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芝人工扶助定向出芝技术集成*

2014-11-21王庆武安秀荣蔚承祥

中国食用菌 2014年4期
关键词:开片孢子粉原基

王庆武,安秀荣,蔚承祥

(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泰安 271000)

纵观我国灵芝产业发展现状,目前灵芝人工栽培方法有椴木栽培和代料栽培,出芝方式主要有立体墙式和地畦式两种模式。然而目前灵芝生产仍以经验为主导,生产技术基础薄弱、不系统,这些不成熟的生产技术及落后的管理水平,致使生产成本增加、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因此寻求新的灵芝出芝方式,是提高灵芝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所在。综合目前栽培方式,代料立体墙式栽培法具有投料多、占地少、空间利用率高、管理集中、温湿度好控制等优点。我们根据多年的栽培技术经验,结合全国各地灵芝出芝方式,通过几年的研究和生产示范试验,集成了灵芝人工扶助定向出芝技术,该技术生产的灵芝片大、片厚、色泽好、产量高、品质好,适应当前市场对高质量灵芝产品的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益。现将该技术报道如下,以为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1 灵芝人工扶助定向出芝技术集成

1.1 培养基质

母种培养基:马铃薯200 g(去皮)、麦麸40 g(煮汁)、磷酸二氢钾3 g、硫酸镁1.5 g、糖20 g、琼脂20 g,水1 L。

原种培养基:棉籽壳65%、玉米芯20%、麦麸10%、玉米粉2%、糖1%、石膏1%、石灰1%。

栽培培养基:杂木屑15%、棉籽壳60%、玉米芯15%、麦麸8%、石膏1%、石灰1%,pH自然,含水量60%;棉籽壳68%、玉米芯20%、麦麸10%、石膏1%、石灰1%。

栽培原料符合NY5099-2002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玉米芯粉碎至大小0.5 cm,杂木屑过筛剔除杂质,提前1 d~2 d预湿。

1.2 栽培方式

熟料栽培。

1.3 栽培袋生产

1.3.1 规格

采用聚丙烯栽培袋,规格18 cm×39 cm×0.004 cm,每袋装干料0.65 kg左右。

1.3.2 制作

根据栽培配方,将杂木屑、玉米芯充分拌匀后,闷堆24 h,然后机械或人工翻堆1次,使料内充分吸水。翻堆时如料面过干,可提前洒水将料面预湿后再翻堆,避免白心及干料。

采用机械装袋、人工扎口方式制作栽培袋。装料松紧适度,切忌过紧导致透气不良,用中等手力抓料袋,袋面有微凹;操作时轻拿轻放,以免破袋或造成微孔,成为杂菌污染的途径。

1.3.3 灭菌

装袋完毕及时灭菌,不要拖延时间造成培养料酸化,灭菌要求彻底。采用常压蒸汽灭菌,灭菌时间根据培养料多少确定灭菌时间,一般0.5×104kg料需灭30 h,灭菌结束后闷30 h降至自然温度再出锅。

1.3.4 接种

灭菌结束后出料袋至接种帐内 (可用菇棚的一部分作为接种帐),采用开放式两端接种法,接种量3%左右。为加快发菌速度,可适当加大接种量,使灵芝菌丝以绝对优势迅速占领培养基,减少杂菌的污染,起到以菇抑菌的作用。接种时尽可能将菌种布满料面或集中,菌种萌发即可封面,降低污染几率,提高栽培袋成品率。

1.3.5 发菌

在菇棚内,将接种好的栽培袋集中码成垛,于自然温度下发菌。环境温度低时,可稍微码高,利于提升温度;环境温度高时,摆放稀疏一些,减少高度,以利通风透气,避免烧菌。

整个发菌期弱光培养,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良好,定期翻袋并检查是否有杂菌污染,发现杂菌感染的菌袋应及时处理或清理。发菌期间翻袋2次~3次。

