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研究

2014-11-19张俊利

卷宗 2014年10期
关键词:培养大学生

摘 要:在科技迅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创新素质是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目前,受多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针对目前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发展存在的问题,除了高校应努力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之外,大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要不断加强,努力健全自身的创新人格,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本文原刊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培养

项目名称 《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研究》,项目编号:xj120210

创新心理素质是一个本土化的概念,国际上惯用“创新心理”这个名词。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很漫长的,经历了从关注某部分到整体的过程。国内关于这个概念是有争议的,主要体现在它的构成成分方面。综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将创新者个体的意识、能力水平以及人格因素作为创新心理素质的内部结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所以,本研究将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分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三部分。这三方面是既不可分割又相互独立的。创新人格发展的情况对前二者的发展具有制约作用。一个人只有创新意识强,才能把创新能力发挥出来,展现出较完整的创新人格。

1 调查对象及方法说明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主要对西安六所高校的300名本科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收集资料,收回有效问卷278份,有效率92.7%,其中男生143名,女生135名,文科学生157名,理工科学生121名。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西京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等学术文献数据库,还有百度、Google 等搜索引擎,查找有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2)问卷调查法:参考西安交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编制调查问卷,以西安六所高校的在读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的创新心理素质整体情况进行抽样调查。

(3)访谈法:对部分大学教师和学生进行开放式访谈,直观了解大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特点。

(4)专家咨询法:就如何提升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对策建议向心理学、教育学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对从事独特、新颖且有一定意义的活动的一种自觉的心理状态[1]。学生的创新意识直接表现为对创新的渴望,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不满足于老师的标准答案,爱刨根问底,喜欢质疑,回答问题的思路总与众不同,好奇心强,思路开阔,总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

从表2.1可以看出,选择完全符合不安现状、对感兴趣事情有献身精神、愿意尝试新事物、遇到困难不退缩的只占总人数的5.1%~17.4%,比较符合占25.8%~47.8%,集中在30%左右。可见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强,主要不足之处在于安于现状不愿意创新,创新意识中挑战性不足。结合对西京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课堂讨论的情况来看,每个班总会有几位经常产生新奇想法的同学,但时间长了发现,这样的同学一发言,下面就是一阵“嘘嘘”声,这种反应体现的是大家对创新意识自觉或不自觉的否定。但如果有新事物出现学生还是有兴趣的。其实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好奇心,只是不愿或不勇于打破现状。

造成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等,除了社会大环境以外,大学生个人的主观意识也很重要。大学生主观意识缺失的一种表现是:一部分大学生在校园中追求的是身心愉悦,如对网络的迷恋、对娱乐生活的追求,似乎忘了大学生活的本意,这必将导致大学生缺乏追求创新意识的动力。另一大表现是对未来的奋斗目标没有准确的定位。也就是进入大学后没能仔细想好自己大学生活的目标,很多人理解的学习就是书本知识,仅满足于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工作,这些现状都影响了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更谈不上激发。

2.2 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创新能力是指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2]。创新能力是一个内隐而复杂的概念,它的核心是创新思维方式,为了了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本研究用创新思维方式来表现创新能力的现状。

表2.2主要从思维的新颖性、流畅性、灵活性、多样性、观察力这些方面来考察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讨论问题时总有与别人不一样的观点”完全符合思维的新颖性的只占3.9%,“我能从容、灵活地处理突发事件问题”完全符合思维的灵活性的占10.1%,“和别人谈论问题时我总能快速地展开思路”完全符合思维的多样性的占5.6%,“我能够很仔细地观察事物”完全符合观察力的占9.6%,其他几个综合反映思维流畅性的问题完全符合的也在10%左右。综合以上数据可以认为,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比较缺乏的。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多年传统标准答案式思维的影响以及缺乏创新思维训练两大方面。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比知识本身的学习重要得多,知识会随着个人的成长慢慢积淀。很多人都知道九点连线的测验,小学生可以轻易做出来的测验,在大学生中进行,能做出来的却寥寥无几。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学生的思维受限,越来越惯性化。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知识水平代替不了文化水平,文化水平代替不了思维水平,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主要学习的,到底是知识还是思维方式,答案是很明确的。所以,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应消除个体思维的惯性,最大程度地激发个体潜在的求新性。

2.3 大学生的创新人格发展不理想

创新人格是内在、持久、稳定地促使个体取得创新的人格特征。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创造性人格确实存在。高创造性个体与低创造性个体有明显的区别,Daives(1980)最早将创新的一般人格特征概括为:较强的独立性,较强的自信心,敢于冒险的精神,具有好奇心,有理想和抱负,不轻易听从别人意见,易于被复杂新奇的事物所吸引等[3]。

从上表可以看出,此部分调查问题完全符合的最高19.7%,最低7.8%,由此可见目前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发展不够理想。创新人格是创新心理素质中最深的一个层次,它的形成是长期而复杂的[4]。

从教育层面来分析可能有两大原因造成当前大学生创新人格发展不理想的现状。一是教育普遍忽视对创新认知、创新情感、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尽管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事实上教师的考核大多仍以学生成绩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个体需求,更谈不上个性的发展。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了创新教育的公选课,一般都是大课形式,这种课选择的学生人数少而且效果不明显。实际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情感难以培养,这就难以保证他们的情绪和情感的健康发展。二是学生的创新实践时间少,学生的课余生活比较单调,大多数学生以身体锻炼和娱乐为主,这除了学校氛围和教育者的责任外,学生的惰性也是一大影响因素,以致没有形成创新习惯和创新的气质。学生亲身体验少,缺少在操作中检验自己想法的机会,不能获得满足和成就,缺乏创新动机也在所难免。虽然大学生的创新人格发展更多的与先前教育有很大关系,但是在大学中加以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还是能够促使其发展的。(本文原刊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

参考文献

[1]徐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5

[2]王琪琪.大学生创新素质现状特征及创新意识培养开发的探索性研究[D]. 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12

[3]陶国富,王祥云.大学生创新心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4]顾晓虎,高远.大学生创新心理品质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与职业. 第30期

作者简介

张俊利(1978—),女,陕西韩城人,西京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营销管理。

猜你喜欢

培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