建了城市化与旅游产业集群耦合评价模型,探索了山东省城市化与旅游产业集群耦合机制,并提出促进二者良性互动发展的强化改进措施[8];王兆丰等对张家界的旅游产业发展与小城镇的建设进行了耦合机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其耦合发展对策[9];高楠等以西安为例,指出旅游产业和城市化两大系统存在明显的耦合发展特征,二者相互作用,彼此影响[10]。
综上,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化之间关系的探讨,正由单向关系的研究向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转变,尤其耦合协调关系的分析已成为研究的焦点。然而,对二者相互作用的空间差异对比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选取东、西部地区的典型旅游城市,对其旅游产业和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发展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系列对比研究。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模型
协调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系统之间的一种良性的相互关系,协调度则是度量系统或系统要素之间好坏程度的定量指标。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相互作用的过程,即为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的过程,两大系统为耦合系统。文中利用耦合模型[11]来评价旅游产业和城市化系统发展的耦合协调度:
公式(1)和(2)中,D为耦合协调度;C为协调度;T为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的综合评价指数,反映两者的整体效益或水平;u1和u2分别是旅游产业系统和城市化系统各自发展水平值;α和β为待定系数,在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过程中,二者的相互协调作用是不对称的。具体来说,旅游产业的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一定能够促进城市化发展,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但是,城市化的发展是各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旅游产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唯一驱动力,因此我们赋予α=0.6,β=0.4。
利用线性加权法对旅游产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各自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
公式(3)中,ui(i=1,2)为旅游产业系统和城市化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uij为两大系统特征的第j个指标的标准化值。由于指标体系中既有正向指标,也有逆向指标,需要对原始数据做无量纲化处理。正、逆向指标的标准化公式分别为:
公式(4)、(5)中,i为年份,j为指标序号,xij为指标数据,max/min(xj)为第j个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为了避免无量纲化后的数据出现零,需要对数据进行变换处理:uij=(1-γ)+γ×zij,其中0<γ<1[12],本文取γ=0.99。
公式(3)中的ωj为指标权重,各指标权重采用熵值法计算获得:
首先,进行指标值的比重变换:
其次,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再次,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度:
最后,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
(二)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标准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对协调度指数及其对应的协调程度进行划分[13],具体标准见表1。
表1 耦合协调度等级评价标准
(三)指标体系
本文综合学界关于旅游产业、城市化的研究[11,14—16],构建的指标体系如表2。
(四)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旅游业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分异,根据入境旅游发展基础、区域代表性和资源代表性等可在我国划分出六大典型旅游区域、十六个典型旅游省市以及十二大典型旅游城市[17]。东部典型旅游区主要包括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3个典型旅游区,西部典型旅游区主要包括大西安、成渝和云贵3个典型旅游区。由于本文致力于典型旅游城市的研究,因此从东、西部各个典型旅游区中选取首要的典型旅游城市,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西安市、成都市、昆明市作为本研究的样本。
数据来源中,旅游产业数据主要来源于2001—2010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城市化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2001—2010年六大城市统计年鉴,并以《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相关数据作为必要补充。
三、六大典型城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对比分析
本文首先根据公式(4)、(5)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以熵权法利用公式(6)~(9)计算各指标权重(表2),然后,利用公式(3)和公式(1)~(2)进行运算,得到2000—2009年六大城市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u1、u2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水平D,并进行了系列对比分析。
(一)六大城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对比分析
根据2000—2009年六大城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值,可制作出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系统耦合协调对比图1。
由数据及图1各城市耦合协调度曲线的基本走势可知,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随着年份增加基本呈稳步上升趋势,最终达到协调状态是上海、北京和广州3个城市,这3个城市分别在2003年、2004年和2007年陆续跨入协调阶段。而其他3座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始终处于失调阶段,整体上耦合协调度值大小排名为成都>西安>昆明。总体上,我国典型旅游城市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的协调度水平普遍很低,情况相对比较好的是东部的上海、北京和广州3个城市,其耦合协调水平已经达到协调阶段,但是要促进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状态向优质协调发展,还需加大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建设的投资力度。
图1 2000—2009年六大城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对比演化曲线
表2 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的耦合系统指标体系及权重
除北京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处于城市化发展滞后型以外,其他五座城市整体上皆为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型,即整体上看,我国的典型旅游城市的旅游产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上普遍落后于城市化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了旅游业的发展跟不上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会使城市的质量、环境、接待设施等大为改善或提高,但由于对城市旅游的重视和宣传程度还不够,造成旅游产业的发展滞后。因此,城市应该充分肯定旅游业对于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地位,并应给予旅游业发展资金上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二)六大城市10年连续发展状况对比分析
为了了解各城市旅游产业和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发展潜力,本研究通过年均增长率指标进行评判,该指标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两大系统的增长趋势和稳定程度情况,体现其连续发展状况和发展能力。通过计算各个城市2000—2009年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年均增长率,能够较好地体现一个城市旅游产业和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能力。计算结果如表3。
