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时期轻修剪对中芽种茶树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14-11-20徐奕鼎王烨军苏有健张永利张家侠夏先江孙钦玉

茶业通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春茶鲜叶茶树

徐奕鼎,王烨军,苏有健,张永利,张家侠,夏先江,孙钦玉,孙 力



不同时期轻修剪对中芽种茶树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徐奕鼎,王烨军,苏有健,张永利,张家侠,夏先江,孙钦玉,孙力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黄山 245000)

对国家级无性系中芽茶树品种‘安徽1号’进行了不同时期轻修剪试验。结果表明:与不修剪(CK)相比,春茶后轻修剪茶树的生长情况稍优,而经济性状相差不大;夏茶后轻修剪茶树的生长及抗冻性稍差,但经济性状表现突出,发芽密度高22.3%、一芽二叶长度增7.3%,一芽二叶百芽重增13.5%、春茶产量增40.2%;鲜叶的水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可溶糖含量较高,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稍低;秋茶后和早春轻修剪茶树的生育物候期推迟,春茶开园时间分别迟6d和10d,春茶产量降幅较大,因此,主攻春季名优茶生产的茶园,不宜选择秋茶后和早春轻修 剪。

中芽品种;轻修剪时期;茶树生长;春茶产量;鲜叶质量

成年茶园的栽培管理目标是向制茶提供更多的优质鲜叶。早、中、晚芽茶树良种的合理配置,良好的树冠结构和科学的土肥管理是茶园高产优质的基础,而茶树优良树冠结构的培育与维护,主要是依靠合理修剪实现的。轻修剪是现代茶园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农艺措施,科研实验与生产实践表明,轻修剪具有促进茶树营养生长,抑制生殖生长,增加发芽密度和芽叶重量,提高鲜叶综合品质,形成适宜的树冠结构,扩大树冠采摘面积,调节茶叶采摘洪峰,降低茶园病虫害发生率,恢复受冻害茶树生机等作用[1-6]。不同茶区因自然条件、茶树品种和耕作制度不同,在轻修剪模式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7-8]。皖南山区是安徽省重点茶区,也是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名优茶产区,茶园种植以当地群体种及从群体种中选育的无性系良种为主,早、中、晚芽均有,引进品种占比不大。有关成年茶园轻修剪技术研究,前人普遍选用早芽无性系良种或群体品种进行,而对中、晚芽品种的轻修剪效应鲜见相关的研究报道。鉴于此,试验以国家级无性系中芽品种‘安徽1号’茶园为对象,开展不同时期轻修剪对茶树生长、春茶鲜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旨在探明不同时期轻修剪对中芽茶树品种的效应,为中芽品种成年茶园轻修剪模式的建立,提高茶树栽培的经济效益提供试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设备

1.1.1试验材料 供试茶园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试验茶园,坐南朝北的山坞地,土壤为红黄壤,土层深厚。茶园种植品种为国家级无性系中芽品种‘安徽1号’,单行种植,株行距33cm×150cm,树龄30a,茶树生长势较为一致。试验前3a,茶园均为常规耕作管理,早春浅耕,施复合肥(15kg/666m2);夏茶后中耕除草,复壮茶树;秋茶后轻修剪,深挖(20cm以上),施复合肥(30kg/666m2)。

生化检测试剂:KH2PO4、Na2HPO4·2H2O、茚三酮、SnCl2·2H2O、靛红、草酸、KMnO4、浓硫酸、碱式乙酸铅、盐酸、蒽酮为分析纯;谷氨酸、咖啡碱、葡萄糖为优级纯。

1.1.2 试验设备 PST75H单人修剪机(浙江川崎茶业机械有限公司产),UV-2550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仪器有限公司产),101-2型电热鼓风箱(上海市上海县第二五金厂产),BS124S电子分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仪器公司产)等。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处理 以不修剪为对照,不同轻修剪时期设置春茶后、夏茶后、秋茶后和翌年早春4个处理,各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每个试验处理茶行长9.0m、宽1.5m,面积为13.5m2;具体轻修剪日期为:春茶后(2012年5月28日),夏茶后(2012年7月19日),秋茶后(2012年11月19日),翌年早春(2013年3月5日);轻修剪标准为:在上年修剪基础上提高5~8cm开剪。

