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高层次药学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

2014-11-20刘璧玉王晖

药学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用人单位药学

刘璧玉,王晖

广东药学院研究生学院;1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 (广州 510006)

通过对广东省高层次药学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就提高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社会适应性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更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合广东医药经济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药学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1 调查对象、内容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广东省内药学专业人员使用单位,如不同类型药企(大、中、小型及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社会药房、药监部门、医院(三甲医院、二甲医院)、医药院校。问卷内容包括用人单位业务范围及规模、对已有研究生的使用情况及满意度、研究生的需求情况(包括具体专业方向的要求)、对研究生专业素质的要求及对目前我国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意见和建议等,调查项目21个。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42份,回收率约为84.0%,有效问卷42份。问卷发放回收情况见表1。有效调查的单位中,有28家来自珠三角,9家来自粤东,5家来自粤西,没有来自粤北的单位。本次调查没有回收的问卷主要是发放给社会药房的问卷,这些用人单位均表示:目前没有聘用高层次的药学专业人才且无此需求,故拒绝了本次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用人单位从事的领域及规模

药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从事不同领域的用人单位需要不同层次和专业方向的药学专业人才,同时用人单位的规模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有着一定关联,因此了解我省药学专业人员用人单位从事的领域及规模有助于进一步分析我省当前高层次药学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用人单位从事领域的调查结果见表2,除了药监部门涉及的领域较为单一外,其它用人单位涉及的领域均涵盖了研发、生产、批发、零售中的两项或以上。其中比例最高的是研发,达到 90.48%;其次是生产和教学,分别是76.19%和57.14%。在调查问卷中笔者发现:许多药企在从事药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基础上,与医药院校合作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担负教学的任务;医药院校则与药企合作做项目,负责研究、开发新产品,集教学和研发于一体。这表明,单一类型的药学专业高层次人才已不能满足这些用人单位发展的需要,他们更需要的是不同类型、不同专业方向的药学高层次人才。

表1 问卷发放情况

表2 用人单位从事领域调查情况

对“用人单位规模”项调查结果见表3,除规模较小(不足50人)的单位外,超过40%的用人单位研究生学历人员的比例不足10%;其中,大中型规模(100人以上)的药企没有一家研究生学历人员的比例能达到在职人员总数的50%。在所有用人单位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学历人员占研究生学历人员总数不足50%的单位就超过80%。由此可见,大部分用人单位特别是大中型的药企,高层次人才尤其是药学专业高层次人才的比例是严重偏低的。

表3 用人单位规模及研究生学历人员比例情况

2.2 研究生的使用情况及满意度

目前,用人单位拥有的药学专业研究生主要分为学术型(学术学位)和应用型(专业学位)两类。这两种类型人才有着不同的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因而他们应该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用人单位和岗位。对“研究生拥有类型”一项调查发现,单纯拥有学术型人才的用人单位占83.33%,同时拥有应用型人才的用人单位占16.67%,没有一家用人单位只拥有应用型人才,学术型人才依然是用人单位的主力军。

“两类型人才在单位中主要负责的工作”调查结果见表4。学术型人才主要从事的是研发、教学等工作,但也有33.33%的用人单位的学术型人才还需承担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尽管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已有近20年的历史,但以往培养的对象限只限于在职人员,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才刚刚施行了4年,到目前为止只有一届毕业生走上岗位。因此,应用型人才的数量仍是杯水车薪,许多本该由应用型人才负责的工作,都不得不由学术型人才来承担。

表4 两类型人才主要工作岗位调查情况

对“现有药学专业研究生工作能力满意度”调查显示,9.52%的用人单位表示“非常满意”,73.81%的用人单位表示“满意”,只有16.67%的用人单位觉得“一般”,可见大部分研究生的工作能力都是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但认可他们的工作能力不等于他们没有欠缺的方面,“研究生欠缺哪方面能力”的调查结果(见表5)表明,无论是学术型的还是应用型的,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他们主要欠缺的是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如何加强研究生这两方面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2.3 研究生的需求情况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医药行业也不例外。调查显示,100%的用人单位均表示未来三年内需要招收学术型和应用型药学专业研究生学历人才,而且不会考虑性别,只要备件符合,男女均可。可见广东医药行业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依然很大,并且不存在性别的差异。

