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好莱坞三段式结构创作规律
——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

2014-11-21郭东宁

剧影月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肖申克三段式安迪

■郭东宁

什么样的真理掌握我们的大脑,我们的言行和成长就是这个真理的彰显和投影,越有真理细节的人,他们的“纳米”表现力就越有张力。

正如约翰·洛克菲德所言:“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一九九五年在香港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赎》时,我深深为影片主人公安迪的话所震撼:“没有任何选择的时候,希望是唯一的选择。”

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话说“人之所以为人,必须把真理设为前提。”宇宙在线,地球网点,人类梦想,不论谁赢得了谁,都是真理赢得了我们。真理之所以能够赢得我们,是因为真理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认得它,承认它,拥抱并进化了它。因为真理是由先哲们、先烈们用人生的知识、鲜血浇灌了它。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乱世枭雄——曹操,万世儒宗——孔子,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法国大革命思想先驱——卢梭,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进化论的奠基者——达尔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电影艺术巨匠——斯皮尔伯格,京剧大师——梅兰芳,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现代经济之父——亚当·斯密,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他们都是真理的集大成者,以某种能量场的方式影响着我们后来人和当代人对真理的探索道路。美国的电影是全球市场杀手,而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好莱坞遵循的三段式结构叙事方式,这一真理形式正影响和引导我们这些对电影感兴趣的人们。

好莱坞剧作家、导演、制片人悉德·菲尔德在他所写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是这样说的:“好的三段式结构建置规律一定是有一个好的剧作结构,不但能够讲述一个好的故事,还能塑造一个好的人物,更能传达一个好的主题。”《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篇经典的三段式结构的叙事影片。在美国制片人克里斯汀·汤普森的《好莱坞怎样讲故事》中是这样解释三段式结构的:“一系列的互为关联的事变、情节和事件,按照线性安排,最后导致戏剧性的结局。”这就告诉我们大家,任何电影故事从开端向前推进直到发展成一个结尾,故事的前十分钟你必须向受众介绍三个要点:主人公是谁?戏剧冲突的前提是什么?冲突的背景和情势是什么?而这三个要素是三段论结构中最核心的元素,目的是勾起受众的好奇心,并将他们自己“代入”到“移情”的“机制”中。

一.建置情节点与三段式结构

李嘉诚在他的新作《李嘉诚办公室谈话》中说,他每周看一部美国电影,看电影的目的就是尽快进入电影情境。这种“代入式”的换位思考促使他成为华人世界中不败商业帝国的“修炼术”。可见,电影从政治、经济、军事、娱乐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思想不同层面的影响。因此“拥有目标明确的主人公”是天下所有电影建构戏剧性的前提。《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安迪在影片一开头便被冤入狱,他该怎么办?他的命运究竟由谁来掌握?他又如何逃离这座人间地狱?是怎样洗刷自己的冤情,还是忘掉大墙外的自由生活,适应狱中的生活呢,还是一如既往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逃出监狱,用自己的才智去构筑新的自由生活?安迪自己在影片中是这样说的:“反正人只能二者选一,忙着活,或者忙着死!”瑞德(影片二号男主角)说:“他逃走了,有时令人感伤,有的鸟毕竟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翼太光辉了。当它们飞走,你会由衷地祝贺它获得自由。”按电影三段式,对抗为总规则,设置大悬念与小悬念是每部成功影片必做的课题。安迪要逃出监狱,那么设置的戏剧情景就是让他和现实相冲突、相矛盾,与主人公的欲望相悖,如果设置的戏剧情景让主人公轻易、迅速就达到愿望,那么这个故事就吸引不了人,平淡无奇,不可能成为受众心目中的经典。相反,斗争的越激烈,相争的越残酷,抗拒的越有谋略和人性,戏剧的情景和主人公就越有生命力,就越能让受众获得猎奇猎异心的满足,就越是关心主人公的命运,《肖申克的救赎》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在狱中,活下去都很难,逃离更加不可能,更别说提供他无罪证据。

