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对兔耳缘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14-11-21莫选荣李翠萍罗心静潘显芳周玲玲台州学院医学院护理系浙江台州31800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19期
关键词:机化性反应静脉炎

莫选荣,李翠萍,罗心静,潘显芳,周玲玲(台州学院医学院护理系,浙江台州 318000)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以减少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同时也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受到临床护患的欢迎。然而留置针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也会造成血管损伤,给患者带来一些并发症。本研究以新西兰兔耳缘静脉为实验对象,探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静脉炎和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确定最佳留置时间,减少血管的损伤,提高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40只,普通级,体质量2.2~3.0kg,由浙江省医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密闭静脉留置针,规格24G×1.16,长度1.1mm×30mm,由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试剂盒,购自江苏碧云天科技有限公司。

1.2 方法将40只新西兰兔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4组,即置管1d组、置管3d组、置管5d组、置管7d组,每组10只,每组实验血管20条。取兔双耳外侧耳缘静脉留置针置管输液,由专人统一操作。具体操作如下:选取兔双耳外侧缘静脉,剃毛,常规皮肤消毒后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沿静脉潜行刺入少许,以确保针尖斜面完全进入血管,略退针芯后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内,退出针芯,局部3M 敷贴固定,并自制脚套包扎四肢,防止抓脱。生理盐水20mL 模拟临床输液,肝素盐水2mL 正压封管,每天1次。各组分别于留置针保留相应时间后将兔腹腔麻醉,切取以穿刺点血管为中线两侧各宽0.5cm,以穿刺点为起点向近心端沿静脉方向取长2cm 含耳缘静脉和耳郭组织的矩形活体标本。将标本于10%甲醛固定、乙醇脱水、石蜡包埋、切片,然后行HE 染色,光镜下观察局部血管炎性反应程度和血栓形成情况。

1.3 评定标准每个标本做6张HE 染色,光镜下对炎性反应及血栓形成进行评价。炎性反应分为四级评价标准。(1)无炎性反应:仅见血管周围充血水肿。(2)轻度炎性反应:血管周围结缔组织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血管壁及血管腔未见炎性细胞。(3)中度炎性反应: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及血管管壁各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心粒细胞浸润;(4)重度炎性反应:血管周围结缔组织、血管壁各层及血管腔可见弥漫性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腔可见较多的渗出物及坏死的细胞碎片。血栓评判标准:每个标本切片6张,其中1张或1张以上切片中出现血栓便定为有血栓,血栓根据有无机化分为新鲜血栓和机化血栓。3张切片均无血栓即评定为无血栓。

1.4 统计学处理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多个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 H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情况置管1d组炎症率为20%,炎性反应为轻度;置管3d组炎症率为40%,炎性反应主要为轻度;置管5d组炎症率为65%,炎性反应多为中度。置管7d组炎症率为70%,反应多为中度。各组随留置时间延长,静脉炎性反应发生率增加,且逐渐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和图1。

表1 各组静脉炎性反应程度比较[n(%)]

2.2 不同留置时间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留置针置管1d组,尚无血栓形成;置管3d组血管中血栓率为30%,全部为新鲜血栓;置管5d血管内血栓率为70%,机化血栓明显增多;置管7d组血管内血栓率为75%,以机化血栓为主。各组随留置时间延长,血栓发生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图1。

表2 各组血栓形成比较[n(%)]

图1 各实验组静脉炎和血栓形成病理切片(HE染色,×200)

2.3 不同留置时间静脉血栓与静脉炎之间的相关性将不同留置时间静脉血栓与静脉炎形成情况进行秩和分析,置管3、5、7d组静脉血栓和静脉炎症之间呈正相关(P<0.05)。

3 讨论

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穿刺时消毒不严,输液速度过快,药物对血管壁刺激等都是造成静脉炎的常见原因[1-2]。此外,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也被认为是影响静脉炎发生的重要因素[3-4]。本研究发现,留置1d炎性反应发生率仅有20%;留置3d时炎性反应发生率为40%,但主要为轻度炎性反应;留置5d和7d时炎性反应发生率高达65%和70%,且大多数为中度炎性反应。可见,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在留置针留置时间超过5d,静脉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都明显增加。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机制可能是留置针作为体内异物刺激血管产生慢性炎性反应,炎性反应随留置时间的延长而加重[5-6]。另外,留置时间延长并发细菌感染概率就越高[7]。

血栓形成也是静脉留置针引起的另一个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留置针引起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在5.5%~77.5%,且可分为新鲜血栓和机化血栓。新鲜血栓受血流冲击易脱落、破碎、溶解吸收,对机体危害不大。而机化血栓一旦脱落可形成栓塞,甚至出现组织梗死的危险[8]。研究表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越长,血栓发生率就越高[9]。本研究发现,静脉留置针留置3d时血栓明显增多,但主要是新鲜血栓,置管5d时血栓形成可达70%,并且机化血栓增多。因此,留置针在5d内相对较安全,超过5d就可造成局部血管阻塞或出现组织梗死的危险。目前关于静脉留置针引起血栓形成机制尚不明确,但众多的研究表明[10-11],血栓形成与留置针引起血管壁的损伤、血流变化及血液成分改变有关。留置针的持续刺激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内皮下胶原纤维暴露,激活血小板,引起血小板在血管内壁聚集,同时凝血因子激活,启动凝血途径,最终导致血栓形成。留置针置管时间越长,血管壁内皮细胞损伤越重,血栓发生率越高。长时间的局部包扎和制动,使血流变慢,血小板易于沉积血管壁,易诱发血栓形成[11]。此外,本研究也证实,留置针引起的静脉血栓形成与静脉炎之间呈正相关(P<0.05)。表明长时间留置静脉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性反应可能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存在密切关系,为了避免发生静脉炎和血栓,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5d为宜。

[1]王江滨,李丽华,付薇.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27):2453-2455.

[2]马丽,李俊英,付岚.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4):2622-2624.

[3]毕秀芝,林丽丽,于艳华.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3):21-22.

[4]耿少英,赵改婷,高荣花,等.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19(13):3-5.

[5]路雪芹,路颜羽,梁红霞.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的原因与防治[J].河南医学研究,2009,18(3):283-285.

[6]吕微,宋葵.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8):61-63.

[7]周守凤,王艳,张平.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细菌培养的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46-47.

[8]陈莲花.循证护理在预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2-43.

[9]张凤,张玉泉.局部炎性反应与静脉留置针致兔耳缘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36):3295-3297.

[10]张凤,李树芬,张玉泉.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预测静脉留置针致兔耳缘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中国微循环,2009,13(5):407-409.

[11]张凤,庄文明,张玉泉.静脉留置针诱发血栓形成问题中的血液流变学因素[J].中国微循环,2008,12(5):326-328.

猜你喜欢

机化性反应静脉炎
基于“脾胃内伤”辨治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平江农田宜机化改造出实效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重庆市农机总站召开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培训暨工作推进座谈会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MSCT鉴别诊断分析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益生菌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力和炎性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