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途径研究

2014-11-19刘佳

卷宗 2014年10期
关键词:成才诚信理想

摘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认同,认同的有效途径是使之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当代社会具体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之上,包含着主次不同的层级结构。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核心价值观,其他则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决定和支配着具体价值观,具有统摄性、导向性,但具体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基础,起着影响、形成和巩固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关键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有效途径

本论文为保定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的中期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挖掘高校校本传统,丰富保定文化内涵--以保定学院为例 课题编号:14zr032

1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个体的主观态度和接受程度密切相关,并且往往是具体的、生活化的。对大学生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是抽象的,与他们思维和认识的感性、具体、现实等特点有较大的差距。因而须借助具体价值观这座桥梁,沟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心理品质和理想追求;遵循价值观教育由浅而深、由感性认识而理性认识的规律,将宏大的、抽象的、理论化的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针对性地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探索构建符合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特点的核心价值观,进而使他们易于接受、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身成长发展统一起来,成为他们学习、生活、成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应围绕以下四方面开展

2.1 “理想”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或精神支柱

“理想”包括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它集中体现了大学生对美好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理想”一旦形成,就成为支配人们行动的持久精神动力。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我们应首先关注“理想”教育。坚持以理想教育为核心,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关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追求真善美,以高尚的思想道德鞭策自己,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学习,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2 “责任”,就是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责任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对待人生和社会的正确态度,是理想付诸实际行动的表现。有了这种责任感,才会产生持久的精神动力,把自身内在的价值追求与自觉地为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而立志成才,努力读书、创造性地学习,锤炼品格;才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把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把个人价值实现融入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去,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

2.3 “诚信”,就是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当代公民而言已不再局限于个人美德修养层面,而是建立在现代公民意识之上的自觉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诚信既是是一切美德的基础,也是培育现代公民自由观念、平等意识、公正态度、法治精神的基础。良好的诚信观念,可以有效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积极向善,遵守公共秩序,爱岗敬业,理性平和,友善待人。在大学阶段,将其置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础地位,培养他们具有较为完善的诚信观念和健全的人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现代公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4 “成才”就是培养大学生励志成才的志向

成才离不开“理想”的指引、“责任”的担当、诚信的观念。“理想”“责任”“诚信”教育,最终要归结到大学生成为具备从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素质,并以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最终都要落脚到大学生成才这一主要目标上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 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途径

3.1 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体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学校党政组织管理机构和全体教师要根据各自的优势,以不同的形式,全员、全过程参与到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改变单纯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教育的现状,形成“大思政”教育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价值观教育和传播主导价值观的主渠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注重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需要;注重情感教育,实现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价值互动;彰显人文关怀,在具体的情境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3.2 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中积淀而成的灵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同质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理性抽象相比,大学精神则较为感性具体,并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密切联系,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知水平,是大学生基本生活方式和思想的依归,并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以大学精神为载体的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

3.3 构建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实践活动体制机制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外化途径,也是价值认知、认同的根本途径,对大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基础性作用。为此,高校应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社会教育接轨,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育人体系,发挥社会实践的导向功能,使他们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形成责任意识和责任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准则,增强专业技能,锻炼意志品质,提高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在社会实践中,体悟人生价值,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逐步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涛.改革开放30年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轨迹及其规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

作者简介

刘佳(1981-),女,徐水,汉族,保定学院,讲师、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成才诚信理想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