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瓶梅》和《红楼梦》在西方的传播概况

2014-11-19张戎茸

卷宗 2014年10期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金瓶梅红楼梦

摘 要:本文从翻译传播、学术研究和大众传播三个方面,展现了《金瓶梅》和《红楼梦》在西方传播概况。与此同时,本文也试图探讨在当今的西方社会什么样的传播方式最适合中国古典小说和戏剧?答案是网络传播。精彩的电视剧和网络视频不可能代替原著本身,但是能引起广泛关注,西方观众很可能转变为阅读这些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译本的读者,甚至还有可能对中文原著产生浓厚兴趣。

关键词:《金瓶梅》《红楼梦》跨文化传播

1.《金瓶梅》和《红楼梦》在西方的翻译传播

19世纪中期,法国的巴赞和俄国的柯万科分别翻译了《金瓶梅》和《红楼梦》的第一回,这是两部小说传入欧洲后最早的译本。19世纪后期陆续出现了多个版本的节译本《金瓶梅》和《红楼梦》,但是往往仅包括小说中几回的内容,或者情节极其简略。20世纪前期,德国汉学家弗兰茨· 库恩(Franz Kuhn)奉献了情节完整且翻译水平较高的多部中国古典小说的德语节译本,其中包括分别在1930年和1932年译成的《金瓶梅》和《红楼梦》的德译本。遗憾的是,库恩版本进行了大量的删减,例如他将《红楼梦》原有的120回删减改写成了50个章节。库恩的德文译本后来又被翻译成了英语、法语、俄语等其他语种在欧洲传播开来。就英文全译本而言,真正逐字逐句翻译《红楼梦》的是英国的汉学家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和约翰·闵福德(John Minford)翁婿以及中国的翻译家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霍克斯和女婿闵福德的五卷本英译《红楼梦》简称霍译本,霍译本沿用了《红楼梦》最初的书名《石头记》(The Story of the Stone);而杨宪益和他的英国夫人戴乃迭合作的三卷本英译本简称杨译本,书名保留了“红楼梦”三个字的本意,译为: A Dream of Red Mansions。霍译本和杨译本各有千秋,都是花费了二十年多年的时间陆续翻译出版的呕心沥血之作。而《金瓶梅》的英文全译本直到2013年底才出现在西方世界,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芮效卫(David Tod Roy)花费30年时间译作的五卷本,英文书名为: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 or, Chin P'ing Mei。芮效卫教授在译书中添加了多达4400条的注释 ,以帮助西方读者理解书中有关中国明清时期民俗、方言、服饰、器具等方面的内容。实际上,先于芮效卫,英国的汉学家克莱蒙特· 伊格尔顿(Clement Egerton)在1939年曾经完成过一部足本翻译的《金瓶梅》英文译本,也是这本小说外文翻译的首个全译本。然而,伊格尔顿采用的底本是本身存在不少删减的清康熙年间的版本《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张竹坡评点本,而芮效卫所用底本则是明万历年间初刻本《新刻金瓶梅词话》的翻印本,因此芮效卫的《金瓶梅》全译本一出现就在西方世界和中国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且赢得了满堂赞誉。

2.《金瓶梅》和《红楼梦》在西方的学术研究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跨文化传播,通常是从欧美学者那里开始的,学者们的翻译和评论在学界和社会中引起反响,通过各种媒体报道,然后逐渐在普通读者中传播开来。《金瓶梅》和《红楼梦》在西方的翻译传播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这两部小说在欧美国家的学术研究发展。相关的学术研究萌芽于19世纪的欧洲,但真正繁盛的时期是20世纪的后期和21世纪初期,欧美学术界在这两段时期涌现了大量有关《金瓶梅》和《红楼梦》的学术论文和著作。鲁迅、胡适、俞平伯、周汝昌等中国学术巨擘的名字频频出现在欧美学者有关《金瓶梅》和《红楼梦》的论述中。整体而言,大多数西方学者积极引用中国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并且倾向于运用20世纪出现的各种现代文艺理论来阐释这两部中国古典小说。国外学者对于《金瓶梅》和《红楼梦》的研究中也不乏别出心裁的解读。例如,有关为何贾宝玉仰慕未婚女子而憎恶已婚妇女,澳大利亚学者路易斯· 爱德华(Louise P. Edwards)在她的《中国清代男女:<红楼梦>中的性别》一书中说到:“Power appeared the most influential pollutant for women within the signifying system at that time .”(在当时社会的意义架构下,权力似乎是最能对女性产生影响力的污染物)。 基于爱德华的观点,我们可以推论贾宝玉之所以区别对待女性,不是因为少女们结婚后失去了贞洁,而是因为她们通过婚姻获得了权力,比如说王熙凤就是书中女性贪恋和滥用手中权力的代表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金瓶梅》和《红楼梦》这两部小说在西方世界一样备受推崇,而两者在中国国内的地位却是天壤之别。在中国,有关《金瓶梅》的学术论著,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不如《红楼梦》。虽然鲁迅先生评价《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转折点和里程碑”,法国著名汉学家安田朴称赞《金瓶梅》是“世界上最精彩的小说之一”,美国的英文全译本作者芮效卫教授认为《金瓶梅》堪比《源氏物语》和《堂吉诃德》;但是,至今为止它依然被“淫秽之书”的污名遮盖着光芒。

