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并DIC的疗效

2014-11-17赵丽霞李长春

中外医疗 2014年5期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脓毒症临床效果

赵丽霞 李长春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脓毒症合并DIC患儿,将其按照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普通肝素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DIC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肝素使用时间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且两组患儿治疗后DIC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改善患儿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新生儿;脓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b)-0026-02

新生儿脓毒症发病原因是产道、皮肤、脐带感染或吸入羊水感染等等,使得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进入新生儿血液中,随着血液的循环进行生产繁殖,产生的毒素会引发新生儿全身性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惊厥、黄恒、呼吸困难、呕吐、腹胀、食欲减退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休克、多器官衰竭、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DIC通常是特定原因引发患儿出现凝血机制障碍,临床发病率较高[1]。为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效果。该研究对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脓毒症合并DIC患儿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8例脓毒症合并DIC患儿,其中男女例数分别为38例和30例;年龄范围在2~20 d之间,平均年龄为(12.5±2.5)d;68例患儿中脐炎7例,肺炎12例,产道感染21例、羊水感染28例;患儿血培养均是阳性,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1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1例,大肠杆菌37例;患儿临床表现为吃奶少、精神反应差、取血部位止血困难等等。将68例患儿按照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儿均伴随CRP升高,D-二聚体升高、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两组患儿在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抗感染治疗,并在皮下注射普通肝素0.5 mg/kg,2次/d;观察组患儿则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 U/kg,2次/d。当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DIC指标改善后停止注射肝素。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效果指标: DIC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肝素使用时间;DIC指标: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原酶时间(P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PLT)计数[2]。

1.4 统计方法

该次试验使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DIC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肝素使用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脓毒症患儿机体会释放出多种炎症因子或者炎症细胞来对抗感染,几乎在炎症产生的同时激活了凝血功能,不仅能够刺激组织因子释放,造成外源性凝血机制的异常激活,凝血功能可反过来进一步加剧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和炎症细胞还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营销皮小宝表面与血流接触的生理性抗凝机制。逐渐循环便加剧了炎症和凝血功能,抗凝不断消耗减少,从而便会出现抗凝和凝血失衡,最终会导致凝血机制异常,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器官功能障碍,便成为了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激发弥散性凝血功能障碍。

临床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并DIC一般均遵循根据病因治疗的原则,补充血液成分及抗凝治疗,使用肝素进行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关键环节,肝素抗凝可有效的提高DIC治愈率。肝素可与血浆中凝血酶抑制物抗凝血酶-III结合形成复合物,加强抗凝血酶-III的抗凝作用。于此同时肝素可作用在靶因子Xa,靶因子Xa可影响凝血级反应后续步骤,肝素通过靶因子Xa抑制的凝血酶的合成,出现出血的几率非常大,从而限制了使用[3]。低分子肝素属于抗凝血酶-III依赖性凝血酶抑制剂,其可通过抗凝血酶-III作用达到治疗DIC的作用,还可通过减少凝血因子I,延长凝血因子II的时间,达到持续快速抗血栓作用。低分子肝素对体外血栓及动、静脉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使用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治疗脓毒症并DIC,且在各个方面临床效果均优于使用普通肝素。

[参考文献]

[1] 赵森伟,柴艳芬.血必净与低分子肝素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4):405-408.

[2] 艾秋萍.低分子肝素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1):879-880.

[3] 卢骁,赵良.低分子肝素防治脓毒症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1):1033-1036.

(收稿日期:2014-01-05)

猜你喜欢

低分子肝素脓毒症临床效果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百令胶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益生剂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