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药剂专业国家级师资培训效果分析

2014-11-20冯变玲傅强郭佳栋张雪梅陈有亮杨世民张永涛

药学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培训者职称中等职业

冯变玲,傅强,郭佳栋,张雪梅,陈有亮,杨世民,张永涛

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1西安交通大学职业继续教育学院 (西安 710061)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对于我国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1-2]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招生数量增加的同时,教育质量一直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西安交通大学承担“2013年度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药剂专业骨干教师师资培训”项目,为了进一步了解培训的效果,不断改进和完善今后的培训计划,笔者对此次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

1 调查对象

2013年参加西安交通大学承办的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药剂专业骨干教师师资培训项目的全体学员。

2 调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一部分为被调查者对培训内容和培训安排的评价。笔者将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编码,然后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

3 结果

3.1 样本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7份,回收有效问卷51份,有效回收率为89.5%。其中,按性别分,男性教师 18人,占 35.29%,女性教师 33人,占64.71%;按年龄分,20-29岁教师 13人,占25.49%;30-39岁教师26人,占50.98%;40-49岁教师9人,占17.65%;50岁及以上教师3人,占5.88%;按教龄分,教龄 <5年的教师14人,占27.45%;教龄5-10年的教师20人,占39.22%;教龄11-20年的教师11人,占21.57%;教龄20年以上的教师6人,占11.76%;按职称分,初级教师15人,占29.41%;中级教师25人,占49.02%;高级教师9人,占17.65%;无职称教师2人,占3.92%;按照学历分,大专学历教师1人,占1.96%;本科学历教师42人,占82.35%;研究生学历教师8人,占15.69%;按学位分,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39人,占76.47%;具有硕士学位教师8人,占15.69%;其他学位的教师4人,占7.84%;按照毕业专业分,药学专业毕业的教师27人,占52.94%;中药学专业的教师7人,占13.73%;其他专业毕业的教师17人,占33.33%;按照是否同时从事其他行政工作统计,未从事其他行政工作的教师有42人,占82.35%,同时从事其他行政工作的教师9人,占17.65%。

3.2 培训内容的评价结果

调研中笔者从培训内容安排、理论与实践安排、教学模块三个方面对此次培训进行有效的评价。

3.2.1 培训内容安排

在内容安排方面,29.41%的教师对此次培训内容较为满意,认为内容丰富详实,完全满足了其教学需要;66.67%的教师认为内容安排良好,大部分内容为其教学所需要的;3.92%的教师反映内容安排一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教学中应用性不强。

3.2.2 理论与实践安排

在理论与实践安排上,为了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笔者与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以及医疗机构联系,专门抽出一个月时间让学员深入实践一线了解各环节的运营状况,熟悉关键岗位的操作要点。调查对象有68.63%认为此比例设置合适,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了起来。31.37%的教师认为此比例应做适当调整,其中9.80% 的教师指出培训应该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培训,加大理论课程的比例,另外21.57%的教师则认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提倡应该更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

3.2.3 教学模块

对受培训教师“收获较多教学模块”的调查结果显示,56.86%的教师认为通过“专业理论模块”的学习收获较多,31.37%的教师则认为“实践教学模块”的学习收获较多。

3.3 培训安排的评价结果

对于培训安排的评价,本研究主要从培训教师的整体情况、培训的环境、培训的时间以及培训的效果四个方面来进行。

3.3.1 培训教师整体情况

笔者采用李克特量表让受培训者对培训教师的整体情况打分(最高5分,最低1分),调查结果如表1。

表1 培训教师整体情况得分结果

从表1可知,培训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和教学手段三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平均值3,说明被调查者对培训教师整体评价是满意的。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知:受培训者的职称和学位影响了其对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的认知,职称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为 0.008,0.000;学位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为0.021,0.007;平均得分结果显示,初级职称>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

受培训者的年龄影响了其对教学手段的认知,年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为0.032,且平均得分结果20-29岁>30-39岁>40-49岁≈50岁及以上,说明年轻人更愿意接受和尝试新的教学手段与模式。

3.3.2 培训环境

同样采用李克特量表让受培训者对培训环境情况打分(最高5分,最低1分),调查结果如表2。

表2 培训环境的得分结果

3.3.3 培训时间

对于国家规定的12周的培训时间,82.35%的教师认为时间周期偏长,容易疲惫;15.69%的教师认为时间刚好,可以接受;另有1.96%的教师认为时间短,内容过于紧凑,应该适当的增加培训时间。