3.《金瓶梅》和《红楼梦》在西方的大众传播

21世纪以来,明清小说和戏剧除了以文字的形式在西方读者中传播,还以形形色色改编的音乐剧、歌舞剧、电影、电视作品的形式出现在西方观众眼前。同时,大众传媒的宣传也成为了中国文学作品在西方传播的重要手段。然而,实际上多数中国古典作品通过再创作后登上西方剧院的舞台或者电影荧屏,收到的效果差强人意,甚至出现西方观众看不懂,中国观众也看不懂的尴尬局面。笔者曾经在英国爱丁堡艺术节上观看过中国中央芭蕾舞团改编的舞台剧《牡丹亭》,这部舞台剧试图融合芭蕾舞和昆剧两种元素,所以特意安排了三个不同的演员来饰演女主人公杜丽娘,其中两个演员展示芭蕾舞,而第三个人装扮为昆剧演员。可是实际的效果却弄巧成拙,这名昆剧扮相的演员常常莫名其妙地出现,哼唱着昆调从舞台的这边飘到那边,最后这些谨守剧院礼仪的西方观众也忍不住笑出声来。演出之后,我询问了一些外国观众,不少观众觉得里面的芭蕾舞场景让他们想起了《天鹅湖》当中的芭蕾舞片段,舞蹈演员们跳得非常优美,配乐的交响乐团也十分出色,可是剧情确实看不懂。这样的评价很中肯,笔者也认为中央芭蕾舞团和中央交响乐团的技艺无可挑剔,但正如外国观众所说的那样,似乎仅是西方名剧和名曲的重现。恐怕即使是熟悉《牡丹亭》情节的中国观众也会看得云里雾里,整个舞台剧的气氛阴森,色调浓墨重彩,人物设定复杂。笔者实在难以认同国内某些媒体的相关报道,评价这部舞台剧“意境优美、中西合璧”。至少笔者所看到的这场演出不能算作成功,失败之处在于失掉了原著的优雅和清丽,过度迎合西方观众心目中曾经的中国形象,即神秘而诡异的古老中国。

就中国古典小说和戏剧而言,远赴海外的现场演出和巨额投资的国际电影似乎都不是最佳选择。原因之一,舞台演出和电影播放时间非常有限,无法充分展现像明清小说和戏剧那样的鸿篇巨制。原因之二,对于普通西方观众而言,观看剧院的现场表演意味着一次价格不菲的消费,而中国电影也难以和好莱坞大片相匹敌。那么什么传播方式是最佳选择?毫无疑问,当今网络传播是受众最多而且快速高效的传播方式。一段颇有创意的视频数小时内便可以在YouTube上创下惊人的点击量。当下受到全球观众热烈追捧的英美剧,大多数都是通过互联网传播。也许让中国观众想不到的是,当我们在电脑面前苦等美剧更新的时候,欧美国家的观众也通过网络如痴如醉地看着原汁原味的最新中国电视剧,并且由剧迷们不辞辛劳地配上了各国语言的字幕。

参考文献

[1]Cao, Xueq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M]. Trans.David Hawkes and John Minford. 5 Vol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73-1986.

[2]Cao, Xueqin, and E Gao. A Dream of Red Mansion[M]. Trans. Gladys Yang and Xianyi Yang. 3 Vol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1978-1980.

[3]Edwards, Louise P. Men and Women in Qing China: Gender in the Red Chamber Dream[M]. Leiden: E.J. Brill, 1994.

[4]Lan Ling Xiao Xiao Sheng.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 or, Chin P'ing Mei[M].Trans.David Tod Roy.5Vols.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2013.

[5]McMahon, Keith. Misers, Shrews, and Polygamists: Sexuality and Male-Female Relationships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ese Fiction.[M].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5.

作者简介

张戎茸(1988-),女,汉,英国爱丁堡大学比较文学专业硕士,目前任职于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承担本科生英语写作和外国学生汉语课程。学术研究兴趣包括明清小说和戏剧、跨文化传播以及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等。

猜你喜欢

跨文化传播金瓶梅红楼梦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从“影写法”看《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与超越
明清小说从欲到情的动态演变*——从《金瓶梅》到《红楼梦》
别样解读《红楼梦》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都市电影中正面形象所带来的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