表3 2000-2009年六大城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年均增长率(%)对比
从2000—2009年六大城市旅游产业及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年均增长率对比结果来看,旅游产业水平年均增长率最高的是西安市,其次是成都、昆明、上海、北京,年均增长率最低的是广州。即十年来,旅游产业年均增长相对较快的是西部城市西安、成都、昆明,虽然这些城市在研究起点(2000年)的旅游产业水平很低,但是发展较快。而对于3个东部城市,虽然其起点高,但是相对年均增长速度却慢,这一结论与吴黎围的研究一致[18]。西安的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广州的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发展潜力最小。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年均增长率排名依次为,昆明>成都>西安>广州>上海>北京。昆明市的城市化水平正在高速发展,增长趋势看好,潜力巨大。广州位于东部城市中年均增长率最高。上海与北京基本持平,表明这两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比较落后,发展潜力相对较小。
耦合协调度年增长率排名次序为西安>成都>昆明>上海>北京>广州。西安的耦合协调度年均增长率最高,这与西安的旅游产业水平增长率是分不开的。上海耦合协调度的年增长率位于东部第一,其城市化水平、现代化程度以及建设品位成为其吸引因素,让这座城市的旅游和城市化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广州位列最后,在以后的发展中,应努力让城市化带动旅游产业,做好城市旅游。
(三)东、西部城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平均水平对比分析
分别计算出东部和西部城市十年数据的平均值,分析旅游产业和城市化发展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发展。在2000—2009年这十年中,东部三市和西部三市旅游产业、城市化及其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的平均水平如表4。
表4 2000-2009年东、西部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平均水平对比表
从整体上看,无论是旅游产业水平、城市化水平,或是耦合协调度水平,东部城市都远远高于西部城市,东、西部差异层次相对比较明显。
首先,10年来,东部的旅游产业平均水平值为0.554 4,而西部旅游产业水平值仅为0.069 4,相差悬殊。究其原因,东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较为发达、资源加工较深,同时城市发展程度高、配套设施完善,是我国国内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和国际游客所青睐的城市,致使东部的旅游产业水平远高于西部。而西部旅游以观光为主,深层次旅游产品不多,旅游产业要素还处在建设当中。体制观念落后、接待设施不完善、交通通讯等硬件设施跟不上,也使西部旅游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东部3个城市的平均城市化水平值为0.555 4,西部为0.233 9,城市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从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情况来看,东、西部协调程度呈现分水岭性的区别,东部城市平均水平值0.515 7,处于协调阶段,西部城市平均水平值0.226 4,则处于失调阶段。虽然东部城市处于协调阶段,但只是达到勉强协调,整体上要达到优质协调所需要的更高的旅游产业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西部目前整体上还处于失调水平,主要是西部地区的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如果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旅游产业和城市化发展中的问题,以现在的高增长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与东部缩小差距,达到协调水平的。
四、结论
第一,我国城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普遍不高,并且存在着地域差异,且呈现出东部城市的耦合协调度普遍高于西部地区的规律。从协调状态来看,西部城市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水平始终处于失调状态,东部城市最终都已达到协调状态。东部虽然都已达到协调阶段,但最好的也只达到初级协调阶段,距高级协调甚至优质协调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此外,西部的旅游产业发展与城市化发展水平普遍偏低,东高西低的区域差异十分明显。
第二,西部城市的旅游产业和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增长态势比东部城市好。从旅游产业水平来看,西安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成都和昆明紧随其后,上海的年均增长率处于东部最高,综合发展水平有赶超北京之势,广州最低。从城市化的发展潜力来看,昆明的增长趋势最为看好,潜力巨大,成都和西安可持续增长能力较强,广州排名第四,上海和北京基本持平,发展潜力相对最小。
第三,旅游产业滞后型现象比较普遍。除北京市以外,其他城市皆为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型,说明旅游产业的发展普遍跟不上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会使城市的质量、环境、接待设施等大为改善或提高,但是对其旅游的宣传程度还不够,会造成旅游产业的发展滞后,最终制约城市化的发展。
从东、西部的旅游产业和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对比分析中发现,一个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只发展其一虽然能在短期内促进一个城市的水平提高,但是长远看来,要使城市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最可取的方法是共同发展,最终使一个城市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达到优质水平。
[1] 黄翔,柯丹.论发展旅游业对全面推进城市化的作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5(2):225-228.
[2] 于英士.把北京建成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J].旅游学刊,1994,9(1):13-15.
[3] Hannigan J A.Tourism urbanization[J].Current Sociology,1995,43(1):192-200.
[4] 汪德根,陈田,王昊.旅游业提升开发区城市化质量的路径及机理分析[J].人文地理,2011,26(1):123-128.
[5] 谭凌宇,周鑫蓉.城市化进程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今日南国,2008(112):80,82.
[6] 陈文君.加快西部旅游区城市化进程,促进旅游业的发展[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1):52-55.
[7] 周少雄.试论旅游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互动关系[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124(2):55-58.
[8] 高乐华,张广海.城市化与旅游产业集群耦合发展机制研究[J].旅游研究,2011,3(4):59-66.
[9] 王兆丰,余含.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耦合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2,32(7):164-171.
[10] 高楠,马耀峰,李天顺,等.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J].旅游学刊,2013,28(1):62-68.
[11] 谢文蕙.城市现代化趋势与评价指标初探[J].城市发展研究,1995(3):31-34.
[12] 郭显光.改进的熵值法及其在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2):98-102.
[13]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J].热带地理,1999(2):171-177.
[14] 陈明星.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2009,64(4):387-398.
[15] 生延超,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9,24(8):23-29.
[16] 尹科.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兼四川省实证分析[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6.
[17] 张佑印,马耀峰,王春,等.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特征及机理[J].社会科学家,2008,139(11):88-92.
[18] 吴黎围,吴晋峰,柳丽.我国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的省际差异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24(4):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