调查还发现,用人单位目前选择药学专业研究生时,不再以毕业学校、学习成绩、获奖情况等方面来选拔人才,而是更看重他们的专业方向、科研经历及水平、工作经验;其中,85.71%的用人单位认为重中之重的是专业方向。这表明了如今的用人单位不再盲目地追求“名校效应”,同时也抛开了“成绩好、获奖多就一定是优秀人才”的传统观念,而是更实在地根据人才的专业素质,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来选用人才。

在“专业方向需求”方面,从事不同领域的用人单位需求的侧重点不同。调查结果显示:以研发为主的用人单位,主要需要药剂学(剂型、技术研发方向)、药物化学(药物合成方向)等专业的研究生;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用人单位除了需要上述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外,还需要药剂学专业中工艺研究、质量控制等方向的研究生;药品监管部门需要人才的专业方向比较窄,仅限于药物分析专业;学校由于其职能的特殊性——培养各类药学人才,因此需求的是药学各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医院,作为药品的使用单位,对人才专业方向的需求也有其独特之处,他们迫切需求的是临床药学专业方向的应用型研究生。

2.4 研究生专业素质的要求

研究生的专业素质是各用人单位提升自身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业内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用人单位对研究生专业素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生只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等基本素质已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具备是目前各用人单位选才的基本要求。除此以外,他们认为当前研究生还应具备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主要是中英文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和英文阅读翻译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可见,用人单位对研究生专业素质的要求已趋向多元化,如何培养具备优秀专业素质的研究生是研究生培养单位要面对的实际问题。

2.5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意见和建议

用人单位认为,目前我国药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都较为欠缺;研究生的专业经验不足,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大部分研究生的相关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生甚至不懂法。他们建议:①重点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丰富研究生的专业实战经验,综合提高研究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多提供研究生药企接触的机会,使研究生深入走进企业、走进社会,增加其社会实践经验;③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使其毕业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④相应增加有关法律法规的课程,增强研究生的法制观念。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并不适合广东省医药经济的发展;由此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不能满足广东医药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根据广东医药经济发展的趋势,结合用人单位对药学专业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对现时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3 思考与建议

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状况能直接反映研究生教育的社会适应性。从广东省高层次药学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广东省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仍存在较多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培养类型比例不协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与社会人才需求结构不匹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方案设置不够完善,知识结构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因此,要培养适合广东省医药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药学专业人才,必须从优化教育结构、改革教育模式、调整培养方案等方面入手,提高药学专业研究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3.1 加大药学专业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力度,进一步优化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结构

药学专业学位教育是培养药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尽管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发展了二十多年,但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专业学位教育的地位未得到充分认识,同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式不完善[1],致使药学应用型人才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不到广东医药经济发展所需要求。只有在稳步发展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根据社会的需求动态调整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结构比例解决,才能真正解决广东省药学专业高层次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现状。

3.2 改革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药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传统的以培养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为主的培养模式割裂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科研联系,使得当前培养的药学专业研究生缺乏实践锻炼[2],成为仅有理论知识、缺乏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残疾儿”。笔者认为,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可借鉴美国校企紧密合作的培养模式[3],深入推进产学研的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动手能力。

3.3 重视跨学科知识的积极作用,结合社会发展需要,适当调整各专业方向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优化和完善跨学科专业知识结构,拓宽研究生跨学科知识的视野

随着医药科技的迅猛发展,单一的学科知识结构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现代药企要求药学专业研究生不但要有专业知识,还要对相关领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因此,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需结合社会发展需要,适当调整各专业方向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增设相关领域的课程或技能培训,通过学校、导师和研究生三方的共同努力,优化和完善跨学科专业知识结构[4],拓宽研究生跨学科知识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适应力。

[1]潘剑波,李安萍.结构调整视阈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85-87.

[2]李劲平,许桂山,胡长平,等.美国药学专业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现状及启示[J].药学教育,2011,27(1):14-16.

[3]汝艳琴.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之协作式[J].当代教育论坛,2010,4:126-127.

[4]贾红辉,张智宇,李修建,等.优化和完善交叉学科专业知识结构积极创造条件培养研究生的创造力[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31-33.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用人单位药学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