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以广西6所高校2013届大学毕业生调查数据为例

2014-11-20龚丽华彭万秋梁玉珠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4年4期
关键词:意向毕业生广西

龚丽华,彭万秋,梁玉珠

一、引 言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化的转变[1],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总量日益加大,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2]。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自身就业意向存在明显的倾向性,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困难。

目前,国内对大学生就业意向的研究,主要围绕影响就业意向的因素来进行。赖德胜、吉利(2003)认为制度分割是影响大学毕业生择业取向的重要因素[3]。文新华等人(2004)的调查显示:个人发展前景、经济收入、兴趣爱好、自己是否适合该工作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意向的主要因素[4]。周骏宇(2010)通过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受地区差距、行业差距、户籍制度等二元因素影响,当前,中国大学生对就业地区和就业行业的选择集中在东部地区、大城市和体制内优势单位[5]。刘纯阳、章思(2013)构建了一个大学生就业单位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的强烈国有单位倾向及其深层原因[6]。

对广西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主要有沈鸿银(2003)对广西2003届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意向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调查得出,内地省会城市及中小城市为毕业生首选就业地区,国家机关是毕业生最理想的就业单位[7];陈闻、李忠义(2004)对广西某高校2003届、2004届硕士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硕士毕业生对就业地域的选择多以沿海城市为主,意向就业单位多以高校为主[8];沈鸿银、陈务健(2006)对广西艺术学院2006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的择业期望月薪集中在1501~3000元之间,对就业地域的选择集中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是理想的择业单位类型[9]。

综上所述,对广西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的现有调查,多是关于某一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且抽样调查的样本量较小。因此,本文在结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广西6所高校2013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研究,实证分析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意向。通过对广西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描述统计,可以作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实际调查例证。从而为进一步分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偏好特点与趋势提供第一手资料,以使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剖析更具针对性。

二、广西大学生2013年就业意向分析

2013年6月,课题组对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师范学院6所本科院校以及行健文理学院、相思湖学院两所独立学院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1157份。被调查者来自农村的占 44.7%,来自城镇的占55.3%;男性和女性分别占46.2%和53.8%。

为了能更清晰地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意向,笔者从问卷中选取如下5个问题加以研究,分别是:毕业后最想去什么性质的单位?最想去什么地区工作?是否愿意到农村就业?是否愿意到西部就业?能接受的最低月工资?具体情况统计如表1。

表1 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意向 (单位:%)

(一)大学生对就业单位性质的选择

不同性质的工作单位其社会地位、薪资福利、工作条件以及稳定性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表1是毕业生最理想就业单位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34.1%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国有大中型企业”,27%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党政机关”。选择到乡镇企业、私人企业的仅分别为2.8%、3.2%。这表明,国有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就业单位,其次是党政机关。然而,实际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相对较弱,私人企业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则相对较强,这种大学生就业单位性质偏好所反映的就业供需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二)大学生对就业地区的选择

1.就业地区意向。对于意向就业地区的选择(表2),48.8%的大学毕业生选择省会城市,24.4%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地级市,16.6%的大学毕业生选择直辖市,显示了大学生在就业地域选择上存在强烈的城市倾向。其中,省会城市因其经济较发达、工作生活待遇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备、发展机会多,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地区。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选择到县城和农村工作的仅有4.6%和0.9%。这就容易造成城市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而农村地区却人才匮乏。

表2 毕业生就业地区的选择意向 (单位:%)

通过对比男女大学生对意向就业地区的选择发现,大学生都偏好于城市,选择去农村的极少。50.4%的男生和47.4%的女生首选就业地区都是省会城市。选择县城和农村的男生比例均高于女生,6.3%的男生选择去县城就业,高出女生3个百分点;1.3%的男生选择去农村就业,高出女生0.8个百分点。

2.就业城乡意向。中国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农村则相对比较落后,二者发展差距大。如图1所示,愿意到农村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只有33.2%。为何这么多的大学生不愿意去农村工作?30.7%的毕业生归因于农村 “自然条件艰苦”,60.9%的大学毕业生归因于 “没有发展机会”,49.7%的大学毕业生认为 “收入太低”,10.5%的大学毕业生觉得去农村工作 “不太体面”,10% 的大学毕业生担心“户籍制度限制,流动困难”。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不愿意去农村工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发展机会、收入和自然条件是大学生主要考虑的因素。

图1 大学生是否愿意到农村就业统计图

在“是否愿意到农村就业”的问题上,男女大学毕业生的选择意向存在明显差异。40.8%的男性大学毕业生表示“愿意”,而女性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就业的只有26.8%。可以看出,男性毕业生对去农村工作的意愿较女性毕业生更强。

3.就业西部意向。在中国,较东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工资待遇较低。 在对“是否愿意到西部地区工作”的选择上(图2),49.9%的大学毕业生表示“愿意”,也有50.1%的大学毕业生表示不愿意。不愿意去西部地区工作的原因主要有:27.6%的大学毕业生表示自然条件艰苦,35.1%的大学毕业生表示没有发展机会,62.2%的大学毕业生表示离家太远,36.8%的大学毕业生表示收入太低,10.2%的大学毕业生表示受户籍制度限制,流动困难。

图2 大学生是否愿意到西部地区就业

对比男女大学毕业生是否愿意去西部地区工作,可以发现,52.5%的男生表示愿意,相较于女生的47.5%,高出5个百分点。说明在是否愿意去西部就业的选择上,男生比女生的意愿更高。

(三)大学生的期望工资

对大学生能接受的最低月工资调查数据反映了毕业生们对就业收入的预期。本次对大学生能接受的最低月工资的调查结果为:1000元以下(12% ),1001~2000 元 (62.2% ),2001~3000 元(20.8%),3000元以上(5%)。 可以看出,大部分毕业生能接受的最低月工资集中于1001~2000元。

