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激趣艺术新探
2014-11-20张程
张程
不少教育家都有关于激发学生兴趣的名言.爱因斯坦的名言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的书中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两位名人都告诉我们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每一位教师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爱好在教学中各显神通.一般来讲,基本上是以刺激学生感官去活跃、发散学生思维.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多维度地激趣,但以振奋学生的主体精神为主,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疑义相与析
学生是来学习的,学习中有疑问非常正常,问题是有了疑问如何解决?是教师讲授解决,还是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如果按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常规做法,学生有了疑问,教师理当讲解,但这样做显然又走上了满堂灌的老路.我的做法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有了问题,学生讨论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教师再适当点拨.这种做法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因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疑义相与析”,就是让学生主体去提问、分析、解决.吕叔湘先生曾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是最好的激趣,“相与析”的过程就是调动主体兴趣的过程,它的长效性绝对优于那些受感官刺激的临时激趣手段.例如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好几种.比如,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怎么去判定?学生初学时,我或让学生自己提问,或教师提问,通过质疑,发现问题,然后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讨论解决.这里,三角形判定的方法就是疑点,也是激趣的触发点,学生在有疑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分析、钻研、解决.这一章的教学基本上就是在学生“相与析”的基础上完成的.很难想象,没有学生主体性的积极参与,只有教师的讲解,是怎么也不可能高质量地完成这一章学习任务的.这种疑问激趣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主体的良性互动,主体精神的充分张扬.
二、作业互评改
作业批改,在传统教学中一直是教师的专利,在学生眼中也被视为神圣而不可动摇.但无数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批改数学作业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他们只看打钩还是打叉,至于为什么打钩或打叉,并不关心.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我在这方面常有“偷懒”之举,即教师改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其余的部分让学生去改.教师改主要是掌握“这次”作业中的优点与不足,以便针对实际在下堂课的教学中予以纠偏.让学生改,目的有两个,一是给他们一个复习巩固、纠正错误的平台,让他们在过程中领悟错在何处、怎样纠错,今后的作业中又如何避免再错.另一点,我认为,其实,作业互评改还是种激趣的新法,你想啊,学生拿到了同学的作业本会有多兴奋,我们也能批改作业,也能当老师了,多新鲜呐!学生的兴趣就来了.也就是说,作业互评改触动了学生的兴趣点,激活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会使他们始终处于不但想学、而且想学好这样一种亢奋的状态中.作业互评改,可分为当堂评改和课后评改两种,当堂评改又有同桌互改、小组互改、班级评改几种.要用哪种方法,全看学生作业的实际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当堂评改,教师必须“身入”到学生中去,因为初中学生年龄还小,自觉性不够,教师“身入”,与学生共探讨,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有效提高作业评改质量.
三、坚持常激励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比尔盖茨在母亲节寄给母亲的卡片上这样写:“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是在我所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誉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名家关于激励孩子的名言让我在教学中一直坚持激励学生这种做法.我相信,每一个教师都会表扬学生,这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你是否能够一直坚持,是否对后进生也能做到一直激励,而绝少批评.我觉得,这也是教师能否有效提升学生主体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头脑中始终须有这么一种理念,即教师一肩挑着祖国的现在,一肩挑着祖国的未来.看起来是在培养学生的现在,其实就是在培养祖国的未来,因此,课堂上,我从来不去批评学生,只会增强学生的信心.面对学生的作业,我大都会给出鼓励性评语,即使有错,给出的也是商讨性评语,不会去伤害哪怕是他们的一点点自尊心.
数学教学的激趣,没有固定的模式,当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变化,这就需要教师的睿智、宽宏的气量和灵活的方法.应该明白,激趣只是手段,其目的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责任编辑 黄桂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