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2014-11-22曹化明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低血糖机体

曹化明

(德州市武城县人民医院内三科,山东 德州 253300)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日益进步,以及人口的老龄化问题,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继肿肿瘤、脑血管病之后的第3位严重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长期患病可引起多系统损伤,导致心脏、神经、眼、肾、血管等重要脏器的实质性变,严重者甚至可引发功能缺陷或衰竭[1],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我国更是呈不断上升,因此,如何有效的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和发展,成为目前内分泌专家工作已刻不容缓的话题。2型糖尿病又称之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成人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展型疾病,好发于35~40岁的患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其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在糖尿病发病时,B细胞已丧失50%以上的功能,2 型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史,是高血糖、高血脂引起B 细胞衰竭。胰岛素的使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症状,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是近年一种比较多见的方法,但存在注射剂量不精准,吸收不完全,血糖波动幅度大,容易引发低血糖等缺点。胰岛素泵又叫人工体外胰岛,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强化治疗先进手段,目前,在世界各地广泛推崇,并逐步开展,是模拟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24h内持续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符合正常生理需要胰岛素精确的释放和完全吸收,具有简单、方便、安全、可靠、有效、灵活等优点,本研究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持续胰岛素的皮下输注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01~2013-12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治疗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7~75岁,平均56岁;病程1个月~25年,平均7年;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7例,已用胰岛素治疗13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19~79岁,平均59岁;病程5个月~28年,平均9年;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9例,已用胰岛素治疗11例;两组在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与分型标准,均为2型糖尿病病人,近期无使用糖皮质激素史,未接受降糖药物治疗,不伴有严重感染、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不全等症,睡眠情况良好,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饮食指导,嘱其正确饮食,必要的情况下可联合运动疗法,隔夜禁食10h后,抽取空腹血,检测空腹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根据病情采用H2TRONV2100型胰岛素泵及短效或速效胰岛素进行胰岛素泵的设定。胰岛素总量按患者0.5U/kg没定,其中,总量的50%为基础量,剩余的50%平均分配为3餐前的负荷量,治疗期间不加用口服降糖药,6d更换1次输注部位,治疗1周后停止胰岛素泵的使用,次晨重复上述生化指标的检测。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给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维持治疗半年,期间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来院复诊,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短效胰岛素,每日3 餐前30min皮下注射,必要时,临睡前再次给予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1次,部位均为脐周3~5cm。

1.4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三餐前空腹、餐后2h血糖、胰岛素所使用剂量、低血糖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统计分析前先进行对数转换,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所需时间、胰岛素使用剂量、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胰岛素使用剂量、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对比(n=20)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一种具有遗传特征及环境因素影响的内分泌代谢系统综合征,机体在高血糖持续状态下,可抑制胰岛素基因的释放,降低胰岛素的生物分泌;当机体遭受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后,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而自身却不能有效模拟生理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其危害性主要在于机体持续高血糖诱发微血管的损害,减少了B 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同时对胰岛素分泌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胰岛素抵抗贯穿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诱发机体多器官产生不可逆损害,而B细胞分泌功能的缺陷则罪魁祸首,当机体出现非生理性的高峰,却不能有效控制空腹和夜间高血糖,高水平的血糖加速体内多种蛋白质的糖基化反应,使体内活性氧化产物增多,引起慢性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同时,不适当的餐前剂量不仅没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还可导致患者在餐后发生低血糖,组织内己糖胺增多,诱发胰岛素产生抵抗,因此,有少许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后,仍不能阻止并发症的发生。经众多研究资料表明,持续的高糖状态对胰岛β细胞及胰岛素抵抗均有毒性作用。因此,早期进行合理的强化降糖,将血糖长期控制在理想水平范围内,可显著减少微血管病变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胰岛素泵素有“人工胰”的美称,能模拟胰腺持续基础分泌,并在机体进食时产生脉冲式释放,是强化治疗的先进手段,通过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无论餐前、餐后均能将血糖控制在有效范围内,符合生理特征,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理想方法。在患者脐周放置以胰岛素泵,持续24h的基础泵入胰岛素,有利于夜间和两餐之间的血糖平衡,是机体获得稳定的血糖控制,显著降低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发现,胰岛素泵有利于机体对胰岛素的吸收更加稳定,而每日机体摄入的胰岛素总量较小,降低了胰岛素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反应,同时,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在使用方面发现,短效胰岛素比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在吸收上效果更明显,机体吸收变异小,降低严重低血糖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本组研究着重比较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法均有利于降低机体血糖,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在胰岛素使用剂量、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方面,胰岛素泵组显著优于皮下注射胰岛素组。所以,胰岛素泵治疗较传统胰岛素治疗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糖更安全、有效、快捷、方便,轻松改善机体代谢,减少患者的疼痛阈值,提高自身生存质量。因此,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短期内即可见效,并可降低皮下注射次数,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是一种糖尿病强化治疗的理想方法。同时,定期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培训,讲解糖尿病的注意事项,做到合理饮食,利于胰岛素泵治疗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起到长久稳定控制血糖的目的,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治疗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大多数患者的血糖能在1周内达标。该研究表明,胰岛素泵相比皮下注射胰岛素可快速降低机体血糖水平,纠正糖毒性。经半年随访发现,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后,糖化血红蛋白进一步降低,有利于胰岛B 细胞功能的恢复,血糖控制更加稳定。学者们发现,对于新诊断的糖尿病,应早期强化治疗,快速恢复胰岛B 细胞的敏感性。综上所述,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是一种简单、方便、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1]肖向阳.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9):89-90

[2]李爱平.胰岛素泵用于糖尿病围手术期28例[J].中国药业,2013,22(7):57-58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低血糖机体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基于ANSYS的液压矫直机机体的疲劳及模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