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床板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体位改变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作用

2014-11-22蓝彩英马丽昕李桂娣

护理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手术床床板平卧

蓝彩英,马丽昕,李桂娣

髋关节置换手术包括全髋置换和半髋置换,一般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手术后病人下肢活动受限制,术毕从手术床转移至平车床需要医务人员搬动,体位突然大幅度改变时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影响。而用过床板可减轻髋关节置换术后因体位改变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选择80例髋关节置换手术侧卧位病人,应用心电监护仪,观察术毕侧卧位血压及侧卧位转为平卧位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血压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80例,男32例,女48例,年龄47岁~84岁;股骨头缺血坏死21例,股骨颈骨折59例;心功能分级(ASA)Ⅱ级,手术时间(90±30)min。术中出血量(350±154)mL,术中输液量(1 420±350)mL。髋关节置换手术所有病人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手术体位为侧卧位90°。按住院先后顺序将80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术毕将平车床紧靠手术床一旁,由4名医务人员分别站在病人两侧,将病人由原来的侧卧位90°从手术床直接翻身平卧于平车床上。观察组:术毕将手术床两旁的挡板及锁栓卸下,松开病人身下两边中单,保留病人两腿之间的软枕,使患肢呈外展中立位。转移者将病人后方中单搭在病人身上,扶稳病人。接运者将平车床紧靠病人后方的手术床缘(中间无缝隙),调节手术床与平车床高度保持一致,平车床车轮锁紧。接运者将过床板边缘滑向病人后方身体下,在过床板下面,手术床与平车床连接处上、中、下部各放1个斜形手术软垫,斜形手术软垫为45cm×25cm×20cm,使过床板与手术床成45°角,然后将病人从侧卧位90°缓慢地躺靠在过床板上转变为45°,2min后再将手术软垫撤掉将病人改为平卧位。此时,过床板一半在手术床,一半在平车床上,过床中单在过床板上面,一半在手术床,一半在平车床上,形成一个平滑桥梁,接运者抓着中单将病人拉向自身方向,同时转移者将病人往接运者方向推[1],因过床板一半置于病人身体外,所以在推拉过程中以拉为主,推为辅,将病人滑到平车床中央。

1.2.2 观察指标 记录对照组病人侧卧位90°直接转为平卧后1min、2min、3min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情况。记录观察组病人侧卧位90°、侧卧位45°后1min、2 min及平卧位后1min、2min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情况。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病人循环变化情况 HR、MAP、CVP均有变化,尤其侧卧位直接改变为平卧位1min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最明显。见表1。

表1 对照组侧卧位转变为平卧位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s)

表1 对照组侧卧位转变为平卧位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s)

体位 HR/min MAP mmHg CVP cmH2O侧卧位90° 72.4±8.8 106.5±16.5 10.6±4.0平卧位后1min 78.5±13.4 86.3±14.3 8.0±1.5平卧位后2min 75.2±12.3 93.8±15.7 7.8±1.5平卧位后3min 73.8±10.2 97.1±17.6 8.8±2.1 P<0.05 <0.05 <0.05

2.2 观察组病人循环变化情况 由侧卧位90°→侧卧位45°→平卧位逐步缓慢改变时HR、MAP和CVP均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不同角度、不同时间改变体位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s)

表2 观察组不同角度、不同时间改变体位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s)

