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带结扎部位的探讨*
2014-11-21陈丽洁吴洁滢林晓璇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妇幼保健院522000
陈丽洁,吴洁滢,林晓璇(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妇幼保健院 522000)
新生儿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的重点,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差,脐带脱落前,脐带断面、脐部渗液、脐周损伤都容易被细菌侵入繁殖,造成感染,严重者可致败血症等[1-2]。怎样结扎脐带能使脐带早日脱落、脐部干燥,避免操作损伤脐部皮肤及脐带结扎意外,减少新生儿脐炎的发生,是护理人员关注的问题,也是保证新生儿健康发育的必需要求。国内研究多重视脐带断面的护理和脐带结扎方法,脐带结扎部位的探索比较少。本院通过采取不同脐带结扎部位,将300例新生儿采用不同部位结扎脐带,以不干预法进行脐部护理,评价新生儿脐带不同结扎部位对脐带干燥时间、脱落时间、脐部愈合及脐炎、残端出血、脐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找出最适宜的脐带结扎部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6月至2013年7月出生的健康新生儿300例,根据分娩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新生儿母婴均无严重产科并发症,年龄22~35岁,平均26岁;入选的新生儿胎龄37~41周,平均胎龄(39±2)周,体质量2800~4100g,平均3150g,Apare评分大于8分。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在新生儿娩出后用两把止血钳夹住脐带,在两钳之间剪断,用75%乙醇棉球消毒脐轮上5cm 的脐带及脐轮周围直径5cm 的皮肤,用小血管钳夹住距脐轮上4cm 的脐带,围中方纱保护脐周皮肤,在小血管钳上缘处剪断脐带,提起丝线,将气门芯通过血管钳套在脐带3.8cm 处固定,用10%碘酒烧灼脐带残端后松开血管钳,待断面干后用三角纱包裹好脐带残端,包上小腹带。
对照组在断脐消毒后,用小血管钳夹住距脐轮上1cm 的脐带,围中方纱保护脐周皮肤,在小血管钳上缘处剪断脐带,提起丝线,将气门芯通过血管钳套在脐带0.8cm 处固定,用10%碘酒烧灼脐带残端后松开血管钳,待断面干后用三角纱包裹好脐带残端,包上小腹带[3]。
采取不干预法进行新生儿脐部护理。出生12h后取下包裹的保护带,不取气门芯,更换一次性脐带结扎保护带,重新包扎,每日沐浴后用75%乙醇擦拭脐周。观察并记录有无脐部出血、渗液、感染、气门芯滑脱等情况以及脐带脱落时间。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部分上门访视,直至脐带脱落且无感染。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的脱落时间,脐部渗液,脐周局部皮肤损伤,脐带结扎意外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为(7.85±1.74)d,对照组为(7.75±1.46)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新生儿脐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气门芯脱落、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脐周皮肤损伤、皮下出血、脐部渗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照组新生儿发生1例脐带结扎夹断,最后改用针线缝扎。两组新生儿中均无脐炎现象发生。
表1 两组新生儿脐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新生儿脐带结扎是新生儿脐部护理的重要部分,残存脐带的并发症应引起产科医护人员的重视。新生儿脐带结扎后的残留脐带逐渐干枯、僵化,大部分是7d左右脱落,创口在10~14d才完全愈合[1]。本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为(7.85±3.39)d,对照组为(7.75±2.86)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脐带脱落时间与文献相近。
新生儿的残留脐带,若处理不当,极易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和出血,严重时发生新生儿败血症,危及新生儿生命[4]。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新生儿脐周皮肤损伤、皮下出血、脐部渗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脐轮近端结扎脐带,因脐带残端较短,渗液及渗出物结痂以后,很容易贴紧脐窝,使脐根部脐带无空气流通,不易干燥,形成脐部渗液,容易滋生细菌。脐带结扎操作易损伤脐部皮肤,引起皮下出血,降低皮肤防御能力。而且也容易发生脐带结扎夹断、气门芯脱落等意外,重新用气门芯结扎操作困难,须改用针线缝扎补救,脐带结扎意外,引发脐带出血,同样容易滋生细菌。而在脐轮远端结扎脐带,脐带残端长度约4cm,可以将整个脐带暴露于空气中,不易紧贴脐窝,使脐窝保持干燥,脐部渗液减少,脐带腐生物也容易干燥消失,不易细菌滋生;脐带残留较长,脐带结扎操作较方便,不易损伤脐周皮肤。
综上所述,在距脐轮3.8cm 处结扎脐带,虽然脐带脱落时间较传统方法长,但操作方便、不易损伤脐周皮肤、脐部潜在感染因素低、脐带结扎意外发生率低、减少医疗纠纷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张学梅.二次断脐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112.
[2]田晓勤.新生儿脐带结扎部位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12):458-459.
[3]刘悦新,忻丹帼.妇产科护理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88-189.
[4]谢燕芬.新生儿脐炎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2):1666-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