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静农与《淮南民歌集》

2014-11-22殷宏霞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0期
关键词:价值意义

摘 要:1924年8月底,台静农应《歌谣》周刊主编常惠之请,回故乡安徽霍丘县叶集镇收集流行淮南地区的歌谣,达半年之久,共得当地歌谣两千余首,其中整理发表了167首。1971年,台湾娄子匡先生将其中113首辑录成册,取名《淮南民歌集》。这些民歌,充分反映了两淮地区极具时代特征和地方色彩的风俗民情;抒述了两淮地区儿女心心相印、至死不渝的爱情观念;展示了两淮地区人民以歌言情,以歌示爱的纯真表达。《淮南民歌集》不仅具有重要的两淮文化民俗学价值,而且为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台静农 两淮民歌 价值意义

一、台静农收集民间歌谣之缘起

钟敬文先生在《五四前后的歌谣运动》一文中曾经说过,“在狂飙突进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收集、整理广大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故事和谚语等是我国文化界兴起的一项新的学术运动”[1]。而北京大学是这项新的学术运动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阵地,当时北京大学的校长是蔡元培先生,蔡先生一贯是主张科学与民主的。于是,陈独秀、胡适、鲁迅、和刘半农等一大批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齐聚北大,北京大学便成了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刘半农认为“歌谣中也有很好的文章”值得收集整理。刘半农的建议很快得到了沈尹默的支持,于是他们就草拟了《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报蔡元培校长审批。蔡元培校长非常支持收集民间歌谣的做法,《北京大学日刊》在一、二版上全文刊发了这份《简章》,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歌谣的事业从此正式开始。

出生于安徽霍邱县叶集镇的著名作家台静农曾于1922年9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旁听,刘半农等人重视民间文学的思想对台静农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与鲁迅、韦素园、韦丛芜等一批重视研究民间文化人士的交往,更是加深了他对民间文化的热爱。一九二四年台静农任职于《歌谣研究会》,8月底应《歌谣》周刊主编常惠之请,回故乡安徽霍丘叶集搜集歌谣,历时半年,共搜集歌谣两千多首。这两千多首里,有儿歌、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歌,还有相当数量的情歌。台静农曾在1925年的4月5日至5月24日,在《歌谣周刊》(第85号至92号)上,陆续发表了113首,这发表的113首民谣,台湾娄子匡先生于1971年夏将之编入《民俗丛书》第二十四种,取名《淮南民歌集》。在台静农收集、整理的多种类型的淮南(泛指淮河周围地区)民歌里,儿歌和情歌又占主流地位。至于台先生到底搜集、整理了多少首儿歌,因为未见其发表,所以数量我们不得而知;情歌到底搜集、整理了多少,具体数目读者也不清楚,但从其发表的113首来看,数量是相当可观的。胡适先生曾经说过:“翻阅台静农先生所收集的一百多首淮南民歌,可以看出其基本是出于安徽的西北部,而且基本均为七言五句体格式。”[2]

二、《淮南民歌集》反映了两淮地区极具时代特征和地方色彩的风俗民情

虽然台静农一生接触民间文学活动的时间很短,但他却尽心尽力地收集了众多的淮南民歌,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精神面貌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淮南民歌集》展示了两淮特有的风俗民情。由于两淮人民深受佛教文化思想影响,因而两淮民间寺庙众多,台静农家乡叶集附近就有比较大的庙阁寺,香火至今都比较兴旺,《淮南民歌集》里收集了众多反映乡民求神拜佛的民谣:“清早起来从南来,个个庙门朝南开;当中坐个观音士,十八罗汉两面排;九天仙女下凡来。”乡民多拜观音,求观音菩萨保佑,多子多福。两淮民间不仅信佛,而且崇道,道教之风也比较兴盛。村民生病,往往不请医生诊治,而是请巫者替病人“下神”,也就是为病人烧香祷告,村民认为只要一“下神”,病人就会好起来,当然这是一种迷信风俗。《淮南民歌集》第68首民歌就是反映这一风俗的:“想郎想的掉了魂,接个当公下个神。”“当公”就是巫者。也有反映农村已婚妇女回娘家风俗的,“女的左手打着伞,右手抱着小孩,就像藕叶拽着莲蓬花。”[3]也有对乡村挑着货担的小货郎的描写,他们手摇小鼓、走村串巷,推销生意。“箱子担的南京货,手里拿着唤姐梁(即手摇小鼓),唤出乖姐俺望望。”[4]这是特定时代乡土中国商品交易的重要方式,来买东西的基本多为农村妇女和儿童,乡村小货郎在卖东西的同时,也不忘追求美好的爱情,希望唤出乖姐望一望。“迎轿词”“扯盖头”等民歌充分反映了两淮民间的婚礼风俗。两淮民间婚礼仪式环节众多,从花轿抬进门到入洞房都很有讲究。《迎轿词》是迎新娘花轿到来时的歌唱:“好事成对喜成双,大轿落地喜洋洋”;《扯盖头》唱的是新娘入洞房后,新娘自己不能拿下盖头,而是由新郎拿下盖头,同时喜房的桌上还放上了枰、斗等物,含义为夫妻一杆到头,百年好合。