1.2.2 观测项目 ①茶叶物候期:在每个处理茶行中选取5个点,挂牌标记,观察茶树生育物候期。②发芽密度:一芽二叶期,使用1平方尺方框,每个处理茶行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发芽密度。③百芽重和芽叶长度:分处理随机采摘100个标准的一芽二叶,称重,测量长度。④春茶产量:分处理采摘,记录春茶鲜叶产量。⑤茶树生长势:夏季轻修剪和秋季轻修剪前,每个处理茶行随机选100个新梢,测量新梢长度,记录展叶数。⑥茶树冻害:参照田间自然鉴定方法[9],进行观察记录与分级。⑦鲜叶生化品质:采摘标准一芽二叶,测定水分;固定样品,检测主要生化成分。

1.2.3 生化检测 水分测定执行GB/T8304—2002规定的(103±2)℃恒重法[10],水浸出物测定采取GB/T8305—2002规定方法[10],咖啡碱测定采用GB/T8312—2002中的紫外分光光度法[10],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采用GB/T8314—2002中的茚三酮显色法[10],茶多酚测定采用改进Löwenthal法[11],水溶性总糖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11],测定重复3次。

1.2.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软件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时期轻修剪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2.1.1 茶树生育物候期 表1中的数据说明,不同时期轻修剪影响茶树的生育期及春茶开园时间。茶树生育期,春茶后轻修剪与不修剪(对照)相差不大;其它时期轻修剪与对照相比,鳞展期,夏茶后轻修剪迟3d,秋茶后轻修剪迟5d,翌年早春轻修剪迟7d;鱼展期,夏茶后轻修剪与对照相近,秋茶后和翌年早春轻修剪迟3~5d;一芽一叶期、一芽二叶期和一芽三叶期,夏茶后轻修剪与对照接近,秋茶后轻修剪分别迟4d、6d、6d,翌年早春轻修剪分别迟9d、10d、11d。一芽三叶形成时间长短反映茶叶生长速度,数据表明,越靠近春茶开园时间轻修剪,茶叶生长速度越慢。开园时间,按30%一芽二叶形成期开采春茶,不修剪、春茶后和夏茶后轻修剪开采日期相近,秋茶后轻修剪迟6d,翌年早春轻修剪迟10d。

表1 不同时期轻修剪茶树生育物候期

注:表中日期为茶树30%芽叶的形成日期。

2.1.2 新梢生长量和树势 新梢生长量、茶行高度与宽度能反映茶树的生长势。2012a试验茶园只采春茶,5月28日进行春茶后轻修剪;7月19日进行夏茶后轻修剪,同时随机选取不修剪和春茶后轻修处理的100个新梢,测量新梢长度;11月19日进行秋茶后轻修剪,并随机选取不修剪、春茶后和夏茶后轻修剪处理的100个新梢,测量新梢长度,记录新梢展叶数,测量茶行的树高和行宽,具体结果如表2。数据表明,不同时期轻修剪影响茶树新梢生长量及树势。夏茶生长期,茶树夏梢生长速度为不修剪快于春茶后轻修剪;秋茶生长期,茶树秋梢生长速度为夏茶后轻修剪>春茶后轻修剪>不修剪;茶树越冬新梢长度从长到短依次为春茶后轻修剪、不修剪、夏茶后轻修剪;展叶数从多到少依次为春茶后轻修剪、不修剪、夏茶后轻修剪;茶行树幅从大到小依次为春茶后轻修剪、不修剪、夏茶后轻修剪。皖南茶区,春茶鲜叶是由茶树枝稍上的越冬芽萌发生长而成的,越冬芽数量多,春茶产量越高。从茶树新梢生长量和茶园树势预测来年春茶产量,以春茶后轻修剪最高,不修剪次之,夏茶后轻修剪较低。

表2 不同时期轻修剪茶树新梢生长量和树势

2.1.3 抗冻害情况 2012a冬季和2013a早春,皖南茶区未遭遇极端严寒天气,试验茶园受冻害较轻,但不同时期轻修剪处理茶树的受冻害情况存在差异,具体情况见表3。从叶片的受冻率及冻害分级情况看出,茶树受冻害程度从轻到重依次为不修剪、春茶后轻修剪、夏茶后轻修剪、秋茶后轻修剪,由此表明,茶树枝梢生长时间越长、木质化程度越高,冬季抗冻能力越强。可见,在冬季易遭受冻害茶区或抗冻害能力较弱茶树品种,不宜选择秋茶后轻修剪。