综上所述,在单位选择方面,国有企业是大学生首选就业单位;在首选就业地区方面,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城市取向明显;在薪资期望方面,大学生对薪资的期望趋于理性;女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更偏好于较为稳定的工作;由于经济社会条件以及自然条件相对较差,西部、农村地区对大学生的就业吸引力明显不强。

三、广西大学生就业结果分析

(一)大学毕业生的签约率和确定去向落实率

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就业去向情况如何?在被调查者中,36.1%的学生“已经落实工作单位”,14.7%的学生考上研究生,2.2%的学生选择出国,38.3%的学生“没有落实工作单位,正在继续寻找”,3.4%的学生打算自主创业,5.4%的学生“目前不想找工作”。可以看出,截至2013年6月,广西大学生的签约率较低,仅为36.1%。如果我们把读研、出国、自主创业以及目前不想找工作均视为“确定去向”,则大学生的确定去向落实率为61.7%。

(二)大学生已落实工作单位情况

表3是已落实工作单位学生的实际签约单位。从表中可以看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比例最高,为33.1%;其次是私人企业,为29.1%。将实际签约情况与就业意向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实际签约党政机关的只有8.5%,与就业意向的27%相比,降低了18.5个百分点;实际签约私人企业的有29.1%,与就业意向的3.2%相比,多出了25.9个百分点。

表3 大学生已签约单位的类别 (单位:%)

表4是已落实工作单位学生的实际签约单位所在地。可以看出,在省会城市就业的占35.5%。与就业意向相比,实际在省会城市就业的比例下降了13.3个百分点。其中,男、女生实际在省会城市就业的比例较就业意向分别下降了16.7个百分点和9.8个百分点。

从已落实工作单位学生的实际签约单位所在区域来看,签约西部地区的人数比例最高,为60.8%,高出就业意向10.9个百分点。男女生实际在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分别为63.4%、58.3%,较就业意向中 “愿意到西部地区就业”的52.5%和47.5%的比例,分别高出10.9个百分点和10.8个百分点。

表4 大学生已签约单位所在地 (单位:%)

综上所述,从大学生被调查时的实际就业情况来看,2013届广西大学毕业生的签约率较低,仅为36.1%;无论是实际签约单位的性质还是实际签约单位所在地区,都可以看出大学生实际就业落实情况与就业意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四、结 论

(一)国有企业成为大学生首选就业单位,大学生薪资期望趋于理性

在就业单位性质的选择上,34.1%的大学生将国有企业作为首选就业单位,而选择私人企业的仅有3.2%。这说明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工作条件优越、稳定性高的单位。大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国有企业偏好以及对私人企业的“冷落”,这种高度一致性进一步加剧了供需间的矛盾,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加大。据调查显示,62.2%的大学生能接受的最低月工资为1001~2000元,可以看出,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大学生的薪资要求趋于合理化,大部分能理性看待就业现状,合理期望工资。

(二)大学生就业意向城市取向明显,西部、农村地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强

从大学生在优先就业地区的选择来看,“亲城远乡”的情结明显。90%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县级以上城市就业,选择县城以及县城以下农村就业比例过低,选择县城的仅有4.6%,选择农村的不到1%。同时,在城市的选择中,多以省会城市为主,占调查人数的48.8%,这可能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工资待遇条件相对优越有关;而选择到直辖市的比例为16.6%,较地级市的选择比例低了7.8个百分点,这可能与广西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在“是否愿意去西部、农村就业”的选择上,仅有49.9%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去西部就业,33.2%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去农村就业。可以看出,西部、农村地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强。这主要与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去西部、农村就业没有发展机会以及条件艰苦有关。

(三)女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更偏好于较为稳定的工作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女大学生在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更倾向于党政机关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等相对稳定的单位,在职业区域选择上集中在省会城市。对比男女大学生的就业意向选择,可以发现男大学生选择乡镇企业、私人企业等单位,愿意去西部地区和农村就业的比例上都高于女大学生。其中,选择乡镇企业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3.4%、2.1%;选择私人企业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4.2%、2.3%;愿意去西部地区就业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52.5%、47.5%;愿意去农村就业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40.8%、26.8%。表明女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更偏好于较为稳定的工作。

(四)大学生实际就业落实情况与就业意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根据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以及实际签约情况的调查可以知道,大学生实际就业落实情况与就业意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就业单位性质上,大学生就业意向选择党政机关的占27%,而实际签约党政机关的只有8.5%;实际签约私人企业的比例为29.1%,高出就业意向25.9个百分点;在就业地区选择上,大学生实际在省会城市就业的比例为35.5%,较就业意向下降了13.3个百分点;从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划分来看,实际签约西部地区的比例最高,为60.8%,比就业意向愿意去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高出10.9个百分点。

[1]张抗私,盈帅.中国女大学生就业搜寻研究——基于63所高校的数据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2,(1).

[2]张严方.重庆市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展望[J].中国青年研究, 2009,(3).

[3]赖德胜,吉利.大学生择业取向的制度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3,(7).

[4]文新华,李锐利,张洪华.关于大学生就业心态的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04,(9).

[5]周骏宇.二元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的择业观[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5).

[6]刘纯阳,章思.大学生就业的国有单位偏好及其原因解释[J].经济体制改革,2013,(2).

[7]沈鸿银.广西2003届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及意向问卷调查分析[J].高教论坛,2003,(2).

[8]陈闻,李忠义.地方院校硕士毕业生就业意向状况调查研究[J].高教论坛,2004,(6).

[9]沈鸿银,陈务健.广西艺术学院2006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

猜你喜欢

意向毕业生广西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广西广西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广西尼的呀
最“叛逆”的毕业生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