当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上的一些风俗民情在两淮地区恐怕很难再找到,但正是因为很难找到,就更加显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台静农《淮南民歌集》则更加具有重要的两淮文化民俗学价值,也为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淮南民歌集》抒述了两淮地区儿女心心相印、至死不渝的爱情观念

台静农曾经说过“我总共大概搜集了两千多首歌谣,这其中有儿歌,有关于社会生活的歌,还有六百多首的情歌;也搜集了很多男女的对歌,却因种种原因没有整理, 后又在抗战中散失了。”[5]就已公开发表的167首歌谣看,多为抒发男女爱情之作。这些情歌,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清新质朴,唱出了相思、热恋、思念、失恋等情绪,极富生活气息。

正如恩格斯所说,爱情是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6]。虽然可能有高山深水的阻拦,但男女只要真心相爱,有情人就能终成眷属。“郎有心,姐有心,不怕山高水路深;山高也有盘旋路,水深也有摆渡人,我二人来一样心。”[7]充分表现了男女情深,心心相印的真挚情感。有的歌表现了冲破世俗束缚、倡导自由恋爱、生死不离的爱情观:“心肝肉来小姣游,二个人来多个头;阳世山间同路走,阴世三曹并棺丘,奈花桥上手携手。”歌谣的末句,表明了主人公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坚定态度。再如:“这山望着那山巅,好比两山合一山;两个画眉隔山叫,何时才能玉笼关,郎心安来姐心安。”歌谣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也表达了他们想过幸福美满生活的良好愿望。

在台静农搜集的众多情歌里,类似于这样表达生死之恋、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歌还有许多,如《哥是月亮我是星》《来世照样酿成双》《妹死哥也活不长》等。

四、淮南民歌,是两淮地区人民在劳动中或劳动之余,以歌言情,以歌示爱的纯真表达

有一部分民歌表现了姑娘对恋人至真至纯的关爱。如“送郎送到半山坡,又有粽子又有馍;口叫情郎吃饱些,省得回家又烧锅,比不得人家有老婆。”也有反映女方思恋男方的歌谣。如“郎比天上一条龙,姐比后园月月红;龙在天上不下雨,干死姐姐月月红,月月开花落场空。”以月季花比喻美女,意为再美的姑娘如果得不到男子的爱,最终也会像那因长期得不到雨水滋润而干死的月季花那样凋零。有的歌写农村新婚蜜月的男女,虽然新婚,男的下田干活,有时难免因农活耽搁而回来稍晚了点,女的则望眼欲穿,盼望着丈夫能早点回来。“日头落了万里黄,犀牛望月姐望郎,犀牛望月归大海;姐望郎来归绣房,红绫帐内卧鸳鸯。”这里的绣房即为婚房。也有反映青年男女离别时的送郎曲:“送郎送到清水河,郎骑马来姐骑骡;郎骑马来走过去,姐骑师骡不过河,前走十里等着我!”[8]相送十里,情意缠绵,写出了难舍难分的真挚感情。有的民歌生动展示了失恋人叹惋忧伤的心理情感。如“端起来饭碗叹一声,乌木筷子掉一更,拾起筷子掉了碗,端起鞋筐掉了针,为之想郎掉了魂。”写出了女子失恋后恍惚的精神状态,因心情不好不思饮食,以致精神不佳,整个人像丢了魂似的。形象逼真,精彩绝伦。

尽管有1000多首台静农搜集整理的淮南民歌在抗战中不知流落何方,但已发表的淮南民歌充分展示出了他的歌谣研究理念。台静农的《淮南民歌集》,为两淮文化民俗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原始资料,而且内容上的反封建、形式上白话文的成熟运用均有力地呼应了五四文学革命,同时也为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基金项目:安徽省2010年省级教学团队语文教育专业教学团队[项目编号:20101234]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钟敬文:《五四前后的歌谣运动》,民间文学,1979年,第4期。

[2]胡适:《全国歌谣调查的建议》,歌谣周刊,1937年,第3卷,第1期。

[3][4][5][7][8]台静农:《淮南民歌集》,台湾:东方文化书局,1970年版,第29页,第51页,第103页,第1页,第66页。

[6]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

(殷宏霞 安徽马鞍山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43041)

猜你喜欢

价值意义
论长征精神的内涵及价值意义
论长征精神的内涵及价值意义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论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浅析苏州园林的造景美学
翻转课堂在远程教育中的价值意义分析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模式研究
浅析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习近平群众路线思想探析
沈石溪动物小说中的生态意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