1.3.6 人工扶助发菌

灵芝栽培一般是早春制作栽培袋,棚内自然温度发菌。由于早春温度低、发菌慢,为提高发菌速度,采用人工扶助发菌方法发菌。

菌袋两端菌种萌发封面后,用消毒过的注射针头在菌袋两端菌种处扎孔10个左右,间隔2 cm左右,深度1 cm左右,利于通气增氧,促进发菌;待菌袋走菌5 cm左右后,再用消毒过的注射针头在菌丝后端2 cm处间隔2 cm左右扎孔,深度1 cm左右,以进一步促进通气增氧,加快发菌速度。

1.4 芝棚设施

芝棚设施采用“一网一板一灯一缓冲一微喷”模式。出芝期内不使用任何农药,病虫害采取综合防治,以环境的预处理和卫生维护为主,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达到药检标准。

1.5 栽培袋摆放

采用立体墙式两端出芝模式。在菌袋进棚前,做宽30 cm、高15 cm的畦垄,然后均匀撒1层石灰粉,在畦垄上覆盖地膜,以防出芝后地下泥土污染芝片。最后把菌袋一一摆放在地膜之上,码成墙式,8个~9个袋高,摆放整齐,间隔70 cm宽,每亩芝棚投料约1.5×104kg~2×104kg。

1.6 人工扶助定向出芝

人工扶助定向出芝情况见图1。

人工开口诱导原基定向发育,对原基进行人工修整扶助其正常生长,人工修整后原基开片正常生长,形成大而厚的商品率高的灵芝子实体。

1.6.1 开口

采用两端开口法。栽培袋摆放完毕,及时打开袋口人工介入扶助原基分化,不要让原基在开口前长出来。开口时用75%酒精消毒刀片,一手拽住扎口,一手用刀片沿绑扎在袋口的扎绳内侧垂直割下来,形成1个直径1.5 cm左右的圆孔,切口平整,促使形成圆整、饱满的单个原基,防止多头、分叉。袋口割的是否符合要求,与出芝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袋口开得太小,不仅通风不好,出现原基时会与塑料袋摩擦,形成畸形,或出原基困难;开口过大,培养料易失水,形成原基困难,或原基形成过大,消耗养分。

1.6.2 原基期

栽培袋开口5 d~6 d,料面原基集中隆起,在袋口处形成拇指大小的白色疙瘩,即灵芝的原基。原基期环境温度控制在23℃~28℃,空气相对湿度85%~90%,为保证芝棚内的湿度,可每天向地面灌水1次,如湿度达不到要求,可再向空中喷雾,禁止向原基喷水,防止湿度过大霉变、腐烂。原基期对CO2敏感,每天打开通风口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原基生长阶段,保持芝棚里有散射光照,光照强度1 000 lx~2 000 lx。

1.6.3 人工修整

灵芝原基发育过程中,有的袋口会同时长出多个原基,有的大,有的小,如果任其生长,营养分散,易形不成饱满的子实体,为得到大而饱满的灵芝子实体,需人工介入,对原基进行修整,扶助分化。修整原基时,把长且比较弱的、着生位置比较差的多余原基用75%酒精消毒刀片一一削去,每1个栽培袋,一边只留1个健壮的原基,促使开片,削口平整,不要弄伤保留的原基生长点,7 d左右即可分化开片。

在正常管理条件下,如10 d后不开片、且原基长度超过4 cm,不横向伸展,而形成1个圆疙瘩,应用消毒刀片沿原基中间水平削去上半部分,保留下半部分,注意不要弄伤生长点,切口平整,原基即可分化开片;如还不开片,再削去下半部分,只保留厚1 cm的原基片,几天后即可分化开片。灵芝开片期,还会不时地在根部生长出杂乱的小灵芝,也要一一削去,集中营养,专供1个子实体生长发育。

