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零陵渔鼓的保护与传承

2014-11-22刘蓓周丹青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渔鼓零陵艺人

刘蓓周丹青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000)

浅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零陵渔鼓的保护与传承

刘蓓周丹青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000)

零陵渔鼓流传于湖南永州境内,演唱方式多样,演唱内容丰富,发源、发展于民间,深受群众的喜欢,具有极高的文化、社会价值。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零陵渔鼓经过三个时期的发展后,现在已快淡出历史舞台,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尽快采取措施保护好渔鼓变得刻不容缓。

零陵渔鼓;发展;消失;原因;措施

一、零陵渔鼓简介

零陵渔鼓是流传于湖南省永州市境内所有渔鼓的统称。多用5/2或2/6定弦,演唱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英雄故事和典型案例等,唱词朴素通俗,词格一般为七字句式。演唱结构通常先由一首七言诗唱段做引子,叙述故事的起源,接着才是由唱段与表白(包括韵白或朗诵)相间而成的正文部分。曲调起初为反复演唱的单曲体,徽调式,曲体为起、承、转、合四句式结构,后经发展曲式不再单一,将曲牌体和板式唱腔穿插其中,以及小调、渔鼓腔融合在一起,大大增强了表现力。其主奏乐器为渔鼓筒,后用二胡、三弦等伴奏,发展到今天还融入了电声乐器。演唱方式为只有唱、有说有唱和说、唱、表演结合三种。唱词格律多为七字句、十字句,长短不一的词句也有,但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字数不能相差太大。唱词要求押韵,一般采用“江、阳、中、冬”之类明亮的开口韵,以方便演唱。

二、零陵渔鼓的发展时期

零陵为千年古郡,自古商贾云集,农畜业发达,文化沉淀丰厚。零陵渔鼓在这块土地上滋生繁衍,成为历史的必然。零陵渔鼓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一)零陵渔鼓的早期形态——叙道情时期

明末时期,零陵城内有人去世,就请道士施法布道叙道情,为亡者“超度解难”。道士手持长两尺有余、一端蒙皮的竹筒,边敲边唱,为死者超度。所唱内容比较单一,一般为道家之事和道家之情,这种简单的说唱,视为打渔鼓、唱渔歌,是零陵渔鼓的雏形。

(二)零陵渔鼓的确立期

清初时期,渔鼓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唱渔歌不再是道士的专利。因为渔鼓制作工艺较为简单,许多人就自制渔鼓,在田间劳作短暂休息时,在茶余饭后,都学唱渔鼓。所唱内容已不再含宗教色彩,想到什么就唱什么,随意性很强。后来,有人把唱渔鼓作为一种职业,手持渔鼓走街串巷,唱一些万事如意、恭喜发财之类的词句,换取一定的钱物,用以谋生。自此,渔鼓在零陵传唱开来,零陵渔鼓也从此定型。

(三)零陵渔鼓的成熟发展期

零陵渔鼓到清朝后期已广泛流行,进入全盛时期。这一时期,零陵渔鼓由单一的说唱发展为说唱与表演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其演唱的题材更为广泛,主要以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英雄故事为多。伴奏也不再单一,加入了弦乐、碗碟等。演唱风格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融入了零陵花鼓戏舞台表演艺术、地方小调唱腔等诸多元素。演唱形式上出现了对唱、渔鼓戏、表演唱等多种形式,令观众耳目一新。

零陵渔鼓历经明朝、清朝、近代、现代四个时期,跨越三百余年,源远流长。它发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可以说,它反映了社会最底层人群的生活状态、精神诉求,它的说唱题材主要为历史演义、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通过渔鼓艺人的演唱,让广大的受众领略到中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精髓,寓意丰富的故事、传说、历史演义所包含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儒教道德思想让受众领悟到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哲理。为我们了解、研究本地区多个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想道德背景提供了很好的史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三、零陵渔鼓面临失传危险的原因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零陵渔鼓发展到今天已经面临着消失的危险,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传承队伍年龄老化现象严重。目前,零陵渔鼓老艺人已经为数不多了,而且年龄都在65岁以上,身体状况欠佳,甚至有的传承人还有诸多生活、工作上行动不便。受当今现代多种文化艺术意识形态的冲击,人们对渔鼓认识度较少,尤其是年轻人不愿意接受这种古老的曲艺形式,很少有年轻人主动去学习这种宝贵的曲艺,所以学习渔鼓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传承面临着断层的危险。

2.许多渔鼓老艺人因为在文革中遭批斗,心理上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除,思想上还有包袱,对渔鼓失去了信心,不愿意再将技艺传授后人。如果不及时加以保护,渔鼓这种曲艺形式的传承状态将有日趋消亡的危险。

3.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流行音乐占据当今文化娱乐市场,多种娱乐方式进入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传统渔鼓由于开发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4.唱本遗失现象严重,零陵渔鼓从资料收集情况来看,得以留存的曲本及曲谱很少存留,因为老艺人大部分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教育的文化程度并不高,能识文断字的更是少之寥寥,几百年间曲本与唱本均是通过口传心授、师徒传承形式进行。大都保留在民间艺人的脑海中。如果不及时组织抢救,曲本及唱本将会全部遗失。

5.零陵渔鼓受曲高的历史性、表现形式非现代性的影响,大多只在乡间传播表演。随着全社会城镇化的逐步推进,赖以存续的社会环境急剧改变,这种传统曲艺表演空间日渐减少,最终就会被群众遗忘。

四、保护与传承零陵渔鼓的措施

上述因素使得零陵渔鼓日渐衰弱,出现了传承青黄不接的局面,渔鼓的影响也日益微弱。为了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下去,造福后代子孙,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零陵渔鼓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1.加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思想决定行为”,有了思想才会付诸行动。我们需要加强对零陵渔鼓的宣传,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资源广泛宣传,提高人们对零陵渔鼓的认识,增加对渔鼓的保护力度,使得人们对零陵渔鼓熟悉、熟知。

2.保护现有的渔鼓遗产。首先需要对现有的零陵渔鼓进行系统的摸底,明确代表性曲目、传承老艺人等。其次需要对散落民间的渔鼓资料进行汇总保存,采用录音笔记录、纸质存档和刻录光盘等形式保存好收集到的资料,最后对资料进行建档、保存等工作。对于传承老艺人应着重加强保护,及时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每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提高老艺人参与零陵渔鼓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3.开办渔鼓传习班。针对传承无人的情况,零陵渔鼓保护单位可以与高校进行联合招生,选择对零陵渔鼓感兴趣的学生开办传习班,每周定期上课,由传承人亲自任课传授技艺。

零陵渔鼓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宗教文化价值,保护好零陵渔鼓是极为重要也是极为必要的。应重视对零陵渔鼓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只有这样,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会流传下去!

★本文为湖南科技学院科研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零陵渔鼓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3XKY217。

G122

A

1005-5312(2014)32-0162-02

猜你喜欢

渔鼓零陵艺人
零陵的雪
洪泽湖渔鼓:漂浮在水上的民俗文化
湖南零陵潇水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民俗文化——以零陵庙会为例
地方保护经验对零陵渔鼓保护和传承的启示
国内渔鼓分布情况探析
老艺人的匠心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花灯艺人
评弹艺人的雅号与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