表3 不同时期轻修剪茶园冻害情况

注:观察日期为2013年3月5日。

2.2 不同时期轻修剪对春茶鲜叶产量的影响

发芽密度、芽叶长度和百芽重决定了茶园的鲜叶产量。表4为茶园的经济性状测定数据,数据表明,不同时期轻修剪对茶树的发芽密度、芽叶长度、百芽重和春茶产量都产生了影响。以不修剪(对照)为100%,发芽密度:春茶后轻修剪为93.9%,夏茶后轻修剪为122.3%,秋茶后轻修剪为56.5%,翌年早春轻修剪为38.8%;一芽二叶长度:春茶后轻修剪为100%,夏茶后轻修剪为107.3%,秋茶后轻修剪为91.1%,翌年早春轻修剪为108.1%;一芽二叶百芽重:春茶后轻修剪为103.4%,夏茶后轻修剪为113.5%,秋茶后轻修剪为104.1%,翌年早春轻修剪为110.6%;春茶鲜叶产量:春茶后轻修剪为97.7%,夏茶后轻修剪为140.2%,秋茶后轻修剪为58.9%,翌年早春轻修剪为42.8%。各项经济性状数据都显示了夏茶后为茶园轻修剪的最佳时期。然而,由表2中的数据可知,夏茶后轻修剪茶树新梢生长量和树势不具优势,但其经济性状较佳,原因在于,夏茶后轻修剪平整了茶树冠面,解除了茶树顶端生长优势,秋茶生长期形成了整齐、壮实、密集的新梢,从而奠定了翌年春茶高产的基础。春茶后轻修剪的茶树,历经夏秋两季的生长,树冠和树势与对照差异不大,新的顶端生长优势已经形成,茶树的经济性状也与对照相近。秋茶后和翌年早春轻修剪,由于保留的生产枝短,越冬芽叶数量少,因此,导致春茶鲜叶产量较低。

表4 不同时期轻修剪茶园的经济性状

2.3 不同时期轻修剪对春茶鲜叶生化性状的影响

鲜叶质量包含鲜叶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两方面。鲜叶的物理性状主要影响成茶的外形,而鲜叶的生化成分含量高低及其比例等化学性状则决定着成茶的内质。表5中的检测数据说明,不同时期轻修剪影响鲜叶的生化性状。

茶鲜叶生化组成中70%以上是水分,鲜叶嫩度越高,水分含量也越高,因此,水分含量的高低也是鲜叶老嫩的重要标志。表5数据显示,各时期轻修剪处理的鲜叶含水量均高于不修剪(对照),表明轻修剪提高了鲜叶嫩度,其中两个较优的轻修剪时期为夏茶后和翌年早春。

水浸出物是鲜叶中可溶性物质的总称,其含量的多少反映了鲜叶可溶性成分的多寡,水浸出物含量越高,预期制得成茶的品质也越好。从表5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时期轻修剪影响鲜叶的水浸出物含量,水浸出物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早春、夏茶后、春茶后、不修剪(对照)、秋茶后轻修剪处理,由此说明秋茶后轻修剪对鲜叶质量不利,而早春和夏茶后轻修剪可提升鲜叶质量。

氨基酸是一类鲜味物质,有的氨基酸也是成茶香气的重要成分,研究表明,氨基酸含量与成茶品质呈显著的正相关[12]。表5的数据显示,不同时期轻修剪导致鲜叶的氨基酸含量出现差异,但相差不大,其中,不修剪(对照)和春茶后轻修剪鲜叶的含量稍高,其它时期轻修剪的含量稍低,这与不修剪和春茶后轻修剪茶树的生育物候期稍早,春茶采摘时间较早有关。

茶多酚是茶鲜叶含有的主要生化成分。在茶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经部分氧化、热解、聚合和转化等一系列作用,总量有所减少,但对增进成茶的色、香、味具有积极作用。表5中的检测数据表明,不同时期轻修剪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较大,夏茶后轻修剪鲜叶的含量最高,早春轻修剪次之,春茶后和秋茶后轻修剪鲜叶的含量低于对照,夏茶后与秋茶后轻修剪鲜叶的茶多酚含量相差达9.53%,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可溶性糖是茶汤甜味的主要成分,但鲜叶中可溶糖含量却与制茶品质呈负相关[12]。从表5中的检测数据看出,不同时期轻修剪影响鲜叶的可溶糖含量,但各处理间相差不大,其中,夏茶后轻修剪的鲜叶含量稍高,秋茶后轻修剪的鲜叶含量稍低。