3.3.4 培训效果

对于此次培训效果的评价,60.78%的教师认为培训有效果,水平得到了部分提升;37.25%的教师反映效果较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另有1.96%的教师认为此次培训对自己水平的提升变化甚微。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知,培训的效果因受培训者的职称和专业而异。职称和专业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为0.000,0.031,且平均得分结果显示,高级职称>中级职称>无职称≈初级职称;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其他专业。

4 结论

4.1 内容安排基本满足需求,实践教学有待加强

此次培训中,96.08%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的安排基本满足了自身的教学需求,多数教师(68.63%)指出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更有88.23%的教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环节的学习中收获颇多。然而,较多教师(56.86%)的收获还是来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按照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中职药剂教师不仅要当好“理论教师”,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结果显示,仅有31.37%的教师在实践环节有较大收获,因此,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对应学时是今后国家级师资培训需完善之处。

4.2 培训教师整体情况良好,但教师选择更应注重受培训者的需求

受培训者对此次培训教师整体情况较为满意,平均得分4.57分。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笔者得知虽然培训教师整体情况良好,但由于受培训者的个体差异,对教学水平、教学态度及教学手段三个维度的评价略有差异。在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上,受培训者因职称和学位的不同,其评价结果有所差异。在教学手段上,年龄差异也表现突出。因此,培训教师的选择应做到精挑细选,针对不同资历、年龄的教师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确保培训的质量和目标的完成。

4.3 培训环境有待提高

相对于教室环境,受培训者对于食堂环境和住宿环境的满意度是较低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工作环境因素已经被认为是培训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受培训者的情绪,影响其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以及培训效果的有效性。因此,改善和提高培训环境有利于培训活动的顺利完成和继续开展。

4.4 培训时间偏长

针对3个月的培训时间,82.35%的教师反映培训时间偏长。参加培训的教师多是各个中职学校的骨干教师,不仅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任务,还要面对密度较大的培训课程,给受培训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容易产生疲劳。为保证培训效果,应注重培训时间与培训内容的合理安排,做到省时高效。

4.5 培训效果良好,但更应注重因材施教

从整体的培训效果看,60.78%的教师认为通过这次培训,自身的教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我们得出培训的效果会因为受培训者职称和专业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差异。因此,针对培训的目的和目标,培训活动应该更加注重不同类别教师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对策及建议

5.1 完善培训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培养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等部门下发的《关于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3]指出,培训内容应该包括20%左右的教学理论与方法,30%左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50%左右的企业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已具备基础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在保证基础专业理论的加深学习上,应注重理论知识的深化与应用。为了培养有能力的药学人才,应建立由职业教育理论培训、专业理论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教学、科研与创新为一体的能力培训,指导与创业教育能力培训等为一体的集群式课程体系,充分满足新形势下对中等职业药剂学教师提出的要求和考验。与此同时,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要转化为科学的生产力,加强教师实践与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改善我国医药领域产、学、研脱节的状态。

5.2 加强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选择与学员需求相衔接

与高等院校不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来源多样,有的是来自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有的是学校聘请制药或流通领域企业或医院的人员,有的是高校或相关领域的退休人员等。由于教师来源不同,因此其对培训的需求就有所不同。为保证培训的效果,培训教师的选择应有针对性。如对于来源于企业的教师应重点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的培训,使其具备一般的教学能力。对于来源于高等学校的毕业生,由于其实践能力的欠缺,应鼓励其进入企业、单位等进行一些生产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针对教师的不同需求,将需求相似的教师组织在一起进行培训,不仅能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师的自身专业水平,更能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5.3 完善培训计划

考虑教师时间、精力等各方面情况的限制,应合理设计培训计划,增加教师们的选择空间。培训内容按模块设计,根据各个模块的内容合理设定时间。对于用时较长的模块,应尽量安排在寒暑假期间,以确保充足的学习时间。

[1]冯变玲,宁莉,傅强,等.药剂专业中职师资培训质量评估指标调查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0,5(7):64-65.

[2]傅强,杨世民,冯变玲,等.药剂专业中职师资培训方案的开发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25(5):9-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2007.

猜你喜欢

培训者职称中等职业
新“国培”高质量培训者队伍体系化管理探索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云端 落地 花开——山东省乡村教师培训者培训学习后记
提升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者专业能力的研究
教师培训要有“场”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