文革期间我们国内出的一些影片用当时受众的话来说就是“这是什么破电影,看了头就知道尾,不要再糊弄人了,看这样的电影真是浪费时间。”而《肖申克的救赎》所采用的“糊弄人”的方法是以它严密地设置主人公的性格,戏剧化的情景,完美的大小悬念,实施成功越狱计划为“卖点”,构筑了主人公不屈的精神斗志,巧妙揭示了主人公审时度势,不断改变调整自我的慧根,挺得住痛苦,经得住折腾,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因有梦想而卓越,因有实现梦想的行动而成功——英雄本色。

传统的三段式结构一定会有五个以上的 “情节点”,《肖申克的救赎》也是这样,安迪的妻子被谋杀的案件从剧本第一个字就建构起来了。第一场景是安迪坐在车里喝威士忌酒,手中把玩着一把小口径手枪,随后这个场景被暗杀和法庭审讯所切断,而正是这个“情节点”使整个故事有了发展的动力,这一情节点到监狱之夜回去的一个新犯人被狱警打死。第二个情节点是他(安迪)认识了在狱中什么都能搞到手的黑人瑞德,安迪向他买了个小锤子。第三个情节点是号称“三姐妹”的三个男性对他强暴,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安迪进入狱中,他的整个人的精神和肉体都是在外力的刺激打扰中承受与挣扎,他并没有主动去改变自己被动挨打的局面。第四个情节点是他从被动转为主动的关键点,在狱中修补屋顶时,安迪急中生智用自己金融专业方面的特长赢得了警备队长的信任,并通过典狱长把“三姐妹”的头儿打了个终身残废。第四个情节点是出现在影片三十分钟左右,它使主人公由默默地承受监狱生活转为主动地融进监狱生活,建立了狱中图书馆并主动承担了一些狱中的事务性工作。汤米的出现让安迪自己感到通过法律手续出狱有了一线希望。安迪因涉嫌杀妻及其情夫而被判两个无期徒刑,安迪找狱长和警备队长说明情况,并准备向法院申诉重新调查他本人的杀人案。狱长和警备队长拒绝了安迪,并设圈套杀害了汤米,这第五个情节点在影片三十多分钟处,这个事件促使安迪觉醒了,不再甘心情愿的融入狱中生活,而是要通过自己的越狱来完成自我救赎。影片在第五情节点插进一段“体制化”的典型,在狱中呆了五十年的犯人老布,出狱后因在外界处处无所适从,实在没法子活下去,最后只好上吊自杀,可见监狱生活对人性的如此摧残和异化达到令人震颤的地步。

二.人物塑造与三段式结构

结构的功能就是提供不断增强的压力,把人逼向越来越困难的两难境地,迫使他们作出越来越艰难的冒险的抉择和行动,逐渐揭示出其真实的本性,甚至直逼其无意识的“自我”(侯孝贤电影纪录)。《肖申克的救赎》和《基督山伯爵》相同的是“人的精神”的塑造,他们是极震撼人心的力量所在,他们都是在绝境中用自己的自信、学习、自控,将自己的人生从成长到改变直至突破性的跨越。

在《肖申克的救赎》的第一段落中就把主人公安迪放到绝境的情景中,无论是冤枉还是没有冤枉,安迪都失去了一生的生活自由,这样的压力逼迫主人公居“狱”思危、未雨绸缪,在丢得起面子、受得起打击、顶住各方面的压力下,忍得住孤独,提得起精神,安迪为自己设计了“长远计划”。