咖啡碱味苦,是茶汤中重要的滋味成分。茶叶加工过程中,部分咖啡碱与茶多酚类的氧化产物形成的络合物,对茶汤的色泽和滋味具有积极的作用。由表5的数据可知,不同时期轻修剪对鲜叶的咖啡碱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各处理间相差不大,其中,以不修剪和春茶后轻修剪鲜叶的含量稍高,夏茶后轻修剪鲜叶的含量稍低。

表5 不同时期轻修剪试验鲜叶的生化成分含量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轻修剪对中芽茶树的生长、春茶鲜叶产量和质量均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1)春茶后轻修剪,茶树生育物候期与不修剪(对照)相近,树势恢复较快,冬季抗冻害性较强,茶园的经济性状和鲜叶的生化性状与对照相近,除茶园的园相稍优于不修剪茶园外,春茶后轻修剪效应不明显,可见,春茶后轻修剪的茶树,历经夏秋两季生长,轻修剪的刺激作用已基本消失。

(2)夏茶后轻修剪,茶树生育物候期与不修剪(对照)相近,越冬前,树势弱于对照,冬季抗冻害性稍弱,但茶园的经济性状表现突出,发芽密度高22.3%、一芽二叶长度增7.3%,一芽二叶百芽重增13.5%、春茶产量增40.2%;鲜叶生化成分中的水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可溶糖含量较高,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稍低,酚/氨比值增大,因此,红茶生产茶园更适宜选择夏茶后轻修剪。

(3)秋茶后和早春轻修剪,秋茶后轻修剪的茶树冬季抗寒性较差,冬季易遭受冻害的茶园或抗寒性较弱的茶树品种,不宜选择秋茶后轻修剪;秋茶后和早春轻修剪茶树的生育物候期推迟,春茶开园时间,秋茶后轻修剪比对照迟6d,早春轻修剪比对照迟10d,两者春茶产量降幅都很大,因此,主攻春季名优茶生产的茶园,不宜选择秋茶后和早春轻修剪。

致谢参加本项试验的人员还有胡善国、罗毅、凌云强、袁争、吴琼、何六一、汪甫恕、汪光明、陈文基、牛志华、王玲等,在此谨表谢意。

[1] 许允文.名优茶生产与茶树修剪和采摘[J].中国茶叶,1994(5):24-25.

[2] 王发国,叶华谷,陈玉琼.茶树修剪时期和程度对早市名优茶品质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03,21(2):16-18.

[3] 曾明森,刘丰静,王定锋,等.轻修剪对茶园节肢动物种群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0,25(5):623-626.

[4] 姚国坤,吴洵.优化型茶树的形成特点和定向调控[J].中国农业科学,1990,23(6):62-68.

[5] 王立.茶树优化发芽及其调控[J].中国茶叶,1995,(6):8~9.

[6] 施嘉璠.高产优质的茶树树冠培育和修剪[J].茶叶,1980,(2):10~13.

[7] 童启庆.茶树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38-264.

[8] 徐奕鼎,汪海泉,王烨军,等.茶树系列修剪技术及其合理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7):7439-7441,7453。

[9] 陈亮,杨亚军,虞富莲,等.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57-58.

[10]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一编辑室.茶叶标准汇编(第二版)[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129-165.

[11]钟萝.茶叶品质理化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25-212.

[12]杨亚军.茶树育种品质早期鉴定[J].茶叶科学,1991(2):125-130.

S571.1

A

1006-5768(2014)02-0064-05

2014-03-17

2014-05-15

徐奕鼎(1965- ),男,安徽金寨人,副研究员,从事茶叶加工和育种研究。E-mail:ahsxyd@163.com。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和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专项资金项目“黄山名优绿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13Z03097);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11C0809);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3)。

猜你喜欢

春茶鲜叶茶树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春茶不宜贪尝鲜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春茶不宜贪尝鲜
24味暖春茶香 1周急速瘦15斤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不同嫩度茶鲜叶原料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
气温对日照茶鲜叶适制性的研究
摊放对茶鲜叶生化成分的影响研究
茶乡“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