1.6.4 开片期

灵芝开片期环境湿度控制在85%~90%,每天向地面灌水1次,增加棚内湿度,为始终保持灵芝棚内的湿度,可以采用棚内喷水的方式,灵芝刚开片时,喷雾的雾点要细小,且喷水量不可过多,不宜向芝片上喷水;芝片稍大时,喷水量可逐渐增加,可向芝片上轻轻喷雾,如湿度过大,在已形成的芝片上会引起霉菌感染,影响产品质量、产量。光照要求2 000 lx左右,CO2浓度不超过0.1%,如得不到良好的通风和光照,芝片不易形成,原基会不断伸长,形成鹿角一样的畸形灵芝。环境温度控制在22℃~30℃,低于22℃或者高于30℃都会造成子实体发育不良,变温不利于子实体分化和发育,容易产生厚薄不均的分化圈,因此调整好通风、温度、湿度和光照间的关系,是开片期的关键。

1.6.5 成熟期

子实体经约30 d的生长发育进入成熟阶段,芝片边缘白色生长点消失,菌盖不再扩展,边缘开始增厚,芝片木质化加重。此阶段适当控制通风,环境湿度在85%左右,对芝片成熟有促进作用,同时防止高温高湿霉菌发生,影响芝片商品性。

1.7 孢子粉收集

子实体经过35 d左右的生长发育,表面呈现出漆样光泽,开始释放孢子。释放孢子前,将棚内地面铺上塑料薄膜,不露地面,以便把散发的孢子粉收集起来,同时减少通风量,防止孢子粉被风吹走,定时通微风,芝棚内不再喷水。经过7 d~10 d,孢子陆续释放完毕,将塑料薄膜上的孢子粉收集起来,芝片上的孢子粉用毛刷轻轻扫下也收集起来,及时晾干、包装、出售。也可采用套袋法或吸尘器式收集孢子粉。

1.8 采收

1.8.1 采收标准

灵芝子实体成熟的标志:菌盖充分展开,菌盖边缘白色生长圈已消失,菌盖由薄变厚,颜色由浅黄变深棕或褐色,菌盖木质化,上附少量孢子粉。

1.8.2 采收

成熟的灵芝子实体已停止生长,抗逆、抗杂菌能力减弱,加之芝棚的温湿度较高,易感染霉菌,应及时采收,采收不及时或阴雨天采收芝片易霉烂。采收时用利刀或枝剪从芝柄根部割下或剪断芝柄,留柄蒂1 cm~2 cm,不带培养基,采下的灵芝应及时放在干净的晒场上晾晒,严防杂物粘附。

经上述栽培管理,干灵芝的生物学效率可达14%~16%,且畸形芝少,子实体商品率高。此栽培法一般只采收1潮灵芝,2潮芝片小,生物转化率低,管理成本高。

2 人工扶助定向出芝生产中注意的问题

2.1 发菌

人工扶助发菌栽培袋扎孔的孔径不可过大或过小,过大杂菌易侵染,过小通气不畅,起不到扶助发菌效果;扎孔时注意工具消毒,防止杂菌感染;人工扶助发菌时菌袋易生热,注意菌袋发菌温度,避免烧菌。

2.2 出芝

栽培袋开口注意大小合适,开口过大,料面易干,原基诱导困难;开口过小,通气不畅,原基也难以诱导。

[1]张金霞.中国食用菌产业科学与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56-68.

[2]张金霞.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J].食用菌学报,2010(增刊):15-18.

[3]兰玉菲,安秀荣,王庆武,等.灵芝新品种‘泰山赤灵芝1号(TL-1)’[J].园艺学报,2011,38(12):2427-2428.

[4]王庆武,兰玉菲,罗霞,等.泰山赤灵芝代料栽培配方筛选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11):60-62.

猜你喜欢

开片孢子粉原基
瓷器的开片原理
孢子油业已诞生孢子粉何去何从
灵芝孢子粉保鲜工艺的真空封装设计*
突脉金丝桃的花器官发生及其系统学意义
浅谈哥窑开片的三大美学特征
浅谈汝瓷开片艺术
基于群体Parrondo博弈的根分枝建模方法
开 片
灵芝孢子粉的分级及鉴别
Evaluation on formation rate of Pleurotus eryngii primordium under different humidity conditions by computer 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