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党的三个自信

2014-11-19秦岳

卷宗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现代化道路

秦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十八大报告阐明了三者的相互联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与之相对应,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 三个自信” 也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归结起来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贯穿其中的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理论以及所确立的制度的高度自信。

1 从何自信 三个自信的理论依据

第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是对长时段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这是“ 三个自信” 的历史文化源泉。中国地域辽阔、多种民族共存、人口众多,之所以能够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处于世界前沿,是因为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和融合性。简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正式这种内聚式发展模式的产物,因而可以在普遍范围内获得认同与支持。

第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是对中国近代以来现代化发展历程之深刻总结的结果。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走上了一条曲折的现代化之路。从19 世纪中期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历了三次现代化的努力。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当时的现代化限于器物层面,没有推动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的革新,最终以失败告终。20 世纪30 年代国民党政府推动的现代化,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广大民众,加上日本的侵略战争,中国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最终流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但由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足,以及受苏联模式的影响,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一连串的失误和挫折。洋务派的现代化,执着于船坚炮利的梦想,未能吸收西方制度和文化为中华文明所用,谈不上“ 聚” 因此更谈不上“ 内聚” 式发展; 南京政府的现代化,得西方制度文化之形却未得工业化之实,广大民众更是在现代化努力的范围之外,有“ 内聚” 之尝试却无“ 内聚” 之成功;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现代化,过多借鉴苏联模式,在建设道路上没有完全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相结合,实际上没有能够“ 聚” 他国社会主义经验为我所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接过中华文明火炬的同时,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 为何自信 三个自信的理论缘由

1.面对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碰撞的现实和国内外挑战,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复兴必须建立在“ 自决能力” 以及相应自信的基础之上。中华文明不得不与其他文明碰撞的现实,使得对作为文明融合产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成为必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文明融合的产物,也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即中华文明复兴的必由之路。没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就没有通过文明融合来复兴中华文明的可能。

2.面对国内外挑战,也使得坚持“ 三个自信” 成为必要。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中国与世界的融合度不断提高,同时国内的改革事业进人攻坚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前所未有。从国际上看,虽然全球合作向着多层次、宽领域和全方位的方向拓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互惠互利进一步加深,但不利于中国发展的因素始终存在。从国内来看,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渐突出,社会利益分化持续加剧,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应对转型时期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更高要求,信息时代的国内舆情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质疑和低毁之声时有出现,部分民众信心不足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因此,面对国内外挑战以及与之相应的困惑和质疑,更需要树立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的自信心,继续推进中国的发展进步。

3 何以自信 三个自信的理论支撑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三个自信” ,既是现实的,也是必要的。怎样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则是需要进一步回答的问题。

第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习近平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的演讲中提出的这“ 三个解放” ,既是中国接下来深人推进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也是未来我们保持“ 三个自信” 的必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旗帜,成为凝聚中国人民建设幸福美好生活的动力,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仍有待于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需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是尽善尽美,尚需更加成熟和定型。

第二,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认识和处理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在当今世界体系中,中心国家的强势意识形态对中国的文化和制度形成了巨大压力; 随着中国越来越融人世界体系,西方理论和思潮也会更加汹涌地进人中国。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全球化条件下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能否保持文化自信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大问题。文明多元并存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全球化不可能消除文明的多样性。中国应坚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积极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为构建国际文明新秩序做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现代化道路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边疆治理现代化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此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