体位 HR/min MAP mmHg CVP cmH2O 90° 71.5±7.1 106.7±16.3 10.3±4.0侧卧位45°后1min 72.7±8.7 104.2±18.8 10.0±3.5侧卧位45°后2min 72.2±8.3 105.7±17.5 10.2±3.8平卧位后1min 72.4±8.4 103.6±17.2 10.4±3.4平卧位后2min 71.9±7.8 103.8±18.1 10.2±3.7 P>0.05 >0.05 >0.05侧卧位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按手术要求术前准备好侧卧位体位垫和3个40cm×25cm×20cm斜形手术软垫。术中病人需摆放侧卧位90°,手术结束后再改为平卧位,腰硬联合麻醉循环代偿能力减弱,如血管扩张、有效血容量相对不足,如果突然大幅度改变体位,容易引起血压骤降,特别是老年病人。通过对80例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的观察,排除心肌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等导致血压变化的病人[2]。对照组40例病人 HR、MAP、CVP均有变化,尤其侧卧位直接改变为平卧位1min血流动力学变化最明显。观察组40例病人利用45cm×25cm×20cm的斜形手术软垫垫高过床板,这时垫高过床板正好使过床板与手术床成45°。将手术病人由侧卧位90°转变为45°侧卧于过床板上,2min后再改变为平卧位。病人由侧卧位90°→侧卧位45°→平卧位逐步缓慢改变体位时HR、MAP和CVP均无明显变化。病人从侧卧位90°改变为平卧位血压下降的原因:①腰硬联合麻醉因脊髓神经被阻滞,麻醉区域的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下降导致血压下降[3-7]。②正常情况下,改变体位时,由于重力作用引起血容量重新分布,机体通过自身调节,可以纠正适应血流动力学变化,而腰硬联合麻醉后知觉丧失,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机体的保护性反射及自身调节能力下降,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下降。③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大多数为老年人,全身脏器的代偿能力减退,在体位变化和低血容量情况下,导致老年人在体位性低血压时机体自身调节能力减退[8]。④术前手术病人禁食、禁饮,造成体液不足,循环血量减少。因此,对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术毕侧卧位改变为平卧位应考虑以上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髋关节置换病人因禁食、禁饮时间较长,有效血容量相对减少,在实施麻醉前先从静脉输入胶体溶液,补充有效循环血量,防止腰硬联合麻醉后血管扩张,引起血压骤降。髋关节置换手术多见于高龄老人,机体自身调节和代偿能力下降,突然改变体位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观察组采用过床板将病人逐步缓慢转变体位的方法,减小了血压的波动,避免血压骤降发生。

采用过床板将手术病人整体、平稳、逐步、缓慢地改变为平卧位,既保证病人安全、舒适移向平车床,防止患肢在过床时内收内旋,引起术后患侧髋关节脱位,又可以节省人力,侧卧位45°时2min的过程中不需要医务人员的托扶。为了预防病人在改变体位时出现血压骤降而引起并发症,避免侧卧位大幅度快速改变为平卧位,采用过床板逐步缓慢将病人放平。每次体位改变后立即测量病人血压,观察其循环系统的变化,如血压明显下降者可先快速静脉输液200mL~300mL,以扩充血容量,必要时静脉输注麻黄碱。心率过缓可静脉输注阿托品。临床工作中,避免因体位改变导致并发症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标准要求,以保证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9,10]。

[1]钟小云,黄艺仪,黄婉兰,等.患者过床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4(11):57-58.

[2]崔荣霞,崔怡,高彦华,等.体位改变对血压、脉搏的影响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20):3200.

[3]陈敏.腰段硬膜外麻醉后体位改变对血压、头痛、呕吐影响的对比观察[J].广西医学,2004,26(12):1861-1862.

[4]吴敏,周政,沈慧霞,等.特殊体位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648-649.

[5]肖丽.患者术后体位改变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1(8):90-92.

[6]胡思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3826.

[7]郑洪龙.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6):79-80.

[8]山慈明,张振香.手术体位改变对患者血压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971-972.

[9]王玉慧,韩伟,麻海春.全身麻醉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8,28(10):2033-2034.

[10]丽卿,叶玉平.侧卧位所致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5,24(11):708-709.

猜你喜欢

手术床床板平卧
平卧位输尿管插管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应用的护理分析
平卧位下直接前入路及侧卧位下后外入路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术中术后疗效对比
浅析铁路箱涵顶进控制滑床板技术
SM SMRAT P2000C 电动手术床故障分析与维护
平卧菊三七的形态特征和影响因素
电动液压手术床的质量控制方法
双块式无砟轨道路桥过渡段道床板上拱整治技术研究
ACOMED AT660D SERIES手术床故障及处理
野战便携式可折叠急救手术床的研制*
术后别再“去枕平卧”“自由体位”最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