为了摆脱自己的困境,安迪铤而走险帮助狱长、警备队长做逃税方面的咨询,并帮助他们洗黑钱、做假账,正是因为在这样的情境压力下,将主人公推向了第一个段落的高潮。而汤米的出现并自愿向主人公学习理财知识,两人建立友谊,汤米才可能有机会、有动机的向安迪说出是自己的同伙杀害了安迪的妻子和情夫,这样的话,从而促使安迪想通过法律途径光明的走出监狱。但汤米的被谋害,再次激发了主人公的“我的命运我做主”的主观能动性,本片逻辑性十分强的将主人公推向了越狱心理的支撑点。第二段落有力的支持了主人公 “被侮辱者的胜利”(泰戈尔语)的细节,第三段落是越狱过程和主人公自己把握自己命运成功的体现。用悉德·菲尔德的话说就是“结构就是戏剧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动作,而没有动作就没有人物,没有人物就没有故事,而没有故事就不可能有电影。”结构使人物有了压力和动力,人物的动力可以推动结构铺陈下去,整个故事的结构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同时,人物的塑造也是搭建结构的一部分。

三.主题与三段式结构

在看美国畅销作家斯蒂芬·金的小说《肖申克的救赎》时,我感到书写的杂乱无章,主题混乱,没有电影那样强劲有力的逻辑,没有电影那样清晰明朗的主题。

在《好莱坞的故事策略》中,曾把三段式分别称为建置、对抗、结局。建置就是在影片的开端部分对主人公的人物关系、情境进行规定性的设计,中间的对抗是写人物如何与阻力作抗争并达到结局的效果,结局就是一切矛盾化解了。《肖申克的救赎》影片第一段落是安迪入狱并一心指望偷逃出去,第二段落安迪原指望法律能开释他无罪,出狱过正常人生活,所以他积极主动的融入狱中生活,第三段落是安迪看透了他无法出狱的真正原因,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安迪成功逃离监狱。《肖申克的救赎》的三段式结构应称作入狱、对抗、逃离,这便是好莱坞传统创作的一种结构规律,只有这样的三段式结构规律才能勾起观众的强烈兴趣和 “提心吊胆”,不这样的话,影片就会显得平淡无奇,毫无诱人之处。像美国的《空军一号》《拯救大兵瑞恩》,日本的《远山的呼唤》,中国的《霸王别姬》,韩国的《马粥街的残酷史》,俄罗斯的《太阳灼人》,这一类经典影片的核心都是巧妙的应用了三段论结构。那么《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的深层涵义在我看来其实是一种人生的缩影,你可以说这部影片反映美国司法的黑幕、狱政的黑暗,你也可以说它真正在赞美或歌颂在逆境中的人对生命自由的渴求以及因有这样的渴求而表现出来的让人惊奇感叹的意志力和坚不可摧的动力。当然,用现代心理学中的“人的确证”概念来看安迪,那就有了更深一层的“人味”了,因为“人的确证”是只有人才拥有的需要,动物、植物是不需要的,动物不需要自己证明自己是动物,老鹰不需要抓一条蛇来证明自己是老鹰,水不需要问水来证明自己是水,只有人,终其一生都需要证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干什么事的人,能做成功什么事的人,那么他需要通过什么手段来证明自己呢?只有一个——劳动,通过创新的劳动,通过创造性的劳动,通过超乎别人想象的“自我确证”来证明自己的“确正感”。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越能够自由发挥自己的才智和能力,战胜的困难越大,越成功,自我“确正感”就越强烈,安迪的“潜意识”中就有这样的“确正感”在催促他。用当代的眼光看,他做了过去没有做过的事,叫成功,他也做了过去不愿做的事,叫改变,他更是做了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叫突破,他这一系列的作为已成功向我们受众证明了一点,我(安迪)是一个可以自我完善的英雄,你们也是可以自我调整、自我改革、自我完善的人。总之,很少有这样的电影能够把影片做多层次的主题表达,然而《肖申克的救赎》做到了,经典就是经典。

猜你喜欢

肖申克三段式安迪
希望:奔向自由的力量
比“肖申克”更嚣张的反转
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多重主题
游戏教学法在“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浅谈如何提高预科班基础汉语课堂教学效率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编剧艺术
机器人安迪
看电影
手机不通
兔兔自杀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