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国内外电影字幕翻译研究现状

2014-11-19黄明明

卷宗 2014年10期
关键词:国内外翻译

摘 要:在电影字幕翻译方面,国外的研究在上世纪九十年开始进入黄金时代,涌现出大量的作品和研究理论。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同时争论较大,尚处于研究的初始阶段,但在外国研究的影响下,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关键词:国内外;电影字幕;翻译

电影字幕翻译方面,影视作品的翻译历史较之主流的文学翻译等研究来说实在过短,还没有得到学术界足够重视和广泛认同。而在学术界,影视翻译到底属于翻译还是改编这一争论从未停止,导致部分学者索性避免这方面的理论研究。

1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学者从翻译视角进行影视翻译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1956年出版的期刊Le linguiste/De taalkundige 中的Traduction et Cinéma 一文和1960年出版的杂志Babel的特别版Cinéma et traduction可以说是欧洲最早的影视翻译理论研究。1974年Dollerup在Bable发表的文章On Subtitles in Television Programmes首次单独对字幕翻译进行了研究。文章详细分析了英语电视节目翻译成丹麦语的时出现的不同种类的错误。上世纪90年代,西方的影视翻译研究开始了其“黄金时代”。影视翻译研究理论有了突破性的发展。1991年,在欧洲媒介研究所的资助下,Luyke与四位欧洲的影视翻译专家合作出版了Overcoming Language Barriers in Television:Dubbing and Subtitling for the European Audience一书。1992年,瑞典字幕翻译家Ivarsson出版了著作Subtitling for the Media: A Handbook of an Art。1995年以后,西方影视翻译研究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代,相关的理论研究明显增加,欧洲学者的研究成果尤其显著。

尤金·奈达是国际著名的语言学家。根据张经浩的统计,奈达单独或合作出版学术专著40多部,发表研究论文250余篇。其中最有影响的是1964年出版的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翻译的科学探索》)其次是与查尔斯·泰伯合作撰写的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翻译理论与实践》),出版于1969年。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影视翻译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不仅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较少,发表的学术文章有限,研究范围也比较零散、片面,尚未有成体系的理论出现。虽然出现了类似的尝试,但运用的范围较狭窄,主要有以下方面:以关联理论翻译观来解释电影配音或字幕翻译;把目的论、功能对等原则和合作原则应用于影视翻译,两者都强调译者结合翻译的目的与译文接受者的情况和反应;从原作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的翻译,如将读者接受理论应用于字幕翻译中的隐喻翻译或目的论视角下的华语古装片英文字幕的翻译。

自20世纪80年代奈达翻译理论被引进到我国之后,翻译界为之耳目一新,掀起了奈达研究和引用的高潮,出现了“言必称奈达”的盛况。当时很多的翻译研究者,如谭载喜评介了《翻译科学探索》,并发表了《奈达论翻译的性质》,介绍并引用了奈达关于“词汇偶合”的阐述,徐文保介绍了奈达对翻译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包振南介绍了奈达的读者反应理论。另外,劳陇、郭建中、周钰良、桂乾元、罗进德、刘宓庆等都介绍或评价了奈达的相关理论。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翻译理论家开始对奈达与纽马克的翻译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开始有人对奈达的翻译理论提出批评,认为奈达的等值反应论被“抬得太高”,其实它不过是一条理想的翻译原则,因为,“从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角度看,相等反应只能是一种幻觉”,认为西方语言学派“以等值为中心而进行的翻译研究不仅无法阐明翻译中的许多问题,而且还歪曲了翻译的基本问题”,“不宜用于翻译研究”。

从2001年开始,中国学者进入了对奈达翻译理论进行反思的阶段。对奈达翻译定义的思考,肯定了国内对奈达理论术语的引进,如将dynamic equivalence译介为“动态对等”,认为“正确理解与翻译国外译论中的重要术语对于引进国外翻译新作十分重要”。对于奈达思想的转变在国内所引起的翻译理论无用论,刘四龙分析了翻译理论与应用理論的区别,奈达的翻译三原则、翻译研究的四种范式、语言是科学,批判交际理论、读者反应论批判其理论使译者成了“翻译机器”。奈达翻译理论在我国翻译界的影响很大,在对奈达翻译思想的学习过程中,虽然存在不少错误理解和盲目应用,但是由于这位伟大的翻译理论家和我国学者的共同努力,更多的中国学者对他的翻译理论有了准确理解。

我国在影视翻译研究方面比较知名的研究专家有: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钱绍昌教授。他在2000年发表的论文《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中就呼吁翻译界对影视翻译给予重视;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的麻争旗教授。1997年,他发表了论文《论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2005年6月,他出版了《影视译制概论》,该书是近年来不多见的影视翻译研究的专著。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李运兴教授,他在2001年发表的 “字幕翻译策略”,从语篇翻译理论的角度对影视字幕翻译进行了研究等等。另外,在一些期刊学术论文和硕士毕业论文中,也可以看到有关电影字幕翻译的相关论述。

总的来说,无论是影视翻译实践,还是影视翻译的相关理论研究,我国相对于西方国家都还属落后。我国现在影视翻译研究的不足与当前外语影视作品大量的引进已经形成了很大的矛盾,影视翻译亟缺相关理论指导。影视翻译研究的学术地位仍有待提高,影视翻译的相关策略和技巧仍需要深入研究,早日形成我国自己的影视翻译研究理论体系,使影视翻译研究成为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

参考文献

[1] Eugene ·A Nida &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 Eugene ·A Nida. Language Structure and Translation: Essays by Eugene A. Nida[M]. ed. By Anwar S. Dil.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3] 陈超.影视字幕翻译中文化专有项的处理[J].大学英语, 2011(2).

[4] 陈宏薇.从“奈达现象”看中国翻译研究走向成熟[J]. 中国翻译, 2001(6)

[5] 窦强.浅谈电影字幕翻译[J]. 大众商务, 2009 (8)

作者简介

黄明明,江西都昌人,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国内外翻译
国内外老年医疗保险制度比较研究
国内外眼视光学对比研究
国内外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国内外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差异化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内外教师教育网站建设与应用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